水泥混凝土路面 鉴定需要做哪些试验

如题所述

道路试验检测一般指公路试验检测具体项目为:

1、土:颗粒级配、界限含水量、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CBR、天然稠度、比重、回弹模量、有机质含量、烧失量。

2、集料:颗粒级配、针片状颗粒含量、压碎值、磨耗量、细集料含泥量、砂当量、坚固性、密度、吸水率、软弱颗粒含量、细集料棱角性、含水率、泥块含量、有机质含量、亚甲蓝值MBV、矿粉亲水系数。

3、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抗冻性、含水率、密度、毛体积密度、吸水率。

4、水泥:密度、比表面积、凝结时间、安定性、胶砂强度、标准稠度用水量、烧失量、胶砂流动度。

5、水泥混凝土、砂浆:抗压强度、抗折强度、配合比设计、坍落度、含气量、混凝土凝结时间、抗渗性、表观密度、抗压弹量模量、泌水率、劈裂抗拉强度、抗折弹性模量、砂浆稠度、分层度、干缩率。

6、水、外加剂:PH值、氯离子含量、减水率、抗压强度比、泌水率比、不溶物含量 可溶物含量、硫酸盐及硫化物含量、含气量、凝结时间差、外加剂钢筋锈蚀试验。

7、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无侧限抗压强度水泥或石灰剂量、石灰有效钙镁含量、粉煤灰细度、粉煤灰烧失量、粉煤灰比表面积。

8、路基路面:厚度、压实度、平整度、弯沉、构造深度、摩擦系数、渗水系数、几何尺寸、土基回弹模量。

9、地基基础、基桩:地基承载比、地表沉降、基桩完整性(低应变法、超声波法、钻芯法)。

扩展资料

水泥混凝土路面发展简史

中国于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在少数大城市的道路和飞机场跑道上铺筑混凝土路面。1932~1933年在南京至杭州国道上铺筑了长500米、宽5.5米的混凝土路面试验段。1940年在北京至天津公路上铺筑了长120公里、宽3米的混凝土路面。

1948年在南京飞机场跑道上铺筑长2200米、 宽45米、 厚30厘米的钢筋混凝土道面。到50年代,随着水泥工业的发展,在中国的一些大、中城市的干道以及飞机场跑道上,开始大规模铺筑混凝土路面。70年代初以来,某些省在公路干线上开始铺筑混凝土路面。

中国的飞机场跑道,几乎全部都采用混凝土道面。中国混凝土路面大多是用素混凝土按单层就地浇筑而成,但少数也有采用装配式预制板,或做成双层式,或配有钢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泥混凝土路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路试验检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8-06
1、配合比报告:路面用水泥混凝土抗折配合比的试验、验证报告(包含所用原材的检验报告)。
2、原材:水泥、砂、石头、外加剂、粉煤灰、钢筋等按照批次、进场数量、检测频率经检验合格的试验报告,报告中应附有相关材料(如水泥、钢筋)的合格证。
3、抗折试件的强度报告:对应现场施工情况,按生产混凝土的数量、台班、或施工长度和相应检验频率成型抗折试件并经28d强度检验的砼抗折报告。
4、现场检测报告:包括平整度、构造深度、弯沉、取芯等试验报告。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