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如题所述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方法如下:

一、实验原理:v=s/t。

二、实验器材:刻度尺(带刻度的长木板)、停表、小车、挡板、垫块。

三、实验步骤:

1、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挡板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把S1和后面测得的数据做好记录。

2、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滑下到撞击挡板的时间T1。

3、根据测得的S1、T1,利用公式V1=S1/T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

4、将挡板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挡板的距离S2。

5、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6、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下半段路程S3,即S1-S2,所用时间即T1-T2,测平均速度V3。

四、定义:

1、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就叫这个物体的速度。主单位米/秒,符号为m/s,常用单位是千米/小时,符号km/h。

2、匀速直线运动是指一个物体沿着直线运动,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路程始终相等,这个运动就叫匀速直线运动。

3、变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沿直线运动时,其速度的大小经常变化即在相同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并不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