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看客”文化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5
(写于2018年7月13日中午)

鲁迅先生曾在《娜拉出走后》中写道“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牺牲上场,如果显得慷慨,她们就看了悲壮剧;如果显得觳彀,他们就看了滑稽剧。

看客人物在鲁迅小说和散文中随处可见。麻木不仁、愚昧无知、从众等形象立体可见。《药》中大半夜多而快地观看革命者夏瑜被砍头的人群;《祝福》中将祥林嫂的悲剧当作日常消遣,寻来听完后,擦擦眼泪而走的鲁镇村民;《阿q正传》中到刑场观看阿q被砍头的人群;《孔乙己》中酒馆中的人群将孔乙己当为谈资,总要揭露其伤疤来获得内心的满足与快乐;《藤野先生》中观看教学视频时,一堆中国人围观被外国人砍头的中国同胞;.....类似的人物多不胜数,而这些人物都有共性:麻木不仁、事不关己,百无聊赖。

鲁迅先生总是站在时代的前端来观看这个民族的发展。现在依稀还记得小学时教科书上的一段文字:“我是不善于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和推测中国人的,但我不能也不敢.....”每次遇到不平事或者坏事时,心中总会浮现出这几句话。

不是不能、不敢,而是没必要、不屑。现代社会看客还少吗?”闹市中围观原配暴打小三,拍视频发到社交媒体以博取关注和噱头;马路中央对摔倒、受伤的路人视而不见;手机拍摄中学校园恶性暴力事件;围观暴力执法却不敢挺身而出;太多的例子不用详举也能在各大网站、社交媒体上看到,姑且不论那些不被报道熟知的呢。

拿近期“崔永元与冯小刚事件”来说。多少吃瓜、灌水群众每天搬好小板凳在微博上围观这场事件。点赞、转发、评论成为他们围观这场戏剧的方式。午饭时的谈资,闲暇时的消遣、冷场时的开场白这些都是身边观众对这场戏剧的态度。有多少人是真正关注爆料背后的事件,有多少人是真正关注娱乐圈偷税漏税事件,有多少人不是在等一场撕逼大战的结果。有谁真正去了解整个事件始末,有多少人看到热搜后迫不及待点开去欣赏一番而不是去详细阅读每一句话,有多少人在新的娱乐事件出现后就淡化该事件关注而不知进展.....

现代看客真不少。职场中,总有这样一堆不表态、看似无关

中立、不轻言发表的人在偷偷站队,一旦有何风吹草动他们都一清二楚。而当那些职场小白在肆意谈论时,他们总是一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态度,“不知道、不了解”成了口头禅,但总免不了要凑头来意犹未尽的听一番,而一旦事情出现意外时,跑得最快的永远是他们。“与我无关”、“忘记了”、“不记得了”这些话语总是能随时脱口而出。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看客,一旦别人发生什么事情时。微信、qq、短信等联络方式接连而来。“怎么样了、怎么发生的,为什么这样”他们总要细细询问一番事情的进展与结果,还要时不时照顾当事人情绪。但谁能说有部分人只是可看客,他们通过窥探别人隐私来比较,以获取内心的满足。事实上,当他开始将话题转移到自身时,这种心态显露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