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亲戚 作文 初三的600字左右 急用!

如题所述

春节,中国人的盛大节日,四海同喜、五湖同乐的日子。一串串鞭炮在人们手中点燃,声音震耳欲聋,烟花四处飞溅,仿佛要把每一个祝福送到千家万户,一阵阵爆竹声接连不断,噼里啪啦,热闹非凡。天上是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是万万千千的灯火一片红。这样的情景自然会让我想起那首“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来。在热闹的爆竹声中,送走了难忘的旧岁,送来了欢乐的新年。 年年如此,一到春节,缺不了走亲访友,这也是中国的民俗。民俗是历史积淀的时尚,时尚是与时俱进的民俗。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说,如同圣诞节对于欧美人,是一年中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春节,更是走亲访友的最佳时机,也是春节休假期间的一项重要活动。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过年拜年或者说走亲访友,一般是从大年初二开始的。过去的一年,人们为了生活忙得不可开交,就是亲戚,也很少往来。为了维系这份亲情友情,一到初二,人们便开始走亲戚串朋友,藉此联络亲情友情,送去彼此美好的祝福。初十以前基本上都是走亲戚,十五前后才开始访友。过去流行拜年不拜初七、八,臭豆腐乱豆芽。如今有了冰箱,这一说也就随之而消失了。

我们这里有句话“正月里都是年”,就是说,正月都可以去各个亲戚家拜年,给长辈、给师长、给领导们拜年。因此,不光是初五,基本上初十以前都是走亲戚拜年的日子,真要是说整个正月都可以拜年,确实有些夸张了。“来而不往非礼也”,中国人是讲究礼尚往来的,尤其在过年的时候亲友之间要互相走访拜年。这不,过年忙到初八,我从昨天才开始走亲访友。今天上午见了几个朋友,到现在为止我的朋友还有没见面的,只是手机拜年了,网上问候了。见过的几个朋友,我问“春节过的怎么样?”多数都以“老样子”完成了对我的答话。

在人们的脑海里:春节是个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只是一种习俗,人们只需要遵照这样的习俗,在人们的身上似乎只剩下了表面。去拜访一下某人吧,这或许是他们认为这是习俗的一部分,那种敬意虽有,却没有一种真情实感。这样的感觉我也有,许多时候为了面子,为了应酬,不拜访不好,去拜访纯属是无奈和应付。这样的时候,更留恋和怀念小时候过年时的情景,如今时过境迁,城市越来越大,高楼越来越高,但是人心却越来越远。所以,现在的走亲访友太多时候让人感觉到的是年味淡了,亲情淡了,友情淡了,乡情更淡……

记得以前过春节的时候,去串门的情景。大家以各种形式的串门,向家人、亲友、邻里表达问候,与此同时也会打开自家的大门,接纳邻居、亲友的新春祝福,多祥和,多热闹呀!小时候去舅舅家拜年,当我和父母从舅舅家返还的时候,舅舅总是要将我和父母送到车站。车开了,他才会一个人朝家中走,我似乎都是在车上看到他憨厚的背影。我猜想,他一个人在归途中,应该是在回忆一天与我们度过的精彩片断。那时没有人会打扰他,一个人静静的回忆,嘴角还是略微仰起,一种幸福的样子。我感受到那股暖流是永远退不去的潮水,在心中荡漾的微波也在欢笑。没有礼尚往来的思想,只是“想去看看”,一种内心深处的欲望,这就够了,而且真正拥有了亲情。

现在过年远远不象小时候那样有意义,年味越来越淡了,很多习俗成为了一种流于表面的形式。过年给我的感觉,一个字,累!春节走亲访友,无论是走亲戚的拜访,还是礼节性的拜访,也无论感谢性的拜访,或者是串门式的拜访,这些情的互动来源于一个“聚”字。一个“聚”字在中国人的心中缠绕了几千年,“聚”当然是美好的,深含了一份骨肉亲情和乡土情结。漂泊在外、背井离乡到底令人心酸。引申开来,“聚”或许还包括了孝敬老人、多子孙是福和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不管怎样,春节作为古老的传统节日,总还是一样的要过,老家也还是一样的要回,亲朋之间也还是一样的要走动。累归累,春节和亲友们团聚,拉拉家常,说说知心话,叙叙亲情友情,感到十分温馨,也觉得非常开心、快乐。

年,过的是什么?也许是中华民族的习俗吧,我们这地方,过年就是走亲戚,许多平常不太走动的亲戚,到了春节这几天,都得轮番走一遭。实际亲戚间的走动,不在乎礼物的多少。虽然说亲戚有远近,朋友有厚薄,但我更崇尚那句“是亲就有三分向,是火就热炕”的俗语。其实,过年不是吃饭喝酒、串亲戚,而是寻找团圆,享受快乐。累并快乐着。过年的感觉不错!假如没有年,我们的心一定会更累。因为,那样我们的生活就会失去节奏,亲情、友情、爱情,就没有一个充分释放的平台。可以说:过年走亲访友,算得上是真正的“情的互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2-14
春节走亲戚是我们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习俗,这期间几乎家家都在酒醇中泡着,在香味中浴着,尽享人生的乐趣和亲情的快乐。
走亲戚首先要去的是姥姥家。初二一早我们就提着黄金酒、大荔带把肘子、富平柿饼、琼锅糖等礼物乘车往姥姥家赶。到了姥姥家,扑鼻而来的肉香,映衬着人们红朴朴的笑脸,显得格外亲切。妹妹高兴得围着我团团转,姥姥、姥爷亲热地把我揽在怀里,问这问那。“开饭啦!”小姨一声催促,我才发现桌上早已准备了一顿丰盛的午餐,不仅有我爱吃的马面鱼,还有那馋人的香酥鸡,甜蜜的八宝饭,解人馋涎的竹笋炖肉片,在桌子上滴溜溜的转着圈。小姨给我们倒上干白,我和妹妹举杯,祝老人健康长寿,祝大人们工作顺利,生意兴隆,发大财。我们得到了红包。姥姥说:“我们小时候,大人给的压岁钱最多5毛;你妈妈小时候,最多也只给5元。”大人们边吃边谈论他们那个年代怎么走亲戚。姥姥说:“我们像你这么大跟大人走亲戚要拿肉、馒头、白糖、麻花、红枣。”妈妈说:“我们要拿带鱼、饮料、水果、糕点。”
吃完午饭妹妹立即把我拉到小屋,拿出她的芭比、绒毛玩具、积木让我玩,我和妹妹还打开电脑玩摩尔庄园。妈妈看见了对我们说:“我们小时候可没有这么多好玩的,我们小时候玩跳方、荡秋千、跳皮筋、打扑克。”姥姥把水果、零食一样样端到我们跟前,不仅有库尔勒的香梨、诱人的大青枣、砂糖桔、白水苹果等水果,还有开心果、美国大杏仁、山核桃、松子、糖果等零食。吃在嘴里是甜的,化在心里更甜!
虽然现在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人们之间的亲情永远不会改变。看着大人们期盼的目光,妹妹长长的馋涎,欢声笑语都洋溢在这喜人的节日中
第2个回答  2011-02-20
春节,中国人的盛大节日,四海同喜、五湖同乐的日子。一串串鞭炮在人们手中点燃,声音震耳欲聋,烟花四处飞溅,仿佛要把每一个祝福送到千家万户,一阵阵爆竹声接连不断,噼里啪啦,热闹非凡。天上是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是万万千千的灯火一片红。这样的情景自然会让我想起那首“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来。在热闹的爆竹声中,送走了难忘的旧岁,送来了欢乐的新年。 失了。

我们这里有句话“正月里都是年”,就是说,正月都可以去各个亲戚家拜年,给长辈、给师长、给领导们拜年。因此,不光是初五,基本上初十以前都是走亲戚拜年的日子,真要是说整个正月都可以拜年,确实有些夸张了。“来而不往非礼也”,中国人是讲究礼尚往来的,尤其在过年的时候亲友之间要互相走访拜年。这不,过年忙到初八,我从昨天才开始走亲访友。今天上午见了几个朋友,到现在为止我的朋友还有没见面的,只是手机拜年了,网上问候了。见过的几个朋友,我问“春节过的怎么样?”多数都以“老样子”完成了对我的答话。

在人们的脑海里:春节是个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只是一种习俗,人们只需要遵照这样的习俗,在人们的身上似乎只剩下了表面。去拜访一下某人吧,这或许是他们认为这是习俗的一部分,那种敬意虽有,却没有一种真情实感。这样的感觉我也有,许多时候为了面子,为了应酬,不拜访不好,去拜访纯属是无奈和应付。这样的时候,更留恋和怀念小时候过年时的情景,如今时过境迁,城市越来越大,高楼越来越高,但是人心却越来越远。所以,现在的走亲访友太多时候让人感觉到的是年味淡了,亲情淡了,友情淡了,乡情更淡……

记得以前过春节的时候,去串门的情景。大家以各种形式的串门,向家人、亲友、邻里表达问候,与此同时也会打开自家的大门,接纳邻居、亲友的新春祝福,多祥和,多热闹呀!小时候去舅舅家拜年,当我和父母从舅舅家返还的时候,舅舅总是要将我和父母送到车站。车开了,他才会一个人朝家中走,我似乎都是在车上看到他憨厚的背影。我猜想,他一个人在归途中,应该是在回忆一天与我们度过的精彩片断。那时没有人会打扰他,一个人静静的回忆,嘴角还是略微仰起,一种幸福的样子。我感受到那股暖流是永远退不去的潮水,在心中荡漾的微波也在欢笑。没有礼尚往来的思想,只是“想去看看”,一种内心深处的欲望,这就够了,而且真正拥有了亲情。

现在过年远远不象小时候那样有意义,年味越来越淡了,很多习俗成为了一种流于表面的形式。过年给我的感觉,一个字,累!春节走亲访友,无论是走亲戚的拜访,还是礼节性的拜访,也无论感谢性的拜访,或者是串门式的拜访,这些情的互动来源于一个“聚”字。一个“聚”字在中国人的心中缠绕了几千年,“聚”当然是美好的,深含了一份骨肉亲情和乡土情结。漂泊在外、背井离乡到底令人心酸。引申开来,“聚”或许还包括了孝敬老人、多子孙是福和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不管怎样,春节作为古老的传统节日,总还是一样的要过,老家也还是一样的要回,亲朋之间也还是一样的要走动。累归累,春节和亲友们团聚,拉拉家常,说说知心话,叙叙亲情友情,感到十分温馨,也觉得非常开心、快乐。

年,过的是什么?也许是中华民族的习俗吧,我们这地方,过年就是走亲戚,许多平常不太走动的亲戚,到了春节这几天,都得轮番走一遭。实际亲戚间的走动,不在乎礼物的多少。虽然说亲戚有远近,朋友有厚薄,但我更崇尚那句“是亲就有三分向,是火就热炕”的俗语。其实,过年不是吃饭喝酒、串亲戚,而是寻找团圆,享受快乐。累并快乐着。过年的感觉不错!假如没有年,我们的心一定会更累。因为,那样我们的生活就会失去节奏,亲情、友情、爱情,就没有一个充分释放的平台。可以说:过年走亲访友,算得上是真正的“情的互动”
第3个回答  2011-02-19
走亲戚
今天,妈妈带我去亲戚家。妈妈很早就把礼物准备好:给外婆的八宝饭、牛奶;给小姨的苹果、梨。出门时,妈妈还要检查我的指甲有没有剪干净,衣服上有没有沾着灰,好像亲戚家是卫生检查院。亲戚家住的很远,在挤第三辆公共汽车时,妈妈带的八宝饭被压扁了,苹果从口袋里钻了出来,像球一样在车厢里滚来滚去。我去摸口袋里的苹果,苹果少了四只,倒摸到几粒葡萄,大概也是别人送亲戚的礼物。妈妈抱怨亲戚家住的远,其实,我是不喜欢亲戚家住的太近,太近了有点像邻居,穿着拖鞋就能去,一点也不正规。
到了亲戚家,外婆就端了一盆糖果给我吃,妈妈说:“不用了,我儿子又不是五岁。”我不知道是听外婆的还是听妈妈的。过了一会儿,大人们开始说话了,我连打了几个哈欠,妈妈怕我的哈欠越打越多,就说:“快去玩吧!”我连忙奔到弄堂里玩,于是半个哈欠也打不出来了。我和弄堂里的小孩一块玩,开心得像在过年一样。
吃饭像是大人们在做游戏。今天吃的菜一盘一盘端上来,他们坐下来慢慢吃,可以吃几个小时。特别难受的是,我的碗里已堆满了菜,但外婆又夹了两只鸡腿给我,小姨像是和外婆比赛,夹了四块酱鸭要我吃。我想吃得快些,在大家下一轮夹菜前逃走,可手忙脚乱,两次打翻酱油碟,一次打翻醋碟,挨了妈妈三次骂。
我跟妈妈离开亲戚家的时候,已经变成了另一个我:头发乱糟糟的,衣襟上有三块酱鸭油渍,纽扣掉了两颗,新鞋子变成了旧鞋子。但我的心里充满了快乐。我期待着下次去亲戚家的日子快点来临!
第4个回答  2011-02-19
大年初三,我和弟弟一块到大姑家拜年。初春时节,刚刚一过一场小雪,虽说天气很冷,我的心却是热乎乎的,尽管车行的速度很快,我还是感到车速太慢,我恨不得马上就到大姑家。

大姑家住在农村,我每年到大姑家去一次,对我们这些成长在城市里的孩子,到农村去真是机会难得,因为农村空气特别的新鲜,没有噪音,没有污染,吸一口新鲜的空气,真是沁人心脾。我大姑家有一个表姐,叫李冬凤,比我大三岁,现在上初二,我很喜欢和表姐一起玩。

绕过弯弯的小路,我们便来到大姑家。到了院子里,我惊呆了,去年我到大姑家的时候还是狭窄的砖房,而现在却变成了宽敞明亮的大瓦房。“哞哞”“汪汪”“唧唧”“咩咩”……这真是动物交响曲,勤劳的大黄牛,美丽的大公鸡,温柔的小山羊,好像都在欢迎我这远道而来的客人。进了屋,我仔细地观赏大姑家的变化,只见屋子的中央放着一台大彩电,彩电下有一台VCD,看来这是大姑家新买的。大姑家的宝贝儿子五岁的小强看见我笑嘻嘻地说:“哥哥、姐姐,你们都有来吃糖吧!”说着捧来一大堆糖。小凤姐姐走过来,拉着我和弟弟的手。大姑搂着我的脖子说:“我们的小公主又长高了”,并一个劲地问寒问暖。当我问起大姑家的收成,大姑高兴地说:“小麦收了上万斤,棉花卖了7千多元,生活过的比蜜甜。计划今年多种棉花,多养几只羊,有了钱买台电脑去上网”。

临走时,小凤姐姐失望地流下了泪。大姑劝我多住几天,我把嘴放到大姑的耳旁边,悄悄地说:“大姑,明年我还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