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名著阅读

骆驼祥子》,《繁星·春水》,《朝花夕拾》,《童年》,《名人传》,《昆虫记》,《爱的教育》,《格列佛游记》,《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请对以上11本书的主要内容、人物、作者进行介绍,并列举1~3个有关主人公的小情节,谢谢
最高追分给100,如果好的话

005.《骆驼祥子》 (老舍,舒庆春)
一、内容精要:
祥子老家在乡间,十八岁时,父母去世,他便跑到北平来赚钱谋生。带着乡间小伙子的健壮、木讷、勤快与诚实,卖力气换饭吃的事做过不少,最后他认定,拉车是件最好挣钱的活儿。当他拉着租来的新车,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攒钱买一辆自己的车。
祥子省吃俭用,不吸烟,不喝酒,不赌钱,终于在三年中间凑足一百块血汗钱,买了一辆新车。样子感到生活充满了希望,拉车也拉得越来越起劲儿。但好景不长,北平城外军阀混战,大兵到处抓人抓车。有一天,祥子为了多挣两块钱,抱着侥幸心理拉客出城。不料走到半路,连人带车被十来个兵捉去。他在兵营里只好每天给大兵们扛行李,挑水烧水喂牲口。他心疼那辆自己用血汗挣来的车。后来大兵们吃了败仗,祥子乘黑从兵营里偷跑回来,还顺手拉了三匹大兵撤退时落下的骆驼,把它们卖了三十五块钱,从此他就有了“骆驼祥子”的外号。
祥子没有家,他就住在刘四爷老板的车厂里。刘四爷开的车厂有六十多辆车,女儿虎妞协助他管理。虎妞是个三十七八岁的老姑娘,长得虎头虎脑,像个男人一样。刘四爷管外,虎妞管内,父女俩把人和车厂治理得铁桶一般。样子对车有一种特殊的喜好,平时也不愿闲着,擦车、打气、晒雨布、抹油……干得高高兴兴。因此有时祥子虽然不拉刘四爷的车,刘四爷仍允许他一直住在厂里。一天晚上,虎妞诱使他喝酒,然后和祥子睡了一夜。祥子清醒后十分憋闷,并开始竭力躲避她,恰逢老主顾曹先生要他拉包月,祥子便欢天喜地地搬到曹宅住。
不料,虎妞在裤腰里塞了个枕头,挺着肚子说是已怀了祥子的孩子,威胁祥子和她结婚。祥子只好听从她的摆布。
曹先生的社会主义言论引起侦探特务的注意,他只得远走避难。他让祥子回家送信,结果,祥子被孙侦探敲诈去了他的全部积蓄,买车的计划又一次破产了。祥子没有别的路,只好又回到车厂。刘四不能容忍自己的女儿和臭拉车的勾搭,迫使女儿作出抉择。虎妞坚持选择祥子,刘四就立即与虎妞闹翻,并把祥子撵出门去。虎妞要祥子向刘四告软服输,他不肯。于是虎妞索性自己租房子、雇花轿,嫁给了祥子。她用私房钱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
不久虎妞真的怀孕了。样子拼命拉车干活赚钱,劳累病倒,把虎妞的积蓄也用光了。二强子的女儿小福子也帮忙做点家务。虎妞由于难产死去了,为了置办虎妞丧事,祥子卖掉了车。小福子对祥子有情有意,祥子也很喜欢她,可负不起养她两个弟弟和一个醉爸爸的责任。他对小福子说:“等我混好了,一定娶你。”他又找了一个车厂,拉车去了。曹先生避难回来,要祥子再来拉包月,还答应他把小福子接来同住。但小福子却已经被卖进妓院,后来自尽了。祥子在街上失魂落魄,终于完全堕落。他吃、喝、嫖、赌,还染上淋病,而且变得又懒惰又滑头,还做出卖朋友的事。他没有回到曹先生家,最后靠给做红白喜事的人打杂来维持生计,祥子走到了自己的末日。
二、小说特点:
① 独特的北京市民文化的表现者与批判者。
② 善于描写老北京风土习俗、民情世俗。
③ 语言俗白凝练 ④独特的讽刺艺术。
三、人物及特征:
①祥子:勤劳正直、诚实善良、纯洁憨厚、坚强健壮的车夫,狭隘孤立的个人奋斗思想和残酷腐败的黑暗社会使他堕落为吃喝嫖赌、懒惰狡猾、肮脏猥琐、自私麻木的行尸走兽。
②虎妞:具有二重性,一是有着自己追求幸福的愿望,对祥子有真诚的一面,另一是剥削者的意识已渗透她的灵魂之中,她想控制祥子,是家中的占有者、支配者。
四、部分情节:
① 怒辞杨宅(第五节) ②曹家遇险(第十节)
③晦暗的地狱(第十六节)
④最后的绝望(第二十二、二十三节)

006.《繁星•春水》 冰心
一、诗歌内容:
① 以歌咏自然、赞美母爱和抒发哲理的诗为最多。
②有许多诗托物言志,以鲜明的形象来比喻或暗示某种人生哲理。 ③有的揭露学生时代的黑暗,同情涂炭的生灵,讴歌探索前进道路的先驱者。
二、诗歌特点:
①抒写生活真实,表现率直的个性。
②诗风清新明丽,俊秀含蓄,富有诗情画意,格调自然柔和。
③抒情和哲理的完美融合。
三、注---歌颂大自然,歌颂童心,歌颂母爱,“爱的哲学”,成为冰心终生创作的永恒主题和主旋律。

013.《格列佛游记》
乔纳森•斯威夫特 (英国)
一、内容精要:
1699年,外科医生格列佛随“羚羊号”出航南太平洋。不幸中途遇险,格列佛死里逃生,漂到利立浦特(小人国),被小人捆住。利立浦特人用专车把体积巨大的格列佛运到京城献给国王,他的出现几乎吸引了小人国所有的人。格列佛温顺的表现逐渐赢得了国王和人民对他的好感,他也渐渐熟悉了小人国的风俗习惯。当时,另一小人国不来夫斯古帝国准备从海上入侵利立浦特帝国,格列佛涉过海峡,把50艘最大的敌舰拖回利立浦特国的港口,立了大功。但是格列佛不愿灭掉不末夫斯古帝国,使皇帝很不高兴。这时,皇后寝宫失火,格列佛情急生智,撒了一泡尿把火扑灭,谁知却让皇后大为恼火。于是,小人国君臣沆瀣一气准备除掉格列佛。格列佛听到风声,赶快逃到不来夫斯古帝国,后来平安回到英国。
格列佛回家不久,就随“冒险号”再次出海,不幸又遇上风暴,船被刮到布罗卜丁内格(大人国)。格列佛被一位高达20米的农民捉住。农民带格列佛到全国各大城市展览,最后来到首都。这个农民发财心切,每天要格列佛表演10场,把他累得奄奄一息。当这个农民眼看无利可图时,便把格列佛卖给了皇后。由于小巧伶俐,格列佛在宫廷中非常得宠,但是也常常遭到老鼠、小鸟等动物的侵袭。面对国王,格列佛沾沾自喜地介绍了英国各方面的情况及近百年来的历史,但被国王一一否定。
格列佛在该国的第三年,陪同国王巡视边疆。由于思乡心切,他假装生病,来到海边呼吸新鲜空气。天空中的鹰错把他住的箱子当成乌龟叼了起来。几只鹰在空中争夺,箱子掉进海里,被路过的一艘船发现,格列佛获救后,乘船回到英国。
在家呆了一段时间,格列佛又随“好望号”出海。这一次,格列佛所乘的船遭贼船劫持,格列佛侥幸逃脱,被一座叫“勒皮他”的飞岛救起。这些人的相貌异常、衣饰古怪,整天沉思默想。国王和贵族都住在飞岛上,老百姓则住在巴尔尼巴比等三座海岛上。格列佛离开飞岛后,来到巴尔尼巴比进行访问,并参观了岛上的“拉格多科学院”。这所科学院研究的部是些荒诞不经的课题,结果造成全国遍地荒凉,房屋坍塌,人民无衣无食。
接着,格列佛来到巫人岛。岛上的总督精通魔法,能随意召唤任何鬼魂,格列佛因此会见了古代的许多名人,结果发现史书上的记载很多不符合史实,甚至是非颠倒。尔后,格列佛又游览了拉格耐格王国,见到一种长生不老人“斯特鲁布鲁格”。离开该国后,格列佛来到日本,然后乘船回到英国。
格列佛回家后五个月,受聘为“冒险家号”船长,再次乘船出海。途中水手叛变,把他囚禁了几个月,然后被放逐到“慧驷国”。在这里,格列佛遭到一种形状像人的名为“耶胡”的畜生的围攻。幸亏一匹具有智慧的马——“慧驷”来给他解了围。原来马是该国有理性的居民和统治者,而“耶胡”则是马所豢养和役使的畜生。格列佛的举止言谈在“慧驷”国的马民看来是一只有理性的“耶胡”,因此引起了他们的兴趣。格列佛很快学会了该国语言,应主人的邀请,他谈到在世界其他地方马是畜生,而像他那样的“耶胡”则具有理性,并且是马的主人。这使“慧驷”感到很震惊。
在“慧驷”各种美德的感化下,格列佛一心想留在“慧驷”国。然而“慧驷”国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决议要消灭那里的耶胡。所以格列佛的愿望无法实现。无奈之下,格列佛只好乘小船离开该国打道回府。格列佛怀着对“慧驷国”的向往,一辈子与马为友。
二、内容分析:
全书共四个部分,写格列佛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和慧骃国的旅行经历,讽刺了英国贵族资产阶级社会的君主政体、两党制以及政治、法律、财政、教育、文化、艺术等个方面,反映了18世纪前半期英国的社会现实。
这本小说一共分为四部,每部独立成章。
第一部是“厘丽浦之游”,俗称“小人国”,颇具童话色彩,但实际上是作者所处时代英国的一个精缩版,里面讥讽的可笑政治腐败、荒唐政党斗争和因信仰而引起的战争等等直至21世纪的今天仍在世界各地流行。
第二部是“勃罗廷奈之游”,俗称“大人国”,这是作者在用放大镜观察国家和社会,虽侧重点仍在宫廷和国王身上,但视野已扩大到社会和一般平民,尤其是出现了格利佛的小保姆格鲁达绮这样一个人物,不但渲染出人情味,而且进一步增加了童话色彩。主人公在这里似乎找到了一个虽然体格庞大但却心地善良和思想高尚的贤主,并借他之嘴批评英国的政治和法律弊端和表明他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良心。
第三部是“龙扑塔、巴尼拔、拉格纳、巫伯德利堡与日本之游”,俗称“飞岛”。这一部游记涉及好几个地点,内中有真有假,出现的人物有的虽然很奇怪,但体型跟我们一样,算不上是童话。
第四部是“咴儿咴儿国游记”,又译“慧駰国”,俗称“智马国”。这一部体现了作者的思想升华,他站到造物主的立场上把人当成一种劣质物种去与别的优越物种加以比较,具体说就是马,这样一来他评点的就是全人类了。初读这一部游记很让人感到别扭,活生生的一个人怎能跟马说起话来,原来这是寓言。既然是寓言, 我们首先应当搞清楚其中的两个主要人物象征着什么。一个是“咴儿咴儿”,即马,一个是“雅虎”,即人;前者象征着作者心目中的“理性”和“美德”,后者象征着作者笔伐的“野性”和“邪恶”。小说的语言。行文简洁,用词精确;暗讽明喻,运用自如;推理严谨,一气呵成。其次是它的趣味性。那么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奇异的故事,奇异的人物,不仅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儿童,即使是这些儿童几十年后变成了成年人和长者也忍不住想再看一看这位作家怎么这神能把根本不可能的事写得如此真切。第三是它的独特性。这本小说究竟属于哪一类别,有人说是童话,有人说是寓言,有人说是离奇故事,有人说是幻想加科幻,有人说是政治讽刺小说,最后学术界似乎取得了共识,笼统地称其为讽刺小说,第四是它的人民性。最后是它的思辨性。一部小说如果没有作者本人的鲜明思想,它绝不会变成名著。览遍全书,思想火花处处闪现,睿言警句比比皆是。
三、文章特点(推荐理由):
①将虚构情节、幻想故事和对现实的揭露巧妙结合。②点面结合,对照写作,四部游记一正一反地排列。③绝妙的想象,生动的细节。
四、部分情节:
① 游小人国时对“高跟”、“低跟”党的斗争
②游大人国时和国王的谈话
③游飞岛国时参观“拉格多科学院”
④游慧骃国时和马的对话

014.《童年》 高尔基 (苏联)
一、内容精要:
阿廖沙三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瓦尔瓦拉把他寄养在外祖父卡什林家。外祖父家住在尼日尼——诺弗哥罗德城。外祖父年轻时,是一个纤夫,后来开染坊,成了小业主。阿廖沙来到外祖父家时,外祖父家业已经开始衰落,由于家业不景气,外祖父变得也愈加专横暴躁。阿廖沙的两个舅舅米哈伊尔和雅科夫为了分家和侵吞阿廖沙母亲的嫁妆而不断地争吵、斗殴。在这个家庭里,阿廖沙看到人与人之间弥漫着仇恨之雾,连小孩也为这种气氛所毒害。阿廖沙一进外祖父家就不喜欢外祖父,害怕他,感到他的眼里含着敌意。一天,他出于好奇,又受表哥怂恿,把一块白桌布投进染缸里染成了蓝色,结果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觉,并害了一场大病。从此,阿廖沙就开始怀着不安的心情观察周围的人们,不论是对自己的,还是别人的屈辱和痛苦,都感到难以忍受。他的母亲由于不堪忍受这种生活,便丢下了他,离开了这个家庭。但在这个污浊的环境里,也还有另外一种人,另外一种生活。这里有乐观、纯朴的茨冈人,正直的老工人葛利高里。每逢节日的晚上,雅科夫就会弹吉他,奏出动人心弦的曲调。外祖母跳着民间舞,犹如恢复了青春。这一切使阿廖沙既感到欢乐又感到忧愁。在这些人当中,外祖母给阿廖沙的影响是最深的。外祖母为人善良公正,热爱生活,相信善总会战胜恶。她知道很多优美的民间故事,那些故事都是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她信仰的上帝也是可亲可爱,与人为善的。而外祖父的上帝则与之相反,它不爱人,总是寻找人的罪恶,惩罚人。
后来,外祖父迁居到卡那特街,招了两个房客。一个是进步的知识分子,绰号叫“好事情”,他是阿廖沙所遇到的第一个优秀人物,他给阿廖沙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另一个是抢劫教堂后伪装成车夫的彼得,他的残忍和奴隶习气引起了阿廖沙的反感。
母亲在一天早晨突然回来了,她的变化使阿廖沙心里感到十分沉痛。开始,她教阿廖沙认字读书,但是,生活的折磨使她渐渐地变得漫不经心,经常发脾气,愁眉不展。后来母亲的再婚,使得阿廖沙对周围的一切都失去了兴趣,竭力避开大人,想一个人单独生活。就这样经过了一个夏天思考之后,他终于增强了力量和信心。
母亲婚后生活是不幸福的,她经常挨后父打。贫困和疾病,吞蚀着她的美丽。由于她心境不好对阿廖沙常常表现出冷酷和不公平。
阿廖沙在家中感受不到温暖,在学校也受歧视和刁难。因此,在阿廖沙的心灵中,“爱”的情感渐渐被对一切的恨所代替。由于和后父不合,阿廖沙又回到外祖父家中,这时外祖父已经全面破产!他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困苦。为了糊口阿廖沙放学后同邻居的孩子们合伙拣破烂卖。同时,也感受到了友谊和同情。但这也招致学校的非难。他以优异的成绩读完了三年级,就永远地离开了学校课堂。
这时候阿廖沙母亲逝世,他埋葬了母亲以后,不久便到“人间”去谋生……
二、人物和特征:
①阿辽沙:阿辽莎是全书的中心人物,他从小心地善良,特别是在外祖母的哺育下,生成了一颗善恶分明、是非分明、能爱能恨的灵魂。他勤于学习,刻苦耐劳,严峻的生活使他锻炼成长为一个意志刚强、有理想有作为的新人。他性格中最重要的东西是:对知识的渴望,对美好未来的憧憬。生活的困苦并没有使他退却,他坚信黑暗终将过去,未来将会一片光明。阿辽莎这个形象是俄罗斯一代新人的代表,他的成长道路是俄国千百万劳动者走向革命、走向新生活之路。
②外祖父卡希林:家长制手工业者的形象,凶恶残暴,没有亲情,惟利是图,寡情薄义。
③外祖母伊凡诺夫娜:勤劳、善良、乐观、智慧,体现了劳人民的优秀品质。
三、小说特点:
①交替运用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交替描写的多视角描写方法。②语言生动活泼,描写栩栩如生。 ③选材独特,取材于作家的经历。
四、部分情节:
①与外祖父等人联欢(第三章)②雅柯夫和奇奇打架(第二章) ③外祖父打外祖母(第十章) ④报复老师(第十二章)

015.《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奥斯特洛夫斯基 (苏联)
一、内容精要:
保尔从小在苦水中长大,早年丧父,母亲替人洗衣、做饭,哥哥是工人。保尔12岁时,母亲把他送到车站食堂当杂役,他在食堂里干了两年,受尽了凌辱。
十月革命爆发后,保尔的家乡乌克兰谢别托夫卡镇也和苏联其他地方一样,遭受了外国武装干涉者和国内反动派的践踏。红军解放了谢别托夫卡镇,但很快就撤走了,只留下老布尔什维克朱赫莱在镇上做地下工作。朱赫莱在保尔家里住了几天,给保尔讲了关于革命、工人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许多道理:“现在全世界都着火了,奴隶们起义了,他们要把旧世界推翻,但是,为了这个,需要的是一伙勇敢的、能够坚决斗争的弟兄。”朱赫莱的启发和教育对保尔的思想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突然,朱赫莱被匪徒抓去了。保尔急着四处打听。一天,在匪兵押送朱赫莱的时候,保尔出其不意地猛扑过去,把匪兵打到壕沟里,与朱赫莱一起逃跑了。但是由于波兰贵族李斯真斯基的儿子维克多的告密,保尔被投进了监牢。从监狱出来后,保尔拼命地跑,他怕重新落入魔掌,不敢回家,便不自觉地来到冬妮亚的花园门前。他纵身一跳,进了花园。冬妮亚喜欢保尔的“热情和倔强”的性格,保尔也觉得冬妮亚“跟别的富家女孩不一样”。后来他们又有几次见面,慢慢地产生了爱情。保尔为了避难,便答应了冬妮亚的请求,住了下来。几天后冬妮亚找到了保尔的哥哥阿尔青,他把弟弟送到喀查丁参加了红军。
在一次激战中,保尔头部受了重伤。但他以惊人的顽强毅力战胜了死亡。出院后,他已不宜于重返前线,便参加恢复和建设国家的工作。在这里他同样以工人阶级主人翁的姿态,紧张地投入各项艰苦的工作。他做团的工作、肃反工作,并直接参加艰苦的体力劳动。在兴建窄轨铁路中,保尔表现了高度的政治热忱和忘我的劳动精神。
保尔自从在冬妮亚家里与她告别后,只见过她两次面。第一次是他伤愈出院后,最后一次是在铁路工地上,保尔发现,随着革命的深入,他们之间的思想差距越来越大了,他们已经完全没有共同语言了,于是便分道扬镳。
在筑路工程快要结束时,保尔得了伤寒。病愈后他又回到了工作岗位。他参加了工业建设和边防战线的斗争,并且入了党。但是,由于保尔在战争中受过多次重伤和暗伤,后来又生过几次重病,加之他忘我的工作和劳动,平时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体质越来越坏了。1927年,他几乎完全瘫痪了,接着又双目失明。严重的疾病终于把这个满怀革命热情的年轻人束缚在病榻上。但保尔在肉体和精神上都忍受着难以想象的痛苦的情况下,重新找到了“归队”的力量。他给自己提出了两项任务:一方面决心帮助自己的妻子达雅进步;另一方面决定开始文学创作工作。这样,“保尔又拿起了新的武器,开始了新的生活。”
二、人物及特征:
①保尔:个性倔强,充满青春活力,不畏困难,勇敢坚强,意志坚定。对共产主义事业抱着坚定不移的信念,的在革命斗争中锻炼和党的教育下成长的共产主义战士。
②冬尼娅:天真、纯朴,醉心于爱情,最后由小资产阶级小姐完全变成时代落伍者和寄生虫。
三、小说特点:
①以真人真事为基础进行艺术创作。
② 写了大量的历史事件和群众的英雄业绩。
③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加强了艺术感染力,如格言警句、内心独白、日记、回忆等。
四、部分情节:
① 苏联红军与彼得留拉匪徒开战(第一部分第七章)
②熔铸“钢铁”的过程(第二部分第二章)
③打消自杀念头(第三部分第八章)

016.《名人传》 罗曼 •罗兰 (法)
由“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三部分组成
人物:①贝多芬:世界著名音乐大师,对音乐孜孜追求,在双耳失聪、疾病缠身的情况下,创造了音乐史上辉煌的篇章。 ②米开朗琪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伟大的雕刻家、画家、建筑家,自幼丧母,勤奋好学,有艺术创作,制作了《酒神》、《哀悼基督》等雕像。 ③托尔斯泰:俄国伟大的文学家,用6年时间完成《战争与和平》,之后又推出了《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本书的三位传主都是人类历史上极富天才而创建至伟的人物,他们的人生丰富多彩,他们的作品精深宏博,他们的影响历经世代而不衰,罗曼•罗兰紧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有着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他们在忧患困顿的人生征途上历尽苦难与颠踬而不改初衷的心路历程,凸现他们崇高的人格、博爱的情感和广阔的胸襟,从而为我们谱写了另一阕“英雄交响曲”。
特点:①语言饱合深情,富有诗意。
②从大处落笔。 ③风格多变。

017.《爱的教育》
德•亚米契斯 (意大利)
一、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描写少年生活的特写集。通过描写四年级小学生恩里科身边发生的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反映了意大利中下层人民穷困的生活和淳厚、朴直、友爱的品德,提倡爱国、善良、勇敢、宽大、无私和博爱等精神。
二、推荐理由:
爱的教育其实就是素质教育,是启蒙孩子如何为人的根本,也是其他素质的基础。《爱的教育》采用日记的形式,以孩子的口吻、孩子的笔触来写孩子的生活和思想,读来写得真实,富有亲切感,因此也更容易被孩子们所接受。
018.《鲁滨逊漂流记》
丹尼儿•笛福 (英国)
一、内容简介:
英国青年鲁滨逊从小喜欢航海,可是这一次整条船在太平洋上不幸罹难,船上的人都葬身海底,惟有他一人得以奇迹般地活下来,并只身来到一座荒无人烟岛上。 他在孤岛上劳作生息,开拓荒地,圈养牲畜,生产水稻和小麦,年复一年与孤独为伴,克服了种种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他曾与野兽斗智,也曾与吃人肉的野人斗勇。后来他搭救了一个土人,称他为“星期五”,把他收作仆人。性格坚强的鲁滨逊在岛上独立生活了28年。一直到一艘英国船来到该岛附近,鲁滨逊帮助船长制服了叛乱的水手,才返回英国。这时他父母双亡,鲁滨逊收回他巴西庄园的全部受益,并把一部分赠给那些帮助过他的人们。
二、小说特点(推荐理由):
①描写具体逼真,用人物行动具体表现人物性格。 ②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注重表现性格的变化和发展。 ③常常穿插一些人物的议论来补充、突出人物性格。(非常值得一读)
三、人物:
①鲁滨逊:是一个要求个性自由、勇敢冒险、艰苦创业、追求财富的具有积极进去精神的新兴资产者的英雄形象。
②星期五:鲁滨孙救起的白人俘虏,是鲁滨孙忠实的仆人和朋友。
四、情节:
①挖独木桥 ②制作瓦罐
③开导“星期五” ④自封总督
五、妙语佳句:
◎世界上一切好东西对于我们,除了拿来使用之外,没有别的好处。
◎一个人只是呆呆地坐着,空想自己所得不到的东西,是没有用的,这个绝对的真理,使我重新振作起来。
◎一个人在明白事理以后,就会觉得,被上帝从罪恶中救出来,比被上帝从患难中救出来,幸福更大。

021.《汤姆•索亚历险记》
马克•吐温 (美国)
一、内容精要:
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在美国西部的圣彼得堡镇,有个少年叫汤姆索亚。他淘气贪玩,向往绿林豪杰的生活,一有机会就逃学,到外面游水或打闹。
有一天半夜,他和好朋友哈克溜到坟场,想试验一下死猫能不能治好瘊子,不料在暗中目击了一场惨案:坏蛋伊江为报私仇,杀死了鲁宾逊医生,却又嫁祸于同伴老波特。第二天,责难以忍受,又加上与小女友贝奇“失恋”的痛苦,他下决心要到天南地北去流落逃脱家庭和学校里死板板的生活,永远不回来。
很快,坟声谋杀案在法庭开审了。汤姆终于忍受不住良心的谴责,出庭作证,揭发了伊江的罪行。伊江吓得从窗户跳了出去跑得无影无踪。汤姆又一次成为金光闪闪的英雄。
不久,汤姆的心中涌起一股炽热的欲望,想到什么时候地方去挖掘埋藏的财宝。他和哈克先到小河对岸一棵老枯树下挖,没有挖到。然后,他们决定到小河上面一所闹鬼的老房子里去挖。正当他们俩在这所房子的楼上时,楼下进来了两个大人,其中一个就是伊江!伊江在楼下角落里挖土埋钱时,意外地挖到了一箱金钱。伊江和同伙立即决定把所有的金钱带回窝里去伊江突然疑心楼上是否有人,便顺着楼梯上楼察看。在这危急时分,腐朽的楼梯塌了。救了汤姆和哈克两条小命。
二、作品赏析:
1876年《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出版,标志着马克吐温的现实主义创作有了进一步发展。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少年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理,并以其与小市民庸俗保守的生活加以对照,突出了那种生活的枯燥与沉闷。汤姆天真,富于幻想有正义感,为了摆脱现实的种种束缚,充分享受自由的乐趣,打算外出去冒险。所有这一切都与资本主义的生活环境相抵触,为世俗的道德和教会的戒律所不容。总的来说,揭露美国地方生活的停滞庸俗及宗教的伪善小说的主要思想内容。
从写作方面看:小说情节紧凑,而且含义深刻。小说通过汤姆生活中一系列情节,批判了资产阶级儿童教育的清规戒律;小说的时代虽在南北战争前,写的虽是圣彼得堡小镇,但该镇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当时美国社会的缩影。小说运用了对比和夸张的手法,深刻讽刺了小市民的庸俗、保守、贪婪以及资产阶级道德和宗教的虚伪。小说的心理描写细致生动。
三、人物提要:
汤姆.索亚——是一个弧苦伶仃的少年,他厌恶家庭、学校乃至教会的呆板枯燥的生活,幻想干一番雄豪的事业。一天他与好友哈克在坟场里玩,发现了盗窃犯伊江乔为次墓杀死了同谋的秘密,他经过思想斗争,终于去法庭揭露了伊江的罪恶,吓得伊江跳江窗逃跑。后来汤姆又与哈克外出,在山洞中遇到逃犯伊江,伊江企图杀死汤姆,结果失足坠入深谷而死。汤姆与哈克发现了伊江埋藏的一箱金钱,两人平分,都成为定翁。
哈克——汤姆的好朋友,俩人一起历险,后得到一笔钱,被道格拉斯收为养子,后又出逃历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5-06
005.《骆驼祥子》 (老舍,舒庆春)
一、内容精要:
祥子老家在乡间,十八岁时,父母去世,他便跑到北平来赚钱谋生。带着乡间小伙子的健壮、木讷、勤快与诚实,卖力气换饭吃的事做过不少,最后他认定,拉车是件最好挣钱的活儿。当他拉着租来的新车,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攒钱买一辆自己的车。
祥子省吃俭用,不吸烟,不喝酒,不赌钱,终于在三年中间凑足一百块血汗钱,买了一辆新车。样子感到生活充满了希望,拉车也拉得越来越起劲儿。但好景不长,北平城外军阀混战,大兵到处抓人抓车。有一天,祥子为了多挣两块钱,抱着侥幸心理拉客出城。不料走到半路,连人带车被十来个兵捉去。他在兵营里只好每天给大兵们扛行李,挑水烧水喂牲口。他心疼那辆自己用血汗挣来的车。后来大兵们吃了败仗,祥子乘黑从兵营里偷跑回来,还顺手拉了三匹大兵撤退时落下的骆驼,把它们卖了三十五块钱,从此他就有了“骆驼祥子”的外号。
祥子没有家,他就住在刘四爷老板的车厂里。刘四爷开的车厂有六十多辆车,女儿虎妞协助他管理。虎妞是个三十七八岁的老姑娘,长得虎头虎脑,像个男人一样。刘四爷管外,虎妞管内,父女俩把人和车厂治理得铁桶一般。样子对车有一种特殊的喜好,平时也不愿闲着,擦车、打气、晒雨布、抹油……干得高高兴兴。因此有时祥子虽然不拉刘四爷的车,刘四爷仍允许他一直住在厂里。一天晚上,虎妞诱使他喝酒,然后和祥子睡了一夜。祥子清醒后十分憋闷,并开始竭力躲避她,恰逢老主顾曹先生要他拉包月,祥子便欢天喜地地搬到曹宅住。
不料,虎妞在裤腰里塞了个枕头,挺着肚子说是已怀了祥子的孩子,威胁祥子和她结婚。祥子只好听从她的摆布。
曹先生的社会主义言论引起侦探特务的注意,他只得远走避难。他让祥子回家送信,结果,祥子被孙侦探敲诈去了他的全部积蓄,买车的计划又一次破产了。祥子没有别的路,只好又回到车厂。刘四不能容忍自己的女儿和臭拉车的勾搭,迫使女儿作出抉择。虎妞坚持选择祥子,刘四就立即与虎妞闹翻,并把祥子撵出门去。虎妞要祥子向刘四告软服输,他不肯。于是虎妞索性自己租房子、雇花轿,嫁给了祥子。她用私房钱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
不久虎妞真的怀孕了。样子拼命拉车干活赚钱,劳累病倒,把虎妞的积蓄也用光了。二强子的女儿小福子也帮忙做点家务。虎妞由于难产死去了,为了置办虎妞丧事,祥子卖掉了车。小福子对祥子有情有意,祥子也很喜欢她,可负不起养她两个弟弟和一个醉爸爸的责任。他对小福子说:“等我混好了,一定娶你。”他又找了一个车厂,拉车去了。曹先生避难回来,要祥子再来拉包月,还答应他把小福子接来同住。但小福子却已经被卖进妓院,后来自尽了。祥子在街上失魂落魄,终于完全堕落。他吃、喝、嫖、赌,还染上淋病,而且变得又懒惰又滑头,还做出卖朋友的事。他没有回到曹先生家,最后靠给做红白喜事的人打杂来维持生计,祥子走到了自己的末日。
二、小说特点:
① 独特的北京市民文化的表现者与批判者。
② 善于描写老北京风土习俗、民情世俗。
③ 语言俗白凝练 ④独特的讽刺艺术。
三、人物及特征:
①祥子:勤劳正直、诚实善良、纯洁憨厚、坚强健壮的车夫,狭隘孤立的个人奋斗思想和残酷腐败的黑暗社会使他堕落为吃喝嫖赌、懒惰狡猾、肮脏猥琐、自私麻木的行尸走兽。
②虎妞:具有二重性,一是有着自己追求幸福的愿望,对祥子有真诚的一面,另一是剥削者的意识已渗透她的灵魂之中,她想控制祥子,是家中的占有者、支配者。
四、部分情节:
① 怒辞杨宅(第五节) ②曹家遇险(第十节)
③晦暗的地狱(第十六节)
④最后的绝望(第二十二、二十三节)

006.《繁星•春水》 冰心
一、诗歌内容:
① 以歌咏自然、赞美母爱和抒发哲理的诗为最多。
②有许多诗托物言志,以鲜明的形象来比喻或暗示某种人生哲理。 ③有的揭露学生时代的黑暗,同情涂炭的生灵,讴歌探索前进道路的先驱者。
二、诗歌特点:
①抒写生活真实,表现率直的个性。
②诗风清新明丽,俊秀含蓄,富有诗情画意,格调自然柔和。
③抒情和哲理的完美融合。
三、注---歌颂大自然,歌颂童心,歌颂母爱,“爱的哲学”,成为冰心终生创作的永恒主题和主旋律。

013.《格列佛游记》
乔纳森•斯威夫特 (英国)
一、内容精要:
1699年,外科医生格列佛随“羚羊号”出航南太平洋。不幸中途遇险,格列佛死里逃生,漂到利立浦特(小人国),被小人捆住。利立浦特人用专车把体积巨大的格列佛运到京城献给国王,他的出现几乎吸引了小人国所有的人。格列佛温顺的表现逐渐赢得了国王和人民对他的好感,他也渐渐熟悉了小人国的风俗习惯。当时,另一小人国不来夫斯古帝国准备从海上入侵利立浦特帝国,格列佛涉过海峡,把50艘最大的敌舰拖回利立浦特国的港口,立了大功。但是格列佛不愿灭掉不末夫斯古帝国,使皇帝很不高兴。这时,皇后寝宫失火,格列佛情急生智,撒了一泡尿把火扑灭,谁知却让皇后大为恼火。于是,小人国君臣沆瀣一气准备除掉格列佛。格列佛听到风声,赶快逃到不来夫斯古帝国,后来平安回到英国。
格列佛回家不久,就随“冒险号”再次出海,不幸又遇上风暴,船被刮到布罗卜丁内格(大人国)。格列佛被一位高达20米的农民捉住。农民带格列佛到全国各大城市展览,最后来到首都。这个农民发财心切,每天要格列佛表演10场,把他累得奄奄一息。当这个农民眼看无利可图时,便把格列佛卖给了皇后。由于小巧伶俐,格列佛在宫廷中非常得宠,但是也常常遭到老鼠、小鸟等动物的侵袭。面对国王,格列佛沾沾自喜地介绍了英国各方面的情况及近百年来的历史,但被国王一一否定。
格列佛在该国的第三年,陪同国王巡视边疆。由于思乡心切,他假装生病,来到海边呼吸新鲜空气。天空中的鹰错把他住的箱子当成乌龟叼了起来。几只鹰在空中争夺,箱子掉进海里,被路过的一艘船发现,格列佛获救后,乘船回到英国。
在家呆了一段时间,格列佛又随“好望号”出海。这一次,格列佛所乘的船遭贼船劫持,格列佛侥幸逃脱,被一座叫“勒皮他”的飞岛救起。这些人的相貌异常、衣饰古怪,整天沉思默想。国王和贵族都住在飞岛上,老百姓则住在巴尔尼巴比等三座海岛上。格列佛离开飞岛后,来到巴尔尼巴比进行访问,并参观了岛上的“拉格多科学院”。这所科学院研究的部是些荒诞不经的课题,结果造成全国遍地荒凉,房屋坍塌,人民无衣无食。
接着,格列佛来到巫人岛。岛上的总督精通魔法,能随意召唤任何鬼魂,格列佛因此会见了古代的许多名人,结果发现史书上的记载很多不符合史实,甚至是非颠倒。尔后,格列佛又游览了拉格耐格王国,见到一种长生不老人“斯特鲁布鲁格”。离开该国后,格列佛来到日本,然后乘船回到英国。
格列佛回家后五个月,受聘为“冒险家号”船长,再次乘船出海。途中水手叛变,把他囚禁了几个月,然后被放逐到“慧驷国”。在这里,格列佛遭到一种形状像人的名为“耶胡”的畜生的围攻。幸亏一匹具有智慧的马——“慧驷”来给他解了围。原来马是该国有理性的居民和统治者,而“耶胡”则是马所豢养和役使的畜生。格列佛的举止言谈在“慧驷”国的马民看来是一只有理性的“耶胡”,因此引起了他们的兴趣。格列佛很快学会了该国语言,应主人的邀请,他谈到在世界其他地方马是畜生,而像他那样的“耶胡”则具有理性,并且是马的主人。这使“慧驷”感到很震惊。
在“慧驷”各种美德的感化下,格列佛一心想留在“慧驷”国。然而“慧驷”国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决议要消灭那里的耶胡。所以格列佛的愿望无法实现。无奈之下,格列佛只好乘小船离开该国打道回府。格列佛怀着对“慧驷国”的向往,一辈子与马为友。
二、内容分析:
全书共四个部分,写格列佛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和慧骃国的旅行经历,讽刺了英国贵族资产阶级社会的君主政体、两党制以及政治、法律、财政、教育、文化、艺术等个方面,反映了18世纪前半期英国的社会现实。
这本小说一共分为四部,每部独立成章。
第一部是“厘丽浦之游”,俗称“小人国”,颇具童话色彩,但实际上是作者所处时代英国的一个精缩版,里面讥讽的可笑政治腐败、荒唐政党斗争和因信仰而引起的战争等等直至21世纪的今天仍在世界各地流行。
第二部是“勃罗廷奈之游”,俗称“大人国”,这是作者在用放大镜观察国家和社会,虽侧重点仍在宫廷和国王身上,但视野已扩大到社会和一般平民,尤其是出现了格利佛的小保姆格鲁达绮这样一个人物,不但渲染出人情味,而且进一步增加了童话色彩。主人公在这里似乎找到了一个虽然体格庞大但却心地善良和思想高尚的贤主,并借他之嘴批评英国的政治和法律弊端和表明他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良心。
第三部是“龙扑塔、巴尼拔、拉格纳、巫伯德利堡与日本之游”,俗称“飞岛”。这一部游记涉及好几个地点,内中有真有假,出现的人物有的虽然很奇怪,但体型跟我们一样,算不上是童话。
第四部是“咴儿咴儿国游记”,又译“慧駰国”,俗称“智马国”。这一部体现了作者的思想升华,他站到造物主的立场上把人当成一种劣质物种去与别的优越物种加以比较,具体说就是马,这样一来他评点的就是全人类了。初读这一部游记很让人感到别扭,活生生的一个人怎能跟马说起话来,原来这是寓言。既然是寓言, 我们首先应当搞清楚其中的两个主要人物象征着什么。一个是“咴儿咴儿”,即马,一个是“雅虎”,即人;前者象征着作者心目中的“理性”和“美德”,后者象征着作者笔伐的“野性”和“邪恶”。小说的语言。行文简洁,用词精确;暗讽明喻,运用自如;推理严谨,一气呵成。其次是它的趣味性。那么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奇异的故事,奇异的人物,不仅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儿童,即使是这些儿童几十年后变成了成年人和长者也忍不住想再看一看这位作家怎么这神能把根本不可能的事写得如此真切。第三是它的独特性。这本小说究竟属于哪一类别,有人说是童话,有人说是寓言,有人说是离奇故事,有人说是幻想加科幻,有人说是政治讽刺小说,最后学术界似乎取得了共识,笼统地称其为讽刺小说,第四是它的人民性。最后是它的思辨性。一部小说如果没有作者本人的鲜明思想,它绝不会变成名著。览遍全书,思想火花处处闪现,睿言警句比比皆是。
三、文章特点(推荐理由):
①将虚构情节、幻想故事和对现实的揭露巧妙结合。②点面结合,对照写作,四部游记一正一反地排列。③绝妙的想象,生动的细节。
四、部分情节:
① 游小人国时对“高跟”、“低跟”党的斗争
②游大人国时和国王的谈话
③游飞岛国时参观“拉格多科学院”
④游慧骃国时和马的对话

014.《童年》 高尔基 (苏联)
一、内容精要:
阿廖沙三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瓦尔瓦拉把他寄养在外祖父卡什林家。外祖父家住在尼日尼——诺弗哥罗德城。外祖父年轻时,是一个纤夫,后来开染坊,成了小业主。阿廖沙来到外祖父家时,外祖父家业已经开始衰落,由于家业不景气,外祖父变得也愈加专横暴躁。阿廖沙的两个舅舅米哈伊尔和雅科夫为了分家和侵吞阿廖沙母亲的嫁妆而不断地争吵、斗殴。在这个家庭里,阿廖沙看到人与人之间弥漫着仇恨之雾,连小孩也为这种气氛所毒害。阿廖沙一进外祖父家就不喜欢外祖父,害怕他,感到他的眼里含着敌意。一天,他出于好奇,又受表哥怂恿,把一块白桌布投进染缸里染成了蓝色,结果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觉,并害了一场大病。从此,阿廖沙就开始怀着不安的心情观察周围的人们,不论是对自己的,还是别人的屈辱和痛苦,都感到难以忍受。他的母亲由于不堪忍受这种生活,便丢下了他,离开了这个家庭。但在这个污浊的环境里,也还有另外一种人,另外一种生活。这里有乐观、纯朴的茨冈人,正直的老工人葛利高里。每逢节日的晚上,雅科夫就会弹吉他,奏出动人心弦的曲调。外祖母跳着民间舞,犹如恢复了青春。这一切使阿廖沙既感到欢乐又感到忧愁。在这些人当中,外祖母给阿廖沙的影响是最深的。外祖母为人善良公正,热爱生活,相信善总会战胜恶。她知道很多优美的民间故事,那些故事都是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她信仰的上帝也是可亲可爱,与人为善的。而外祖父的上帝则与之相反,它不爱人,总是寻找人的罪恶,惩罚人。
后来,外祖父迁居到卡那特街,招了两个房客。一个是进步的知识分子,绰号叫“好事情”,他是阿廖沙所遇到的第一个优秀人物,他给阿廖沙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另一个是抢劫教堂后伪装成车夫的彼得,他的残忍和奴隶习气引起了阿廖沙的反感。
母亲在一天早晨突然回来了,她的变化使阿廖沙心里感到十分沉痛。开始,她教阿廖沙认字读书,但是,生活的折磨使她渐渐地变得漫不经心,经常发脾气,愁眉不展。后来母亲的再婚,使得阿廖沙对周围的一切都失去了兴趣,竭力避开大人,想一个人单独生活。就这样经过了一个夏天思考之后,他终于增强了力量和信心。
母亲婚后生活是不幸福的,她经常挨后父打。贫困和疾病,吞蚀着她的美丽。由于她心境不好对阿廖沙常常表现出冷酷和不公平。
阿廖沙在家中感受不到温暖,在学校也受歧视和刁难。因此,在阿廖沙的心灵中,“爱”的情感渐渐被对一切的恨所代替。由于和后父不合,阿廖沙又回到外祖父家中,这时外祖父已经全面破产!他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困苦。为了糊口阿廖沙放学后同邻居的孩子们合伙拣破烂卖。同时,也感受到了友谊和同情。但这也招致学校的非难。他以优异的成绩读完了三年级,就永远地离开了学校课堂。
这时候阿廖沙母亲逝世,他埋葬了母亲以后,不久便到“人间”去谋生……
二、人物和特征:
①阿辽沙:阿辽莎是全书的中心人物,他从小心地善良,特别是在外祖母的哺育下,生成了一颗善恶分明、是非分明、能爱能恨的灵魂。他勤于学习,刻苦耐劳,严峻的生活使他锻炼成长为一个意志刚强、有理想有作为的新人。他性格中最重要的东西是:对知识的渴望,对美好未来的憧憬。生活的困苦并没有使他退却,他坚信黑暗终将过去,未来将会一片光明。阿辽莎这个形象是俄罗斯一代新人的代表,他的成长道路是俄国千百万劳动者走向革命、走向新生活之路。
②外祖父卡希林:家长制手工业者的形象,凶恶残暴,没有亲情,惟利是图,寡情薄义。
③外祖母伊凡诺夫娜:勤劳、善良、乐观、智慧,体现了劳人民的优秀品质。
三、小说特点:
①交替运用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交替描写的多视角描写方法。②语言生动活泼,描写栩栩如生。 ③选材独特,取材于作家的经历。
四、部分情节:
①与外祖父等人联欢(第三章)②雅柯夫和奇奇打架(第二章) ③外祖父打外祖母(第十章) ④报复老师(第十二章)

015.《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奥斯特洛夫斯基 (苏联)
一、内容精要:
保尔从小在苦水中长大,早年丧父,母亲替人洗衣、做饭,哥哥是工人。保尔12岁时,母亲把他送到车站食堂当杂役,他在食堂里干了两年,受尽了凌辱。
十月革命爆发后,保尔的家乡乌克兰谢别托夫卡镇也和苏联其他地方一样,遭受了外国武装干涉者和国内反动派的践踏。红军解放了谢别托夫卡镇,但很快就撤走了,只留下老布尔什维克朱赫莱在镇上做地下工作。朱赫莱在保尔家里住了几天,给保尔讲了关于革命、工人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许多道理:“现在全世界都着火了,奴隶们起义了,他们要把旧世界推翻,但是,为了这个,需要的是一伙勇敢的、能够坚决斗争的弟兄。”朱赫莱的启发和教育对保尔的思想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突然,朱赫莱被匪徒抓去了。保尔急着四处打听。一天,在匪兵押送朱赫莱的时候,保尔出其不意地猛扑过去,把匪兵打到壕沟里,与朱赫莱一起逃跑了。但是由于波兰贵族李斯真斯基的儿子维克多的告密,保尔被投进了监牢。从监狱出来后,保尔拼命地跑,他怕重新落入魔掌,不敢回家,便不自觉地来到冬妮亚的花园门前。他纵身一跳,进了花园。冬妮亚喜欢保尔的“热情和倔强”的性格,保尔也觉得冬妮亚“跟别的富家女孩不一样”。后来他们又有几次见面,慢慢地产生了爱情。保尔为了避难,便答应了冬妮亚的请求,住了下来。几天后冬妮亚找到了保尔的哥哥阿尔青,他把弟弟送到喀查丁参加了红军。
在一次激战中,保尔头部受了重伤。但他以惊人的顽强毅力战胜了死亡。出院后,他已不宜于重返前线,便参加恢复和建设国家的工作。在这里他同样以工人阶级主人翁的姿态,紧张地投入各项艰苦的工作。他做团的工作、肃反工作,并直接参加艰苦的体力劳动。在兴建窄轨铁路中,保尔表现了高度的政治热忱和忘我的劳动精神。
保尔自从在冬妮亚家里与她告别后,只见过她两次面。第一次是他伤愈出院后,最后一次是在铁路工地上,保尔发现,随着革命的深入,他们之间的思想差距越来越大了,他们已经完全没有共同语言了,于是便分道扬镳。
在筑路工程快要结束时,保尔得了伤寒。病愈后他又回到了工作岗位。他参加了工业建设和边防战线的斗争,并且入了党。但是,由于保尔在战争中受过多次重伤和暗伤,后来又生过几次重病,加之他忘我的工作和劳动,平时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体质越来越坏了。1927年,他几乎完全瘫痪了,接着又双目失明。严重的疾病终于把这个满怀革命热情的年轻人束缚在病榻上。但保尔在肉体和精神上都忍受着难以想象的痛苦的情况下,重新找到了“归队”的力量。他给自己提出了两项任务:一方面决心帮助自己的妻子达雅进步;另一方面决定开始文学创作工作。这样,“保尔又拿起了新的武器,开始了新的生活。”
二、人物及特征:
①保尔:个性倔强,充满青春活力,不畏困难,勇敢坚强,意志坚定。对共产主义事业抱着坚定不移的信念,的在革命斗争中锻炼和党的教育下成长的共产主义战士。
②冬尼娅:天真、纯朴,醉心于爱情,最后由小资产阶级小姐完全变成时代落伍者和寄生虫。
三、小说特点:
①以真人真事为基础进行艺术创作。
② 写了大量的历史事件和群众的英雄业绩。
③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加强了艺术感染力,如格言警句、内心独白、日记、回忆等。
四、部分情节:
① 苏联红军与彼得留拉匪徒开战(第一部分第七章)
②熔铸“钢铁”的过程(第二部分第二章)
③打消自杀念头(第三部分第八章)

016.《名人传》 罗曼 •罗兰 (法)
由“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三部分组成
人物:①贝多芬:世界著名音乐大师,对音乐孜孜追求,在双耳失聪、疾病缠身的情况下,创造了音乐史上辉煌的篇章。 ②米开朗琪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伟大的雕刻家、画家、建筑家,自幼丧母,勤奋好学,有艺术创作,制作了《酒神》、《哀悼基督》等雕像。 ③托尔斯泰:俄国伟大的文学家,用6年时间完成《战争与和平》,之后又推出了《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本书的三位传主都是人类历史上极富天才而创建至伟的人物,他们的人生丰富多彩,他们的作品精深宏博,他们的影响历经世代而不衰,罗曼•罗兰紧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有着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他们在忧患困顿的人生征途上历尽苦难与颠踬而不改初衷的心路历程,凸现他们崇高的人格、博爱的情感和广阔的胸襟,从而为我们谱写了另一阕“英雄交响曲”。
特点:①语言饱合深情,富有诗意。
②从大处落笔。 ③风格多变。

017.《爱的教育》
德•亚米契斯 (意大利)
一、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描写少年生活的特写集。通过描写四年级小学生恩里科身边发生的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反映了意大利中下层人民穷困的生活和淳厚、朴直、友爱的品德,提倡爱国、善良、勇敢、宽大、无私和博爱等精神。
二、推荐理由:
爱的教育其实就是素质教育,是启蒙孩子如何为人的根本,也是其他素质的基础。《爱的教育》采用日记的形式,以孩子的口吻、孩子的笔触来写孩子的生活和思想,读来写得真实,富有亲切感,因此也更容易被孩子们所接受。
018.《鲁滨逊漂流记》
丹尼儿•笛福 (英国)
一、内容简介:
英国青年鲁滨逊从小喜欢航海,可是这一次整条船在太平洋上不幸罹难,船上的人都葬身海底,惟有他一人得以奇迹般地活下来,并只身来到一座荒无人烟岛上。 他在孤岛上劳作生息,开拓荒地,圈养牲畜,生产水稻和小麦,年复一年与孤独为伴,克服了种种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他曾与野兽斗智,也曾与吃人肉的野人斗勇。后来他搭救了一个土人,称他为“星期五”,把他收作仆人。性格坚强的鲁滨逊在岛上独立生活了28年。一直到一艘英国船来到该岛附近,鲁滨逊帮助船长制服了叛乱的水手,才返回英国。这时他父母双亡,鲁滨逊收回他巴西庄园的全部受益,并把一部分赠给那些帮助过他的人们。
二、小说特点(推荐理由):
①描写具体逼真,用人物行动具体表现人物性格。 ②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注重表现性格的变化和发展。 ③常常穿插一些人物的议论来补充、突出人物性格。(非常值得一读)
三、人物:
①鲁滨逊:是一个要求个性自由、勇敢冒险、艰苦创业、追求财富的具有积极进去精神的新兴资产者的英雄形象。
②星期五:鲁滨孙救起的白人俘虏,是鲁滨孙忠实的仆人和朋友。
四、情节:
①挖独木桥 ②制作瓦罐
③开导“星期五” ④自封总督
五、妙语佳句:
◎世界上一切好东西对于我们,除了拿来使用之外,没有别的好处。
◎一个人只是呆呆地坐着,空想自己所得不到的东西,是没有用的,这个绝对的真理,使我重新振作起来。
◎一个人在明白事理以后,就会觉得,被上帝从罪恶中救出来,比被上帝从患难中救出来,幸福更大。

021.《汤姆•索亚历险记》
马克•吐温 (美国)
一、内容精要:
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在美国西部的圣彼得堡镇,有个少年叫汤姆索亚。他淘气贪玩,向往绿林豪杰的生活,一有机会就逃学,到外面游水或打闹。
有一天半夜,他和好朋友哈克溜到坟场,想试验一下死猫能不能治好瘊子,不料在暗中目击了一场惨案:坏蛋伊江为报私仇,杀死了鲁宾逊医生,却又嫁祸于同伴老波特。第二天,责难以忍受,又加上与小女友贝奇“失恋”的痛苦,他下决心要到天南地北去流落逃脱家庭和学校里死板板的生活,永远不回来。
很快,坟声谋杀案在法庭开审了。汤姆终于忍受不住良心的谴责,出庭作证,揭发了伊江的罪行。伊江吓得从窗户跳了出去跑得无影无踪。汤姆又一次成为金光闪闪的英雄。
不久,汤姆的心中涌起一股炽热的欲望,想到什么时候地方去挖掘埋藏的财宝。他和哈克先到小河对岸一棵老枯树下挖,没有挖到。然后,他们决定到小河上面一所闹鬼的老房子里去挖。正当他们俩在这所房子的楼上时,楼下进来了两个大人,其中一个就是伊江!伊江在楼下角落里挖土埋钱时,意外地挖到了一箱金钱。伊江和同伙立即决定把所有的金钱带回窝里去伊江突然疑心楼上是否有人,便顺着楼梯上楼察看。在这危急时分,腐朽的楼梯塌了。救了汤姆和哈克两条小命。
二、作品赏析:
1876年《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出版,标志着马克吐温的现实主义创作有了进一步发展。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少年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理,并以其与小市民庸俗保守的生活加以对照,突出了那种生活的枯燥与沉闷。汤姆天真,富于幻想有正义感,为了摆脱现实的种种束缚,充分享受自由的乐趣,打算外出去冒险。所有这一切都与资本主义的生活环境相抵触,为世俗的道德和教会的戒律所不容。总的来说,揭露美国地方生活的停滞庸俗及宗教的伪善小说的主要思想内容。
从写作方面看:小说情节紧凑,而且含义深刻。小说通过汤姆生活中一系列情节,批判了资产阶级儿童教育的清规戒律;小说的时代虽在南北战争前,写的虽是圣彼得堡小镇,但该镇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当时美国社会的缩影。小说运用了对比和夸张的手法,深刻讽刺了小市民的庸俗、保守、贪婪以及资产阶级道德和宗教的虚伪。小说的心理描写细致生动。
三、人物提要:
汤姆.索亚——是一个弧苦伶仃的少年,他厌恶家庭、学校乃至教会的呆板枯燥的生活,幻想干一番雄豪的事业。一天他与好友哈克在坟场里玩,发现了盗窃犯伊江乔为次墓杀死了同谋的秘密,他经过思想斗争,终于去法庭揭露了伊江的罪恶,吓得伊江跳江窗逃跑。后来汤姆又与哈克外出,在山洞中遇到逃犯伊江,伊江企图杀死汤姆,结果失足坠入深谷而死。汤姆与哈克发现了伊江埋藏的一箱金钱,两人平分,都成为定翁。
哈克——汤姆的好朋友,俩人一起历险,后得到一笔钱,被道格拉斯收为养子,后又出逃历险。
喜欢看<繁星>觉得对自己的身心都陶冶了;
<童年>在不了解社会环境的情况下是很难看懂的~呵呵~
<钢铁..>我看了4遍,,看一遍哭一遍,呵呵,,真的很感人.
<汤母...>是马克写的吧,呵呵,,好怀念当时的看书的情景啊..一直到很晚.
别的也就不知道要怎么说了,呵呵..要查资料的话去百度~
啊..都是好书啊...
第2个回答  2007-05-14
这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
内容提要: 本片描写苏联十月革命的时候,一个普通的苏联青年保尔·柯察金,在饭馆里当小伙计,受着人家的虐待,后来被他哥哥送到铁路去做工。他遇到了红军战土茹赫腊以后,不断地受到教育,他用行动参加了实际斗争,在反对外国干涉者和白匪军的战斗里,他一直站在最前列,为革命事业奋斗到底。他的钢铁般的意志和英雄行为,成为千万个青年学习的榜样。 同时,在影片中,也有力地描绘了共产党员茹赫腊依、火车司机阿尔杰姆以及许许多多铁路工人的英勇斗争,充分地显示了工人阶级的优秀品质和勇敢、友爱、团结一致的斗争意志,在伟大的革命斗争中产生了无比伟大的力量。 十月革命唤醒了乌克兰最偏僻的秀彼多卡夫小镇。一九一七年,青年保尔·柯察金(派魏耳)在火车站的食堂里当小伙计,一天忙到晚,又接连做夜工。当他疲倦极了的时候,躺在地上便睡着了,忘了关水龙头,水流满地,给侍者普罗施卡痛打一顿。他的哥哥阿尔杰姆为了替保尔报仇,把普罗施卡打得爬不起来。从此以后,保尔就不在那里干活了。保尔的哥哥是一个火车司机,介绍他到老司机勃鲁兹查克的火车头上去学习。 一九一八年春天,保尔和同伴克里姆卡、谢里查、娃丽雅、斯杰派和查伏罗诺克一同在街上走,看见有人骑着马沿公路奔驰而来,首先到的是红军茹赫腊依,他向孩子们要水喝,并告诉他们说:干涉革命的德国人就要来了。 茹赫腊依留在这个镇里做地下工作。他曾发给一千零二十枝步枪给人民,他和勃鲁兹查克在商讨如何对付外国干涉者和白匪。 德寇军官对工人们威赫着说:谁不把武器缴出来。谁就要遭到枪毙。但茹赫腊依领导工人起来罢工,没有人开火车,使德寇不能把物资装运出去。 一天,保尔站在水池旁钓鱼,林务官的女儿董妮雅在他后面大声嚷着咬钩了,保尔怪她多管闲事。这时来了两个流氓学生——列施庆斯基和谢列查,手里也带着鱼钩,他们为了讨好董妮雅,无理地要把保尔赶走,却反而被保尔击落在水池中,董妮雅看到这个情景大笑起来。就这样,保尔和董妮雅开始熟识了。 在敌后坚持工作的茹赫腊依,被敌人追捕,手臂受了伤,避到保尔的家里。茹赫腊依讲了许多革命的道理给保尔听,使他得到了很大的启发。这时德寇来找阿尔杰姆,强迫着他去开军车,他为了怕茹赫腊依被德寇查出,只好跟着去了。 阿尔杰姆和勃鲁兹查克驾驶着火车,车上装满了德寇。半路上,他们把监视开车的德寇打死,两人也机警地跳下火车逃走,开过铁桥的时候,火车爆炸了,车上的德寇都被消灭了。 保尔和董妮雅的感情很好了,他们常常约好在池边谈话,董妮雅把“牛虻”书中的一段读给他听。有一天保尔去看董妮雅,在她家的门口看到白军押着一个人,仔细一看原来正是茹赫腊依被捕了,于是他奋勇地跑过去把白军打倒,救出了茹赫腊依,两人又逃回到家里。这时茹赫腊依又教会保尔拳击的方法和印刷传单的方法。 在列施庆斯基的告发下,保尔终于被捕了,虽经严刑拷打,他也坚强地没有招供。这时他在狱中与一个革命者陀尼林卡认识了,更加坚定了他对革命斗争的信心。同时他还知道了他的哥哥阿尔杰姆还活着。不久,陀尼林卡在狱中英勇地牺牲了。 保尔在狱中机智的辩白,查狱官把他释放了。很巧的,他遇到了董妮雅,在她邀请下,保尔到董妮雅家里躲避,并经她的帮助和他的哥哥阿尔杰姆见面了,于是保尔被阿尔杰姆和茹赫腊依送到红军前线去参加战斗了。 在敌后,德寇更加紧搜索,很多共青团员被捕,并被判处了绞刑,正在这个时候,茹赫腊依领导着游击队飞快地骑着马赶到,保尔也骑在马上向德寇冲过去,把德寇都打跑了。 这次战斗中,保尔受了伤,他晕倒在地上,被董妮雅看见赶过去看护他,茹赫腊依也赶到了,并请董妮雅好好地看护他。保尔在休养时,对董妮雅说:“我要和敌人战斗,为了人们可以在这土地上骄傲地行走。我要战斗,为了以后不再有人杀人的世界,我希望能实现人类幸福的生活……” 等到到保尔愈以后,又坚决地上前线去战斗了,他的钢铁般的意志和英雄行为,成为千万个青年学习的榜样。 人物介绍:

保尔·柯察金——保尔·柯察金(也就是影片中派魏耳)是一个具有钢铁般意志的革命青年,由于生活的考验、斗争的锻炼,和苏联的共产党的教育培养,使他从一个饭馆小夥计变成一个坚强的革命者。他仇恨反动阶级,对敌人顽强斗争,对革命事来忠诚,在无数次激烈的斗争中,锻炼成为钢铁般的革命战士。

茹赫腊依——共产党员,一个坚强的红军战士,勇敢、机智,善于领导和组织群众,他在革命斗争中很好地团结了广大的工人和教育了无数的青年,保尔·柯察金就是深受他的教育和培养而成长起来的。

阿尔杰姆——他是保尔柯察金的哥哥,一个火车司机,他具有工人阶级的高贵品质,和敌人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他是茹赫腊依最好的助手。

董妮雅——她是林务官的女儿,也是保尔柯察金少年时代的爱人,他曾把《牛虻》这部小说介绍给保尔·柯察金看。这部书对他的思想起了一定的启发。她是在偶然的相遇里认识保尔柯察金的,由于他的倔强和热情,她不自觉地喜欢他,而爱他。但由于阶级出身的关系,她没有和当时许多的青年一样去参加保卫苏维埃政权的伟大斗争。
《骆驼祥子》一书,虽全书围绕祥子在写,但其中穿插了不少其他人物,正是这些不同背景不同层次的人物,使一个悲惨的旧社会更加清晰地呈现在了我们眼前。
祥子——一个曾经是那么要强的头等车夫,最后却还是没有挣扎出悲惨的命运。人生并不因为他的要强而多给予了他什么,大兵、骆驼、曹宅、孙探长、虎妞、小福子……这所有的一切似乎都不让他逃脱车夫的最终命运。他曾经也不信命,可是又有什么用呢,他的努力,他的第一辆车,他买车的积蓄,没有招谁也没有惹谁,不也就这样没了吗?这能怨谁呢,只能怪命是如此了。所以祥子最终变的和其它的车夫一样,不再要强,养成了烟酒等他过去从来不肯沾染的东西,也就让人觉得可以原谅了,所有的恶习似乎都不再像过去那样不可饶恕了。可是祥子过去是一个怎样要强的人啊!为了买车,他从生活中扣出每一点钱,他舍下面子和下等车夫强座,没命的拉车,甚至连一口好茶也不愿喝——虽然像他这样的高等车夫喝点好茶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他把自己当作铁打的,拼命攒钱……事情却常常不如人愿,所有的意外都与愿望悖道相驰。祥子的见闻和经历将他磨砺成了另外一个人——与过去的祥子完全相反的人——他学会了所有的恶习,学会了和巡警找别扭,学会了保养自己,成了一个混日子的车夫。有时他也曾想过应该好好的生活,可是一想起他自己的经历他就没了信心,要强又怎样呢,自己过去不也要强过吗,到头来还不是和其他人一样,还不如趁早快乐一天是一天。直到最后,连他最后的寄托--小福子也离开了这世界,他彻底的绝望了。一个由乡间来的淳朴、老实、善良、结实的小伙子就这样沦落成一个让人同情的混混,最后像一条狗一样栽倒在街头,再也爬不起来。祥子是旧社会贫苦劳动人民的缩影,他反映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苦难与无奈。
虎妞——泼辣而有心计的中年妇女,生就一副男儿性格,很会打理事物,将人和车场管理的井井有条。颇有心计的她安排好了一场骗局,却没料到早早的被父亲——刘四爷——拆穿,但他还是骗取祥子和她结了婚,但却没料到父亲会狠心抛下她不管,卖了厂子到外地去了。最终由于她的好吃懒做引起难产而死去了,她的一切结局都是又她自己一手造成的,算来算去结果把自己的命也算了进去。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像虎妞那样搭进了一条命还得不到个好名声,人死了也没人同情,看来还是老老实实的做人好。
刘四爷——旧社会的袍哥人物,改良办起了车场,为人耿直,性格刚强,从不肯在外场失面子。这辈子最大的遗憾是没有一个儿子来接自己的班,女儿虽能干但毕竟是女儿。由于女儿中年了还未出嫁,觉着对不起她,平日里也挺让着她,但却不愿自己辛辛苦苦挣得的家产遂着女儿一起给了别人。于是断绝了与女儿的关系,最后连女儿的坟也不知道在哪儿。封建的思想使他忘记了亲情,当他醒悟过来是已为时过晚,相信当祥子将他赶下车,一个人久久的立在那儿的时候,他真正感到了孤独,真正感到了自己除了钱以外什么也没有了,甚至连女儿的坟也不能看上一眼。亲情是可贵的,希望我们不要在失去它以后才懂得珍惜,那时我们也只能像刘四爷那样久久矗立在原地,默默迎风流泪了。

《繁星春水》
内容精要

《繁星》是诗集,由164首小诗组成。冰心一生信奉“爱的哲学”,她认为“有了爱,便有了一切”。在《繁星》里,她不断唱出了爱的赞歌。她最热衷于赞颂的,是母爱。除了挚爱自己的双亲外,冰心也很珍重手足之情。她爱自己的三个弟弟。她在后来写作的一篇散文《寄小读者.通讯十三》里,还把三个弟弟比喻成三颗明亮的星星。冰心赞颂母爱,赞颂人类之爱,赞颂童心,同时她也赞颂大自然,尤其是赞颂她在童年时代就很熟悉的大海。

歌颂大自然,歌颂童心,歌颂母爱,成为冰心终生创作的永恒主题。

《春水》是《繁星》的姐妹篇,由182首小诗组成。同样是在《晨报副镌》上最先发表,不过《春水》的问世要比《繁星》晚三个月。

在《春水》里,冰心虽然仍旧在歌颂母爱,歌颂亲情,歌颂童心,歌颂大自然,但是,她却用了更多的篇幅,来含蓄的表述她本人和她那一代青年知识分子的烦恼和苦闷。她用微带着忧愁的温柔的笔调,述说着心中的感受,同时也在探索着生命的意义,和表达着要认知世界本相的愿望。

时代背景

冰心作为五四时代的著名诗人,她的诗名是和《繁星》、《春水》连在一起的。《繁星》共164首,《春水》182首,主要发表于1922年的《晨报副刊》上,小诗均无单独标题,只按序号编排。1923年两组诗歌先后结集,分别由商务印书馆和新潮社出版。在当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冰心的小说和散文已经赢得了广泛的读者和众多的赞誉,人们已经注意到,这个文坛新秀具有诗人的天份。而她自己立意做诗,还是因为受到了《晨报副刊》的记者孙伏园的鼓励。他把冰心一篇饶有诗趣的杂感,分行放在诗栏里,使冰心受到极大鼓舞,决心打开自己心中文栏与诗栏的界线,专门做起了诗人,用诗的形式采探索人生。
冰心在后来回忆了自己当初写诗时的情景。在她求知欲最旺盛的时候,课上课下贪婪地读着各种书报,遇到自己喜欢的句子,就三言两语歪歪斜斜地抄在笔记本的眉批上,这样做惯了,有时也把自己随时随地的杂感和回忆写上去,日子多了,数量也就相当可观。虽然大致不过三五行,但这三五行背后,总有些与亲身经历有关的事,看到这些字,便想起很亲切很真实的情景,舍不得丢掉。
这时她偶然在一本什么杂志上,看到郑振铎译的泰戈尔的《飞鸟集》连载,都是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三言两语。她心里一动,觉得自己记在笔记本眉批上的那些三言两语,也可以整理一下,抄录出来。在抄的时候,她选择那些更有诗意的,更含蓄一些的,放在一起,因为是零碎的思想,就选了其中的一段,以繁星两个字起头的,放在第一部,命名为《繁星》。
当时的许多评论家也认为,冰心受了泰戈尔的影响。但也许说她在泰戈尔的启示下,发现了自己的诗才更准确些,真正的源头还在于她自己那些“零碎的思想”。
郑振铎的看法更全面一些,他认为,除了泰戈尔以外,冰心还受到了古典诗词上绝句、小令的影响。冰心10岁的时候就读了《论语》、唐诗,“发疯似的爱了诗”,看诗韵,学对对联,还在课外做了两首七绝,执拗地送给先生“改削改削”,深厚的诗词功底是她成功地创作小诗的原因之一。另外当年周作人翻译的日本短歌俳句,流传极广,对冰心的影响也不少。
《繁星》和《春水》是冰心在探索人生的过程中灵光闪动的汇合,里面包含着她对生命真谛的认识和理解,包含着丰硕的哲理。捕捉灵感的闪光,凝成短诗,这就是《繁星》和《春水》。

作者生平

冰心,原名谢婉莹,祖籍福建省长乐县。从小喜欢读书识字,阅读了大量中国古典小说,这为她以后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1918年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协和女子大学。“五四”运动爆发后,积极参加这一反帝反封建爱国民主运动,开始了以社会、家庭、妇女为主题的“问题小说”创作。1919年9月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第一次用“冰心”笔名。1923年,第一本诗集《繁星》出版,它是中国小诗最初之作,也是影响最大之作。同年又出版第一个散文小说集《超人》,第二个诗集《春水》。在美国留学期间,写了二十九篇通讯集《寄小读者》。 1926年回国,先后在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女子文理学院任教。抗日战争期间,以“男士”为笔名,写了一组以妇女为题材的散文,结集为《关于女人》。1946年赴日,1951年回国后,一面热情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一面继续从事创作。先后出版了《归来以后》、《我们把春天吵醒了》、《再寄小读者》、《小桔灯》等,除创作外,还从事外国文学的翻译工作。
早期的冰心受出身和家庭的教养及基督教义和泰戈尔哲学的影响,把“爱”作为人生的最高理想。在“爱”的思想指导下,其作品歌颂母爱、童真、自然、人类爱。文笔清新秀丽,委婉柔美,但题材较狭隘,时代气息不够强烈。建国后,冰心散文创作呈现了新的思想风貌,歌颂劳动人民,歌颂日新月异、欣欣向荣的祖国,充满爱国主义激情,如《印度之行》、《樱花颂》等。在风格上既保持了过去委婉含蓄,清新优美的特点又充满了战斗的激情,呈现出明朗欢快的基调。
1999年冰心在北京逝世,度过了99个美丽的春秋。
经典片段
母亲呵!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他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繁星》

又是一年了,
还这般的微微吹动,
可以再照一个影儿么?

春水温静地答谢我说:
“我的朋友!
我从来未曾留下一个影子,
不但对你是如此。”
——《春水》

妙语佳句

◆青年阿!为着后来的回忆,小心着意描你现在的图画。
◆言论的花,开得愈大;行为的果子,结得愈小。
◆空中的鸟!何必和笼里的同伴争噪呢?你自有你的天地。
◆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星星--只能白了青年人的发,不能灰了青年人的心。

阅读指导

冰心写作《繁星》和《春水》的时候,正值“五四”新文学活动的高潮期至高潮刚刚过去之后。几年前,李大钊、胡适、陈独秀、鲁迅等人,刚刚发表过“思想启蒙”和“文学革命”等主张。冰心比他们年轻, “五四”运动爆发时还是一名学生,她的家庭环境优裕,就读的又是教会学校。所以,她与当时活跃于思想界的男性作家们不同,她接受的思想除了爱国主义、民主主义之外,还有基督教教义和爱的哲学。在当时那种文学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社会环境里,冰心成了文学研究会中的一员。文学研究会的“为人生”的创作主张,在冰心的“问题小说”里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然而,只有组诗《繁星》和《春水》,才能更直接地反映冰心这位青年知识女性内心的感触和情思。
冰心坦诚她的《繁星》和《春水》是接受了泰戈尔诗作的影响,这是她最早的两本诗集,也是“五四”时期出现较早的诗歌作品。《繁星》最初在《晨报副镌》与读者见面时,被认为是开一代诗风的郭沫若的《女神》刚刚出版5个月。然而,《繁星》和《春水》的艺术风格,却与《女神》的狂飚突进有着极大的差异。冰心的诗作温柔,细腻,微带着忧愁,微含着哲理,有一种超凡脱俗的韵味。
冰心既是一位小说家,又是一位诗人,还是一位散文家。她一生勤于写作,关心祖国和人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女作家。她的早期诗作《繁星》和《春水》,不仅是冰心诗歌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诗作的代表性作品,被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所熟知。

《名人传》导读
一、作者简介
罗曼·罗兰(1866—1944)是20世纪法国作家。奠定罗曼·罗兰在世界文学史上地位的是他花了20多年时间才完成的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1915年,瑞典文学院不顾法国政府的阻挠,决定授予罗曼·罗兰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他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时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罗曼·罗兰把奖金全部赠给国际红十字会等组织。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罗曼·罗兰发表了一系列反对战争的文章,为此他遭到诬蔑,不得不侨居瑞士多年。1944年被誉为“欧洲的良心”的罗曼·罗兰逝世。
二、写作背景
1886年,罗曼·罗兰怀抱着崇高的社会理想和热情,考取巴黎高等师范学校,而周围的现实却让他苦闷困惑,于是他给俄罗斯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信寻求生活的答案。托尔斯泰很热情地写了一封二三十页长的回信,并指出:“一切使人们团结的,是善与美;一切使人们分裂的,是恶与丑。”托尔斯泰“慈祥”的言行对罗兰的一生构成了不可磨灭的影响。20世纪初,在物质利益决定一切,欺小凌弱和暴力成为国际秩序的时代,需要的是高贵的精神,甘愿自我牺牲、以痛苦为人类献祭的榜样。罗曼·罗兰把社会变革与进步的希望寄托在“英雄”人物的身上,他要为他心中理想的精神巨子立传,让人们“呼吸到英雄的气息”,为我们的精神世界创造光辉夺目的太阳。他制订了详细的创作计划,并先后写成《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等“名人传记”。
三、作品提要
《名人传》是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列夫·托尔斯泰三个伟大天才传记的总称。下面我们分别对三部传记的内容作简要概括。
《贝多芬传》 1770年贝多芬出生于德国的波恩。父亲很早就对他进行严酷的音乐训练,贝多芬的童年很少感到温馨。17岁时,他的母亲病逝,贝多芬过早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1792年,贝多芬离开家乡去维也纳,开始音乐创作。1796年,他的耳朵失听,这种疾苦一直伴随贝多芬一生。贝多芬还不断经受着情感的折磨,他绝望苦闷,甚至想结束生命。靠着坚强的意志和对欢乐之声的热切渴望,贝多芬扼住了命运的咽喉,将个人身心的惨痛升华为一支又一支的乐曲,如《英雄交响曲》等。1806年贝多芬与布伦瑞克订婚。甜蜜的爱情对这位音乐家的创作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他的《第四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热情奏鸣曲》等都是这时的产物。与特雷泽的婚约最后幻灭了。1810—1813年,贝多芬在音乐事业上进入他的盛年,先后写作了《第七交响曲》、《第八交响曲》等。人们把他看作是整个欧洲的光荣。辉煌之后是暗淡。音乐口味转向意大利的风格,贝多芬的朋友和赞助人又或者弃他而去,或者离开人世,贝多芬进入异常孤独寂寞的时期。他的耳朵完全聋了,疾病导致他的指挥彻底失败,他为自己的失败而痛苦万分。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才完成了多年的心愿。1824年,《第九交响曲》(《合唱交响曲》)在维也纳举行第一次演奏,其激动人心的场面是空前的:当贝多芬出场时,群众五次鼓掌,许多听众情不自禁地哭了起来,贝多芬也在结束后感动得昏了过去。 1827年贝多芬离开这个世界。他的一生就是:“用痛苦换来的欢乐。”
《米开朗琪罗传》 1475年米开朗琪罗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出生。六岁时母亲去世,便寄养在一个石匠家中。 从小迷恋绘画,为此他经常遭受家人的毒打。他坚持自己的选择,后来进入雕塑学校。1494年米开朗琪罗先后去了威尼斯和罗马,完成了雕塑作品《哀悼基督》,一举成名。1501年开始他著名的雕塑作品《大卫》的创作,却遭到当时群众的误解。1505年米开朗琪罗被教皇尤利乌斯二世召赴罗马,从此开始了他生涯中的英雄时代。教皇要他造一个能够和古罗马相称的陵墓,由于米开朗琪罗的仇敌的挑唆,教皇突然放弃建造陵墓的计划,而决定重建圣彼得教堂。米开朗琪罗为此债台高筑,又失去教皇的宠爱,最后他不顾教皇的命令,离开罗马。后被俘。尤利乌斯二世死后,大主教梅迪契不久成为教皇克雷芒七世。克雷芒七世委托他主持梅迪契家庙和坟墓的建筑,劝他加入教派。米开朗琪罗突然改变主意,拒绝教皇的薪俸,想丢下手里的工作。1527年佛罗伦萨爆发革命,米开朗琪罗做了守城工程的总领导。而当城市被教皇的军队围困时,米开朗琪罗又匆忙出逃。克雷芒七世饶恕了他,但他必须继续为教皇服务。1534年米开朗琪罗重返罗马,他以后的全部岁月就是在罗马度过的。1547年他又被任命为圣彼得大寺的建筑师兼总监。他认为这是神圣的事业,因此拒绝任何薪俸。但他的敌人百般刁难,以至米开朗琪罗最终未能完成。他的晚年是在极其孤独的境况下度过的。1564年米开朗琪罗在度过了他漫长而苦痛的一生后,在死亡中获得了永远的平静。
《托尔斯泰传》 列夫·托尔斯泰1828年出生在俄国。两岁时母亲去世,九岁时父亲离世。父亲的死让他“第一次懂得悲苦的现实,心魂中充满了绝望”。托尔斯泰的姑母成了他的监护人,姑母虔诚而富有爱心,这些卑微的心灵帮助他认识到爱以及爱所带来的快乐,对托尔斯泰的一生影响巨大。1844年,托尔斯泰进入喀山大学读书。由于不满于学校的教育,他自动退学回家进行农庄改革。1851年,托尔斯泰去高加索服兵役。1855年底,他回到彼得堡,重新开始农事改革,希望通过兴办教育来提高农民的觉悟,促进社会进步。哥哥尼古拉的阵亡让他再次思考死亡问题。1862年,托尔斯泰与索菲娅·别尔斯结婚。幸福的婚姻生活使托尔斯泰迅速进入创作的高产期。他完成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1882年他参加人口调查工作,第一次真切地看到了俄国大地上的满目疮痍,改变了自己的贵族生活,根绝一切享乐,自己去锯木、煮汤、缝靴子,要用自己额上流着的汗来换取面包,并终生与文明的罪恶和谎言对抗。他的妻子和家人不能理解托尔斯泰的这些行为,夫妇之间经常为此争吵。他后期的重要作品《复活》是歌颂人类同情的最美、最真实的诗。1900-1910间,他最主要的精力都消耗在社会问题的论战中,他反对谎言,反对暴力,抨击各种迷信。他的思想使他与家人之间的沟壑越来越深,1910年10月,82岁的托尔斯泰突然离家出走,在阿斯塔波沃火车站与世长辞。临终前,他对身边的人说:“大地上千百万的生灵在受苦;你们大家为何都在这里只照顾一个列夫·托尔斯泰?”
四、思想内容
苦难对“名人们”的折磨和“名人们”对苦难的抗争是《名人传》的主要内容。罗曼·罗兰说:“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为了突出英雄的这一本质,作品多侧面地去表现名人们在身体上和精神上遭受的磨难,他们对无限苦难的不懈抗争,以及在抗争中爆发出来的生命激情。而苦难在各人身上又表现为种种不同的形式。贝多芬的痛苦是一种命运痛苦,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的受难则来自内心。在与苦难搏击的漫漫征途中,英雄们都显示了巨人般的力量、变苦为乐的生存勇气。贝多芬不愿向尘世的君主低下自己高贵的头颅,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在内心极其苦楚的情况下孤独地挣扎。他们痛苦,但他们说:“千万的欢乐,不值一单独的苦恼!”“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是我给人以精神上至高的狂热。”他们的生命是一部又一部的悲剧,英雄在他们走向悲剧性的毁灭的顶点时,才真正完成了英雄形象的塑造。在英雄奋斗的一生中,我们看到的不是毁灭,我们看到的是那不屈的精神、那承担痛苦的伟大勇气,正是在这种永不妥协的抗争中,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和生活的意义。
五、艺术特色
1.《名人传》洋溢着一股旺盛的激情。每一个阅读《名人传》的读者首先都会强烈地感受到作品中无法抑制的热情,都会为罗曼·罗兰那极富感召力的语言而怦然心动。罗曼·罗兰喜爱在客观叙述传主生平活动之前或结束之后进行抒情性的评论与赞美,这些评论、赞美或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或者是紧接客观叙述的自然生发,有助于读者进一步理解传主,并增加了传记本身的情感强度。
2.为了保证传记的真实性,罗曼·罗兰在写作中采用了大量的引文。读者都会经常地读到传主的书信、日记、诗文等第一手的资料。对于不熟悉传记文体的年轻读者来说,这样的写作风格可能会引起反感,因为它似乎妨碍了行文的流畅和统一。应该说,罗曼·罗兰的写作特点是由传记这一特殊的文类所规定的。
第3个回答  2016-01-07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本书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俄罗斯人。小说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他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卑鄙庸俗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

2.《鲁滨逊漂流记》
本书作者——英国作家笛福,小说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还有土人“星期五”。小说描写了水手鲁滨逊在航行中遇险后,漂流到了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生活了多年,过着野人般的生活。

3.《格列佛游记》
本书作者——乔纳森·斯威夫待,十八世纪英国小说家。小说主人公——里梅尔·格列佛船长。该书通过里梅尔·格列佛船长之口,叙述了周游四国(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智马国)的奇特经历。但仔细体会,却处处揭露着英国社会的黑暗现实,并寄寓着作者的理想。

4.《繁星.春水》
本书作者——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原名谢婉莹。祖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作品多围绕着母爱、童心和自然美描述“爱的哲学”,代表作有《超人》、《烦闷》等。 1920年开始,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又写出了短诗集《繁星》和《春水》,为文坛瞩目。

5.《朝花夕拾》
本书为鲁迅(原名:周树人)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另:初中所学的鲁迅的小说全部选自《呐喊》。)

6.《西游记》
本书作者——吴承恩(明)。《西游记》经无数民间艺人和作者付出巨大劳动之后,于明朝中叶,由吴承恩最后完成。它是中国神话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浓郁的浪漫主义是《西游记》的基本艺术特征。主人公——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

7.《水浒传》
本书作者——施耐庵。《水浒传》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四大名著之一,它的作者是施耐庵,而书名却是罗贯中起的。《水浒传》原名《江湖豪客传》,可施耐庵对书名总感到不满意。罗贯中建议用《水浒传》,他觉得很好,他说,“‘水浒’有水边的意思,有‘在野’的含义”,于是便将书名正式定为《水浒传》。本书描写了北宋晚期宋江领导的山东梁山泊农民起义,真实地再现了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直到失败的全过程。这部书也塑造了鲁智深、林冲、武松、李逵等一大批农民起义的英雄好汉形象。
(另:四大名著中只有《红楼梦》是清代的作品,其大三本按时间先后排列依次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注意:《三国志》属于史书,不是小说)

8.《骆驼祥子》
本书作者——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一个满族家庭。1930年老舍踏上了归程,面对满目疮痍的祖国,他的笔变得沉重起来。《骆驼祥子》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它揭示了“小人物”的奴隶心理和无法实现的希望的最终破灭。随着祥子心爱的女人小福子的自杀,祥子熄灭了个人奋斗的最后一朵火花,成为这个衰朽社会的殉葬品。主人公
——人力车夫祥子、车主女儿虎妞、小福子。
《骆驼祥子》精彩语言辑录
△钱会把人引进恶劣的社会中去,把高尚的理想撇开,而甘心走入地狱中去。
△为金钱而工作的,怕遇到更多的金钱,忠诚不立在金钱上。
△人间的真话本来不多,一个女子的脸红胜过一大段长话。
△最伟大的牺牲是忍辱,最伟大的忍辱是预备反抗。
△爱与不爱,穷人得在金线上决定,“情种”只生在大富之家。
△苦人的懒是努力而落了空的自然结果,苦人的耍刺儿含着一些公理。
△经验是生活的肥料,有什么样的经验便变成什么样的人,在沙漠里养不出牡丹来。

9.《名人传》
本书作者——瓦萨里。《名人传》是文艺复兴的重要文献,作者在1568年的修订版中明确宣告,该书的宗旨就是要叙述“艺术再生的进程”。“再生”一词不仅是瓦氏整部巨著的主题,而且构成了其历史观念和艺术判断标准的基石。他破天荒第一次将建筑、绘画、雕刻这三门艺术当作一个整体,而非像他前辈那样总是将其孤立开来进行处理,同时,他依据风格类型而提出了一套批评体系以区分艺术作品的高下优劣。这些特点使他的《名人传》与以前一切著作拉开了距离,成为西方艺术史学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

10.《童年》
本书作者——高尔基,原名阿历克谢·马克西莫维奇·比什科夫,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童年》是高尔基自传倚小说第一部,小说主人公——阿辽沙。高尔基在这本书中真实地描述了自己苦难的童年,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些典型的特征,特别是绘出了一幅俄国小市民阶层风俗人情的真实生动的图画。它不但揭示了那些“铅样沉重的丑事”,还描绘了作者周围的许多优秀的普通人物,其中外祖母的形象更是俄罗斯文学中最光辉、最富有诗意的形象之一。是这些普通人给了幼小的高尔基良好的影响,使他养成不向丑恶现象屈膝的性格,锻炼成坚强而善良的人。
自传体长篇小说三部曲的另外两部是《在人间》和《我的大学》。
第4个回答  2007-05-06
朝花夕拾各篇主要内容

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噑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阿长与(山海经)》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无常》描述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说明“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文章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上述7篇作品,记述鲁迅儿童时期在故乡的生活片段,展现了当时的人情世态和社会风貌,是了解少年鲁迅的可贵篇章。后面的《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作品,记述鲁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留下了青年鲁迅在追求真理的人生道路上沉重的脚印。
《琐记》忆叙鲁迅为了寻找“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后改名为雷电学校)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说“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