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初年分封藩王问题,最终是怎样解决的

山东教研室六年级下册历史新校园P46资料解析(3)

明朝的藩王制度分为两个时期。第一阶段,在朱元璋时藩王只有五千到三万的王府卫兵并规定在外敌入侵时可以负责一切大小事务。第二阶段,在朱棣之后藩王只有一个显赫的身份和富贵并无实权。
明朝各藩王封地略述
晋王:明太祖子,建藩国于山西太原府。
燕王:明太祖子,建藩国于北平,后为帝系,是为明成祖。
周王:明太祖子,初封为吴王,建国于浙江钱塘府,后改封为周王,建国于北宋故都河南开封府。
楚王:明太祖子,建藩国于湖广武昌府。
齐王:明太祖子,建藩国于青州,因罪被禁锢京师,不久即被正式废为庶人,取消齐王封爵,藩国也被废除。
鲁王:明太祖子,建藩国于山东兖州府。
蜀王:明太祖子,建藩国于四川成都府。
湘王:明太祖子,建藩国于湖广荆州府,后获罪削去湘王爵位,废除封国。
代王:明太祖子,初封为豫王,后改封为代王,建藩国于山西太原府。
肃王:明太祖子,初封为汉王,后改封为肃王,初建藩国于平凉府,又就藩甘州府,后建藩国于甘肃兰州府。
辽王:明太祖子,初封为卫王,初建藩于辽宁广宁府,后建藩国于湖广荆州府。
庆王:明太祖子,建藩国于宁夏卫(今宁夏银川市)。
宁王:明太祖子,初建藩国于大宁卫,后建藩国于江西南昌府。
岷王:明太祖子,初建藩国于甘肃岷州府,后建藩国于湖广武冈府。
谷王:明太祖子,初建藩国在上谷宣府(今河北宣化县),后改建藩国于长沙。后阴谋政变,获罪削去谷王爵位,废除封国。
韩王:明太祖子,初建藩国于开源,后改建藩国于平凉府(今甘肃平凉县)。
沈王:明太祖子,建藩国于开源潞州府(今山西长治市)。
安王:明太祖子,建藩国于甘肃平凉府(今甘肃平凉市)。
唐王:明太祖子,建藩国于河南南阳府。
郢王:明太祖子,建藩国于湖广安陆府。
伊王:明太祖子,建藩国于河南洛阳府,明世宗时削去伊王爵位,废除封国。
靖江王(明太祖朱元璋侄子):建藩国于广西桂林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4-28
朱元璋有26个儿子,14个女儿。朱元璋在位期间,对他的26个儿子都册封为番王,如二子封为秦王,属地西安;三子为晋王,属地太原;四子朱棣为燕王,属地北平;五子为周王,属地开封;六子为楚王,属地武昌;七子为齐王,属地青州;八子为潭王,属地长沙;九子为赵王,因册封后死亡,没有封地,其余几个儿子也各有封号和属地。

番王除有自己的封地外,还有军队,少则三千,多则过万。番王的薪俸由朝廷支付,不经与地方政事,但对封地附近驻扎的国家军队有指挥权,中央调动地方军队,要经所在地番王同意,方可调动。

由于番王的上述特权,对刚刚上台的建文帝来说,他的20多个番王叔父,就成为他政权的最大威胁,此外,番王的俸禄,开支巨大,已成为朝廷财政沉重的包袱。更有甚者,有的番王吃喝玩乐,声色犬马,利用权力盘剥地方百姓,成为地方一霸,激化了百姓和政府的矛盾。由于上述原因,朱允炆继位后,是为惠帝,年号建文。听从大臣齐泰、黄子澄的建议,决定削藩,也就是废除藩王的王位。朱元璋的马皇后一共有五个儿子,长子懿文太子朱标,次子秦王朱樉,三子晋王朱棡,四子燕王朱棣,五子周王朱橚。这时,秦王、晋王已死,继位的子嗣年纪还小,而燕王朱棣最有实力。朱允炆不敢直接拿燕王开刀,就先从他的弟弟周王朱橚下手。正好这时候,恰恰是周王的亲儿子朱有[火动]告发了他父亲想叛乱的密谋,朱允炆求之不得,就派人围攻周王府,抓住周王,把他流放到了云南。随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岷王、湘王、齐王、代王也先后被废。其中的代王朱桂,是朱元璋第十三子,他的封地在山西大同,离晋王的封地太原和燕王的封地北平都很近。建文帝废了代王,矛头直指燕王朱棣。燕王感到再不起兵就要蹈兄弟的覆辙了,就在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七月,以“靖难”为名,起兵反叛南京朝廷,发动了四年之久的内战。

这时,朝中能够抵挡燕王的将领几乎都被朱元璋杀光了。朱允炆和他的父亲朱标一样文质彬彬,优柔寡断,打起仗来,根本不是朱棣的对手。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朱棣攻克南京,火烧皇宫,建文帝不知所终。六月,朱棣在南京正式称帝,废除建文年号,改建文四年为洪武三十五年,之后大杀建文朝的大臣。出生于山西长治的刑部尚书暴昭,也被朱棣下令凌迟处死。当时任翰林侍讲的著名文士方孝孺,因不肯和朱棣合作,竟然被下令屠灭十族。朱棣的残忍,在历史上也是首屈一指的,但是设想是晋王朱棡,如果夺位成功,很难说也不像朱棣这样大肆杀戮。在封建时代,这几乎是必然的事情。

朱棣当了皇帝,改年号为永乐。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自己以藩王身份当了皇帝,名义上把过去被建文帝所废的藩王都恢复了名号,实际上却和建文帝一样非常忌惮藩王的军事实力。当初朱棣起事的时候,因为朱元璋第十七子宁王朱权封地在大宁(今内蒙古宁城县),离北平很近,朱棣便胁近宁王和他结盟,还说什么“要是事情成功,就把天下一分为二,你我各统一半”。等到朱棣当了皇帝,早就忘了这番许诺,连宁王想改封苏州、钱塘(今杭州)都不同意,最后改封了豫章(今南昌)。至于被建文帝废掉的代王、岷王和齐王,虽然恢复了王号,可是王府的护卫却没有发还。失去了军队,这些亲王便只能当皇帝的附庸,再也没有起兵反叛的能力了。

至于秦王和晋王,虽然继位者年幼,而且昏庸,但是朱棣也一直没有放松对他们的监视。朱棣死后,他的长子朱高炽继位,是为仁宗,六个月就暴死,长子朱瞻基继位,是为宣宗,年号宣德。宣宗终于找到了削弱秦藩和晋藩的时机。
第2个回答  2011-05-01
老弟,你们现在的学习还真难,我现在处以还没学到呢。
晋王:明太祖子,建藩国于山西太原府。
燕王:明太祖子,建藩国于北平,后为帝系,是为明成祖。
周王:明太祖子,初封为吴王,建国于浙江钱塘府,后改封为周王,建国于北宋故都河南开封府。
楚王:明太祖子,建藩国于湖广武昌府。
齐王:明太祖子,建藩国于青州,因罪被禁锢京师,不久即被正式废为庶人,取消齐王封爵,藩国也被废除。
鲁王:明太祖子,建藩国于山东兖州府。
蜀王:明太祖子,建藩国于四川成都府。
湘王:明太祖子,建藩国于湖广荆州府,后获罪削去湘王爵位,废除封国。
代王:明太祖子,初封为豫王,后改封为代王,建藩国于山西太原府。
肃王:明太祖子,初封为汉王,后改封为肃王,初建藩国于平凉府,又就藩甘州府,后建藩国于甘肃兰州府。
辽王:明太祖子,初封为卫王,初建藩于辽宁广宁府,后建藩国于湖广荆州府。
庆王:明太祖子,建藩国于宁夏卫(今宁夏银川市)。
宁王:明太祖子,初建藩国于大宁卫,后建藩国于江西南昌府。
岷王:明太祖子,初建藩国于甘肃岷州府,后建藩国于湖广武冈府。
谷王:明太祖子,初建藩国在上谷宣府(今河北宣化县),后改建藩国于长沙。后阴谋政变,获罪削去谷王爵位,废除封国。
韩王:明太祖子,初建藩国于开源,后改建藩国于平凉府(今甘肃平凉县)。
沈王:明太祖子,建藩国于开源潞州府(今山西长治市)。
安王:明太祖子,建藩国于甘肃平凉府(今甘肃平凉市)。
唐王:明太祖子,建藩国于河南南阳府。
郢王:明太祖子,建藩国于湖广安陆府。
伊王:明太祖子,建藩国于河南洛阳府,明世宗时削去伊王爵位,废除封国。
靖江王(明太祖朱元璋侄子):建藩国于广西桂林府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6-05-03
建文帝削藩 削弱了些 明成祖即永乐皇帝 朱棣当上皇帝以后继续削藩 并且建立了一套相当完善的藩王制度 使得明朝的藩王几乎有名无实 被严密的监视 明朝特务制度很发达 你懂得 藩王甚至过的不如普通人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1-05-03
建文帝削藩未果就被燕王朱棣夺了帝位,朱棣即位后加强了对藩王的控制,撤去了藩王的诸多权利,久而久之藩王问题自然不再是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