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人教版政治,苏教版生物复习提纲 急!!!!!!!

有的发到[email protected]
是苏教版的生物 和人教版的政治,要全一点的啊 谢谢啦!!!!!!
急用的啊
苏教版的第一单元好像是关于发酵的啊!!!!!

已经发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5-01
第7单元 法律护我
第(1)课 特殊保护
1.什么是法律?为什么说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法律具有那些特征?)P53~54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通约束力的特殊行为规范
法律的显著特征:①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②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③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为什么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P54~55
①未成年人生理,心理尚未发育成熟,缺乏自我保护能力,是个人权益容易受到侵害的群体②家庭,学校,社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和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现象③由于种种原因,未成年人犯罪逐渐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3. 两部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是什么,其制定与实施的时间?P55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制定时间1991年9月4日,实施时间1992年1月1日。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制定时间1999年6月28日,实施时间1999年11月1日。
意义:为保障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
第(2)课 处处保护
1.家庭保护的重要性(作用)、家庭保护的基本内容?P61
家庭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家庭保护的作用是使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免受来自家庭方面的侵害,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适宜的家庭环境。
家庭保护的基本内容:一是家长要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二是尊重,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法律中也提出了禁止性的要求:①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②不得使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③不得允许或者迫使未成年人结婚和订婚
2. 学校保护的重要性(作用)、学校保护的基本内容?P61
学校保护在整个保护未成年人的保护中举足轻重,是我国对未成年人保护的重要方面
学校保护的基本内容:①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保证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②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③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④保护未成年人在学校活动中的人身安全和健康等。
3. 什么是社会保护?社会保护的基本内容是什么?P62
社会保护是指在社会生活环境中对未成年人实施保护
社会保护的基本内容:①保护未成年人身体的安全与健康;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招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除外)②保护未成年人的思想和心灵健康。
4. 什么是司法保护?、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P62
司法保护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等国家执法机关通过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所实施的保护措施。
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是:①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实行特殊制度。②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③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抚养权等。
第(3)课 自我保护
1. 未成年人为什么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P68
①自我保护能力是一个人生存所需要的重要技能。②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本领,是健康成长所必需的。
③由于未成年人阅历不够丰富,心里不够成熟,体质也不够强健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比较薄弱,更容易受到侵害。
2. 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在哪些?P68-70 (注:书本上P68~69和P71~72的保护内容需了解)
在家庭生活中要注意以下方面的自我保护:①防火②防水③防气④防盗
在公共场所的自我保护主要有一下方面①严格遵守交通规则②在体育活动中注意安全,做好准备活动③发现险情,要量力而行,要大声呼救,不要贸然行动④预防精神污染,避免受毒害⑤善于识别骗子的骗术,避免受骗上当
3. 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正确的做法是什么?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有哪些?P70
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正确的做法是及时寻求法律帮助,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利益。
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包括:诉讼途径,非诉讼途径,法律帮助和法律援助等。
①诉讼途径既是打官司,可分为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行政诉讼这三种。不同的案件适用不同的诉讼程序。人民法院是我国的审判机关,打官司要到法院。②非诉讼途径主要是指投诉,调解,裁决,仲裁,复议,申诉等③法律服务的主要机构是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它们从不同的方面给人以法律的帮助④当打官司遇到困难时还可以获得国家的法律援助。
第8单元 法不可违
第(1)课 勿以恶小而为之
1. 什么是违法行为?P76(违法行为可分为那些?)
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可分一般违法和犯罪。
2.一般违法和犯罪P76-77
(1)什么是一般违法?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对社会危害性不大,情节轻微,没有触犯刑法,只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是一般违法行为。
特征:①对社会危害性不大,情节轻微②没有触犯刑法③不用受刑法处罚但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什么是犯罪?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所谓犯罪,是指违法情节严重,对社会危害很大,触犯了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特征:①违法情节严重②对社会危害很大③触犯了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3)二者的区别是什么?他们有何共同点?
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当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他们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原则界限。
3. 为什么说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P77
一个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往往有一个演变的过程。①开始是沾染上坏思想,坏习气②有了不良行为不加以改正,任其发展,便会去干一些违法的事③若再不回头,就会越走越远,直至滑向犯罪的泥潭。
4.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有哪些?P78未成年人的严重不良行为有哪些?P78
未成年人不良行为: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偷窃,故意损坏财物,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收听,观看色情,淫秽的音响制品,读物等;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未成年人的严重不良行为: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传播淫秽读物或音响制品等;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多次偷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吸食,注射毒品;
(注: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的差别主要在:次数与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上
5.未成年中学生怎样才能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P77
①知道法律规定的禁止性行为,不做违法的事情。②防患于未然,自觉纠正不良行为。③热情帮助有不良行为的同学
6.谈谈你对“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小时偷针,长大偷金”的理解。
答:一个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往往有一个演变的过程。①开始是沾染上坏思想,坏习气②有了不良行为不加以改正,任其发展,便会去干一些违法的事③若再不回头,就会越走越远,直至滑向犯罪的泥潭。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应该①知道法律规定的禁止性行为,不做违法的事情。②防患于未然,自觉纠正不良行为。③热情帮助有不良行为的同学。
第(2)课 法律“雷池”不可越
1. 为什么要对犯罪分子给予刑事制裁?P83
一方面可以及时制止他们继续犯罪,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另一方面也可以遏制其他犯罪行为,对社会上的不法分子起到警戒和震慑作用,使他们悬崖勒马,防止犯罪行为的发生。
(P83:因为犯罪而失去自由甚至被依法剥夺生存的权利都是人生最大的不幸)
2.我国刑罚的种类?P83
(1)主刑的种类、特点?
主刑也叫基本刑,是对犯罪分子适用的主要刑法,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特点:主刑只能独立运用,不能相互附加并用。
(2)附加刑的种类、特点?
附加刑是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特点:附加刑既是可作为主刑的附加刑适用,又可独立运用
3.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的年龄做了那些明确规定? P84
①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②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放火,贩卖毒品,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③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④不满十四周岁的人,不负刑事责任。对于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家长或监护人加以管教,必要时,可有政府教养。
4.法律的功能是什么?怎样学会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P84~85
法律的功能是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秩序。
与犯罪做斗争:①当遇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运用自己的智慧,采用灵活的方法,沉重对付②当公安,司法人员向我们调查有关案情时,应该主动协助调查,实事求是地提供有关情况并敢于指证不法分子的犯罪行为③当自己的亲友受到不法侵害而又不敢斗争,应该对他们讲清危害,劝其及时报案;保护犯罪嫌疑人作案现场,保留证物。
第(3)课 对不良诱惑说“不”
1.我们身边有哪些不良诱惑?怎样认识不良诱惑对未成年人的危害?P92~93
黄,赌,毒以及邪教的诱惑。具体内容看P93的介绍
2.面对不良诱惑,我们应该怎么做?抵御不良诱惑的方法主要有哪些?P93~94
面对不良诱惑,我们要用科学的观点,坚强的意志,正确的方法,摆脱其干扰,避免上当受害
方法:①避开诱因法②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法③专时专用法④联想后果法⑤请人监督法
第2个回答  2011-05-05
是苏州的吗?
第3个回答  2013-04-09
八年级上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1、 动物已知约150万种,包括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脊椎动物包括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和鱼类。
2、 鱼适应水中生活的两个至关重要的特点:①。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②。能在水中呼吸。
3、 鱼的体表常常被有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4、 陆地生活动物的特点:①。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②。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③。一般都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④。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
5、 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昼伏夜出,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其他有机物为食。蚯蚓的身体是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这样的动物称为环节动物。
6、 哺乳类和鸟类可以通过自身的调节而维持体温恒定的动物为恒温动物;其他动物的体温会随周围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为变温动物。
7、 哺乳动物的种类很多,地球上大约有4000多种。除极个别种类外,都具有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等特征。
8、 对于陆地上生活的动物来说,足够的食物、水分和隐蔽地是基本的环境条件。
9、 鸟类的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身体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
10.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运动器官----翅和足都着生在胸部。胸部有发达的肌肉,附着在外骨骼上。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表面的坚韧的外壳,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10、 节肢动物除昆虫外,还有蜘蛛、蜈蚣、虾、蟹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11、 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
12、 关节包括关节头、关节囊、关节腔、关节窝、关节软骨。
13、 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
14、 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15、 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另一类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
16、 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这是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
17、 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这种现象叫做通讯。
18、 在自然界,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正是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生物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生物与环境才成为统一的整体。
19、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
20、 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有机物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CO2、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CO2、含氮的无机物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1、 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
22、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除以虫治虫外,常用的生物防治方法还有以鸟治虫、以菌治虫等。
23、 利用生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这就是生物反应器。目前,人们认为动物中最理想的一种生物反应器是“乳房生物反应器”。
24、 科学家通过对生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这就是仿生。
25、 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26、 将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叫接种。
27、 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后人称为“微生物学之父 ”。
28、 细菌有杆状、球状、螺旋状等不同形态。
29、 细菌和动植物的细胞都不同,主要区别在于它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30、 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31、 真菌中除了多细胞的蘑菇和霉菌外,还有单细胞的种类,如酵母菌。
32、 真菌是通过产生大量的孢子来繁殖后代的。

33、 真菌和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Ⅰ、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Ⅱ、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Ⅲ、与动植物共生。
34、 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可见,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35、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不能独立生活,这种现象叫做共生。
36、 防止食品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37、 细菌和真菌可以引起多种疾病。但有些真菌却可以产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称为抗生素。

第六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38、 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等方面的特征。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
39、 在被子植物中,花、果实和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40、 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往往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
41、 马的分类地位:马属、马科、奇蹄目、哺乳纲、脊索动物门的脊椎动物亚门、动物界。
42、 生物分类阶层:界、门、纲、目、科、属、种。
43、 每个物种的科学名称(学名)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属名,第二部分是种加词,种加词后面还应有命名者的姓名,有时命名者的姓名可以省略。双名法的生物学名部分均为拉丁文,并为斜体字;命名者姓名部分为正体。双名法的提出者是瑞典著名的植物学家林奈。
44、 我国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其中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仅次于巴西和哥伦比亚,居世界第三位;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我国也是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中脊椎动物中的鱼类、鸟类和哺乳类的种熟都位于世界前列。
45、 我国是世界上基因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特别是家养动物、栽培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
46、 我国有广袤的陆地,辽阔的海洋,复杂的地形和多样的气候,从而形成了森林、草原、荒漠、湿地、湖泊和海洋等多种类型的生态系统。
47、 每种生物都是由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的,这些个体的基因组成是有差别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基因库;每种生物又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并且与其他的生物种类相联系。某种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绝灭,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生态系统;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48、 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①、 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②、 人类掠夺式的开发利用;
③、 环境污染;
④、 外来物种(缺乏天敌的物种)引入。
49、 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人们把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这就是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50、 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是“活的自然博物馆”。
51、 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和文件。我国还是最先加入国际《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家之一。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