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有什么讲究和习俗?

如题所述

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

时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绿腰肥。

——《七绝·苏醒》

在春光无限好的仲春之际,迎来了一个最为特别的节气——春分。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也是春季的第四个节气,在惊蛰之后、清明之前。

今年春分是在3月20日17:37:19。

为什么叫春分?

根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的记载:“春分,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同义。”

意思是说,春分日在农历二月中旬,此时春天的90天正好过去了一半,所以叫“分”。秋分的含义也是这样。

《春秋繁露》是这样解释的:“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意思是说,春分日这天阴阳各占一半,所以昼夜平分,而且气候冷热程度也均等。

可见春分有两层含义,一是将春天平分为两半,二是此时昼夜、寒暑平分。它几乎是“平衡”与“对称”的代名词。那么为何在春分日这天会平分春季、昼夜均等、寒暑等分呢?这跟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有关。

我们知道,地球是在不断自转的,同时也在围绕着太阳公转。地球自转的平面叫做“赤道”,而地球围绕着太阳公转的平面叫做“黄道”。赤道和黄道形成的夹角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在每年春分日前后,这个角度达到了完美的0°,黄道和地轴形成了垂直关系,而且这时的太阳正好直射赤道附近。

于是,太阳对于整个地球所有地方的照耀不偏也不倚,一切都达到了近乎精确的平衡。所以才会发生昼夜平分的现象,全球在春分日都是昼夜平分,白天黑夜都是均等的12个小时,当然我国所在的北半球也不例外。

这样的现象一年中只有两次,分别是春分和秋分。

整个春季在此时刚刚过半,全国都弥漫着温暖明媚、生机盎然的浓浓春意。

·三候与三番“花信风”·

为更好地反映春分期间的气候变化,古人将春分节气中的十五天分为以下“三候”:

一候玄鸟至。

玄鸟指的是燕子,春分一到,燕子就会从南方陆续飞回北方。

二候雷乃发声。

惊蛰节气虽然已经春雷渐响,但雷声还比较微弱,直到春分之后,才会雷声隆隆。

三候始电。

在春分节气的最后五天里,天空开始出现了闪电,常常都是电闪雷鸣的天气。

三番“花信风”

春分节气“千花百卉争明艳”,很多花都会闻风开放,三番“花信风”分别是海棠花、梨花和木兰花。

海棠花在仲春时节盛开,其花姿明艳,妩媚动人,有“花中神仙”“花之贵妃”等美称,向来深受国人的喜爱,尤其文人墨客更是对海棠花情有独钟,赞美海棠的诗句不计其数。

宋代才女李清照在醉酒之时依旧牵挂院中海棠,写道“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苏轼对海棠亦爱怜有加,有“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的奇妙佳句;陆游曾盛赞“蜀姬艳妆肯让人,花前顿觉无颜色”,看来蜀地最美丽的不是姑娘,而是海棠花。

《红楼梦》中大观园诸姐妹曾在海棠盛开的季节成立了“海棠诗社”,并以海棠为题吟诵了许多文采飞扬的海棠诗歌,其中“潇湘妃子”林黛玉这首《咏白海棠》最为动人: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半卷起湘妃竹帘、半掩着房门,将冰块碾碎作为泥土、以美玉作为花盆。它的三分雪白仿佛是从梨蕊偷来的,而那一缕香魂又像是问梅花借得的。

再过五天,梨花也盛开了。梨花清新淡雅,以洁白的颜色著称,是仲春时节一道最美丽的景观。尤其是在春雨连绵的时候,一树树的“梨花带雨”,实在是言不尽的清新动人。比起桃花的妖冶,梨花被赋予了更为高洁和纯真的品质,所以黄庭坚赞道:

“桃花人面各相红,不及天然玉作容”。

梨花开放之后,木兰花也陆续盛开了,这一节气开花的木兰主要指的是紫玉兰,而白玉兰早在立春节气便已经开遍林野了。由于古代有花木兰替父从军的典故,因此木兰又常常被用来指代女子。

这些春意十足的物候,无不在向大地宣告着,阳光明媚的春天已然全面到来。

“春分祭日”与习俗

古人对太阳的尊崇不言而喻,从两千多年前的周代开始,春分这天都要举行隆重的祭日仪式。这一仪式直到明、清时依旧长盛不衰。

清代书籍有载:“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
足见其重要性。

除了官方,普通百姓也有自己独特的祭日活动。在春分之前,人们会提前蒸好一种叫做“太阳糕”的糕点。在春分之日的清晨,人们将太阳糕、香炉等物品摆放在供桌的中央,在太阳升起那一刻,一家老小朝着东边虔诚祭拜。

如今,这些祭日活动早已取消,但太阳糕仍以其香甜长留餐桌,而世人对于太阳的敬畏也丝毫没有消减,只是换成以更科学、有效的方式去探究它、了解它。

春分竖蛋

春分节气,还流行着一个古老又有趣的游戏,甚至还流传到了国外,那就是“竖蛋”。具体做法是这样的:挑选一个表面光滑的、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将它轻放在桌子上,试着立起来。

“春分到,蛋儿俏”,在每年的春分日,许多孩子都会聚在一起玩这个游戏,据说“竖蛋”成功的人这一年都会有好运。

为什么人们认为春分日的鸡蛋可以竖立起来呢?其实这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前面说过春分时地球处于完美的平衡状态,昼夜、寒暑都平分,此时的引力也相对稳定,所以更容易将鸡蛋竖立起来。而且鸡蛋表面有一些小凸点,可以帮助鸡蛋稳定不倒。

花朝节

花朝节又叫做“花神节”,是纪念百花生日的一个节日,各地的日期不尽相同,但都在农历二月份,也就是春分节气中。花朝节是中国古代很重要的一个节日,据说花王掌管着人间的生育之事,所以古代女子尤其重视花朝节。

唐代时,花朝节就已经形成了。武则天身为女子,自然也是爱花成痴。每年的春天,百花盛开之际,她都要让宫女采集人间百花做成花糕,并将花糕赏赐给大臣们;民间百姓也纷纷效仿,采花制糕。

在宋朝,花朝节更是十分盛行,各种节日活动也很丰富,不仅要祭花神、祝花诞,还要结伴郊游赏花,女子都喜欢相约参加“扑蝶会”,男子们则喜欢在月下饮酒赋诗。

苏轼这首著名的《春夜》描写的便是花朝节美景: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春日良宵无限美好,时光一刻可价值千金,花香弥漫、月影朦胧。远处的楼台歌舞不断,歌声细细传来,飘入这夜幕沉沉的秋千院落。

食俗

春分节气必吃的食物是“春菜”。岭南地区的春菜指的是野苋菜,也就是当地人说的“春碧蒿”,春分前后长得最为茂盛。所以每逢春分,人们便趁着春光到野外去挖野菜,将野苋菜和鱼片一起做成“春汤”。而在北方地区,春菜指的是莴苣之类的蔬菜。

在一些地区,春分还要吃汤圆。农家人吃饱之后,还会将剩下的汤圆插在竹竿上,立在田坎间,这种奇特的做法叫做“黏雀子嘴”,因为农民们希望这些汤圆能够黏住麻雀的嘴巴,使它们无法再去田地里偷吃庄稼。

除此之外,春分节气还有酿酒、吃汤面、吃打卤面等习俗。

春分节气精确的平衡与对称,完美地满足了国人对于中庸美感的追求。时光流转亦如斯精确,千万年来竟从未出过丝毫差错,于是地球创造了生命的奇迹,人类创造了辉煌的文明。

大自然在春分也达到了最佳的平衡,这莺啼燕语、百花烂漫的仲春时节,一切美丽多彩都恰逢其时、刚刚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