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关于 鲁宾孙漂流记 的预习资料?

如题所述

  十一课《鲁宾孙漂流记》

  预习资料

  (一)注音:泅(qiú) 沮丧(jǔ) 搁浅(gē) 冻饿之虞(yú) 聊以Z·W(liáo)泅:浮水。

  (二)解词:1、 作践:糟蹋。 2、沮丧:灰心失望。 3、搁浅:本文指(船只)进入水浅的地方,不能行驶。 4、 斫痕:用刀斧砍的痕迹。 5、 抵御:抵挡。孤立无援:不能得到同情和援助。 6、 冻饿之虞:不用担心受冻受饿。虞:忧虑。 7、郑重其事:对事情严肃认真。 8、闻所未闻:听到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形容事物非常希罕。 9、知足安命:满足于已经得到的(指生活、愿望等)。 10、不毛之地:不长庄稼的土地或地带。形容土地荒凉、贫瘠。 11、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12、 聊以Z·W:姑且用来安慰自己。

  作者简介
  丹尼尔 笛福, 1660年生于英国,父亲是伦敦的一名内贩。 1674年,年轻的笛福就开始学习当一名牧师。
  事实上,笛福并不适合牧师这种工作,因为,正如他所创造出来的英雄鲁宾孙一样,他的生活充满了冒险与刺激。1683年,笛福曾被海盗俘虏过。这次的经历,再加上一名曾经在海上遇难的苏格兰水手的叙述,提供了笛福写作《鲁宾孙漂流记》这部脍炙人口的小说题材。虽然《鲁宾孙漂流记》一直到笛福将近六十岁时才出版,它依然为笛福带来历久不衰的声誉。还为自福带来历久不表的声誉。
  继《鲁宾孙漂流记》的成功之后,接下来的五年之中,笛福又陆续写了四本书,包括《生命》、《冒险》、《红牌船长的海盗生涯》及《疫年大事记》。笛福逝世于1731年4月,享年70岁。

  主要内容
  滨孙出身于一个体面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一心想去海外见识一番。他瞒着父亲出海,第一次航行就遇到大风浪,船只沉没,他好不容易才逃出性命。第二次出海到非洲经商,赚了一笔钱。第三次又遭不幸,被摩尔人俘获,当了奴隶。后来他划了主人的小船逃跑,途中被一艘葡萄牙货船救起。船到巴西后,他在那里买下一个庄园,做了庄园主。他不甘心于这样的发财致富,又再次出海,到非洲贩卖奴隶。
  船在途中遇到风暴触礁,船上水手、乘客全部遇难,唯有鲁滨孙幸存,只身飘流到一个杳无人烟的孤岛上。他用沉船的桅杆做了木筏,一次又一次地把船上的食物、衣服、枪支弹药、工具等运到岸上,并在小山边搭起帐篷定居下来。接着他用削尖的木桩在帐篷周围围上栅栏,在帐篷后挖洞居住。他用简单的工具制作桌、椅等家具,猎野味为食,饮溪里的水,度过了最初遇到的困难。
  他开始在岛上种植大麦和稻子,自制木臼、木杵、筛子,加工面粉,烘出了粗糙的面包。他捕捉并驯养野山羊,让其繁殖。他还制作陶器等等,保证了自己的生活需要。虽然这样,鲁滨孙一直没有放弃寻找离开孤岛的办法。他砍倒一棵大树,花了五六个月的时间做成了一只独木舟,但船实在太重,无法拖下海去,只好前功尽弃,重新另造一只小的。
  鲁滨孙在岛上独自生活了17年后,一天,他发现岛边海岸上都是人骨,生过火,原来外岛的一群野人曾在这里举行过人肉宴。鲁滨孙惊愕万分。此后他便一直保持警惕,更加留心周围的事物。直到第24年,岛上又来了一群野人,带着准备杀死、吃掉的俘虏。鲁滨孙发现后,救出了其中的一个。鲁滨孙把被救的土人取名为“星期五”。此后,“星期五”成了鲁滨孙忠实的仆人和朋友。接着,鲁滨孙带着“星期五”救出了一个西班牙人和“星期五”的父亲。不久有条英国船在岛附近停泊,船上水手闹事,把船长等三人抛弃在岛上,鲁滨孙与“星期五”帮助船长制服了那帮水手,夺回了船只。他把那帮水手留在岛上,自己带着“星期五”和船长等离开荒岛回到英国。此时鲁滨孙已离家35年。他在英国结了婚,生了三个孩子。妻子死后,鲁滨孙又一次出海经商,路经他住过的荒岛,这时留在岛上的水手和西班牙人都已安家繁衍生息。鲁滨孙又送去新的移民,将岛上的土地分给他们,并留给他们各种日用必需品,满意地离开了小岛。
  英国人鲁宾孙不顾海上的风险和父亲的反对,三次出海经商,在巴西建立了种植园。不安分的天性促使他将种植园托付给友人,从巴西再度搭上商船前往非洲。途中商船遭遇飓风,触礁沉没,船上人员悉数遇难,仅鲁宾孙一个幸存。他漂流到商美洲海上的一个孤岛,凭借自己的才智和勇气,利用破船上残留的一切物资和工具,修建住所,种植粮食,驯养家畜,制造器具,缝制衣服,并多次伐木做舟,试图回到大陆。一次,他从一群吃人的土著人手中解救了一个野人,为他取名为“星期五”,并教他说英语,向他传播基督教教义,使“星期五”成为他忠实的仆人和朋友。后来,他们帮助一个被判变的水手抛弃的船长,巧施计谋,夺回了船只。鲁宾孙终于结束了二十八年的与世隔绝的生活,重返故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5-06
17* 《鲁滨孙漂流记》(A、B案)

A案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2.了解《鲁滨孙漂流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起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3.初步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战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积极生活态度。

4.通过讨论、摘抄或写心得体会的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学习重点难点

在快速阅读中培养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激发起课外阅读的兴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文字片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插图)仔细观察这个人物,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自由说,如,衣衫褴褛,身体强健,置身荒岛,表情坚毅乐观等。)他就是《鲁滨孙漂流记》中的主人公。(板书课题)

2.简介作品,激发起阅读梗概的兴趣。

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应该读读这部小说。它出自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之笔(板书:笛福(1660—1731),英国小说家),也是笛福的第一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1704年苏格兰水手赛尔科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赛尔科克在荒岛上并没有作出什么值得颂扬的英雄事迹。但笛福塑造的鲁滨孙却完全是个新人,成了当时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小说一经发表,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有人把它拍成了电影,有人把它编成连环画,成为人们最喜爱的小说之一。

二、阅读梗概,了解主要内容

1.下面,我们就来快速默读梗概部分,了解这部世界名著的主要内容。

2.交流这部小说的大意。(主要写了遇难荒岛的鲁滨孙与自然斗争,以顽强的意志生存了下来,还收留了一个野人,取名叫做星期五,把他训成了忠实的奴仆。28年后,他救了一艘叛变船只的船长,回到英国。)

三、浅显探讨小说

1.再次默读梗概,概括一下鲁滨孙在荒岛上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

(1)住——用木头和船帆搭了一个简易的帐蓬。

(2)吃——打猎、捕鱼,畜养山羊,种粮食。

(3)安全-防御。

(4)孤独-救助“星期五”。

2.鲁滨孙在荒岛上创造了生存的奇迹,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勇敢坚毅,乐观积极,靠智慧解决困难等。)

四、阅读精彩片段

1.浏览精彩片段,在表达上与梗概相比有什么不同。

精彩片段用第一人称描写“我”遇难荒岛后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其中大量细腻逼真的心理活动描写,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第一人称叙述角度,写的都是“我”眼中事,心中事,可充分展现“我”的内心世界,这就更具真实感。阅读时,好像不仅作者就是“我”,连读者也变成了小说中的“我”。所以第一人称的好处是小说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作者与读者的距离缩小了。可以十分详尽地描写鲁滨孙的心理活动,这就大大加强了小说的真实效果,读来兴味盎然。)

2.快速默读,了解主要内容。(主要写了鲁宾逊在绝境中的心理活动过程,用理智战胜失望,改善生活。)

3.感悟精神光辉

(1)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鲁滨孙精神”的内容,有感情地读一读。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这种精神。(出示“我”的幸与不幸。同桌间逐条对照互读。男生读“坏处”,女生读“好处”;老师读“坏处”,全体同学齐读“好处”,并将其中的“你”改成“我”,形成对话朗读。)

(3)结合整个片段内容,试着用“从……中,我感受到鲁滨孙是……的人”来说一句话。

(如,一个不屈服命运的人,面对命运弃他于孤岛,能及时调整心态,努力改变不幸的命运;一个善于调整心态的人,他经历了三次心态调整,逐步解决了生存问题、生活问题及如何获得有意义的问题;一个不怕孤独的人,他一猫狗为伴,以记日记来排遣寂寞,活得充实;一个以苦为乐的人,岛上物质贫乏,生活条件艰苦,他仍不断自我安慰,尽量改善生活;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面对不幸,他没有失去生活的信心,而热情地投入到实在的生活中去。)

(4)出示并齐读:“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

五、拓展延伸

1.如果让你选课文中的一句话作为座右铭,你会选哪一句,为什么?
2.面对人生困境,鲁滨逊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在西方,“鲁滨孙”已经成为冒险家的代名词和千千万万读者心目中的英雄。读了这部小说,老师想到了海明威的名言:“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请谈谈你阅读本文的启示,写一句话送给你的朋友或自己共勉。

3.鲁滨孙在荒岛上还遇到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回到英国后,又是怎样成了一个百万富翁的,请同学们课下找到原著读一读。可以准备向别人提出问题,或摘录有意思的句子,也可以画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或者写一写读书体会,为班级读书会作好准备。

(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教研室 韩中凌)

B案
一、读梗概,知大意
1.学生自主阅读梗概,练习说说这部小说的大概内容?

2.结合学生概括,相机引导学生说简洁,说完整。可以这样引导:

(1)从“梗概”中,我们看出小说的重点部分是什么?

(2)默读“梗概”,把鲁滨孙所遇到的困难及解决的办法做上记号。

(3)尝试着把重点部分展开来,再讲一讲小说的大意。

二、浏览精彩片段,体会精彩之处

1.浏览精彩片段,与梗概相对比,想想精彩片段大致在小说梗概的哪个部分,理由是什么?

2.小声读读这个片段,你认为什么地方最精彩?

结合学生汇报,相机引导学生体会鲁滨孙生活态度的精彩和作者写法的精彩。可以这样安排教学:

(1)让我们把他列出的“好处”和“坏处”,自己对照读一读,想想这样一个列表,给鲁滨孙带来了什么?

(2)鲁滨孙自己是怎样认为的呢?我们来读一读他的话。

(齐读):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

小结:鲁滨孙的这种做法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用。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当我们遇上不利环境的时候,就要像他一样,直面现实,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增强跟困难作斗争的信心。

(3)除了鲁滨孙的积极的生活态度很精彩,你还觉得什么地方很精彩?

学生可能谈到鲁滨孙的语言,如:即使是在这样的处境中,也有一些消极的东西或积极的东西值得感谢。我希望世上的人……

学生也可能谈到作者的写作方式,如:把心里活动过程像商业簿一样对照来写,一目了然,清楚明白。

小结:是啊,不少名著,人们之所以喜欢它,是其中的一些语言常常给人们很好的启示,给人们带来精神力量,就像你刚才读的这句,可以说它是给处于逆境中的绝望者的一剂良药!本组的日积月累中,我们还能欣赏到很多这样富于灵魂和力量的语言。

不少的文章,之所以给人们很深的印象,就是因为在写法上有独特的地方,就像作者把鲁滨孙的思想活动列出来一样。

三、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1.再读一读梗概部分,猜想在梗概中还有哪些部分也会很精彩?你还有什么疑问?

学生可能会有这样一些疑问:

*鲁滨孙从船上搬来的东西里有一些麦子,他用那些麦种反复种收,到了第四年,终于吃到了自己种的粮食。我就很想知道他到底是怎么种、怎么收粮食的。

*他救了“星期五”以后就开始教化他,对于一个野人,他又是如何“教化”的呢?
*泡泡中提到“鲁滨孙制成一只能耐火的罐子的那段描写很细致,让人感到快乐”,不知是怎样的细致。
*梗概是以别人的口吻写的,精彩片断却是以鲁滨孙自己的口吻写的,不知道原著是以谁的口吻写的。
2.结合学生疑问,鼓励学生阅读原著。

(内蒙古教研室 丛智芳)

欢迎来稿
☆小学语文栏目征稿启事
实验教材典型问题答疑
☆偏旁笔画 ☆语音知识
☆汉字知识 ☆词语句子
☆语法修辞 ☆标点符号
☆教材教法 ☆常识资料
☆综合问题专帖(点击提问)

参考资料:http://www.pep.com.cn;82/200503/ca720769.htm

第2个回答  2007-05-06
17* 《鲁滨孙漂流记》(A、B案)

A案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2.了解《鲁滨孙漂流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起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3.初步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战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积极生活态度。

4.通过讨论、摘抄或写心得体会的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学习重点难点

在快速阅读中培养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激发起课外阅读的兴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文字片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插图)仔细观察这个人物,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自由说,如,衣衫褴褛,身体强健,置身荒岛,表情坚毅乐观等。)他就是《鲁滨孙漂流记》中的主人公。(板书课题)

2.简介作品,激发起阅读梗概的兴趣。

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应该读读这部小说。它出自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之笔(板书:笛福(1660—1731),英国小说家),也是笛福的第一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1704年苏格兰水手赛尔科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赛尔科克在荒岛上并没有作出什么值得颂扬的英雄事迹。但笛福塑造的鲁滨孙却完全是个新人,成了当时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小说一经发表,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有人把它拍成了电影,有人把它编成连环画,成为人们最喜爱的小说之一。

二、阅读梗概,了解主要内容

1.下面,我们就来快速默读梗概部分,了解这部世界名著的主要内容。

2.交流这部小说的大意。(主要写了遇难荒岛的鲁滨孙与自然斗争,以顽强的意志生存了下来,还收留了一个野人,取名叫做星期五,把他训成了忠实的奴仆。28年后,他救了一艘叛变船只的船长,回到英国。)

三、浅显探讨小说

1.再次默读梗概,概括一下鲁滨孙在荒岛上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

(1)住——用木头和船帆搭了一个简易的帐蓬。

(2)吃——打猎、捕鱼,畜养山羊,种粮食。

(3)安全-防御。

(4)孤独-救助“星期五”。

2.鲁滨孙在荒岛上创造了生存的奇迹,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勇敢坚毅,乐观积极,靠智慧解决困难等。)

四、阅读精彩片段

1.浏览精彩片段,在表达上与梗概相比有什么不同。

精彩片段用第一人称描写“我”遇难荒岛后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其中大量细腻逼真的心理活动描写,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第一人称叙述角度,写的都是“我”眼中事,心中事,可充分展现“我”的内心世界,这就更具真实感。阅读时,好像不仅作者就是“我”,连读者也变成了小说中的“我”。所以第一人称的好处是小说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作者与读者的距离缩小了。可以十分详尽地描写鲁滨孙的心理活动,这就大大加强了小说的真实效果,读来兴味盎然。)

2.快速默读,了解主要内容。(主要写了鲁宾逊在绝境中的心理活动过程,用理智战胜失望,改善生活。)

3.感悟精神光辉

(1)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鲁滨孙精神”的内容,有感情地读一读。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这种精神。(出示“我”的幸与不幸。同桌间逐条对照互读。男生读“坏处”,女生读“好处”;老师读“坏处”,全体同学齐读“好处”,并将其中的“你”改成“我”,形成对话朗读。)

(3)结合整个片段内容,试着用“从……中,我感受到鲁滨孙是……的人”来说一句话。

(如,一个不屈服命运的人,面对命运弃他于孤岛,能及时调整心态,努力改变不幸的命运;一个善于调整心态的人,他经历了三次心态调整,逐步解决了生存问题、生活问题及如何获得有意义的问题;一个不怕孤独的人,他一猫狗为伴,以记日记来排遣寂寞,活得充实;一个以苦为乐的人,岛上物质贫乏,生活条件艰苦,他仍不断自我安慰,尽量改善生活;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面对不幸,他没有失去生活的信心,而热情地投入到实在的生活中去。)

(4)出示并齐读:“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

五、拓展延伸

1.如果让你选课文中的一句话作为座右铭,你会选哪一句,为什么?
2.面对人生困境,鲁滨逊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在西方,“鲁滨孙”已经成为冒险家的代名词和千千万万读者心目中的英雄。读了这部小说,老师想到了海明威的名言:“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请谈谈你阅读本文的启示,写一句话送给你的朋友或自己共勉。

3.鲁滨孙在荒岛上还遇到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回到英国后,又是怎样成了一个百万富翁的,请同学们课下找到原著读一读。可以准备向别人提出问题,或摘录有意思的句子,也可以画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或者写一写读书体会,为班级读书会作好准备。

(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教研室 韩中凌)

B案
一、读梗概,知大意
1.学生自主阅读梗概,练习说说这部小说的大概内容?

2.结合学生概括,相机引导学生说简洁,说完整。可以这样引导:

(1)从“梗概”中,我们看出小说的重点部分是什么?

(2)默读“梗概”,把鲁滨孙所遇到的困难及解决的办法做上记号。

(3)尝试着把重点部分展开来,再讲一讲小说的大意。

二、浏览精彩片段,体会精彩之处

1.浏览精彩片段,与梗概相对比,想想精彩片段大致在小说梗概的哪个部分,理由是什么?

2.小声读读这个片段,你认为什么地方最精彩?

结合学生汇报,相机引导学生体会鲁滨孙生活态度的精彩和作者写法的精彩。可以这样安排教学:

(1)让我们把他列出的“好处”和“坏处”,自己对照读一读,想想这样一个列表,给鲁滨孙带来了什么?

(2)鲁滨孙自己是怎样认为的呢?我们来读一读他的话。

(齐读):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

小结:鲁滨孙的这种做法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用。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当我们遇上不利环境的时候,就要像他一样,直面现实,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增强跟困难作斗争的信心。

(3)除了鲁滨孙的积极的生活态度很精彩,你还觉得什么地方很精彩?

学生可能谈到鲁滨孙的语言,如:即使是在这样的处境中,也有一些消极的东西或积极的东西值得感谢。我希望世上的人……

学生也可能谈到作者的写作方式,如:把心里活动过程像商业簿一样对照来写,一目了然,清楚明白。

小结:是啊,不少名著,人们之所以喜欢它,是其中的一些语言常常给人们很好的启示,给人们带来精神力量,就像你刚才读的这句,可以说它是给处于逆境中的绝望者的一剂良药!本组的日积月累中,我们还能欣赏到很多这样富于灵魂和力量的语言。

不少的文章,之所以给人们很深的印象,就是因为在写法上有独特的地方,就像作者把鲁滨孙的思想活动列出来一样。

三、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1.再读一读梗概部分,猜想在梗概中还有哪些部分也会很精彩?你还有什么疑问?

学生可能会有这样一些疑问:

*鲁滨孙从船上搬来的东西里有一些麦子,他用那些麦种反复种收,到了第四年,终于吃到了自己种的粮食。我就很想知道他到底是怎么种、怎么收粮食的。

*他救了“星期五”以后就开始教化他,对于一个野人,他又是如何“教化”的呢?
*泡泡中提到“鲁滨孙制成一只能耐火的罐子的那段描写很细致,让人感到快乐”,不知是怎样的细致。
*梗概是以别人的口吻写的,精彩片断却是以鲁滨孙自己的口吻写的,不知道原著是以谁的口吻写的。
2.结合学生疑问,鼓励学生阅读原著。

(内蒙古教研室 丛智芳)

欢迎来稿
☆小学语文栏目征稿启事
实验教材典型问题答疑
☆偏旁笔画 ☆语音知识
☆汉字知识 ☆词语句子
☆语法修辞 ☆标点符号
☆教材教法 ☆常识资料
☆综合问题专帖(点击提问)

参考资料:http://www.baidu.com/question/25728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