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房子都离不开砖,那么砖的历史发展是什么样的?

如题所述

在战国晚期,我国开始使用空心砖构建砖椁墓。1988年,陕西临潼东陵的考古发现了两座战国晚期的砖室墓,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砖室墓之一。这两座墓一个是由475块砖水平砌筑,另一个则是由155块砖垂直砌成。这些砖的尺寸大约为长42厘米、宽15厘米、厚9厘米,重量约为18公斤。
到了秦代,砖作为建筑材料的使用已经较为普遍。在秦始皇陵的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三种形状的铺地砖和一种曲尺砖。秦代的砖主要由官方手工业生产,曾在秦始皇陵出土带有"左司显瓦"、"左司高瓦"戳记的条砖。"左司"是左司空的简称,秦代的左司空主要负责砖瓦的生产。
西汉时期,空心砖变得较为流行,常用于地面建筑的阶沿或踏步,以及地下的墓室建造。空心砖墓的结构分为平顶箱子式和两坡顶式。这些空心砖的形状和尺寸根据其所在位置进行设计,制作时还会刻上编号以避免组装时的混乱,这可能是最早的装配式建筑。空心砖通常表面素净或印有简单几何图案,但在河南发现的许多空心砖上有模印的画像,内容十分丰富,包括乐舞、骑射、车马、田猎、门楼、神话故事等。1970年9月,在郑州新通桥附近发现的一座汉代画像空心砖墓就保存得非常完好,整个墓室由133块不同类型的空心砖构建而成。除了封门砖和铺地砖外,墓顶和四壁的砖都印有精美的画像。
西汉时期,制砖业除了官营手工业外,民间生产也有所发展。在辽宁辽阳三道壕西汉村落遗址发现了7座砖窑,每个窑能容纳大约18000块砖,窑旁通常有水井。
由于空心砖制作复杂,不宜大规模生产,而小条砖制作简单、承重能力强、砌筑方便、应用灵活,到了东汉时期,小条砖逐渐取代了空心砖。汉代小条砖的尺寸逐渐规范化,长、宽、厚的比例约为4:2:1,这使得在砌墙时可以灵活搭配。为了配合条砖的使用,还发明了多种异型砖,如榫卯砖、企口砖、楔型砖、曲面砖等。
魏晋以后,小条砖的使用变得更加广泛,产量也有所增加。唐代时,铺地砖的使用变得普遍,在唐长安城大明宫的龙尾道遗址出土了大量素面和莲花纹的方砖。专家推测,龙尾道的平缓部分铺设素面方砖,而坡道部分则铺设莲花纹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