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容易和哪种文体混淆

如题所述

科普类文本阅读的能力考查点在考纲上,是和新闻访谈、调查报告、人物传记是一样的,但在实际考查中,基于科普文知识的陌生程度、文段的理解难度、文本的体裁特殊等原因,试题检测的能力点往往会低于其他文体,其中以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文本特色为主要检测点。

科普类文本的文体特征和阅读要领
科普类文本阅读考试要点
科普类文本阅读作为高考选考实用类阅读文本形式一种,也是最难阅读的一种文体。整个高中阶段粤版教材只是在必修3选编了一个单元共计5篇文章,2008年广东高考的实用类文本阅读《绝妙的错误》就是科普文,尽管命题者在设题时考虑过阅读难度,尽量从C级考查,只是涉及“准确解读文本内容”、“分析文本的语言特色”、“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三个C级能力点,但该组题还是成为当年得分率最低的一组题。
科普类文本阅读的能力考查点在考纲上,是和新闻访谈、调查报告、人物传记是一样的,但在实际考查中,基于科普文知识的陌生程度、文段的理解难度、文本的体裁特殊等原因,试题检测的能力点往往会低于其他文体,其中以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文本特色为主要检测点。
要注意的是,高考选这类文章不是考科技(科普)知识,而是考查语文的阅读能力,即对句子意思的理解,对文段内容的把握,对文本主旨的提炼等。

科普类文本的文体特征
科普文章是一种以科学技术知识为题材,用文艺性笔调写成的文章。就其内容看,一般是对科学知识的讲解、对新兴学科的介绍、对某种规律的阐述、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说明,它兼有说明文和散文两种文体类型的特征和性质。就其写作看,主要是运用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和说明文结构,兼以或形象生动、或通俗易懂、或亦庄亦谐的语言来展示科普知识。
科普文作为典型的说明文,其结构常见形式有:总分式(从“概说”到“分说”)、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
其写作顺序有时空顺序和逻辑顺序两大类,其中逻辑顺序包括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从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等。
其写作方法主要是说明,常见的说明方法包括:下定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画图表、作比较、打比方、引资料等。
科普文章的文本特点有:
1、短小性。它篇幅小,然而就其知识容量、主题意义、现实作用又可以很大。它旁征博引,尺幅千里,能及时反映科学上新的事物、思想、方法和动态。
2、知识性。它普及科学知识,把科学的最新信息常州给读者。它常常把握住现实生活中的某一事物或现象,用正确的理论,去进行科学的解释,纠正常识错误,从而使读者了解世界万物变化、运动的规律。
3、文学性。它要以优美文字、形象手法,来表达科学内容。它常采用比喻、拟人等文学手法和故事、对话、散文等形式及通俗、形象、幽默等语言,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地介绍科学知识。
4、思想性。它往往以具体细小的事物,阐发一点耐人寻味的哲学道理,给人起启示,发人深省。

科普类文本的阅读方法
阅读科普文章,要注意把握好两个层面的目标和要求:
一是科学与人文的层面。也可以说是科学的人文性,从科学中吸取智慧与力量,体会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另一个是知识和能力的层面。要根据科学小品这一体裁的特点,学会筛选并整合文中有用信息,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重点研习将抽象内容说明得具体生动的技巧。
阅读科普文章,首先把它当做说明文来阅读:
1.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
阅读科普小品文,首先要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理解说明内容。接着还要重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这是分析文章的关键。只有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才能深入理解说明对象,以此为突破口,进而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中心内容。要准确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必须认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尤其要注意仔细揣摩关键词句(中心句、过渡句、体现作者思路的句子)。
2.理清结构,分析说明顺序。
说明文的结构并不复杂。理清结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的思路,更清晰地领会内容要领。科技小品文常用的说明顺序主要有空间、时间、逻辑顺序,逻辑顺序又包含从原因到结果、从主要到次要、从整体到局部、从概括到具体、从总说到分说、从现象到本质、从特点到用途等。阅读时在段落中尽量找到表示说明顺序的显著的有一定标志作用的语言,特别是关联词和代词。
3.分析说明方法。
一般说明文为了说明清楚事物的特征,须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配图表等。对于科技小品文,用得较多的是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阅读过程中,一要看用怎样的说明方法,说明什么对象,有什么作用,二要看所用说明方法是通过怎样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的。
4.体会语言特点。
科普小品文要以优美的画面、富于诗意的形象的艺术手法,来表达科学的内容。它避免教科书式的平板、枯燥的说教,而常常采用口语化的语言,用比喻、拟人等文学手法,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地介绍科学知识。阅读过程中应该关注其语言特点,命题者常会在这些地方设置考题。
5、提取科技信息。
提取文本中科技信息常有两种方法:一是组合重点段落,有些科普文中的科技信息相对集中,只要将有关段落加以组合就可以了;二是分散摘录信息,有一些说明文,科技信息犹如满天星斗点缀在文中,这就要分散摘录,摘录时注意不摘录穿插的故事,不摘录形象的描述,不摘录生动的阐释,不摘录抒发的感受,不摘录作者的设想,不摘录没有知识含量的首尾与过渡。
阅读科普文章,又要把它当做散文类的文学作品来阅读:
由于科普文章在不同程度上使用文学的笔法和手段,写作手法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它不必墨守成规地恪守说明文的写法,如说明文的写作强调客观性,尽量排除作者的主观感情色彩,而科普文则不必受此拘束。它不仅可以加入作者的主观感情色彩,还可以运用文学的拟人、比喻、夸张等手法,甚至还可以编织虚构的故事情节,使作品达到引人入胜的境地。由此,阅读科普文,还要:
1、揣摩写作技巧。科普文的整体布局有漫话式、试问式、穿插式、拟人式、问答式等多种形式;局部安排一般有引用材料、讲述故事、设置悬念、留下问题等。
2、品析文章语言。一是感受语言的整体风格,或概括,或具体;或精炼,或详尽;或雅致,或通俗。二是品析语言的生动性与形象性。抓住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描述句、议论句、抒情句等,从语言的形象、语言的情感、语言的趣味等各方面涵泳鉴赏。科普文章的语言除了准确、简明之外,还具有生动活泼的特点。
3、体会情感思想。许多科普文章都蕴涵着作者的情感,体会这些情感,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文章。

第九章 科普文
一、学习的基本要求
1.理解科普文的含义
科学及科学普及本身都包含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因此,科普文就是用通俗的话语向社会大众传播、推广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一般知识的文章。
2.认识科普文的作用
科普文在社会传播中有三大作用:一是介绍和普及科学知识,二是解释、示范科学方法,三是引导、培养科学精神。
3.把握科普文的特征
对于科普文的特征,应注意从两个层面来把握:
一是从与科学小品在以下三个方面的比较与区分上来把握,即:
(1)从文章功能上看,科普文具有单一的“授人以知”的特征,科学小品则要求把知识、哲理或情趣融为一体。
(2)从篇章结构上看,科普文以逻辑结构为主,篇幅可长可短;科学小品则追求结构的精巧,篇幅一般比较短小。
(3)从表现手法上看,科普文以朴实、客观、准确的说明为主,限制主观认识,修辞手段只是说明的辅助;科学小品则比较重视立意,讲求文采,追求客观知识与主观认识的融合。
二是从科普文自身的基本特点来认识,即内容上的雅俗共赏和表述上的深入浅出。
4.掌握科普文的写法
科普文在写法上有如下要求:
其一,写作状态上要注意“物”、“我”、“人”的有机融合。“物”是指科学知识或科学理论的基本规定;“我”是指作者的专业修养和表达个性;“人”是指读者的求知需求和阅读准备状态。
其二,材料运用上要注意“虚”、“实”结合。“虚”的材料是指理论性、观念性的材料,“实”的材料是指那些事实、场景、形态、过程等类材料。用“实”的材料去解说“虚”的理论。
其三,结构布局上要注意条理清晰。通常可采用总分、并列、递进等逻辑结构形式来安排材料。
其四,入题与收束要注意“起点”与“终点”的恰当选择。“起点”是指“从何处说起”,多选择熟悉的话题或感性的事物;“终点”是指“说到何处停止”,一般要求在重要的知识点已经说明白后即不再深入介绍,以免读者理解起来有困难。

二、学习、训练的基本方法
1.留心当今社会公众关心的问题(如经济、法律、哲学等),经常考虑如何对普通大众尝试着从科学普及的角度进行解释。
2.在平常阅读科普作品时,认真揣摩其说明技法、语言运用、材料选择等方面的可借鉴之处,注意比较不同境界科普文在表达上的异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