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又叫七月半,为何黔西北有人过十三有人过十四和十五?

如题所述

皆因古时战不休,好多在战场牺牲,不少在逃避追杀,在饥饿中饿死不计其数。有些遭灭门之灾,惨不忍殊。在阴阳魔界上告"天隍地府,阎王爷怜之无门投胎,无主祭奠,阴魂不散的四处游荡,挠乱阴间治安。

同时″有灵者向阳间的至亲托梦,找吃要穿的,困挠着很多正常人,百思不得期解。在这问题上,各地方″土地庙",通常被人们尊为"福德老爷″显灵托梦于乡村族长,为了民众安居乐业.,不受阴阳魔界打扰,才统一定于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祭拜,俗称为"鬼节″。

“鬼节”,俗称“七月半”(有些地区为十三或十四)。俗传去世的祖先七月初被阎王释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习俗。

送祖时,纸钱冥财烧得很多,以便“祖先享用”。同时,在写有享用人姓名的纸封中装入钱纸,祭祀时焚烧,称“烧包”。年内过世者烧新包,多大操大办,过世一年以上者烧老包。   无论贫富都要备下酒菜、纸钱祭奠亡人,以示对死去的先人的怀念。

中元节一般是七天,又有新亡人和老亡人之分。三年内死的称新亡人,三年前死的称老亡人。迷信说新老亡人这段时间要回家看看,还说新老亡人回来的时间并不相同,新亡人先回,老亡人后回。因此要分别祭奠。

烧纸钱的时间选晚上夜深人静,先用石灰在院子里洒几个圈儿,说是把纸钱烧在圈儿里孤魂野鬼不敢来抢,然后一堆一堆地烧,烧时嘴里还要不住地念叨:“某某来领钱。”最后还要在圈外烧一堆,说是烧给孤魂野鬼的。亡人们回去的这一天,无论贫富都要做一餐好饭菜敬亡人,又叫“送亡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05

在贵州省西北部,中秋节被称为“七月半”。这是人们在家祭祖的节日,农历七月初十(新死者可提前四五天)在正殿的神龛边挂着“死人证”,俗称“解老”。卡片前有“纸袋”和谷类、麦芽、荞麦芽(这些“芽”可作死人的马草)和纸制金银锭、衣服、鞋帽、车马、轿子、金山、银山、纸花等。

农历七月初六、初七,人们会开始“打包”纸袋,这意味着纸上写着先祖的名字、包裹的时间和封印人的名字。纸包装用白纸包裹,大约一厘米厚,形成一个信封。

“老人”每天早晚提供茶点和食物。13日,晚饭后,家家户户把纸袋和纸棍收集到一个地方,在地上用石灰画了一个圆圈,插上香,把晒干的小米草铺在圆圈里,然后把纸袋一层一层地放在小米草上,再与其他纸品一起焚烧。烧的时候,放鞭炮,用水泼米。最后,麦芽、荞麦芽等“马草”被扔到屋里,“七月半”祭祀完成。作为纪念祖先的节日,它是人们比较关注的节日之一。”春拜秋味,先思后世”。清明节,中原节祭祀。

当然,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风俗习惯。虽然是七月半,但有些人庆祝七月十三日,有些人庆祝十四日,有些人庆祝十五日。

“农历七月十二日至十五日是祭祖的日子,俗称“半月节”或“鬼节”。不管贫富,他们都要买纸币,把金银纸或“发电厂银行”的钞票分开烧掉。晚上,他们混合一碗祭祖的食物,用香和纸线为野外的鬼魂倒米饭。也有人请道士做盂兰会,超越“鬼”,浮河灯。汉族13岁以上,少数民族多在14、15岁以上。”引自《金沙县志》

据说汉语来自江浙两省。祖宗要回江浙,路途遥远。因此,我们提前两天庆祝元宵节。我们的祖先有时间回扬州参加庙会。可见,汉族已经过了13周年,少数民族已经过了14、15周年。

第2个回答  2019-08-15
据说汉语来自江浙一带,祖先要回江浙,路途遥远,所以提前两天过中元节,祖先好有时间赶回扬州参加庙会,所以出现汉族过十三的现象,少数民族过十四、十五的现象。
第3个回答  2020-10-08
因为黔西北是少数民族居住地,中元节是根据汉族的习俗定制的节日,由于文化不同,所以过的时间段有不同。
第4个回答  2020-10-07
其实以前广西老百姓也在农历七月十五过节。在宋朝末年,南方战乱,广西老百姓正准备过中元节,听闻元军大举进攻岭南,为避战乱,只好提前一天过节了,后来便一直延续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