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卡为什么没人用了 这种卡种的优点和缺点总结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4
其实上,公务卡早已不是新鲜事物,2007年就有多个省份开始试点。但据反馈,公务卡的利用率不尽如人意,不少公务卡沦为了“休眠卡”。

作为公务人员日常公务支出和财务报销的信用卡,公务卡的基本功能与正常信用卡并无区别,但因为“花费留痕”,每一笔公务花费记录都可被查询到,可证实有无货真价实交易,公务卡一推出就被社会舆论称为“反腐利器”,政府也有意推广公务卡从源头上防腐。

尽管覆盖面与发卡量都已具有相当规模,但据悉,使用公务卡结算的并不多,结算比例也不高。

有观点认为,制约公务卡推广的重要因素是“有卡没处刷”。有公务员向小财表示,在一些县乡经济不发达地区,POS机本来就少,刷不了卡,只能用现金支付。

不过也有公务员认为,相比以往的现金结算,使用公务卡在他看来更便捷。“以前手续是先填借款单,找领导签字,找财务预借现金,回头再凭发票找财务报销。用公务卡刷卡签字,回来输入报销单据时,附上发票和银联小票给财务,操作更便捷了,出差也不用带太多现金。”

他说,公务卡信用额度根据级别有所区别,往往在两万到五万之间,只要出差回来及时找财务对于接报销,基本上不会出现逾期影响个人信用记录的情况。

既然如此,为何还是无法让公务卡真正被用起来呢?

据小财了解,公务卡推行遇阻不能归因于公务卡本身,而是因为相较于可“浑水摸鱼”的现金结算,用公务卡透明度高,每笔支出都有据可查,堵了现金结算的漏洞,没有了灰色地带,触动了部分人的既得利益,才是造成公务卡成“休眠卡”的根源。

有业内人士向小财透露,现在预算单位的财务报销往往采取“双轨制”,可用公务卡,也可用发票报销。公务卡受到约束较多,一旦花费就即时显示花费名目,交易的数额、时间、地点等信息都有详细记录,很难造假,也不敢大手笔挥霍。卡住了“猫腻”,一些人自然会弃公务卡不用。主观意愿不高,加之落实力度不够,公务卡难免沦为形式,推行几年成效缓慢。

有专家意见,要想让公务卡真正发挥作用,就需要完善从审批到财务报销、票据管理等各个配套的环节,只有堵住制度的漏洞,才能让行政机关的每一笔支出都阳光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