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冒充将军行骗15年,被抓时才发现:难道我不是少将?

如题所述

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谣言造势,三人成虎是一个由来已久的寓言故事,虽然每个人都知道这个典故,但骗子总是层出不穷,他们的骗术并不复杂,但总是有人会落入圈套,这是因为骗子们将每个人的心理都把握的非常好。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骗子为了追名逐利,被骗人的往往也抱着贪小便宜的心态,这种骗子比较容易被识破,像董大维这样高调的骗子就很少见了。

董大维,原名董宪维,从小就长得牛高马大,走起路来也是虎虎生风,非常有派头,初中时,他在四处指点江山,老师说他聪明,以后必成大事,由于家庭经济有限,董宪维读完初中就没有继续上学。

他在家务农了几年,他跟同乡人外出打工,他长得比较成熟,人前人后都会被当做大哥,跟上司一起出差也被认成老板,他看起来稳重,不显露山水,这也造成了一种他是成功人士的错觉。

董大维在外面打拼了几年,没赚到几个钱,干脆就辞职了,一个老乡说带他去赚大钱,到了所谓的公司交了培训费,董大维这才发现自己是进了传销组织,一般人进了这里,都是想办法逃跑,他却认为钱不能白交,要赚回来。

董大维接受能力强,人胆大、聪明,他在这里混得风生水起,有一次他外出“工作”听说据点暴露了,董大维立马就打电话给警方将据点的人给举报了,董大维作为受害者又被遣送回老家。

他在老家参加了一场婚宴,他听一个老乡说起了军校招生,当年进军校那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而且每个地方都有招生的额定人数,在传销组织待过董大维看见了一个“商机”,他租了一个房间,雇了两个保镖,又弄了一套假军装、授勋照片、假证件之类的。

他对外声称自己有内部招生的指标,还可以安排工作,他的胆子不得不说是非常大,在行骗时,他还不断从自己升职,他从“大校”一路升到了“少将”,为了不引起注意力,他从不在一个地方常待,每次快要暴露的时就以职位调动为借口。

至于那些发现被骗的人,也只能打碎牙往肚子里面咽,他在全国内各地行骗380多万元,人生如戏,全靠演技。董大维演戏久了,也不怕在公众场合露面了,不仅如此还四处演讲。

他的演讲也引起了警方的注意力,他因此被抓,不过董大维丝毫都不慌乱,大声斥责:你们抓错人了,我可是少将。一到警局,董大维全都交代了,他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记得还有一个案例,有一群骗子冒充“三星上将”结果“三星”采用的是机翻,翻译成了“三星手机”中的“三星”。

骗子的骗术层出不穷,不过法律知识也在普及,每个人只要记住“天下没有掉馅饼的事”,就算有,那个人也肯定不是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06

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韩愈

有时候人们可能会去做到一个美梦,自己更是不想从这个美梦走中走出来,然后就误以为这个梦境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但其实梦就是梦,人们即便是在自欺欺人,也不可能将真实改写。就像《霸王别姬》当中所提到的陈蝶衣,他就一直以为自己是戏曲中的虞姬,觉得自己是女娇娥。所以希望饰演霸王的男主角能够和自己“长相厮守”,但是直到电影结尾的时候,陈蝶衣才发现自己并不是虞姬,而只是一个饰演虞姬角色的演员。

在认清这一切之后,陈蝶衣又接受不了,便选择了自尽。很多人认为陈蝶衣这样的故事桥段也只能出现在电影当中,其实在现实生活中,陈蝶衣的自欺欺人甚至有一点分不清自己真实身份的筑梦者,大有人在。

有这样一个骗子,他冒充将军行骗15年,被抓时才反应过来:自己并非少将!这个骗子的本名叫做董宪维,但是后来又改了名字,大家所熟知的董大维也是董宪维的化名。被董宪维所欺骗的受害人其实有很多,最为典型的是岳女士。作为孩子的母亲,岳女士只是希望能够通过董宪维的工作渠道,来帮助自己的孩子获得一个优先入伍的机会。所以在认识董宪维之后,岳女士很快就被董宪维宛如将军一样的派头给震慑到了。于是岳女士慷慨地拿出了20万元的信用卡作为见面礼,希望董宪维能够为自己家孩子清清道路。

但是没想到这20万的见面礼,最后只是换来了岳女士的孩子成为了军校的一批委培生,即便是不需要走后门,成为军校的委培生也没有想象的那么艰难,意思也就是说岳女士的20万见面礼等于打了水漂。

等到学校方面向岳女士反映了之后,岳女士这才意识到自己有可能送出来的20万元不够诚意,所以后续又找到了董先维,在20万的基础上又追加了几十万元的贿赂款。而董宪维这时候也对外宣称,自己的身份已经做到了少将的位置,所以想要委托自己帮助各家长,让其孩子进入军校学习,几十万元也只能作为一份见面礼,后面的事情自然会有更高等的价格在等着大家。而这样的说辞在很多学生家长眼中看来,非常具有将军风范,导致历年来被骗的家长也数之不尽。

直到15年之后,警察在收集完了董宪维诈骗他人的犯罪证据,才将董宪维逮捕归案。然而在被逮捕之后,董宪维才反应过来,自己并不是少将。

自古以来,将军在很多人心中的地位都非常崇高。而对于大家而言,将军也并不仅仅只是一个职称,将军背后的荣誉和使命,是普通人所无法到达的高度,自然会收获更多人的尊重。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却有很多诈骗人员顶着将军的帽子为非作歹,敛财无数。这不仅是对于将军这一神圣而不可侵犯的职责的一种侮辱,更是与祖国法律底线做斗争,是以卵击石的自欺欺人行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1-20

白居易白老曾有诗云:“但见丹诚赤如血,谁知伪言巧似簧。”,便是这位名叫董大维的所谓“少将”的真实写照。他本是一介汲汲营营的无业游民,却伪装成赤血丹心的少将巧舌如簧四处行骗。

董大维的骗术算不得高超,但是他实在是胆大包天——冒充部队高级军官行骗!而且这一骗就骗了十五年,行骗金额高达百万。而且丝毫不知悔改,在被逮捕时竟厚颜无耻的问出:难道我不是少将?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有一句俗语说得好: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董大维,原名董宪维,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家境拮据出生贫寒但是不思进取。董大维这个名字是为了方便行骗后来改的。

董大维不思进取好逸恶劳的恶习是从小养成的,他是独生子父母十分溺爱他即便家境贫寒但是他的父母总是倾其所有的溺爱他,使他总想不劳而获。

董大维骗人的恶习是从小养成。小学的时候,因为不想写作业就开始用“反向思维”欺骗老师,每次老师说检查作业,他就会装成一副比谁都坦然无恙的样子,把空白的作业拿出来放在桌上,老师见他一脸正经根本想不到他其实什么都没写,也就放过他一马,不去检查他的作业。

董大维的表演型人格坑蒙拐骗的恶习在小学时已经初见端倪。但他的父母从不重视,只当孩子小不懂事,常常就是随便批评两句就不管不顾了,更别提严厉斥责他改掉坏毛病。

其实董大维的父母若是能在对待董大维的教育问题上稍微上心一点,董大维也不会发展到最后如此结局。

向来游手好闲不思进取的董大维怎么会是读书的料,初中没毕业,他就辍学出去打工。家长们都以为董大维在外经历过社会的磨难会成熟一些,发奋图强勤奋生活。

但是,董大维果然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他外出打工后依旧好逸恶劳每天只想着赚快钱,根本不想努力工作脚踏实地。在董大维心中:他不屑于做这样的苦力活他希望不劳而获,希望每天躺着就能赚钱过着奢侈享乐的生活。

董大维根本没有能力实现这个所谓的梦想,但是他又不甘心就此“沉沦”,然后他就加入了传销组织希望可以闯出一片天。

加入传销,锻炼骗术

正常人想到传销组织,“诈骗”“洗脑”“人财两空”“家破人亡”等等关键词便会浮上心头。对于传销组织常人都会望而却步。但董大维却异于常人,他对传销组织趋之若鹜,一经加入便如鱼得水。他在组织中混得风生水起,还不断学习新骗术,升级武装自己。

而骗来的钱让董大维非常具有成就感,董大维十分自豪自己行骗可以赚来那么多钱,他甚至起了歹念希望把传销做大做强,然后发展成企业。但是天不遂人愿传销组织很快被警方抓获,他的美梦还是破碎了。

传销组织被警方端掉后董大维也进警局,他的表演型人格也再次发挥了作用,他装作不幸落入传销组织的无辜受害者,骗取了警方的信任后,成功从警局出来。即便传销窝点消失后,他也没有就此罢手,开始密谋新的骗局。

假冒军人,行骗多年

董大维开始打假冒军人骗取钱财的主意,之后他一路行骗竟没有被任何人发现端倪。

究其原因,是董大维在伪装军人上行骗做出的努力——其实,董大维为了行骗做了很多功课,从外在到内在他充分了解了一个军人的所有形象甚至到部队的构成、军衔、官方语言。而且常常对着镜子练习自己的军人气质。

董大维甚至还制定了精密的诈骗计划,对行骗地点,人群等等都做了周密的规划。

对于行骗地点的选择,董大维有他清晰地认识,他知道定位在城市肯定会受挫。所以偏远山村成了董大维团队的行骗地点,山村信息闭塞,村民淳朴善良,法律知识薄弱,基本上发现不了骗局的端倪。

再一个重要的包装就是随行人员,董大维为了营造声势和让自己所谓的军官身份更具说服力,他特意招揽了一群魁梧高大的保镖,将他们打造成随行部下。从上到下,从内到外的武装成部队人员。一切包装完善,董大维便走上了“逆袭”之路。

最开始,董大维的身份是“北京军区干部办公室的政委”,职责是为部队招生,当时时代形势一片大好。国家积极征兵,“一人当兵,全家光荣”的口号在神州大地传颂。

而且,当时太多农村孩子有军校梦,董大维深深抓住这些农村家庭的心态弱点不断通过明示暗示:他有路子可以让这些孩子上军校,但是必须付二十万的打点费。

这对很多农村家庭来说都是巨大的诱惑,很多村民看见董大维的各种证件勋章和排场极大的军人架子都十分信任他,并对他的承诺动心不已,这时深入大众心理的董大维开始饥饿营销,马上告诉村民们名额有限,让村民来不及去想事情的真伪而是一心筹钱。

大维以各种名义在全国各地行骗,诈骗金额高达百万。并且他以行骗为荣,十分享受山区村民的追捧。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直到2005年,董大维被绳之以法,最后他沉浸其中甚至还不知羞耻地问道:“难道我不是少将吗?”

小结:

到如今,董大维的故事依旧可以给我们不少启示:生而为人,必须善良。很多事情我们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脚印的奋斗,不能总想着不劳而获,更不能违法乱纪!而且最至关重要的是,人活一世必须要顶天立地,不能为了名利连脸皮都不要了!

第3个回答  2021-01-08
这是因为他当了很长时间的将军,所以内心已经接受了自己的身份,早已经忘记了自己冒充他人身份的事实。
第4个回答  2021-01-11
他不是少将。经过多年的行骗,他自己都深信不疑认为自己是少将,其实少将也是自己给自己升的军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