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兆文山烈士陵墓

如题所述

  兆文山烈士陵园,座落在华阳镇西南兆文山北端。宁杭国道东侧,句容河南岸。陵园始建于1977年,占地面积24余亩,1985年4月4日前为句容县兆文山烈士墓,1985年4月5日经县政府批准成立“句容县兆文山烈士陵园管理所”属于差额拨款事业单位,陵园现有职工14人,其中事业编制9人。

  兆文山烈士陵园地处句容城区最高地带,站在兆文山下仰视,整个陵园隐现在松柏之中,风景秀丽,环境幽静,因内建筑具有民族风格,革命烈士纪念塔用钢筋水泥浇铸而成,高度11米,上有原县委书记王云海同志书写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雕刻在天然大理石上,纪念塔东西两侧为革命烈士陵墓区。东侧墓区内为了纪念我市34名至今没有找到家庭住址的烈士,专门为他们修建了34座花岗岩墓穴。西侧墓区内建有全市三名老红军之一的红军干部张兴华的红军墓,墓区内松析相间成行,高大挺拔,常年成荫。纪念塔正南东西两侧分别安装了我市著名革命烈士郭钢琳、巫恒通的半身青钢像,从烈士陵园南边拾阶而上是可容纳上千人财时进行掉念活动的祭典场,场内有龙柏、雪松、冬青等风景树木,翠绿常青,庄严肃穆。松柏下竖立着一座高1.6米,中共镇江市委于一九九七年命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汉白玉碑。祭典场西南端是革命烈士史迹陈列室,1983年建造,分上下两层,兰色琉璃瓦屋面,在阳光的照射下光彩夺目,是典型的民族建筑,与纪念塔相互辉映。烈士塔北侧是句容河边,沿着124级台阶登上兆文山顶。经过纪念亭到达纪念塔,整个烈士褒扬区在600余米红色花岗石雕刻了“追思英烈,弘扬精神”八个大字;南边围墙上用花岗石雕刻了三千多字的《句容革命烈士斗争史录》。

  陵园内保存着669名句容藉革命烈士档案资料;陈列室采用烈士英名录的形成记载了全市烈士的家庭住址、出生时间、地点和职务等生平事迹。还为三十年代牺牲的郭纲琳、抗战中英勇就义的巫恒通、解放战争牺牲的王里、对越自卫反击战一等功臣翁天泽等数十名著名烈士布置了专门陈列展览室,文字中配有遗像墓照、手迹、实物照、图文并茂,生动感人,使人们受到直观教育。

  句容人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无论是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还是在抗美援朝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句容人民都是挺身而出,具有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句容烈士陵园的建成。是句容人民为自己的优秀儿女们竖起的丰碑。为缅怀先烈,激励后人,促进后人,促进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建设起着积极的作用。多年来,每逢清明时节,社会各界上万群众纷纷前来吊唁英烈,多时年接待量达3万人次,兆文山烈士陵园已成为句容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传统、纪律、理想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提高烈士褒扬工作的社会效益,我们加大了陵园硬件建设的投入,丰富了烈士褒扬的内容,扩宽了宣传教育途径,使烈士褒扬工作在广度深度上有所突破。

  一、加大硬件建设投入,营造浓厚褒扬氛围

  烈士陵园在每年财政拔款12万元的基础上,积极采取多种方式,不断加大烈士陵园建设的投入。

  1997年12月至1998年8月,陵园多方筹集资金20万元,在烈士事迹陈列馆南侧,建筑了石阶,安装了大理石护栏杆;在传阅奠场西侧建设了花台公侧等陵园配套设施;安装了大理石北边的入口处建筑了革命烈士纪念亭;在纪念塔四周修建了400多米围墙,红色的墙体在琉璃瓦的辉映下,显得格外庄严黄雅。

  1999年,陵园根据上级民政部门的要求,投入7万余元,利用旧的办公楼,改造和装修了烈士档案室,资料阅览室。进一步充实烈士资料。更新宣传内容,把陈列室所有木制的旧展台架,宣传专栏等全部用铝合金和塑料板代替,精心布置了烈士事迹陈列室,增强了凭吊人员的直观教育感。

  2001年,我们投入14万元办了二件实事,一是在纪念塔东边开辟了烈士墓区,为34名句容藉革命烈士修建了34座花岗岩墓穴,并为他们树碑立传,教育后人。因为这34名革命烈士都是在战争年代不同的战役或者战斗中光荣牺牲的,由于他们参加革命后,有的为了工作改名换姓,有的在牺牲后在部队发出的牺牲证明中没有家庭详细住址等种种原因,所以直到现在,我们只知道是句容藉人士,却无法查出的在地和烈士家人,但我们没有忘记他们是句容人民的优秀儿女,是祖国独立和解放的功臣,因此,为他们修建了花岗岩墓穴,二是建造了革命烈士史料宣传墙。宣传墙长60米,玻璃瓦封顶,红色墙面上用花岗石雕刻了句容革命斗争史,以进行永久的爱国主义教育。

  2002年春,在听取多名老干部对烈士褒扬的意见后,陵园筹措资金10万元,在全市烈士中选取了大革命时期牺牲的郭钢琳和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巫恒通两位烈士,为他们铸造铜像。经过多次拜访烈士家人,走访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取得了烈士资料,随后请南京艺术学院完成了两位烈士的铜像的制作,并在清明节前安装到位。清明前,由省民政厅、镇江市民政局和市四套班子全体领导,以及市各部委办局主要负责人近400人参加了铜像揭幕仪式,参加铜像揭幕仪式的各位领导对我们这一举措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2004年,因烈士陵园建设发展的需要,陵园上级部门大力支持下,一次性投入资金60万元,整体装修了烈士陈列室和档案馆,同时办公楼也搬迁到陈列室的二楼,栽植了苗木、花卉,改善了陵园的整体绿化环境。同时拆除了旧的办公用房近600平方米,完善了陵园配套设施的土地使用,改善了职工的办公环境,提高了职工的积极性,为了陵园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5年,我们又筹资15万元资金,征用土地4亩,完成了600米长,6米宽的陵园专用道路的土方和路基建设工程,彻底解决了行路难的问题,受到了周边学校和社会各界的称赞。

  2008年年初,陵园多方筹措资金16万元,出新了烈士纪念馆,清明前对外开放,近10天就接待了1.8万人次。

  二、发展教育基地作用,深化烈士褒扬工作

  在多年的烈士褒扬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受到烈士褒扬工作担负着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再教育的职能,革命先烈们是爱国主义精神,光荣革命传统的具体体现者,他们的英雄事迹是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鲜活教材。为配合教育部门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们把烈士生前英勇斗争的事迹汇编成地方教材,每年印发数万份无偿提供给有关单位,清明扫墓时散发给中小学生,以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我们还把大革命时期牺牲的郭纲琳,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红军干部涂风初、肖国生和宁死不屈的巫恒通等十多位句容藉著名烈士的英勇事迹,精心布置了展览室,图文并茂,大大增强了烈士褒扬工作的生动性。

  为配合全市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我们积极参与了抗洪抢险英雄周宜顺和铁道口奋不顾身救人的王祖修同志追认为烈士的工作。并把他们生前的先进事迹编写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教材,进行广泛宣传。除此之外,还坚持为全市各乡镇分散烈士墓提供有关资料,撰写碑文,雕刻墓志等,以此来发挥教育宣传作用,使全市的烈士褒扬工作在广度和深度上有新的突破。

  三、创新烈士褒扬载体,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发展

  我市处于茅山革命老区的核心地带,无数革命先烈在这里长眠、安息,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悲壮故事,为了使他们的精神在这里延续,并化为广大人民群众弘扬先烈精神,为繁荣句容贡献的自觉行动,我们在创新烈士褒扬载体,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做了以下工作:一是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深化革命的新形势,给烈士陵园带来了机遇,同时也给褒扬工作带来了新情况和新问题,赋予了新的内涵,提出了更高要求,仅仅局限在等人上门或请人上门是远远不适新形势的,面对这情况,我们经常走出去作报告,给中、小学生上现场德育课;讲烈士迹故事,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爱国主席主体教育活动。近几年来,我们抓住社会普遍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的机遇,与部分大、中、小学企事业单位、驻句部队等二十多个单位签订了共建共育协议,建立共建活动网络,与市委宣传部、市关工委、党史办、电台、电视台、报社等单位联合,先后创办了一系列在全市有一定影响的、具有鲜明特色的褒扬教育活动。联合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团市委举办了“中国人寿杯”爱国主义教育征文活动,经认真评选,共有66篇文章获奖。这些活动的开展,即渲染了宣传氛围,更增加了宣传效果,激发了群众的参与意识,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有效地扩大了褒扬教育的覆盖面,推动了我市精神文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烈士回眸应慰笑,擎旗自有后来人”。回眸烈士陵园走过的30年风雨历程,可以告慰革命烈士们的是,在各级领导,各级部门的关怀指导下,并经过我们的努力和工作,烈士陵园的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烈士陵园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得了双丰收。但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随着时代的发展,褒扬教育理理念不断更新,教育形式和内容面临重大变革,当前,由于陵园建设基础十分薄弱,建设经费短缺,陵园内原有设施老化现象日益突出,陈列设施和配套基础项目无法适应形势需要。今年我市人大政协两 会召开期间,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陵园建设提出了4条方案,对陵园建设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今后一段期内,烈士陵园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但同时又面临着发展契机,我们将按照省民政厅对陵园规范建设的要求,结合陵园建设列入省双拥考核的实际,认真贯彻市委童书记在民政部门调研考察时的指示精神,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力争把烈士陵园这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营造成为弘扬烈士精神,体现人文景观、环境优美肃穆、具有先进文化底蕴的景点,使之成为句容南大门璀璨明珠。为此,我们将做好三项工作:

  (一)修缮出新烈士纪念塔,达到物、景和谐统一。

  烈士纪念塔是烈士陵园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标志性建筑,历经30年风雨侵蚀,外表破损严重,外观形象远远落后于句容城市建设群体,显得格外陈旧,拟对纪念塔重新修缮,采用优质材料,制作浮雕画,充分展现句容人民革命斗争史。

  (二)重新设计,建造,使之成为句容城南的一颗明珠。

  对纪念塔四周小广场地面,栏杆出新,地面铺花岗岩,四周全部用白色风光带石栏杆围栏,地面安装射灯,达到夜晚照明亮化的目的。

  (三)科学布局、美化环境,彻底改变园容面貌。

  按照陵园、公园相结合的要求,用园艺化标准完成陵园空地的绿化工程,精心栽培常青树种、常绿草坪和花卉。对照纪念建筑物划定保护区域,设置保护栏和标志。完善清洁设施,设置必要的卫生箱、垃圾箱,使陵园环境达到优美、洁净、庄严、肃穆的标准。

  重新修建后的陵园,主体建筑物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同时又不失庄严肃穆之惑,两者融合在一起,必将成为句容城市文明建设的又一亮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