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一旦出现愚蠢的想法,智慧就灭绝了,一旦出现智慧的想法,智慧就产生了。

念:想法。

愚:愚蠢。

般若:梵语Prajna的音译。又译作“波若”、“钹若”、“钹罗若”、“班若”、“般罗若”、“般赖若”等 [1]  ,意为“终极智慧”、“辨识智慧”。专指:如实认知一切事物和万物本源的智慧。

绝:消失、灭绝。

智:智慧。

生:出现、产生。

这句话出自《般若品第二》

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世人愚迷,不见般若,口说般若,心中常愚,常自言我修般若,念念说空,不识真空。般若无形相,智慧心即是,若作如是解,即名般若智。何名波罗蜜?此是西国语,唐言到彼岸,解义离生灭。着境生灭起,如水有波浪,即名为此岸;离境无生灭,如水常通流,即名为彼岸,故号波罗蜜。

扩展资料:

《般若品第二》出自《六祖坛经》,讲的是惠能向信众讲论般若智,即禅宗的真谛。

佛说法49年,谈经三百余会,而讲得最多的就是般若。菩萨们称佛一切时都说般若,所有的佛法都从般若而出,所以般若为诸法本,为诸佛母。

作者介绍:

惠能(638年-713),俗姓卢氏,唐代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人。佛教禅宗祖师,得黄梅五祖弘忍传授衣钵,继承东山法门,为禅宗第六祖,世称禅宗六祖。唐中宗追谥大鉴禅师。著有六祖《坛经》流传于世。是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佛教高僧之一。惠能禅师的真身,供奉于广东韶关南华寺的灵照塔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般若品第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09

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的意思:有一个念头愚蠢,般若就断绝了;有一个念头智慧,般若就产生了。

般若,是梵语,翻译成中文,叫“智慧”,翻译成英文,就叫wisdom。名字虽然不同,但是意思是一样的,wisdom就是智慧,智慧也就是wisdom。因此,这句话的通俗意思就是当一个人有了一个愚蠢的念头时,就会远离正途;而即便是一个小小的正念也会让你走上正途。

智慧有三种:有文字的智慧,叫文字般若;观照的智慧,叫观照般若;实相的智慧,叫实相般若。因为般若具足这三种的意思,这叫多含,所以不翻;又尊重不翻,因为智慧轻贱,般若尊贵,所以就没有翻。

扩展资料

这句话出自《六祖坛经(般若品第二)》。原文如下:

般若者,唐言智慧也。一切处所,一切时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世人愚迷,不见般若,口说般若,心中常愚,常自言我修般若,念念说空,不识真空。般若无形相,智慧心即是,若作如是解,即名般若智。何名波罗蜜?此是西国语,唐言到彼岸,解义离生灭。着境生灭起,如水有波浪,即名为此岸;离境无生灭,如水常通流,即名为彼岸,故号波罗蜜。

《般若品第二》出自《六祖坛经》,讲的是惠能向信众讲论般若智,即禅宗的真谛。《六祖坛经》是佛教禅宗典籍,亦称《坛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全称《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禅宗六祖惠能说,弟子法海集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般若品第二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15

意思是心起愚(愚蠢)念,智慧就消失了;心起智(智慧)念,智慧就在身边的意思。

般若是离相智慧,一切诸佛如来皆从此中出。众生若常怀愚痴迷惑之心,便是断绝了了脱生死的心智;众生常住智慧心之中,离一切颠倒妄想,便是大解脱,即证如来无等伦最上智。

该句出自《六祖坛经·般若品第二》,其中《六祖坛经》记载了惠能一生得法传法的事迹及启导门徒的言教,内容丰富,文字通俗,是研究禅宗思想渊源的重要依据。

扩展资料:

1、般若(bō rě)意思是大智慧。出自印度瑜伽,意为辨识智慧。辨识智慧是消除见者和所见结合并引向解脱之道的方法,通过合一各分支的实践,不纯逐渐减少,知识之光将照亮辨识能力。

2、《六祖坛经》,佛教禅宗典籍。亦称《坛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全称《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般若品第二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23

意思是:

产生了一个愚蠢的念头,般若就没有了;如果产生了一个有智慧的念头,般若就会产生。

这句话是佛教的经典禅语,出自《六祖坛经》中的《般若品第二》章。

原文节选:

一切处所,一切时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世人愚迷,不见般若,口说般若,心中常愚,常自言我修般若,念念说空,不识真空。

白话释义:

在一切地方,一切时刻,每一心念中都不愚蠢,总是以智慧来处理一切事情,这就是修行般若。有一个念头愚蠢,般若就断绝了;有一个念头智慧,般若就产生了。

世俗人太愚昧迷惑,不能认识般若,嘴里说般若,心里面却总是很蒙昧,经常自我夸耀说在修行般若,每个念头都执着于空,却不能认识真正的空。

扩展资料:

出自《六祖坛经》中的《般若品第二》章。讲的是惠能向信众讲论般若智,即禅宗的真谛。般若是辨识智慧,是消除见者和所见结合并引向解脱之道的方法,通过合一各分支的实践,不纯逐渐减少,知识之光将照亮辨识能力。

菩萨们称佛一切时也都说般若,所有的佛法都是从般若而出的,所以般若为诸法本,为诸佛母。龙树菩萨的徒孙阿侯罗拔陀罗,写了一首“赞般若波罗蜜多偈”,其中有四句:佛为众生父,般若能生佛,是则为一切,众生之祖母。

六祖大师讲般若,就给了我们这样的法:“菩提般若之性,世人本自有之”。以禅宗的观点来看,每个人都有佛性,每个人都是佛,其修行、其方法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不然,顿悟成佛就失去了依据。

般若这个智慧包含六种,就是所谓的六般若,第一种是实相般若,第二种是境界般若,第三种是文字般若,第四种是方便般若,第五种是眷属般若,第六种是观照般若。六种的内涵就是金刚般若。

《六祖坛经》的中心思想是“见性成佛”、或“即心即佛”的佛性论,“顿悟见性”的修行观。所谓“唯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性,指众生本具之成佛可能性。即“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及“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

作者简介:

惠能(638年-713年),俗姓卢氏,唐代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人。佛教禅宗祖师,得黄梅五祖弘忍传授衣钵,继承东山法门,为禅宗第六祖,世称禅宗六祖。

唐中宗追谥大鉴禅师。是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佛教高僧之一。陈寅恪称赞六祖:特提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旨,一扫僧徒繁琐章句之学,摧陷廓清,发聋振聩,固我国佛教史上一大事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般若品第二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1-04-16
烦恼与智慧,无非一念之间,一念觉悟了,即生出智慧来,一念迷惑颠倒了,则智慧断绝,烦恼丛生!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