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做了什么事情导致了后来霍氏家族的灭亡?

如题所述


霍光开了一个历史先河,他是有史可考的第一个废立皇帝的权臣。当然,他辅政的功劳可谓盖世,他将年仅8岁的汉昭帝从汉武大帝手中接过,一直辅佐到21岁驾崩,又废掉被他亲自扶上皇位却荒淫无度的昌邑王刘贺,最终将汉宣帝刘病已扶上皇位,帮助汉宣帝实现了大汉王朝中兴的伟业。这样的从政经历,堪与伊尹、周公类比,确系治国能臣。

然而,霍光死后三年满门被抄斩,身死名灭、职亡家废、宗族不保。这样位极人臣后又断崖式跌落的人生,多被后世套上功高震主的权臣宿命标签,淹没在历史云烟当中。

但是,霍光死后霍氏家族的毁灭还有霍光自身的原因,今天老白就聊聊霍光亲手埋下的霍氏家族毁灭的根子。


霍光的执政担当

谨慎担当。霍光被功名显赫的哥哥霍去病带入宫中时年仅10岁。两年后,霍去病去世,霍光做奉车都尉负责汉武帝的安全保卫工作,所谓''出则奉车,入侍左右'',竟然二十年无差错。这就是''以结发内侍,起于阶闼之间,确然秉志,谊形于主''。霍光性格中被武帝看好的一面,就是为人沉着冷静、小心谨慎、细致稳重、平静少言。这种一丝不苟的严谨禀性得到汉武帝的极大信任。同时,他也从错综复杂的宫廷斗争中得到了非凡的锻炼。最重要的是,他被汉武帝选为辅政大臣。武帝认为霍光有周公的潜质,可以辅佐年幼的刘弗陵。

忠心担当。应该说,霍光是有强烈的担当使命感的。一张汉武帝赐予他的''周公负成王朝诸侯''图,又''受遗诏辅少主'',8岁的幼主和动荡不安的形势,足以让这位谨慎忠诚的托孤大臣产生强烈的使命感。天子年幼,政坛动荡,稍微有一点资格的人都蠢蠢欲动,想要夺取皇位,其中就发生了汉武帝的儿子刘旦、刘胥等人夺位的事件。但霍光没有给他们机会。之后,霍光废立昌邑王刘贺,拥宣帝即位,这都是出于对汉室朝廷的忠心。汉武帝后的皇位几经动荡却依然能够平稳过渡,没有酿成''七国之乱''这样大的灾祸,确实得益于霍光的鼎力担当。事实证明,他没有辜负武帝的重托,武帝之后汉王朝没有断崖,反倒是有比较好的发展;几任皇帝更替,没出现大的闪失;汉家天下得到巩固,昭宣中兴,霍光的确功不可没。在家族被灭之后,霍光居然还能位列麒麟阁,应该说汉室朝廷还是看到了霍光的耿耿忠心吧。

果敢担当。霍光一生辅佐三帝、选立二帝、废黜一帝、独持国柄、不具二心,果敢担当。当辅政大臣上官桀与其子上官安为昭帝的姐姐鄂邑公主所宠幸的丁外人求取官职时,霍光认为鄂邑公主品行不端而对此请求严加拒绝。之后,鄂邑公主与上官父子联合燕王、桑弘羊散布霍光的谣言,又趁霍光出宫休假,向昭帝进谗言,以''光专权自恣,疑有非常''试图弹劾诋毁霍光,得亏昭帝信任霍光,将诽谤霍光的人都判了罪。上官父子、桑弘羊等人的家族尽数被诛杀,鄂邑公主与燕王也畏罪自杀,自此,霍光的权势达到了顶峰。对于废黜昌邑王刘贺这件事,霍光也背上不少骂名。不管怎么说,封建王朝的大臣废立皇帝是不被允许、没有先例的,但前后27天的时间,霍光做成了。这可见霍光的果敢,也的确对于确保朝政稳定是有大贡献的。

努力担当。霍光主政期间,调整了汉朝的对外政策,对匈奴不再一味地穷追猛打,减少了开疆拓土的大动干戈,再续休养生息政策,给老百姓以安定,让他们有时机发展生产。诸项顺应民心的政策使朝廷逐渐从武帝末年的困境中慢慢走出来,社会经济再度出现了繁荣。应该说,''昭宣中兴''的成绩与霍光主政朝廷的努力担当是分不开的。


霍光执政担背后的''私''

短于治家。霍光早期靠个性谨慎起家,但这种谨慎只被他用来谋权而没有用来齐家。他基本上是缺少严格管理家庭的自觉意识的,这可能与他10岁就入宫,缺少系统家庭教育、没有受到厚重家风熏陶的成长经历有关。霍光与霍去病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史书上描写他们都是天资聪颖,仪表堂堂,但鲜有描述他们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的故事流传,根本不能想象把类似''孟母三迁''''断机促学''这样的家教故事与他们相联系。霍光在朝廷位高权重、担当有为,在家庭里作为家长却压根没有''整齐门内''''提撕子孙''的家教意识,更没有''遗子以经''的远见,结果是被''人遗子金满 ''、''封妻荫子''这样的世俗庸见裹挟着,在家庭管理方面毫无管控之力。

据史书记载,霍氏家奴仗权行霸,调戏民妇,放荡不羁;霍妻一心想让她的女儿当上皇后,竟然胆大妄为、毫无底线地背着霍光设计害死汉宣帝的皇后许平君;许皇后的儿子被立为太子后,贪得无厌的霍妻竟然丧心病狂地多次密谋毒杀太子。霍光作为一家之长,没能约束他们的行为,没有处置他们的错误,是非常失败的。位极人臣而又对家人疏于管教,导致妻女子侄骄奢淫逸、胡作非为、家风败坏,确实是''长于治国,短于治家'',而这一短实实在在埋下了家族灭亡的祸根。

用权唯亲。霍光确实对汉朝廷忠心耿耿,但这种忠心也掺进去了他个人强烈的私心权欲。对权力的贪欲与对齐家的疏漏共同把霍光一族推向无法挽回的灾难深渊。霍光迷失在自己的权力欲望中,排斥异己、独揽朝纲,诛灭政敌上官桀等人,手段了得。最终,汉武帝去世时安排的四位辅佐大臣只剩下霍光一枝独大。他以辅政大臣的身份暗箱操作甚至直接安排他的宗族亲人当官。

霍光的儿子是统率宫卫的中郎将,两个女婿分别是东宫和西宫的卫尉,侄孙霍山是统率禁卫部队胡越骑兵的奉车都尉,霍氏亲族个个加官晋爵,真可谓''党亲连体,盘踞朝廷''。临终之时,霍光还不忘给后代封赏,上书要求封侄孙为列侯。在他的一手操纵下,外孙女、女儿也被送入宫中,先后立为皇后。当霍光知道其妻霍显设计毒死许皇后的事后,并没有秉公执法、认真查处,而是为她遮掩,与之前断然拒绝鄂邑公主的不正当请求形成鲜明对比,简直判若两人。霍家手中的权力任意使用,双重标准,完全丧失底线,在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面前罔顾家人,断送了为霍家最后机会,一步步自取灭亡。

家风跋扈。霍光受武帝托孤,辅昭帝、诛政敌、废昌邑王、立宣帝,惊心动魄,果敢担当,位极人臣,但因''短于治家'',致使妻女子侄依权仗势,飞扬跋扈,家风不堪。

据载,霍家家奴有次和御史大夫的家奴争执起来,霍光家奴居然敢毁坏御史大夫家的大门,而且不依不饶,要御史大夫亲自出门磕头赔礼道歉才算罢休。这种做派也就霍光的家奴敢有了,纵奴逞威,蛮横无理,不可一世。奴才都跋扈如此,也难怪汉宣帝在霍光陪他去家庙时感到如''芒刺在背''。霍光死后,他的儿子霍禹等霍氏后人狂妄自大,目中无人,毫无底线,自知毒死皇后的恶事败露后竟然想造反。霍光生前盛极、死后灭族,终毙于家风,可谓济世功难保家道兴。看看《史记》中描写齐国晏子的故事,晏子出行坐在马车上尽量不张扬,曲着身子,可是他那位驾车的仆人坐在前面御者的位置上却洋洋得意、吆三喝四。更难得的是,御者的老婆看到这样的情形,深以为耻,要跟他离婚。霍光的家人若有这位御者夫人的见识,也不至于让霍氏家族得意忘形、招摇自大到无法挽救的地步。霍光更没有晏子这样的谦逊品德,无法做到淡泊宁静,只能任后人评说''霍氏之祸萌于骖乘''了。

家风奢靡。霍光辅政有功,权倾朝野,躺在功劳簿上享受荣华富贵。他的居功自傲和奢侈生活助长了家族的奢靡风气。

史料记载,霍光生活奢侈,家中各种金银玉器数都数不完,即便这样,还对汉宣帝赏赐给他的大量黄金、丝绸、马匹、奴婢等来者不拒,感觉理所当然,大有多多益善、从未满足之意;霍妻更是奢华无度,她乘坐的辇车坐垫、把手都涂饰黄金,车轮用皮包裹着丝絮,让侍从用五彩丝带拉车游戏取乐;霍光子侄骄奢淫逸、大兴土木、营建豪宅、''走马驰逐'',骄恣享乐,毫无底线。霍光死后,汉宣帝与上官太后一同到场治丧,将之与萧何相比,以极高级别的豪华葬礼葬之于茂陵。即便如此,霍妻犹嫌不够气派,将霍光生前安排的坟墓规格扩大,真是贪得无厌、自取灭亡。权令智昏,霍光完全没有理解''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的古训含义,他做不到''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 于是,鬻于是,以糊余口'',而是完全走向了另一端,家风极度奢靡,最终走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