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进入大学时,将会面临样的什么压力?

如题所述

大学生的压力会来源于多个方面,但是我不了解其他人的压力,在这里写一下我自己的一些压力叭

首先就是学业压力,家乡是北方的一个小县城,考入了一个存在感不是很强的一个211,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学习上的压力,大一的时候也没有感觉太多,但是到了大二之后,感觉到以后的考研,和一些证书的考取,很费时间和精力,但是又不得不考,由于假期的时候兼职做补课机构的老师,会认识很多比自己大好几届的学长和学姐,很多都是去年考完研了,上岸的就继续按部就班了,但是有好多没有考上研究生的,有些选择了二战,也有些选择了直接考公务员,家里有些背景的也进了编,还有一些原先目标很明确的没有考上研之后也选择了其他的道路,但是对于我来说,貌似只有考研一条出路,本科毕业之后的工资少得可怜,考完研之后也不清楚未来的出路,是继续读博还是尽快步入社会,在考研这方面之前也在犹豫是跨考师范类研还是考本专业,比较师范类研究生毕业之后找工作会比我现在这个专业好找,工资也会多出一大截,就准备去考教资,但是查找一些资料之后发现,许多985的师范类院校是不接受跨考的,所以就为自己定了一个本专业的985学校,但是每天还是为以后的学业发愁,不知道再下一步要干什么。

经济压力,家庭状况一般,所以在高三毕业之后就去补课机构兼职当老师,从高中开始就觉得自己的经济实力和别人的经济实力没有办法相比,在高中的时候就比较心疼家里花钱在我的学业上面,好多次家里人跟我说有哪里学不会就去补课,虽然我家那里小县城的补课费不是特别多,但是父母赚的钱也不多,就只能跟他们说自己可以学明白,然后就加倍的赶上别人,最后高考也算是超常发挥叭,到了大学我真正的感受到了贫富差距的明显,我甚至到了大一才知道一些品牌,所以从高中毕业开始就决定每个假期不响父母要钱,刚开始兼职的时候没有经验,许多机会被浪费掉,从刚开始一个假期赚一千多到这个假期赚到1w,每个假期都不向父母要钱,而且一些学费,考驾照的钱,自己平时买衣服的钱都没有向父母要,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拉平和其他人的差距,但是每个假期看着朋友们出去旅游,而我在补课班从早上七点呆到晚上十二点,就会感觉心里有些不平衡,我只能拼命的去努力赚钱来平衡自己的心理,家里亲戚都会说我省心,大学还没毕业就赚这么多钱,可他们不知道我每天工作多长时间,不知道我每天的心理压力有多大,这些压力我也从未跟家里人提起过,我怕他们知道之后也会给他们添加一些压力,我感觉我从最开始的想给家里减轻负担这一初衷已经变化到为了维持我自己的虚荣心,但是又不想让家庭来承担我这份虚荣心,每次给家里人打电话的时候,他们都会问我钱够不够花,在学校要照顾好自己,即使这个月还有两个星期而我只剩下300块钱,我也会告诉他们还有好多,够花,不想因为这个给他们添加压力,然后每天省吃俭用,熬过这个月,接着就会想到以后的一个月工资可能还不如我现在兼职一个月的工资,拿什么来买车,买房,怎么去过自己的未来。而且现在家里如何

感情压力,上面的一些经济压力也有很大一部分是来源于感情压力,高中的时候就听英语老师说,高中的爱情完全就是乌托邦式的爱情,男女生不会想的那么现实,只会珍惜当下,而到了大学甚至以后,男女生的思想都会变得很现实,从大一开始相处了一个女朋友,最后因为我没有钱分开了,这件事对我的打击很大,这也导致我每个假期拼命的赚钱就想证明给那个女生看,我家里是没有钱,但是我自己可以赚,我没有她说的那么不堪,这件事直到现在在我心里都是一个阴影,我现在也想明白了现在大部分女生是不会看男生是否有钱就跟男生在一起,我遇到的只是个例,但是心里总会蹦出一个念头,没有经济实力的男生不配去谈恋爱,没办法给女生一些物质上的生活,而且即使在一起,自己也会很自卑,也不敢去追求,只想着赶紧熬过这几年,等以后工作了就好了。但是以后会是怎么样,会找一个人凑合过剩下的时间,还是等到自己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再去找属于自己的爱情。

我的这些压力可能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很常见,并且微不足道,但是可能对于我来说,这些已经足够让我每天承担着很大的心理压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1-26
大学生,这个社会里的特殊群体,因其特殊而倍受人们的关注。最近几年大学生因承受不了各种过多的压力而退学的,自杀的,堕落的,比比皆是。是什么使我们的大学生如此的脆弱?是什么使我们的大学生不堪重负?他们的身上承载了家长的希望,社会的希望,自己的期望,要面对的压力也就可想而知了。

  就业压力

  中国社会调查所进行的一项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显示,75%的大学生认为压力主要来源于社会就业。50%的大学生对于自己毕业后的发展前途感到迷茫,没有目标;41.7%的大学生表示目前没考虑太多;只有8.3%的人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的目标并且充满信心。很明显,就业已经是每个大学生一进校门就要考虑的事情了。中国是个人口大国,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上升,而社会需求的岗位数量却变化不大。根据对中国未来新增劳动力人口的测算,未来数年中国青年新增劳动力人口每年仍保持在1500~2200万之间的高位,供大于求,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逐年下降,直接导致就业压力大。

  学业压力

  学业压力是作为学生永远需要面对的主题,因就业压力而造成的新的学业压力也逐渐增大。大学生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把自己变成全能型人才,这就需要学习很多功课,去拿到各种证书 来应对就业。可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往往顾此失彼,结果是学什么都不专。大学教材更新的滞后也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负担。学生一方面要学习学校规定的早已经不实用的课程,一方面要寻找将来能用上的课程去学习,还有各种硬性的考级科目,使学生应对无暇。因为就业压力还使更多的大学生选择了继续读硕士博士课程,为了考研,很多学生是在毕业前一两年就开始准备了,各种考研培训班到处都是,大学生既要付出时间还要付出金钱。再有,因为大学扩大招生,现在的许多大学生远不如以前的大学生的基础课程扎实过硬了,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有限,而教材却还是那么高深,基础差的学生坐在教室里如同听天书一般,让捧着旧教材教书的老师颇感无奈。

  经济压力

  对生活感觉有压力的主要是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许多偏远山区农村的家庭往往因为供一个孩子上学而负债累累,这样的孩子上学时,更多的是考虑自己如何生存,如何筹集学费。所有的课余时间也都用在了打工挣钱上去了。虽然助学贷款能解决一些问题,可还贷的压力又成了新的生活压力,刚出校门的学生能找到工作养活了自己就不错了,哪里还有剩余的钱去还贷款还外债呢?因教育致贫的家庭又成了现在社会扶贫的对象。

  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的各种开销也逐渐上涨,谈恋爱,上网吧,过生日,租房子,交际应酬……这些费用的增加让很多学生非常发愁,和家人要?已经张不开嘴了。节衣缩食?毕竟有限,何况衣要体面,饭局得应对,也省不下来。自己去挣?财源不广,偶尔有些外快,也是应对一时而已。

  自理压力

  现在的孩子高考之前唯一的任务就是学习,学习就是生活中的一切,如何料理自己的生活,如何与他人交往,如何应对各种事件,都是很陌生的课程。许多学生因为无法与他人和睦相处,造成很多心理压力,甚至出现心理疾病,变得性格孤僻,脾气暴躁,无法正常学习。面对挫折和新的环境不能有效地调节自己去适应,也造成了这些新的心理压力。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12-29
会面临不适应周围环境的压力,因为刚上大学,离开了爸爸妈妈,到处都是陌生的环境,自己面对不熟悉的环境压力是很大的。
第3个回答  2021-12-17
大学生进入大学,首先面临的就是适应新环境,同时,要保证自己在大学里面尽量不要挂科,当你到大四的时候,可能就要选择就业等其他情况
第4个回答  2021-11-27
当代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将会面临没有目标的压力,因为在高中他们并没有思考过相关事业,只是盲目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