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高中生计算能力?

如题所述

高中数学是高中学生学习的一大基础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高中数学对学生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数形结合能力等有较高的要求,这几大能力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而运算能力作为这几大能力的基础,是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部分高中学生运算能力的状况是很差的,严重影响其高中数学教学学习。如何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1、思想上重视运算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要认识到新课标对运算能力要求的降低是适当的降低,并不是不要运算,只是对一些繁、难、旧和技巧性强的内容作了适当的删减和调整,数学是建立在数量关系上的学科,有数量关系就必然有运算,有运算就对运算能力有所要求,且运算能力是数学的几大能力要求之一,没有运算能力要想学好数学,是决对不可能的。

2、合理安排教材内容,除统编教材外应有自己学校的数学校本教材

现行初中数学教材是九年义务教育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新教材,删除了一些繁、难、死、旧的知识,新增了现代社会所需要新知识,为了使所有学生都能学好数学,提高数学能力,从而大大地降低了一些内容的难度,但现行高中教材,比以前的要求有增无减,从难度上来看是加大的趋势。我校学生从小学到这初中有较好的数学基础,初中数学每周六课时有足够的时间,所以我们必需开发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校本教材,解决高初中数学知识的衔接问题,为高中数学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教学中的许多内容都涉及数与式的运算,而学生的运算比较差,许多学生出问题总是体现在运算上,严重影响高中数学成绩。这可能是初中数学内容对运算要求的降低,训练不到位所造成。如在多项式的运算教学内容中,初中现行教材已经把乘法公式中的立方和、立方差、两数和的立方、两数差的立方以及三数和的平方公式已经删除,只在习题中出现,要求学生能运用已学过的公式自行推导,但在高中数学教材中在许多地方都有要使用。再如方程的内容对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韦达定理要求很低,含有参变量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二次方程在初中都不作要求,而在高中的解析几何中,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中有很高的要求,而这部分内容又是高考的重点。又如因式分解的内容,初中也降低了要求,许多因式分解技巧都不讲解和训练,而在高中数学中分解因式的技巧,增项减项、十字相乘、双十字相乘法都有很高的要求。其次在函数的内容上,初中只要知道解析式,二次函数只要求简单的解析式和图象、对称轴方程及顶点坐标,而高考中函数思想方法,建立在二次函数基础之上的内容既深又广,学生很难适应。

根据以上分析,建议在初中开设校本课程,初一上前半期进行数的运算训练,加强学生的心算、口算、速算能力,在学完有理数的运算的内容后,加强学生运算技巧的训练,在讲解绝对值内容后,针对绝对值的问题初步涉及分类讨论的思想,提高数的运算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初一上下半期学完整式的运算后,再对整式的乘法及乘法公式加以补充和提高。在初一下一元一次方程解法讲完后,适当地加入含有参变量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使学生初步了解分类讨论的思想和方法。在初二适当增加分式、繁分式的化简,以及含参变量的方程和方程组的解法和讨论,增加直角三角形的射影定理、三角形的重心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平分线和外角平分线的定理,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初三加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判别式、韦达定理,二次函数,以及用二次函数的思想讨论一元二次方程等。初中每周六课时中,可以考虑用四课时上统编教材,两课时上我以上所述的校本课程(选修课、拓展课),从而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综合能力。

3、适当限制使用计算器,使学生在运算中培养数感,从而形成数学运算能力

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遇到计算问题要求学生尽量不用计算器,或规定什么内容可以用计算器,除这些内容以外的内容就不能用计算器,使学生在心算、口算、笔算中形成数感。学生数感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渐体验和建立起来的。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有关内容,加强对学生数感的培养,把数感的培养体现在数学教学过程之中。在数的运算中加强数感的培养,对运算方法的判断、运算结果的估计,都与学生的数感有密切的联系。《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应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和程式化地叙述‘算理’。”“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估计、求解、验证解的正确性与合理性的过程”,“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这些都是培养学生数感的需要。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经验的丰富,引导学生探索数、形及实际问题中蕴涵的关系和规律,初步掌握一些有效地表示、处理和交流数量关系以及变化规律的工具,会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数感。把数感的建立与数量关系的理解和运用结合起来,与符号感的建立与初步的数学模型的建立结合起来,将有助学生整体数学素养的提高。培养学生的数感应当成为中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标准》中确定了这方面的目标与要求,在实际教学中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意识设计具体目标,提供有助于培养学生数感的情境、有利于发展学生数感的评价方式,以促进学生数感的建立和数学素养的提高,从而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总之,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训练中,要在思想上重视运算能力的培养,尽量少地运用计算器,加强口算、心算、笔算、速算的训练,课堂教学中不忘运算方法、运算技能的分析和讲解,逐步培养学生的数感,从而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为学生学好数学,提高数学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3-23
抛掉计算器!每次做题都要求自己必须仔细认真!必须从心理上彻底重视起来!还有就是草纸的运用非常重要!!!一定要养成好习惯,每张草纸从左上角开始计算,合理安排草纸的使用!计算思考过程清晰整洁,也避免重复多算的麻烦。这样检查自己的草算过程更为方便有效!
第2个回答  2011-03-23
唉,这个问题说简则简说繁则繁..其实对于高中生来说,就不应有所谓"计算能力"的问题!如果说某位高中生的计算能力差,只能说他在初中阶段没打好基础!
如果您是一位高中老师,我建议您强制您的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实际上,高中没多少业余时间)对初中的知识来一番强制练习.-------这只是建议,但实际效果说明不一定理想.我认为这种计算能力差的学生已经不好救药了.
第3个回答  2019-02-23
第一
当然就是细心了,不能马虎
第二
在平时作业中要尽量提高手算效率,在考试才能快速
第三
熟能生巧,数学题目使劲做,题目做多了,什么事都是小事
这是自己过来的观点,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