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金不超过一万的信用卡欠款会被起诉吗?

如题所述

是否会被起诉要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而定的。但是合法的借贷关系受法律保护,债权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九十条,合法的借贷关系受法律保护。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八条,债务应当清偿。暂时无力偿还的,经债权人同意或者人民法院裁决,可以由债务人分期偿还。有能力偿还拒不偿还的,由人民法院判决强制偿还。

扩展资料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零一条,贷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日期、数额提供借款,造成借款人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日期、数额收取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的日期、数额支付利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零六条,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对借款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借款人可以随时返还;贷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内返还。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零七条,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条,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一条,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

(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

(三)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

(四)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参考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参考资料来源:中央人民政府 -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参考资料来源:司法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17

信用卡欠款一万以下,如果银行多次催收,仍不归还的,还是有可能被银行起诉到法院,要求还款的。

1、如果是银行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则法院应该在受到诉讼材料之日起7日内决定是否受理。

2、如果你欠款金额达1万元的,经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的,则构成信用卡诈骗罪,应承担刑事责任。在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后,一般要经四个月左右的时间,才会由检察院向法院提起公诉。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六条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恶意透支”。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一)明知没有还款能力而大量透支,无法归还的;

(二)肆意挥霍透支的资金,无法归还的;

(三)透支后逃匿、改变联系方式,逃避银行催收的

(四)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还款的;

(五)使用透支的资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六)其他非法占有资金,拒不归还的行为。

恶意透支,数额在1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在10万元以上不满100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特别巨大”。

扩展资料: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 出借人向人民法院起诉时,应当提供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以及其他能够证明借贷法律关系存在的证据。

当事人持有的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没有载明债权人,持有债权凭证的当事人提起民间借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被告对原告的债权人资格提出有事实依据的抗辩,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告不具有债权人资格的,裁定驳回起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4
1、不管欠多少钱,银行都有起诉的权利。但如果欠款的金额达到一万以上且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的“恶意透支”,涉嫌信用卡诈骗罪;
2、根据你的陈述,本金不超过一万的情况下不会追究刑事责任
3、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 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恶意透支”。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一)明知没有还款能力而大量透支,无法归还的;
(二)肆意挥霍透支的资金,无法归还的;
(三)透支后逃匿、改变联系方式,逃避银行催收的;
(四)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还款的;
(五)使用透支的资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六)其他非法占有资金,拒不归还的行为。
恶意透支,数额在1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在10万元以上不满100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特别巨大”。
恶意透支的数额,是指在第一款规定的条件下持卡人拒不归还的数额或者尚未归还的数额。不包括复利、滞纳金、手续费等发卡银行收取的费用。
恶意透支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但在公安机关立案后人民法院判决宣告前已偿还全部透支款息的,可以从轻处罚,情节轻微的,可以免除处罚。恶意透支数额较大,在公安机关立案前已偿还全部透支款息,情节显著轻微的,可以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
第3个回答  2023-12-19
信用卡欠款本金不超过一万的情况下,通常不会被起诉。
详细说明:
1. 法律法规: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和相关司法解释,债务纠纷一般需要达到一定金额才能提起诉讼。对于小额债务,法院通常鼓励当事人通过协商和调解解决,而不是立即采取法律行动。
2. 债务追偿途径:在债务低额的情况下,债权人一般会选择其他方式来追回欠款,如通过电话、短信、信函等方式进行催收。他们可能会委托第三方机构或使用内部催收团队,以协商还款计划或者要求全额清偿。
3. 信用记录影响:尽管本金较低的欠款一般不会导致起诉,但欠款仍然会对个人的信用记录产生负面影响。拖欠信用卡还款会导致信用评分下降,并可能限制未来的借贷能力。
总结:
一般情况下,信用卡欠款本金不超过一万的债务不太可能直接导致起诉。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无视债务,因为欠款仍然可能对个人信用产生负面影响。建议及时与银行或债权人沟通,制定还款计划并按时履行。
扩展资料:
根据中国法律,当事人在债务纠纷中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争议:自愿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但在实际操作中,法院一般会鼓励当事人先尝试通过自愿协商和调解解决纠纷,以减轻司法压力和提高纠纷解决效率。小额债务的起诉门槛可以因地区而异,具体金额可能受到当地法院规定或相关司法解释的影响。因此,如果特定情况下出现了一万以下的信用卡欠款纠纷,建议咨询专业人士或当地法律机构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第4个回答  2014-10-31
会的,起诉是肯定会的,金额超过1W就够判刑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