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诗歌欣赏

我马上参加中考了.语文卷里有一项是诗歌欣赏,我的欣赏老是不到位.
题目可能是出诗歌,短小的诗歌.也有可能是歌词.如:我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 之类的歌词.然后让自选角度评价赏析.有那位学长学姐教教我吗?或者是老师?给我一段优秀的欣赏事例让我参考下也行啊~摆脱了
诗歌是现代文啊~!~~不是古文啊~是现代诗歌啊~~~~

抓住方法,这种题是有章可循的。
你可以看一看下面的方法和典型的题目。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 反复诵读、激发想象:
古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韩愈在《进学解》中也写道:"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由此可见,大量诵读、反复吟咏是培养语感、提高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诵读中,诗的韵味、诗的意境、诗的情感才能被深刻地品味出。读之同时,还需展开想象。想象是引发情感的桥梁,在想象中还原诗歌给我们描绘出的形象画面,在感悟中体味作者的诗情,这样,作者就把我们的精神带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二、积累、运用鉴赏知识
1、 文体知识:
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鉴赏古诗,如果没有掌握一定的诗词文体知识,就有可能盲目而被动。首先,应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流变有相当清晰的认识,不仅要掌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文学源头,还要按照历史的顺序理清诗歌发展的脉络;其次,还应对诗词的格律知识有比较清楚的了解,诸如句法、用韵、对仗、词牌、曲牌等知识。再次,还要充分把握诗词特点:高度的概括性、生动的形象性、强烈的抒情性、鲜明的音乐性。
2、诗歌内容
不同类别的诗歌在表情达意、节奏韵律等方面各有特点,按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按格律,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按语言,可分为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按内容,可分为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咏怀诗、咏史诗等。
①、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侧重于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园。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陶渊明、谢灵运、谢脁、孟浩然、王维、杨万里等。当然,李白、杜甫、苏轼等也有大量描写山水的佳作。如王维的《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通过对山间清幽美景、山村淳朴民风、乡间勤劳百姓的描述,诗人勾勒了心中理想的社会境界,表达了对目前隐居生活的满意之情,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②、咏物诗:咏物诗的特点是托物言志。鉴赏咏物诗,一定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有些咏物诗的感情表达比较含蓄,更需要我们在读解时用心体味。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咏石灰就是在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③、边塞诗:盛唐时期的边塞诗,豪迈奔放、一往无前,代表人物如高适、岑参;而宋代的边塞诗更多地表现出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代表人物如范仲淹。边塞诗歌的特点在于从不同角度展现时代的风貌,鉴赏时应首先把握时代的特征,然后推敲作品中蕴含的不同思想感情。如岑参的《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反映戍边将土思亲的心曲,事情虽小,情意却深。
④、咏怀诗:如果说写景诗是借景来抒情的话,咏怀诗的特点就是即事抒怀。作者往往因一事而有感,发而成诗,即为抒怀。鉴赏这类诗词,首先要了解作者写的是什么事,然后体味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怀。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的形式和对眼前环境的叙写--这就是"即事",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这就是抒怀,后两句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这是进一步抒怀。
⑤、咏史诗: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兴亡变化,或感慨岁月瞬息变幻,或讽刺当政者荒淫无耻,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咏史诗的代表人物是刘禹锡、杜牧等。苏轼的《念奴娇o赤壁怀古》堪称咏史诗的典范,诗人站在浩浩古战场、滚滚长江边,抒发了对历史、人生的深沉感慨。时光不再,英雄易逝,而那潇洒儒雅、指挥若定的周郎,更激起诗人双鬓染霜而功业未就的伤己之情。
3、诗人风格�
由于作家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风格。三曹诗风的苍凉雄健;张九龄诗风的委婉蕴藉;孟浩然诗风的语淡者味重、恬静浑健;王维诗风的恬淡生动;王昌龄诗风的雄健浑厚;李白诗风的飘逸洒脱;杜甫诗风的沉郁顿挫; 高适、岑参诗风的雄浑奇拔;韦应物诗风的清新典雅;韩愈诗风的气势磅礴、奇特新颖;贾岛诗风的萧瑟悲愁;李贺诗风的忧郁激愤;元稹诗风的艳丽浅近;白居易诗风的平白清新;刘禹锡诗风的清峻明朗;李商隐诗风的清丽俊逸;杜牧诗风的含蓄绰约;李煜词风的伤感细腻;欧阳修词风的清丽明媚;范仲淹词风的苍凉悲壮;晏殊词风的明朗疏淡;苏轼的旷达豪迈;柳永词风的缠绵悱恻;黄庭坚词风的自然流畅;秦观词风的情真意切;李清照词风的婉约凄切;杨万里词风的新鲜活泼;陆游诗风的雄浑奔放、明朗流畅;辛弃疾词风的气势雄壮;姜夔词风的精心刻意、清妙秀远等等。我们应通过自己的鉴赏活动,加强对作家作品的感性认识,从而归纳出各个作家的风格。了解诗人的风格,有利于把握他们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4、语言特点�
语言是诗歌的载体,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重要环节。只有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评价和鉴赏。(1)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2)平淡,也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3)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4)明快。其特点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5)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此而意他,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6)简洁。就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5、诗歌意象�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作者要通过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情。指导学生把握形象后面所蕴含的言外之意,这是鉴赏成功的重要因素。 例如,我们可以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中所描绘的"孤帆""远影"等意象中,感悟到作者由渡口相送以至"远影"消尽,而自己仍然依依不舍的深沉而浓郁的绵绵友情。再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所传达出来的伤别情怀,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桃花象征美人,鸟象征自由等等。另外,还须明白我们传统的审美习惯,"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等诸如此类的符合我国传统的审美特点。
6、表现手法� 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的分别。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铺垫、伏笔等。 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等,其他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学生对这些手法都应了解,以便在鉴赏时得心应手。
7、抒情方式� 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三、灵活运用答题技巧
学生在回答主观鉴赏题时要重视"三注意":
首先要注意题目,有些题目本身就具提示性:象杨炯的《从军行》、李白的《越中览古》《送孟浩然之广陵》、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杜甫的《春夜喜雨》等等。
其次要注意作者,一般考试出题选取诗文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创作风格的诗作,例如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柳永、秦观的婉约词,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王维的" 诗中有画 "等等。注意到这一点,对整体鉴赏很有好处。
再次要注意注释,注释虽短短一二句,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示。有时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时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意境。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所以,我们一定要仔细研读注释!
可以这样说,做到了"三要",诗歌鉴赏就成功了一半。
四、强化书面表达
经过一定的鉴赏训练之后,学生对于一首诗歌,往往会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和感悟。但是,一旦述诸语言,学生的思维却往往大打折扣,写出的鉴赏文字缺乏逻辑性、条理性,表达不出自己的想法,成为思想表达的瓶颈。从阅卷效果来看,阅卷教师也往往喜欢那些卷面清爽、表述严密、条理清晰、逻辑合理的答卷。因此,书面表达的训练要求就是卷面清爽、表述严密、条理清晰、逻辑合理。
卷面清爽的要求不必细说。虽然鉴赏的文字较作文少很多,但是考生也一定要遵循"意在笔先"的原则,先构思后再落笔,避免涂涂抹抹。卷面清爽,阅卷教师自然心情愉快,考生在无形中得到了一个较好的印象分。
表述严密,指的是在行文中注意表述的严密性,无论是前后的照应,还是起、承、转、合等环节都能有所注意,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前后矛盾。
条理清晰,是结构方面的要求。一般来说,采用一、二、三、四或者首先、其次等标志明显的样式,往往会得到条理清晰的评价。
逻辑合理,指的是即便你的见解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高论,也应当能够自圆其说。
以上主要从诗歌的内容、形式以及答题技巧几方面,对诗歌鉴赏进行了粗略的谈论。我相信,同学们只要对诗歌饶有兴趣, 掌握一定的规律方法,克服功利主义思想,摒弃为做题而做题的做法,就一定能打开诗歌鉴赏的大门,在平时的学习和高考中游刃有余。
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内容、语言、表达技巧,是新《考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的热点考题是关于现代诗歌的鉴赏,而现代诗歌的鉴赏倍受人们的关注。那么,如何来鉴赏现代诗歌呢?
从高考的命题实际来看,现代诗歌的测试多以选择题的方式出现,如1999年高考语文第10题对艾青诗
《我爱这土地》的赏析等。在具体的应试过程中,我认为可以运用以下一些解题技法。
一、借技巧,抓关键,透过现象看本质。
诗歌贵形象思维,且讲究含蓄。当诗人描绘什么事物时,他的目的往往不在于说这事物怎样,而在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景则是借景抒情,咏物则是借物言志。而这些形象也好,情感也好,无不依赖于诗
歌语言的表述,如果我们在应试时能借助这一作诗技巧,抓住这些关键性的诗句,那么我们就能拨开迷雾,透过现象,把握全诗的主旨,从而顺利解答关于主旨一类的考题。例如:
对诗人臧克家在1932年写的《老马》一诗的主旨理解正确的是( )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来望望前面
A.反映旧中国生产力低下,长途运输还得靠老马拉车。
B、同情老马受到的折磨以及被任意蹂躏的命运。
C.显示旧中国人民在死亡线上挣扎,命运十分悲惨。
D.揭示旧中国人民正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深重的苦难。
本诗以马为描绘对象,但作者决不会是在说现实中的马如何如何。作者显然是在以马喻人。本题A、B两项都是错误在不懂得这种技法。C项能联系该诗写作的时代背景来展开想象和联想,懂得以马喻人,但对诗的主旨理解错了。“它横竖不说一句话”、“它把头沉重地垂下”、“它有泪只往肚里咽”这些关键语句描绘的形象是在“忍受”而非“挣扎”,它是灾难深重的旧中国人民悲惨形象的真实写照。可见答案应为D。
二、按需要、看搭配,注意表达合语境。
与古典诗歌一样,现代诗歌也十分讲究语言的锤炼。有一类考题是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的。做这类题,一要看词语的搭配,二要看表现方法的需要,三要看是否合乎句意,符合诗境,从而达到排误存正。例如: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诗后考题
也许——葬歌
闻一多
也许你真是哭得太累,/也许,也许你要睡一睡,/那么叫夜鹰不要咳嗽,/蛙不要号,蝙蝠不要飞。
不许阳光a你的眼帘,/不许清风b上你的眉。/无论谁都不能惊醒你,/撑c松阴庇护你睡。/
也许你听这/蚯蚓翻泥,/听这小草的根须吸水,/也许你听这般的音乐,/比那咒骂的人声更美。
那么你先把眼皮闭紧,/我就让你睡,我让你睡。/我把黄土轻轻盖着你,/我叫纸钱缓缓的飞。
第二节abc三处各有一个词,依次填入后,恰当的一项是( )
A、照 飘 树 B、弄 吹 片 C、拨 刷 伞 D、射 掠 团
细品全诗,可知:a处,主语是“阳光”,宾语是“眼帘”,“弄”字显然不当,据下文“无论谁都不能惊醒你”可知ab两处用的是拟人法,“照”和“射”不能产生拟人作用,所以a处应选“拨”。“飘、吹、掠”也都不能产生拟人作用,所以b处应选“刷”。c处,“团”字与“松阴”搭配不当,“树”和“片”与“撑”字搭配不当。只有“伞”字,既能与“撑”搭配,又能与“庇护”搭配。比较四个选项,答案当为C。
三、读原诗,据题干,综合思考防片面。
有些对思想内容与写作手法的理解的考题,往往采用以偏概全的方法来设置迷惑项,干扰考生。应试时,应把原诗、注释及题干中提供的条件综合起来考虑,才能解答。仍以闻一多先生的《也许(葬歌)》为例
(原诗见上):
①这首诗是作者为长女立瑛三岁时天折而作。表达的思想感情贴切的一项是( )
A.表现父亲对死去的女儿无比疼爱怜惜,内心极度哀伤的感情。
B.通过对女儿的哀悼,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咒骂的人声”强烈的不满。
C.表现父亲为死去的女儿衷心祈祷,希望她能在地下安息。
D.通过对女儿的哀悼,表达了诗人希望过一种安宁平静生活的强烈愿望。
②这首诗中写出了夜鹰、蝙蝠、阳光、清风、松阴、蚯蚓、小草、黄土、纸钱等事物及有关的动作或声音,这样写的目的是()
A.通过具体形象,象征社会的环境。
B.通过具体形象,进行生动的比拟。
C.通过具体形象,烘托真实的意境。
D.通过具体形象,展开丰富的想象。
第①小题考查的是对诗的思想内容的理解。有些考生知道闻一多是个民主主义战士,知道他的诗集《死水》内容多抨击黑暗现实,因而在做题时不加考虑地选择B项。这是不正确的。本题题干已经提示:这首诗
是作者为长女立瑛三岁天折而作。即是为亡女而作,抒发的就一定是哀痛之情。所以答案应为A。
第②小题考查的是对写作方法的理解。依据上面对诗歌的分析,B项不正确。诗中有比拟,但不是这些事物都用于比拟了,A项以偏概全,也不正确。D项“展开丰富的想象”与表现主旨偏离太远。只有C项与悼念亡女紧相联系,是正确的。
四、找矛盾,扣诗题,把握意象辩真伪。
现代诗歌的考查,一般侧重于诗歌的主题、意象、意境等方面。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往往会采用肯定或否定的矛盾方法来干扰考生。因此,应试时宜先找出矛盾之项,再紧扣题目和旨趣,把握诗歌的形象特点,辨出真伪来。例如(1999年高考语文第10题):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看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
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合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我爱这土地》一诗是艾青在抗战时期的名作,四个选项分别着眼于诗歌所抒发的情感,形象所蕴含的意义、文字表达技巧等,其中C、D两项,一说“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一说“诗中的
‘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构成明显的矛盾项,必有一误。答题时便可从此入手,细作分辨。读诗可知,“我”是诗人的自我形象,其形象的特点是“爱这土地”,诗题已很明确。至于诗中写到
“鸟”,是对“我”拟物,以丰富“我”的形象,“鸟”不是全诗的形象。再说,这最后两句诗人已从比喻的境界返回现实,是诗人在向读者直抒胸臆,因此,根据这一形象特点,我们就不难判断D项为不恰当的
了。
总之,在平时的诗歌鉴赏过程中,我们只要把握好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以上的鉴赏方法和技巧,做到因诗制宜、因题制宜,灵活运用。那么我想,不管是现代诗歌还是古典诗歌,无论是平时阅读还是考试,我们就会自如应付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4-25
形一体:依附逻辑的荒诞
――现代诗之解析

徐晓明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 中文系, 江苏 镇江 212003)

摘要 现代诗有其逻辑的内核,它的荒诞外表是诗歌的一种特殊形态。现代诗荒诞的运用,具有社会批判的意义,表现形式与思想内容构成矛盾的统一体,体现着审美的、个性的艺术要求。对现代诗的阅读应该改变传统观念。
关键词 现代诗 荒诞 逻辑

一、误 读
现代诗正处在一个尴尬的历史境遇。尽管大众需要诗歌,尽管知识群体离不开诗歌,但是那诗歌只能是普罗的、通俗的或是古典的、优雅的。现代诗被那样的诗歌排挤得几乎窒息。它挣扎着生长,缺失雨露阳光和沃土肥料。原因在于人们对现代诗的误读,这种误读已经不是短时间的了。误读之概言为:
1、无主的存在 现代诗的创作是诗人没有坚定的灵魂支撑下,惶惑无主的吟唱,漫无目的的书写。脆弱的诗人们,在大世界凄风苦雨、狂风暴雨的吹袭中,心神紊乱,病容憔悴地描画一幅幅荒诞的意象。诗作是“满纸荒唐言”,正常人无法卒读。
2、坠落的归宿 当下现代诗写者的荒唐,读者的迷惑,决定了其最终命运的悲剧性。现代诗只能是漂泊在文学的汪洋大海,自生自灭。即便出现一时的兴盛,也仅仅是偶然,是奇迹。

二、解 析
之所以说如上见解属于误读,是因为现代诗虽然无民歌和新民歌的通晓,无传统诗歌的典雅优美,但是并非众所指责的“从里而外、彻头彻尾的荒诞”。我们认为现代诗的荒诞:
1、具有批判的意义
由拉丁文“耳聋”(surdus)演变而来的“荒诞”(absurd)一词,原指音乐中的不协调音。加缪在《西西弗斯的神话》中用荒诞来命名人与生活的距离,也就是人与“本源割断了联系”(尤奈斯库语)等的一种生存状态。它揭示了社会中人性沦丧、自由被限制剥夺、人被物和他人及一切异比力量支配的可悲与无奈。
因为“人被宣称为应当是不断探究他自身的存在物——一个在他生存的每时每刻都必须查问和审视他生存状况的存在物”〔1〕,故而人类产生的荒诞感受和异化体验,与生俱来;在历史进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呈现背逆反差发展的“现代”阶段,人的荒诞反应则愈加强烈;生性敏感的诗人有若其芒刺在背、油煎火燎一般的表现。现代诗人们将荒诞手法认作“是一种用来正视已经失去意义和目标的宇宙的办法”〔2〕。作为这样一种办法,荒诞发挥着双重作用:首要的和比较明显的作用是讽刺,用来批判一个破碎而不可信的社会;第二个和比较积极的作用是让诗歌中所表现的荒诞,警觉和惊醒读者,认知社会、探究本质、选择生活、趋奔真正的幸福自由。
加缪在说明荒诞感的过程中给荒诞加上了三种不同的意思:其一,人类状况和苦恼的悲剧性矛盾;其二,作为清醒的认识的来源,这种矛盾要求我们对它尽量引发并扩大;其三,以此造成反叛者的态度,而反叛者的态度则要求我们用“荒诞”来反对“荒诞”〔3〕。这正是对荒诞具有的社会批判意义的精要概述。用外形为荒诞的现代诗创作的批判意义来言说,荒诞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是理性的逻辑,高尚的理想。
2、存在矛盾的统一 现代诗在外在形态上有许多的荒诞,但神质却是绝对的明晰。现代诗在内神外形方面是矛盾的统一。在逻辑严密的基础上营造荒诞的诗歌意象。
“我听到了一种轻幽的声音,我的感伤洋溢身心”。这种理性的表达,是因果关系的逻辑思维。但是诗人戴望舒《印象》〔4〕,却出现了纷乱的意象化表述:“是航到烟水去的/小小的渔船吧/如果是青色的珍珠/它早已坠入古井的暗水中……从一个寂寞的地方起来的/迢遥的,寂寞的呜咽/又徐徐地回到寂寞的地方”。在诗歌里,想象中的渔船航行、揣测中的珍珠落井、幻境播放的呜咽周游,彼此毫无关系,扭结在一处,实在荒诞不过。但需知,这看似荒诞的意象组合,是建筑在因果逻辑之上的。诗人运用通感手法,连缀一组意象,从视觉的角度描摹了声响,使短诗表现出了神奇的魅力。
当代诗人顾城对不正常的生活的本质有所发现,于是创作《远和近》〔5〕一诗。本应相亲相近的人与人的关系,由于心的阻隔而疏远了,显得那么孤寂而不可接近;因为人际关系的疏远,人与自然反而拉近了距离,显得十分亲近。这是观察、透视生活后得出的理性判断,并且具有非凡的智慧。但是诗人这样写道:“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此诗初发表时,被人视为难解的怪诞之作。但是,我们只要进入诗人的思维,一切都清晰了然。怪诞依附的是逻辑。
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是矛盾的统一体。必须用两分法,透过现象看本质,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才能正确全面深入地认识事物。貌似怪诞的现代诗,实质正是它的反面――清晰的逻辑思维。
3、源于特殊的需要 现代诗具有矛盾统一的神形,除了普遍的规律、批判的意义使然,还另有原因。荒诞是由其审美趣味决定的。属于文学的诗歌不擅长编织情节讲故事,与其他文学样式比较,更加注重审美价值的体现,指向通过铺彩人眼来娱乐人心、慰藉人情的目标。为此,在雄浑、旷达、豪放、俊爽、冲淡、沉郁、悲慨、婉约等等众多风格百花盛开之时,另外还生有一株奇葩,名叫荒诞。现代诗的荒诞呈现绮丽姿色:“在枯秃的笔尖上袅出/一种残破的残破的音调/……生尖角的夜凉在窗缝里/妒忌屋内残余的暖气/……焦枯的落魄的树木/在冰沉沉的河沿叫喊,/比着绝望的姿势/……一枝冷艳的白莲,/斜靠着晓风,万种的玲珑/”。〔6〕这是徐志摩笔下的意象。荒怪诡谲,但谁也无法否认、拒绝它诱人的美艳。
现代诗由神形的矛盾统一的张度和力度绽放其个性风采。有荒诞的程度浅者,以较为清朗的形象见人;荒诞程度深者,则用一幅另类的形容面世。前者如:“冬阳里呼唤葱茏蔚蓝/ 陈放女儿家绮巧的蓓蕾/暑日时徐徐霞色/暖怡新年的钟声/坠一坨钟锤/摇曳春风中”。〔7〕属于后者的有:“草原猛狮斗殴/入梦寒星的海岸/沥血失败诞生于搏杀/鱼的黄白尸骸飘浮/峻岭穴中听雪动情肠/孕育情人子嗣/爆破与枪杀/马蹄声踏碎了颤抖红唇”。〔8〕如此显出不同的现代诗人多样的风格追求,以及同一诗人对不同风格的探索。
4、亟待观念的更新 现代诗的阅读者不能以读懂、读通为标的,而应改变观念。艺术的法则中,读者参与再创造是最重要的一条。传统诗歌也有朦胧一类,古代诗话评说意在言外的诗乃上乘之作。现代诗更进一步地描绘荒诞、非常之意象,把读者伴随着阅读的揣摩、感受、欣赏、参悟等等活动调节到巅峰状态。阅读现代诗,便是以诗作为依托的自己对艺术美的创造。欣赏诗作的荒诞彩装的同时洞悉诗人的逻辑理念,是阅读者及至的境界,需要厚实的生活积淀、高深的文化艺术素养、一定的创作评论的实践。

三、结 论
现代诗的荒诞绝非诗人无主生存的梦呓乱语,它既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又有个性的审美价值,是生活的辩证法体现。依附逻辑的荒诞,如理性土壤中盛放的绚绮花卉,是现代诗的一大特征,也是凝聚现代诗生命力的源泉。现代诗的归宿是升华而不是坠落。
第2个回答  2007-04-21
在赏析的时候,第一,先写出它的修辞手法。第二,再根据它的内容写几句你的感想就OK了。一般它的分数不会太多,两三分左右,如果超过的话就另当别论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7-04-21
诗歌鉴赏的主要内容是诗歌的词句、主题、情感、技巧等。

再次是鉴赏知识。这是诗歌鉴赏中要传授给学生的重点知识,它包括风格流派:不同作家的生活经历、情感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在创作中必然会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这就是作品的不同风格。比如李白的飘逸洒脱,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轼的旷达豪迈,柳永的柔美婉丽等。让学生多了解不同诗人的风格,有助于学生把握诗人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意境意象: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诸如“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等。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是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鉴赏时,领会意境是必要的,而领会意境又必须具备对意象审美特点的把握。思想内容:内容上,诗有写景抒情、咏物言志、边塞征战、即事感怀、怀古咏史、羁旅生活、惜春伤春之分,有闺怨诗、爱国诗、爱情诗、乡情诗之别。思想感情上,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和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篇章结构:常用的术语有层层深入、首尾呼应、有总有分、详略得当、巧妙过渡、伏笔照应、铺垫、卒章显志、以小见大等。表达技巧: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要了解诸如烘托、虚实、用典、象征,以及动静、精细、远近和各种修辞方法等等表达上的名词术语。抒情方式:要会辨析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与托物言志的不同。语言特色:可以让学生体会清新、平淡、绚丽、明快、含蓄、简洁等不同的语言特色。

有一个网站:http://366.nyist.net/366wenxue/temp/sg.php
第4个回答  2007-04-21
说实话这也是我当时为难的地方,不过后来慢慢发现考试的诗词主要也就是那几类,只要往那几类上扯,一般就不会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