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亲人的资料

快快快

《再见了,亲人》选自随军战地记者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一书。课文叙述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与朝鲜亲人依依惜别的情景,赞颂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情谊。作者在众多告别场面中,选取三个最有代表性的镜头,集中表现中朝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深情厚谊 .
小学冀教版六年级第二学期语文课本第21课小学人教版五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课本第14课《再见了,亲人》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当时许多同志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在您的帮助下,我们打胜了那次阻击战。您在回去的途中,累得昏倒在路旁了。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小金花,不要哭了,擦干眼泪,再给我们唱个《捣米谣》吧!怎么?心里难过,唱不出来?你一向是个刚强的孩子啊!那一回,侦察员老王到敌占区去侦察,被敌人抓住了,关在一座小房子里,有一个班的鬼子看守着。你妈妈知道了,带着你混进敌占区,偷偷地靠近了关着老王的那所小房子。你妈妈故意跟哨兵争吵,引出那个班的敌人。你乘机钻进屋里,解开老王身上的绳索,救出了老王。你回到村里,焦急地等待妈妈。第二天传来噩耗,你妈妈拉响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尽了。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小金花,你是多么刚强呀!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就落泪了呢?大嫂,请回去吧!看,您的孩子在您的背上睡熟了。山路这样崎岖,您架着双拐,已经送了几十里。就是您一步不送,我们只要想起您的双拐,也永远不会忘记您。我们清楚地记得,那是1952年的春天,金达莱花开满山野的时候,您知道我们缺少蔬菜,就挎着篮子上山挖野菜。后面山上的野菜挖光了,您又跑到前沿阵地去挖。不料敌人的一颗炮弹在您的身旁爆炸,您倒在血泊里……伤好以后,您只能靠着双拐走路了。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吗?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1]编辑本段理解词语战役:为实现一定的战略目的,按照统一的作战计划,在一定方向和一定时间内进行的一系列战斗的总和。打糕:朝鲜人民喜爱的一种食品,由糯米等做成。硝烟:炸药爆炸后产生的烟雾。编辑本段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20个生字,其中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战役、封锁、暂时、硝烟、情谊、忘怀、噩耗、刚强、大嫂、篮子、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13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使自己感动的词句。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朝人民的深厚情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教育。4.领悟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5.朗读前三自然段,想想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6.课后小练笔:从文中挑选一件志愿军为朝鲜人民所做的事,展开想象,再写下来。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想一想:课文写到了哪些“亲人”?从哪些事情中可以感受到他们是“亲人”?教学难点:理解中朝人民的深厚情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教育。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开展读书活动,了解志愿军抗美援朝,英勇牺牲的战斗故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激发兴趣1.每个同学都在爱的海洋里成长,最关心你、与你最亲的人是谁?他们是怎样关心爱护你的?这些有血缘关系、关系亲密、给了你无限帮助的人,我们都称之为“亲人”。2.我们中国人民与邻国的朝鲜人民跨越国界,并无血缘关系,可是当年,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却把朝鲜人民称为至亲至爱的亲人,分别时情真意切地说“再见了,亲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学习魏巍写的《再见了,亲人》。(板书课题,齐读课题)3.学生简介时代背景,教师作适当补充。二、初读感知大意1.提出初读要求:(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词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思考:课文中“亲人”指谁,想想他们的哪些事感动了你?2.学生初读课文,教师巡视,适时指导。3.反馈、交流.(1)教师抽读生词,强调“妮”(nī)、“谊(yì)”、“耗”(hào)等生字读音,注意“噩”、 “嫂”的写法。(2)学生汇报:课文中的“亲人”有——朝鲜阿妈妮、小金花、大嫂用课文的语句说出她们为志愿军战士所做的感人的事。三、品读感悟亲情1.是什么使不是亲人的两国人却比亲人还亲呢?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最使你感动的小故事,划出让你特别感动的内容,抓住词句说说体会,并把自己的体会用朗读表达出来。2.学生交流,抓重点词句感情亲情:(一)“志愿军与大娘”之情:(1)句子: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这真是雪中送炭哪!A.引导学生抓住“带着”、“顶着”、“冒着”、“穿过”等词语,想象当时这样做的危险和艰难,从而体会大娘为志愿军不顾生命危险的精神。B.抓住“雪中送炭”这个成语来体会,先理解字面意思,再理解成语的含义,接着联系句子具体谈谈这个成语“雪”、“炭”分别指什么,最后想象“雪”——志愿军当时的困境及困境会给他们带来的后果,从而进一步体会大娘想志愿军所想,急志愿军所急,为他们而将自己生命置之度外的品质。C.感情朗读:朝鲜大娘愿意为志愿军付出生命,给了志愿军及时的帮助,她把志愿军看成比自己还要重要的人,能不算“亲人”吗?读出你的感动吧!(2)句子: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您为了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A.引导学生抓住“唯一”、“丢”、“背”等词来体会,先理解“唯一”的意思,再谈谈“唯一的亲人”对大娘意味着什么,接着体会大娘这一“丢”丢下的是什么,“背”起的又是什么,从而理解大娘对志愿军的感情胜过亲人。B.感情朗读:朝鲜大娘为救志愿军不顾最亲最爱的小孙孙,这能不算“亲人”吗?[这两句教学不一定按以上顺序,根据学情而定。学生还可能谈到大娘洗补衣服几夜不眠、大娘八年来像慈母般地关心战士们等情节让人感动,老师都要予以肯定。](3)朗读比较,体会反问句的表达效果:师引:大娘为志愿军所做的一切,怎么能不感人呢?难怪志愿军对大娘说一一“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出示句子)A.请学生改成陈述句。B.比较两句话,哪句更能体现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的深情?C.情境引读:师:在五次战役的时候,是大娘带着全村的妇女送打糕,所以——生接读师:在敌机来的时候,大娘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而丢下了自己的小孙孙,所以——生接读[设计理念:比较反问和陈述的语气,指导朗读反问句的语调,采取不同形式反复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反问句,体会反问句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二) “志愿军与小金花”之情:(1)句子:你回到村里,焦急地等待着妈妈,可是……小金花,你是多么刚强呀!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A.引导学生抓住“把脚一跺”、“嘴角抽动两下”、“狠狠地说”等词句体会小金花内心失去妈妈的悲痛。B.感情朗读,演读。C.“妈妈牺牲不落泪”,可“跟志愿军告别却哭成泪人”,你感受到什么?D.再读句子。(2)朗读体会反问句的表达效果(方法同上)。(三)“志愿军与大嫂”之情:(1)句子:我们清楚地记得,那是1952年的春天,……伤好以后,您只能靠着双拐走路了。A.可抓住三个“挖”来理解它们的不同背景,再想像这三个“挖”字背后,大嫂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挖的,从而理解大嫂不顾生命危险为战士们挖野菜的可贵品质,感人至深。B.感情朗读(2)朗读体会反问句的表达效果(方法同上)。3.朗读体会惜别深情(1)师引:现在志愿军就要同她们分别了,此时此刻,战士们是怎样抒发自己那依依惜别之情呢?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来读一读,想想怎样读出句子中的感情。(生自由读)(2)评读。(注意体会与大娘告别的不舍,对小金花的疼爱,对大嫂的不忍心。)4.感情朗读1-3自然段,升华情感(1)选择自己体会最深的一个自然段朗读,注意表达出志愿军的思想感情。(2)激情配乐朗读:A.在这分别的日子,当我们想到大娘为我们洗补衣服几夜没合眼,想到大娘为给我们送打糕累得昏倒在路旁,想到大娘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时,我们再也忍不住了,动情地对大娘说――(配乐齐读第一自然段)B.当我们看到泪流满面的小金花,想到她说要为妈妈报仇时的情景,禁不住对小金花说:――(配乐齐读第二自然段)C.当我们面对拄着双拐,背着孩子,走过崎岖的山路,送了我们几十里的大嫂,想到她为了给我们挖野菜而倒在血泊里的情景时,我们再也忍不住了,深情地对大嫂说――(配乐齐读第三自然段)四、抒情赞颂亲人1.前来送行的人只有三个吗?课文为什么只写这三个人呢?2.这三个人代表着千千万万的朝鲜人民。光她们三个就为志愿军战士做了那么多的事,付出了那么多的血汗,可想而知,当年的朝鲜人民为志愿军付出了多少代价,怎么不令人感动呢?说出你们的感动,说出心中的赞扬,最好能合适地选用反问句。[设计意图:情感喷涌时,让学生适时地抒发,并尝试用反问句来表达情感,既能让学生抒发自己对朝鲜人民的赞美之情,又加强学生对反问句表达效果的认识。]板书设计:第二课时一、有感情地朗读第1-3自然段二、课内链接课外,仿写段落1.为了志愿军,朝鲜大娘、小金花、大嫂可以超越国籍,不顾惜自己的身体,不顾惜亲人的生命。她们为什么能为志愿军付出这样高的代价呢?能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吗?[设计意图:通过再次读课文,体会无数志愿军战士也在朝鲜这片土地上洒下了鲜血,中朝人民的友谊是用两国人民的鲜血凝成的。]2.你还知道哪些有关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故事?3.读《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片断(节选志愿军战士感人的故事),读后谈感想。4.师引:想一想,在依依惜别的时候,朝鲜人民会说些什么?请选择小金花、大娘、大嫂三者之中的人为角色,以她们的口吻,写一个片断,题目也是《再见了,亲人》,同样可以按“劝慰――叙事――抒情”的结构,用第二人称来写。5.交流评析。(评析可重点引导学生从事例描写是否感人,反问句运用是否恰当等方面展开)三、学习最后三个自然段1.战士即将启程,列车就要开动,两国人民捧着一颗颗赤诚的心向最亲最爱的人告别!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体会怎样才能读出这份感情。(学生个人练习朗读)2.指名朗读,学生评读。(从理解“再”入手,理解句中表现的眷恋、依恋、留恋之情。“再看一眼”、“再停留片刻”,似乎列车再停留片刻,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亲人,也可以慰藉我们充满离愁的心。)3.创设情境引读。(1)师:战士们登上了列车,望着这些可敬可爱的亲人,望着这片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志愿军从心底里发出了喊声――生: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2)师:列车开始启动,紧紧拉着的手松开了,列车前行,亲人向后退去。战士们多想再看他们一眼呀!于是,他们只好请求隆隆前进的列车――生:列车呀,请开得慢一点,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3)师:然而,列车飞快地向前驶去,亲人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战士们只好挥手,大声呼喊着――生: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4)告别的情景感人至深,现在你就是志愿军战士中的一位,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向朝鲜亲人挥手告别――生齐读4-6自然段。四、小结列车开走了,然而中朝两国人民的心永远连在一起。正如金日成首相所说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之间结成的深厚友谊将永远留在朝鲜人民子子孙孙的心中。”五、布置作业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2.推荐阅读《谁是最可爱的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4-11
一 教材分析
《再见了,亲人》是著名作家魏巍写的一篇叙事散文,全文以离情别意为主,表达了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胜是亲人的情谊。课文前3个自然段结构相似,由“劝慰—回忆—抒情”三部分组成,每个自然段各记叙一个代表人物,整篇课文从课题开始字里行间就体现了两国人民的情谊。
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上下文重点理解“雪中送炭”“唯一”“噩耗”“同 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在课文中的作用,联系概括中心思想。
技能目标: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综合训练听说读写的能力。
情感目标:理解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之间这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感,感受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 教学重难点
关于本课的重难点我是这样理解和确定的:本组课文的重点训练项目是“写文章要有中心”注意在前一组课文教学的基础上,继续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并了解作者是怎样做到写出的文章是有中心的,这是本课的重点。理解体会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是本课的难点。
四 教学方法
本节课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展开教学。由于课文1—3段的写法大致相同,都是用请求的话做开头,用问话做结尾,所叙述的内容又都是由告别的情景追溯到令人难忘的往事。因此,我采用由“扶”到“放”的方式进行教学。
首先创设教学情境,播放《志愿军进行曲》,请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使学生受到感染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接着,在了解作者选取了那些人与志愿军话别的问题后,重点讲好志愿军与“大娘”话别的那段,不但让学生深刻领会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而且要掌握学习方法,然后由“扶”到“放”,四人小组讨论学习课文第2、3自然段,最后老师用“情感引读”的方法依次引读课文4、5、6自然段。
在整个教学中,贯彻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时体现出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小主人。
五 教学程序
(1) 创设情境 营造氛围
首先播放《志愿军进行曲》让学生在“雄赳赳,气昂昂”的乐曲中感受志愿军战士的豪迈之气,并请学生介绍课前通过查阅书籍、网上下载收集的本课资料,营造良好的乐学氛围。
(2) 抓住主题 贯穿全文
教学本课时,我抓住课题“再见了,亲人”中这种不是亲人胜是亲人“的亲情,贯穿于整个课堂的教学。
1 精讲第一自然段
默读思考:本段写了大娘的几件事?哪一个事例最能突出表达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的深厚情谊?为什么说大娘给我们送打糕是“雪中送炭”?课件出示句子:“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通过读中悟,悟中读,理解“雪中送炭“的本义和比喻义。体会大娘送打糕时的艰难与危险。大娘送来的不光是打糕,更是给战士们送来了精神鼓励和战胜敌人的决心。我们可以看出大娘和志愿军战士之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崇高情谊。此刻让学生一同饱含深情的朗读这一段吧!
2小组合作学习第二段
总结第一段的学法。讨论这一段主要讲什么?画出重点词句,仔细体会,说出你的感受。
课件出示句子:“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
接着,全体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3自学第四段
和学习前面两段一样,培养学生学会自我学习的能力,找准重点,抓住难点,理解体会。
课件出示句子“您知道我们缺少蔬菜,就挎着篮子上山挖野菜,后面山上的野菜挖完了,你又跑到前沿阵地上去挖。”
短短一个句子,出现了三个“挖”,请学生谈谈读后的感受。假如大嫂家没有菜吃,她一定不会冒着生命危险去挖野菜,可是为了志愿军战士没有菜吃,她竟然不顾危险跑到前沿阵地上去挖野菜,不幸被敌人的炮火炸成重伤。这一切,让学生深深体会到,中朝两国人民之间的崇高情谊。最后,让学生怀着依依惜别之情朗读最后4、5、6自然段。语文是一个包容性较强的学科,朗读、想象、创作的完成,能掀起一个又一个的课堂高潮。使人受到情感美的熏陶感染。这是语文课带给学生的独特情感体验,也是语文课的魅力所在。
4以读激情《再见了,亲人》一文的语言充满感情,作者在陈述的语气中较多的运用了祈使句、感叹句的句式表达赞美、感激、关切、崇敬等感情内容。教师要指导学生朗读重点句、重点片段,读中悟、悟中读,以多次反复的朗读激发他们的感情。
六 板书设计
再见了,亲人
不是亲人 大娘 洗补衣服几夜不眠 伟大友谊
送打糕昏倒在路旁
救伤员失去小孙孙
胜似亲人 小金花 救侦察员失去妈妈 鲜血凝成
大嫂 挖野菜 炸伤双腿
我的板书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加以概括归纳进行板书,形象直观。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布局谋篇的能力。

不知你要什么方面的啊?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4-06
再见了亲人 中抗美援朝 ,是抗美援朝战争和抗美援朝运动的统称(多指抗美援朝战争),是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群众性运动。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抗美援朝开始。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1953年7月,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从此抗美援朝胜利结束。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10月25日为抗美援朝纪念日。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03-17
一 教材分析
《再见了,亲人》是著名作家魏巍写的一篇叙事散文,全文以离情别意为主,表达了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胜是亲人的情谊。课文前3个自然段结构相似,由“劝慰—回忆—抒情”三部分组成,每个自然段各记叙一个代表人物,整篇课文从课题开始字里行间就体现了两国人民的情谊。
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上下文重点理解“雪中送炭”“唯一”“噩耗”“同 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在课文中的作用,联系概括中心思想。
技能目标: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综合训练听说读写的能力。
情感目标:理解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之间这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感,感受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 教学重难点
关于本课的重难点我是这样理解和确定的:本组课文的重点训练项目是“写文章要有中心”注意在前一组课文教学的基础上,继续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并了解作者是怎样做到写出的文章是有中心的,这是本课的重点。理解体会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是本课的难点。
四 教学方法
本节课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展开教学。由于课文1—3段的写法大致相同,都是用请求的话做开头,用问话做结尾,所叙述的内容又都是由告别的情景追溯到令人难忘的往事。因此,我采用由“扶”到“放”的方式进行教学。
首先创设教学情境,播放《志愿军进行曲》,请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使学生受到感染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接着,在了解作者选取了那些人与志愿军话别的问题后,重点讲好志愿军与“大娘”话别的那段,不但让学生深刻领会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而且要掌握学习方法,然后由“扶”到“放”,四人小组讨论学习课文第2、3自然段,最后老师用“情感引读”的方法依次引读课文4、5、6自然段。
在整个教学中,贯彻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时体现出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小主人。
五 教学程序
(1) 创设情境 营造氛围
首先播放《志愿军进行曲》让学生在“雄赳赳,气昂昂”的乐曲中感受志愿军战士的豪迈之气,并请学生介绍课前通过查阅书籍、网上下载收集的本课资料,营造良好的乐学氛围。
(2) 抓住主题 贯穿全文
教学本课时,我抓住课题“再见了,亲人”中这种不是亲人胜是亲人“的亲情,贯穿于整个课堂的教学。
1 精讲第一自然段
默读思考:本段写了大娘的几件事?哪一个事例最能突出表达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的深厚情谊?为什么说大娘给我们送打糕是“雪中送炭”?课件出示句子:“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通过读中悟,悟中读,理解“雪中送炭“的本义和比喻义。体会大娘送打糕时的艰难与危险。大娘送来的不光是打糕,更是给战士们送来了精神鼓励和战胜敌人的决心。我们可以看出大娘和志愿军战士之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崇高情谊。此刻让学生一同饱含深情的朗读这一段吧!
2小组合作学习第二段
总结第一段的学法。讨论这一段主要讲什么?画出重点词句,仔细体会,说出你的感受。
课件出示句子:“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
接着,全体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3自学第四段
和学习前面两段一样,培养学生学会自我学习的能力,找准重点,抓住难点,理解体会。
课件出示句子“您知道我们缺少蔬菜,就挎着篮子上山挖野菜,后面山上的野菜挖完了,你又跑到前沿阵地上去挖。”
短短一个句子,出现了三个“挖”,请学生谈谈读后的感受。假如大嫂家没有菜吃,她一定不会冒着生命危险去挖野菜,可是为了志愿军战士没有菜吃,她竟然不顾危险跑到前沿阵地上去挖野菜,不幸被敌人的炮火炸成重伤。这一切,让学生深深体会到,中朝两国人民之间的崇高情谊。最后,让学生怀着依依惜别之情朗读最后4、5、6自然段。语文是一个包容性较强的学科,朗读、想象、创作的完成,能掀起一个又一个的课堂高潮。使人受到情感美的熏陶感染。这是语文课带给学生的独特情感体验,也是语文课的魅力所在。
4以读激情《再见了,亲人》一文的语言充满感情,作者在陈述的语气中较多的运用了祈使句、感叹句的句式表达赞美、感激、关切、崇敬等感情内容。教师要指导学生朗读重点句、重点片段,读中悟、悟中读,以多次反复的朗读激发他们的感情。
六 板书设计
再见了,亲人
不是亲人 大娘 洗补衣服几夜不眠 伟大友谊
送打糕昏倒在路旁
救伤员失去小孙孙
胜似亲人 小金花 救侦察员失去妈妈 鲜血凝成
大嫂 挖野菜 炸伤双腿
我的板书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加以概括归纳进行板书,形象直观。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布局谋篇的能力。

不知你要什么方面的啊? (在小学教材全解中可以解决你的问题)
第4个回答  2012-03-26
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请求,为粉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侵犯,保卫中国安全,派出志愿军于1950年6月至1953年7月赴朝进行的战争。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继续在军事上援助蒋介石,同时扶持朝鲜、越南等国的反动势力,建立针对中国的包围圈。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即采取武装干涉政策。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声明,宣布出兵朝鲜,并命令美国海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同日,联合国安理会在美、英等国的操纵下通过决议,联合国会员国要派兵随从美国军队入朝。6月28日,毛泽东发表讲话,号召“全国和全世界的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的准备,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同日,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强烈遣责美国侵略朝鲜、台湾及干涉亚洲事务的罪行。号召“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正义和自由的人类,尤其是东方各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一致奋起,制止美国帝国主义在东方的新侵略。”

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在北京成立,并在14日发出《关于举行‘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周”的通知》。抗美援朝运动开始播及全国,形成第一个高潮。

1950年9月15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75000人在朝鲜西海岸的仁川港登陆。此后,朝鲜人民军腹背受敌,损失严重,转入战略退却。10月1日,美伪军越过三八线,随后侵占平壤,并继续向中朝边境的鸭绿江进犯。

从8月27日起,美国飞机多次侵入中国领空进行侦察和轰炸扫射。面对这种形势,中共中央根据朝鲜党和政府的请求,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1950年10月8日,毛泽东代表中央军委命令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10月19日,以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始分别从安东(今丹东)、长甸河口、辑安等渡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参战。从10月25日至12月24日,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一起,连续进行了两次战役,歼敌5万余人,于12月6日收复平壤,并把敌人赶回到三八线附近,初步扭转了朝鲜的战局。

1950年10月26日,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国侵略委员会(简称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成立。各行政区、省市先后成立分会或将原有的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反对美国侵略委员会合并改组为抗美援朝分会。11月4日,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联合发表宣言,“誓以全力拥护全国人民的正义要求,拥护全国人民在志愿基础上为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神圣任务而奋斗。”4日至11日,全国自然科学联合会、全国科普协会、社会科学研究会、全国妇联、全国青联等人民团体分别发表宣言,拥护中共中央和各民主党派的联合宣言,号召广大群众积极参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11月27日,全国政协与各民主党派举行联席会议,于12月1日发出《关于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对慰劳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运动的协议的通知》。12月22日,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新年拥政爱民拥军优属运动的指示》。1951年2月16日,全国政协发出电文,号召把抗美援朝运动“进一步地普及和深入到每一农村、每一机关、每一学校、每一工厂、每一商店、每一街道和每一民族聚居的区域。”3月14日,抗美援朝总会发出通告,“努力普及深入抗美援朝的实际工作和宣传教育工作,务使全国每一处每一人都受到这个爱国教育,都能积极参加这个爱国行动。”此后,抗美援朝运动进入了更加普及和深入发展的阶段。

1951年1月14日,抗美援朝总会发出《关于慰劳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鲜人民军并救济朝鲜难民的通知》。15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号召全国人民踊跃参加爱国募捐运动。到5月30日,全国人民就捐款1186亿余元,捐献慰问袋77万多个,慰问品126万多件。4月初到5月中旬,由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群众代表组成的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分赴朝鲜各地,慰问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及群众。

1951年6月1日,抗美援朝总会发出通告,号召全国各界同胞捐献飞机、大炮。此后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青年团中央、全国青年联合会、中国红十字会等人民团体纷纷发表宣言、通告,号召各界同胞积极捐献。到9月25日为止,共捐献飞机2481架,捐款入库的达9970亿元。

1950年12月31日至1951年1月7日,志愿军发动了第三次战役,歼敌1.9万多人。1月25日至4月21日,志愿军又发动第四次战役,歼敌7.8万人。4月11日,“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被撤职,由侵朝美军第八军军长李奇微接任。4月22日至6月10日,志愿军又取得第五次战役的胜利,共歼敌8.2万余人。

1951年7月10日,联合国军方面和中朝方面在朝鲜开城首次举行谈判。美国在谈判桌上进行政治讹诈,要求将军事分界线划在中朝军队控制的三八线以北地区。以后朝鲜战场出现了谈谈打打的复杂局面。8月18日,美军集中8个师的兵力,发动了“夏季攻势”,接着又于9月29日发动了秋季攻势。与此同时,美国空军实行所谓“绞杀战”,对中朝人民军队后方和后方运输线实行大规模的日夜轮番狂轰滥炸,企图切断中朝人民军队前线粮食弹药的供给,迫使中朝方面接受其谈判条件。经过中朝人民军队的英勇战斗,到10月下旬便粉碎了敌人的攻势,共歼敌25万人。

1952年初,美国侵略军公然违背国际公约,在朝鲜北部和中国东北地区撒布大量带有鼠疫、霍乱、伤寒和其他传染病的动物和昆虫,企图以所谓的“细菌战”从根本上削弱中朝军民的战斗力。2月24日,抗美援朝总会主席郭沫若发表声明,号召全国人民动员起来,坚决声讨并制止美军撒布细菌罪行。3月8日,周恩来发表声明,抗议美国政府使用细菌武器和侵犯中国领空。为了战胜美国的细菌武器,中朝两国人民紧急动员起来,开展防疫卫生运动,采取种种措施,动员一切可能的人力、物力、药力扑灭带菌毒虫。美国的细菌战激起了全世界人民的极大公愤,使美国完全陷于世界人民的声讨、审判的被告地位。4月28日,“细菌将军”李奇微下台,由美军上将克拉克接任“联合国军总司令”。美国的“细菌战”遭到失败。

1952年6月23日,美国侵朝空军大规模轰炸了中国境内的鸭绿江水电厂。7月11日,美国空军对北朝鲜和平城市平壤进行轰炸扫射。中国各地掀起了抗议声讨活动,揭露和抗议美国这一暴行。美国企图阻挠中朝战俘全部遣返,并对其俘获的中朝人员施行极其野蛮的摧残和迫害,引起了中朝人民的极大愤慨。1952年2月至10月,《人民日报》多次发表社论和声明,揭露和谴责美军迫害战俘的罪行。全国人民也积极掀起了抗议活动,要求全部释放战俘。

为了挽回败局和迫使中朝方面接受美国的谈判条件,克拉克于1952年10月14日发动了上甘岭战役。美军先后投入6万多人的兵力,出动3千架飞机和170多辆坦克,动用18个炮兵营,进攻不到3.7平方公里的上甘岭阵地。在44天的激战中,美军向上甘岭发射了200万发炮弹和5千枚炸弹,发动了900多次冲锋。但是,志愿军战士,守住了阵地。此战役志愿军歼敌2.7万人。1953年5月中旬到6月中旬,中国人民志愿军配合停战谈判,先后发动两次进攻性作战,歼敌4万余人。7月13日,中朝人民军队发起金城战役,歼敌5万余人,收复土地178平方公里。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字。

美国在形势更加不利的情况下,于1953年7月27日在板门店同中朝代表签订了《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历时3年零32天的朝鲜战争结束。中朝军队共歼敌百余万人,其中美军39万人,击落击伤敌机12200余架,击沉击伤敌舰艇257艘,击毁和缴获敌军各种作战物资无数。至此,中国人民抗美援朝运动也胜利结束。

朝鲜停战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又帮助朝鲜人民为战后的恢复和建设作了大量的工作。1958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撤离朝鲜,返回祖国。

1984年,中共中央为当年志愿军被俘人员平反,落实政策。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91198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