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的下落是什么啊

如题所述

朱允炆于靖难之役后下落不明,至今是个迷。

朱棣于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建文帝起用老将耿炳文统兵北伐,又派李景隆继续讨伐,而建文帝也缺乏谋略,致使主力不断被歼。朱棣适时出击,灵活运用策略,经几次大战消灭南军主力,最后乘胜进军,于建文四年(1402年)攻下帝都应天(今江苏南京)。

战争历时四年(1399—1402年)。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或说于宫中自焚死,或说由地道逃去,隐藏于云、贵一带为僧。同年,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



扩展资料

朱允炆轶事典故:据说,朱允炆逃离京城后,颠沛流离,千方百计逃避追杀,后隐居于湄江的观音崖(也有称是陕西城固观音崖)一带。诚心向佛,终了一生,著名的藏君洞也因此而得名。

朱允炆在当皇太孙时,太祖朱元璋曾出联“风吹马尾千条线“,要他和燕王朱棣以对。朱允炆对曰:“雨打羊毛一片膻。“朱棣则对曰:“日照龙鳞万点金。“朱棣之对太祖较为满意。

从中也看出了朱允炆的懦弱、平庸和朱棣的雄心。太祖驾崩后,皇室想了一些方法来巩固朱允炆的皇位。但后来江山终究被朱棣所得。而上面的对联却成为二人命运的谶语。

话说朱允炆在湄江隐姓埋名,自称应文和尚,留下了许多对联诗话。其中对观音崖风光的描写联“峰如巢风彩,崖似卧龙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靖难之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允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30
这一直是个迷啊.野史对这样的千古疑案当然是非常感兴趣,六百年来众说纷纭,还没有一个一致的意见.下面是一些流传甚广有鼻子有眼的猜测——

童话说:朱允炆在危急时打开祖父朱元璋留下的秘密铁匣,里面有一把剃刀、一份度牒、一件袈娑和碎银币若干.于是剃发为僧,从宫后水门逃出,浪迹江湖三十余年.到四十年代一四四○年,当时的皇帝是朱棣的重孙第六任皇帝朱祁镇,恩怨已消.朱允炆才表明身份,回到宫中.终其天年.

自焚说:众多史料包括明史稿上都是这样记载的.我比较相信这一种说法,比较合理.在那战乱纷飞的年代,军队大批杀进城,想混乱逃出对这位养尊处优的皇帝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即使逃出想在江湖上漂泊数十年也是够乌托邦的,锦衣卫和特务们在江湖中寻找这样一个显眼的人物应该并不费劲.最可能的结局是建文帝看到大势已去,自杀身亡.朱棣假模假样的哀悼一番,之后的寻人一说都是掩人耳目.

终老说:朱棣在即位后,下令搜寻建文帝,这是历史事实.胡濙是他在水路上派出的侦探,遍行郡、乡、邑长达16年,在朱棣死之前的某个晚上,胡濙突然深夜归来急见朱棣,具体谈话内容是千古之谜.但是有人猜想胡濙这么急的夜见皇帝,必定是发现了重大新闻.那么最有可能的是在某个乡村发现了建文帝的行踪.甚至有人考证出了建文帝所葬的地方在江苏吴县,这些考古学家实在比较强悍.后来朱棣任其在孤村僻野终老天年.以朱棣赶尽杀绝的个性来说这种可能性似乎并不大.

削发为僧说.清代名人吕安世和近人蔡东藩等则认为燕军破城后,建文帝无可奈何,遂想一死了之.此时少监王钺告诉他:你祖父临死时,给你留下一个铁箱子,让我在你大难临头时交给你.我一直把它秘密收藏在奉先殿内.群臣急忙把箱子抬来,打开一看,里边有三张度牒,就是做僧人的身份证,上面写好了建文帝等三个人的名字.还放着三件僧衣、一把剃头刀、白金十锭、遗书一封,书中写明:“建文帝从鬼门出,其它人从水关御沟走,傍晚在神乐观西房会集.”据此,建文帝三人剃了头,换上了憎衣,只带了九个人来到鬼门.鬼门在太平门内,是内城一扇小矮门.仅容一人出入,外通水道,建文帝弯着身子出了鬼门,其他八人随之出了鬼门后,就看见水道上停放着一只小船,船上站着一位僧人,僧人招呼他们上船,并向建文帝叩首称万岁,建文帝问他怎么知道我有难,僧人答道:“我叫王升,是神乐观住持,昨夜梦见你祖父朱元璋,他本是出家之人,叫我在此等候,接你入观为僧.”至此,建文帝似削发为僧,继承了祖业.
第2个回答  2020-10-29
第3个回答  2020-08-23
下落不明
一种说的是在靖难之役中被大火烧死了
另一种说法是逃出了南京,然后基本上在南方生活,或者说是出家了
第4个回答  2017-11-29
土里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