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为什么没有被完全驯化

如题所述

猫为什么没有被完全训化,总结下来有以下四点:

1·猫的训化时间比较短。

2·猫并不像其他被训化的动物一样,依赖人类为它创造的环境,即它能迅速恢复野生状态,因此流浪猫的生存能力高于流浪狗。

3·人类很难控制猫的具体行为。在古代,猫唯一的用途是捉老鼠,但这其实并非人类训练的结果,猫在野生状态下一样会捉老鼠。

4·猫作为独居动物,极少服从人的行为训练,训练猫的代价比狗等动物高昂的多。

综上所述,猫未被完全驯化。



猫咪常见的品种有:波斯猫、喜马拉雅猫、土耳其安哥拉猫、土耳其梵猫、布偶猫Ragdoll、阿比西尼亚猫、苏格兰折耳猫 、俄罗斯蓝猫、美国短毛猫、埃及猫

猫在昼间视觉纵不及人类,夜视能力与追踪视觉上之活动物件却相当出色,夜视能力是人类的六倍。

家猫的嗅觉较人类灵敏14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30

第2季    猫的培育史:单行道(6)野性的呼喊

不知道笔者的阅读群中有没有人阅读过杰克·伦敦的《野性的呼喊》,讲的是米勒法官家的巴克被偷着拐卖到原始荒野中当雪橇狗,在残酷的生存竞争中不断历练、成长,并通过战胜狗王斯匹茨而获得了雪橇狗群中的老大的地位。当残暴的哈尔将巴克打得遍体鳞伤、奄奄一息时,约翰·桑顿的解救让巴克感受到温暖并决定誓死效忠恩主,而恩主的遇害彻底打碎了巴克对于人类社会的留恋,从而促使巴克坚定决心,毅然走向荒野,回归自然。

笔者是在高中阶段阅读该篇中篇小说的,延续了杰克·伦敦小说的“生存”主题:生命总是在不断挣扎求存的过程中获得意义与力量的。

统计学上有大概率和小事件之说,而巴克的故事则是奇异值的存在。从大概率的事件上来讲家猫的培育过程是不可逆转的。但是从小概率事件而言,家猫的野化也是客观事实的存在。

大家可以留意一下、身边发生的故事:某街坊邻居家的猫变成了野猫。1、2个月都不回家了,刚开始还饿极了回来吃2口猫粮,吃完就走,也不让人摸。现在是影子也看不到了。

应该说,出现这种案件的当事人,大概率事件是中华狸花猫。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土猫。为什么这么讲呢?原因在于:商业化价值越高的猫则人工介入的程度越高(想想俄罗斯银狐的案例)。而中华狸花猫由于观赏性欠缺(灭鼠劳模),商业化培育的程度比较低。故而,相对一些观赏性和陪伴性(黏人)较佳的外来物种,如布偶猫和波斯猫,人工介入的程度处于较低的层级。故而保持了相当程度的原生状态。

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猫咪发情的高峰期。性成熟后的家养的公中华狸花猫听到母猫的叫春声或者是嗅到了母猫的发情的体味,则急不可耐的奔出家门。经过一番比较复杂的相亲礼仪后,一对幸福的家庭诞生了。

这是家养的猫咪变成野猫的高峰期。对于动物而言(不分家养的或者还是野生的)除了生存以外,繁衍后代就是她们最大的本能冲动了。

故而,她们一跃而起、头也不会的奔向了室外。

但是,交配完成、繁衍成功以后呢?

我们知道,在回家的这种宠物属性方面,狗狗是非常擅长的(信鸽就不用讲了)狗狗天生就有着强大的记路本领,而且它们的嗅觉异常灵敏,狗狗会在各个角落撒尿留下路线线索,然后用鼻子闻一闻,就能找到回家的路线,这是狗狗的方法,那么猫猫是如何呢?

猫咪是通过体内的生物钟来辨别回家的路的。她们会依据对太阳的夹角来判断时间和大概位置的方向。当猫离开原有的小区的时候,猫体内原来符合的生物钟和太阳位置都有了偏差,这时候猫的生物钟仍然会留在先前居住地的太阳所在位置。故而,猫咪如果因为饥饿的原因向家里走的话,会有归家的意愿的。但是,科学家指出猫咪体内的生物钟的有效性是有限的。一旦离家的距离超过半径12公里的距离,则主动归家的概率就下降到忽略不计的程度了。

这还是因为野外生存能力欠佳的原因,走向归家的路的猫咪。还有一定的概率是那些人工介入猫咪生活比较晚的猫咪(参见:猫的培育史:单行道(4)10周大的猫、家猫和野猫的分水岭)则大概率的事件是变成了都市里面出没的流浪猫了。

下节预告:猫的培育史:单行道(7)是猫选择了人类,还是人类领养了猫咪

网页链接

第2个回答  2020-12-09

世界最凶狠的猫,经历500万年都未曾被驯化!如今却在濒临灭绝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