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导游的身份介绍玄奘故里

如题所述

大家来到玄奘故里,参观玄类故居纪念馆。
  大家知道,玄奘是唐朝举世闻名的佛学家、旅行家和翻译家,是中外文化交流杰出使者。他一生的思想和经历形成了博大精深的玄类文化。他的精神和成就,是中国人民的骄傲。1400年前,也就是公元600年,隋文帝开皇二十年,玄奘法师出生在偃师市级氏镇陈河村,也就是诸位脚下这块景色秀美的土地。这座玄奘故居纪念馆,坐落在陈河村中部,北依白云岭,南望伏牛山,占地25亩,第一期工程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依照故居遗址原有的地势层层北上。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能幸会各位与此,共同探讨玄奘大师的人生历程与思想真话,实在令人高兴。
  朋友们,现在我们已经来到玄奘大师故居的门前。让我们先来欣赏这一用汉白玉作材料而建成的精美石刻建筑吧它有一个非常古老的名字,叫做"乌头门",和富丽堂皇的高大门闾交相辉映,成为这一儒学世家不同凡响的标志。"乌头门"的由来相当久远,据说,它是由远古母系社会群居的"衡门"演变而来。先民在自己家族的土寨子门口,竖起两根圆木立柱,上端加固横梁,形成一个大门,立柱超出横梁的柱头部分被涂上黑色,"乌头门"就成为很形象的命名。到了唐代,这种建筑形式被达官贵人接受,建筑材料被石质所替代,位置依然建在大家族聚居的出口,以显示门第的高贵。唐代以后,这种建筑形式逐渐消失。
  请大家回过头来共同欣赏一下大师故居的门楼。这是典型的隋唐建筑风格。大家在广场上已观赏过石碑上赵朴初先生题写的"玄奘故里"的精美书法,这里门匾上的"玄奘故居"四字,出自北京大学著名大师季羡林教授的手笔。这里还有启功、程思远、王任重、刘炳森等名人在玄奘故里的题词和匾额,大家不妨仔细地欣赏这些精美的书法和丰富的内涵。
  各位朋友,大家对面前这一别致的迎壁墙一定产生了兴趣。迎壁上"六尘六识"四个大字,是台湾同胞靳天锁先生题写的。它是一个佛学用语,意思是指佛学造诣达到的最高境界"六根清静"的意思。因为靳先生的小名叫和尚,所以后面画了一个和尚的坐像图,而且是一笔划成,代替他的署名。请往迎壁东边走,绕过丛丛翠竹,有一座雅致的展厅,展示着玄奘家族的"世代书香"。
  在玄奘故居纪念馆内,这个展室相当重要。今天我着重给大家介绍的是玄奘大师的籍贯变迁和诸多"先辈"。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载,玄奘法师"俗姓陈,陈留人也"。陈留在今河南开封东南,是玄奘祖籍。
  《慈恩传》上说玄类的祖父陈康,"食邑周南,子孙因家,又为缑氏人也。""周南"属河南府,即今洛阳地区。就是说,玄奘一家从祖父陈康起,迁居河南洛阳缑氏县。玄奘的父母、兄弟就住在陈河村这座大宅院里。如今,陈河村的陈姓居民都是玄类大哥的后裔。
  这幅图中的中年男子,就是玄奘的父亲,名叫陈慧,文献上说他是个美男子,而且很有学问,富有正气。图中抱着小孩的妇女,是玄奘的母亲宋氏。宋氏是是隋朝洛州长史宋钦的女儿。两家结亲是标淮的门当户对。公元600年,玄奘出生时,前面已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
  玄奘原名陈袆,十三岁出家和称法名玄奘。玄:深奥,奘:宏大。是一个很有气魄的法名。玄奘的先祖都精通儒家经典,到他的父母,又都喜爱佛学,这个家庭研读佛经的氛围对玄奘走向佛门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口水井,被称为陈家古井。据传,此井为北齐年间迁居于此的玄奘的祖父陈康所开。井深25米,水质清澈碧透,甘甜宜人,有人说此水可使人聪明,玄奘就是饮用此水而成世界名人,故而号称"慧泉"。祖籍孟津的台湾同胞靳天锁先生面对这口古井,深悟其妙,捐资4000美金,修建了这座古色古香的井亭。
  再来看井边这棵奇树,这是一棵具有千载树龄的皂角树,需两个大汉方能合抱,俗称"望子树",又叫"慈悲树"。
  现在我们置身玄奘故居纪念馆西展厅,主要了解大师玄奘怎样在故乡的土地上皈依三宝,步人佛门。
  公元604年,隋文帝仁寿四年,年方五岁的玄类经受了童年岁月第一次重大打击,就是母亲宋氏病故。第二年,玄类的父亲一来不满场帝的无道,二来中年丧妻,家有幼子,就辞去官职,回到缑氏故里隐居,他"早通经术",辞官之后,很注重对少于的培养教育。因此,少年时期,玄奘就对以汉语为载体的儒家文化有很好的修养,为日后准确的翻译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玄奘的父母信佛,对玄类的吸依三宝有很大影响,可以说从童年就播下了种子。
  公元609年,隋场帝大业五年,玄奘童年岁月经受了第二次重大打击,正直的父亲去世了。这年玄类十岁,在儒学和佛学的学习中,已明显地热衷佛学。加上二哥陈素早已出家洛阳净土寺,法名长捷,在佛门有一定地位。玄奘也就跟随二哥前往东都洛阳净土寺,成了一个少年行者(也称"童行"),开始学习佛教经典。公元612年,隋炀帝大业八年,十三年的玄奘正式剃度出家。
  玄奘从十三岁起,以正式僧人的身份,在洛阳净土寺研读佛教经典,一直长到十八岁,没有离开过洛阳。公元618年,隋场帝大业十四年,瓦岗农民起义军攻占洛阳东北的兴洛仓,与隋军展开争夺洛阳的大战,十九岁的玄奘与二哥长捷法师就在这一年的夏天投奔长安,远离故里,直到四十六岁取经归来,才再度返回故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3-19
  玄奘故里位于河南省偃师市缑氏镇陈河村。北依景山,南望嵩岳,东南为轘(huán)辕古关,西南临近伊阙龙门,原野平坦,河谷纵横,自古便为洛京畿辅之地。玄奘故里景区共有7个景点,即玄奘故居、皇家寺院佛光寺、陈家花园、凤凰台、马蹄泉、晾经台、西原墓地。
  提起《西游记》里的唐僧,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唐僧的原型就是唐朝的玄奘。玄奘这位唐代高僧出生于

  玄奘故里 (23张)
  河南省偃师市缑氏镇北约1公里处的陈河村。玄奘故里洛阳东南40公里处207国道北侧,偃师市缑氏镇的凤凰山下,有条凤凰谷,谷东的陈河村就是唐代

  玄奘出生月日,史书多无记载。但在玄奘故里偃师市缑氏镇陈河村,陈氏后裔们世代传承,于每年农历三月初九举行玄奘诞辰纪念活动。但还有一种说法,说玄奘生日是农历正月十四。现征求部分学者意见,普遍认为在确无历史记载的情况下,陈氏后裔的传承也应是一种依据,所以采用农历三月初九为玄奘诞辰纪念日。
  隋仁寿二年(602年)生于偃师县南缑氏镇东北陈河村。这个村依山傍水,风景优美。玄奘的父亲陈惠一生好佛,二哥陈素被父亲送洛阳净土寺当和尚,天性聪颖的陈祎,自幼接触佛典,对佛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十一岁那年,玄奘随史到净土寺当和尚,取名玄奘。他不满足于在洛阳学到的佛学知识,随到长安遍访名师,执经问难,锐意钻研经典,博览众书,发觉佛典各擅宗途,不完全一致,因此,决心到佛教的发源地印度探求佛教的奥秘。
  唐贞观三年(629年),二十七岁的玄奘,踏上了西行取经的征途。从此五年间,玄奘全面理解了佛教之渊源。在此期间,他怀念自己的祖国,于唐贞观十七年(643年),带着657部佛典和舍利佛像启程,于贞观十九年返回故土。
  自此,开始在弘福寺整理、翻译带回的经典。唐太宗专门召见了玄奘,表彰了他不辞劳苦西行取经的业绩,还为他在长安建了大慈恩寺,成为玄奘译经和著述的经院。九年中译经1335卷,撰写了《大唐西域记》,是研究古代印度、尼泊尔、巴基斯但及中亚的重要文献,为中印两国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玄奘在讲经、译经、传播佛学思想的过程中,创立了慈恩宗(又称法相宗),成为大乘佛教的一个宗派。他的刻苦求学精神和卓越成就,受到人们的崇敬,在其故里陈河村旁马涧河上游凤凰谷修建了唐僧寺,寺院内外殿字崇宏,树木繁盛。经过一千多年的沧桑变易,寺院仍保留下来。可看到保存完好的大殿,是清光绪年间重修。院中还有石刻碑碣数通,这寄寓着人们对玄奘的深刻怀念。

  1986年,偃师县人民又建立了玄奘故里碑,追述了玄奘的事迹。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