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男人们为什么要把脑门前部的头发剃光?

如题所述

清代满族成年男子把前颅头发全部剃去,只留颅顶后头发,编结成辫,垂于脑后,主要是便于山林中骑射。

满族人认为发辫是真魂栖息之所,视为生命之本,在战场上阵亡的八旗将士,必将发辫带回故里,隆重埋葬,称“捎小辫”或“金钱鼠尾”。

清朝由原来居于东北的女真人建立。在入关之前,满族统治者在关外已然推行“剃发”政策。对被征服的汉人一律强令改变发式,投降的明朝将士也必须剃发,作为臣服的标志。1645年清兵进军江南后,摄政王多尔衮提出重新颁发“剃发令”。

扩展资料:

清朝发型的演变:

1、发式沿着蓄发越来越多的固定趋势演变。从前期金钱鼠尾式到中期的掌心大蓄发面积,再到后期绝大部分头发被保留下来。

用一句形象的话比喻,可以说是由鼠尾巴变猪尾巴,由猪尾巴变牛尾巴,亦可以说是头发越蓄越多,辫子越编越粗。

2、演变历经整个清代,是一种不以统治者的意志为转移的,没有人倡导的,全社会的,潜在的自然运动。而且是自下而上,不分满汉、不分军民,不分官吏、商人、农夫、市民、书生,乃至九鼎之尊的皇帝,都在跟着变。

3、发式的演变过程并非匀速,从1644年清兵入关到1799年以前,历时155年,占整个清代267年的多半时间,蓄发虽然也是沿着逐渐增多的趋势,但速度很馒,到1799年蓄发最多时也超不过全发的三分之一。

而1799年以后,其变化速度加快。在不过百年的时间里,蓄发已占全部头发中的大部分,超过了三分之二。发式演变的速度正好与统治强弱相反,统治很强演变速度很慢,而统治能力减弱,则演变速度加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朝发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剃发易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01
清朝起於塞北,满人是马背上的民族。也许是由於骑马的缘故,很早就有了结辫的习惯。满族人的祖先金人,就是剃发蓄辫的民族,其发式是「半剃半留」,於额角引一直线,线前面的头发全部剃光,线後面的头发结辫垂於脑後。究竟这种习惯始於什麼时候,保持了多久,现在难以确考,但至少可以肯定在宋代就已经出现了。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载:「建炎三年,金元帅府禁民汉服,又下令髡发不如式者杀之。」《宋史》记载宋将刘琦抗金事迹时说:「是夕,天欲雨,电光四射,见辫发者辄歼之。金兵退十五里。」

  大约是祖先有此强迫削发之先例,几百年之後,当满洲的八旗兵势如破竹地越过山海关,开入关内,推翻业已腐朽的明朝,确立清朝的统治以後,清朝统治者便开始强力推行剃发蓄辫制度。1645年,清顺治皇帝发布命令,宣布「自今布告以後,京城内外,直隶各省,限旬日尽行剃完。若规避惜发,巧词争辩,决不轻贷」,臣僚不得论奏剃发,否则「杀无赦」。此即为历史上著名的「剃发令」。从此,头发之去留,不再是个人的喜好,也不再是一个伦理的问题,而是上升成了一个严重的政治问题。清朝统治者为了彻底从精神上征服汉人,是把剃发作为一种表示归顺的标志,为此,不惜以死要挟,口号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对汉人来说,当然无法接受,一缕青丝,不仅受之父母,而且成了忠於明朝的象徵,这是千万不能剃掉的。为此,汉人奋起反抗,口号是:「宁为束发鬼,不作剃头人!」
第2个回答  2016-11-04
清朝的统治者源于建州女真(后来改称满洲族),他们发迹于现在辽宁省东北部和吉林省东南部一带,当时属于边塞地区的渔猎民族,经常要去山林捕猎或者骑马打猎,前额有头发垂着会阻挡视线,而且他们也没有接受过儒家思想的教育,没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种思想,所以一般都会剃掉,后面编辫子则是为了易于平时的打理,这些都与当时的汉人很不一样。后来明朝末年建州女真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了后金政权(后改为大清)并攻占了汉人居多的辽东地区,而当时的女真人数远少于汉人,为了能有效地统治汉人,于是女真人让汉人必须留女真人的发型并改穿女真人的衣服(剃发易服),意思就是一来表示汉人臣服于他们,二来是想使汉人与女真人同化从而遏制汉人的反抗思想。后来明朝灭亡,满洲人进入长城以南的中原地区后继续施行这一政策,由于这和汉人的传统思想有极大的出入,所以招致汉人特别是江南一带汉人的强烈反对,于是满洲人采用暴力手段去强行推行,期间发生许多屠杀汉人的事件(之前在辽东也发生过),当满洲人把反抗的汉人屠杀了一大批之后,剩下的汉人基本都选择了剃发易服来保命,所以这套政策在清朝时期得以推行下去,直到辛亥革命后这项政策才被废除。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7-29
估计满族人运动多,脑门出油,又不方便清洗,就只好把前面的头发剃光。
第4个回答  2013-07-01
因为多尔衮逼迫说:“留发不留人,留人不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