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大学新生心理健康问题?

如题所述

大学新生心理适应问题主要有哪些方面?一、人际关系失调问题
  人际关系失调问题,主要体现与同学的交往。进入大学前,许多人没有真正体验过集体生活,无须处理人际相处问题。进入大学后,新生必须面对新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尤其是复杂的宿舍关系。在新的环境下,新生渴望被接纳、被认同,但由于人际交往经验欠缺、人际交往技巧不足,往往对人际交往缺乏应有的正确认知。当对方没有第一时间给予正面反馈时,新生就会产生焦虑、自卑、胆怯等负面情绪,严重影响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导致人际适应问题。二、不适应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对于大多数新生来说,上大学是第一次远离父母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自己能否合理、有效地安排日常生活是生活适应的重要内容。由于水土、气候、饮食习惯不同,往往会带来某些躯体不适感。躯体不适感容易引发新生们对身体健康的焦虑和担忧。此外,大学新生要面临新的教育管理模式和授课方式。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则很容易对大学学习感到迷茫、不知所措,严重影响新生学习积极性,降低学习效率,甚至导致厌学、逃课等。三、关于理想和目标落空而产生的失落心理
  新生会感到学校或专业不理想,这是一种较普遍存在的、影响新生情绪的消极心理。自认为未考好或志愿未填好,产生对高考结果的失落。有失落心理的新生要注意尽快从这种状态中摆脱出来,认识到想象与真实的大学生活之间的区别,并以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现实,客观的看待目前的状况。四、学习压力和竞争压力造成过重的心理负担
  步入大学之后,学生的学习动机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学习动机的多样化导致学习动力各不相同,学习效果千差万别。大学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较高,被老师牵着学的被动学习再也无法跟上大学学习节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6-07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不能完全等同于社会上的普通年轻人。因为他们无论是年龄,还是其他的生活方面都有他们自己的特点。所以大学生的心理是否健康,我们都会有一个衡量的标准来评判自己心理是否正常。但一百个人有一百个哈姆雷特,那么我们应该要如何来正确理解这个标准呢?下面为大家介绍几个:

第一,心理健康与不健康是一个连续的动态变化状态

人的心理健康不是一种静止不变的状态,它随着个人的成长、经验的积累、环境的改变以及自我保健意识的发展而发生着变化,从心理健康状态到不健康状态之间有一个较长的连续或交叉的过渡阶段,我们将之称为亚健康状态。所以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之间并无明确的界线,只是程度的差异而已。有资料表明,人群中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健康标准者约占15%,患有各种疾病者也约占15%,而处于亚健康状态者却占70%左右。

第二,心理健康与不健康具有相对性

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并不是绝对的,而是具有相对性。判断一个人的心理状态是否健康,不能简单地根据一时一事草率下结论。心理健康是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的心理状态,一个人偶尔出现一些不符合常理的行为,并非意味着这个人就是心理不健康(或心理变态),只能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不能及时调整,让消极的心理状态长久地持续下去,就会发展为心理疾病。此外,心理健康标准的相对性还受到人们所处的时代、社会文化背景、年龄以及经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第三,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一种理想的尺度

心理健康的标准尺度除了提供衡量是否健康的标准外,更为重要的是它为我们指明了提高心理健康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努力方向。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过:“美好的人生是一个过程,而非一种存在状态;它是一个方向而非目的地。”所以,每个大学生都应该追求心理健康和心理发展的更高层次,充分发挥自身潜能,促进自我全面发展。但是,理想总是源于现实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所以绝对并且永远心理健康的人是不存在的,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或多或少都会面临心理问题。

第四,心理健康在对环境和问题冲突的反应上更多地表现出适应倾向

心理健康者不是指对任何事物都能愉快地接受,也并不等于没有心理困扰。因为人在不同的阶段都会遇到各种各样、层出不穷的问题和烦恼。那么,如何应对却是人的主观性选择。有的人会积极乐观面对现实,将问题或烦恼当作成长的阶梯;而有的人则会封闭自己,选择逃避现实,沉溺于伤感悲观的情绪中无法自拔,最终导致心理健康亮起红灯。可见,心理健康的关键不在于是否有心理困扰,而在于是否能有效地面对和解决问题。

第五,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之间具有可逆性

在生活中,如果我们不注意对自身的保健,就很容易出现不良的心理状态,致使心理健康水平下滑,产生心理疾病;反之,当我们的心理处于失衡状态时,如果我们能及时调整或积极主动地去寻求心理咨询机构的帮助,就能在有效的时间里改善自我心理状态,减轻或解除困扰,恢复健康的心理。因此,大学生即使出现了某种心理障碍也并不意味着永远如此,只要积极面对,寻求专业的帮助,也是可以减轻和治愈的。
第2个回答  2022-06-07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存在有着诸多原因,其中人际交往排在首位,但是性与恋爱所造成的危害却最严重。首先在人际交往上,现在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上的娇生惯养和学习上的一帆风顺,使他们很少经受挫折锻炼,独立的生活能力较差,大学生活与梦想上的落差,以及同学生活上的差异,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稳定。百度知道
如何看待当今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艾德教育全国总校
走出校门,学习才刚刚开始。
目前,心理健康已经成为现代健康概念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
我们认为,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对于环境及周围的人、事、物具有高效而愉快的适应。心理健康的人,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应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气质。
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当代大学生来说,
心理健康变得异常重要!
那么什么才是衡量心理健康的标准呢?
1.具有正常的智力;智力的正常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
2.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愉快、喜悦、乐观、豁达、恬静、满足、
幽默等好的情绪,
有益于心身的健康和调动心理潜力,有利于人们充分发挥其社会功能。而激烈的情绪波动,以及长时间的情绪消极可导致人的心理失衡,不仅使人的认识和行为受到左右,而且可能造成心理机能的紊乱,导致各种身体疾病的产生。
3.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
4.具有健全的意志品质;每个人都有或大或小的理想,自觉地确定你的理
想目标,并支配自己的行动,努力实现这个目标的心理过程,就是意志。
5.具有健全的人格;人格是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是一个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6.良好的人际关系;
7.心理特征符合心理年龄;依据这个标准,我们难以避免地有或多或少的心理健康问题。
第3个回答  2022-06-22
我觉得要正确对待大学新生心理健康问题。进入大学后,社会角色的换位引起许多心理冲突,一些基础相对较差、能力相对较弱、个性不够坚强而又不能正确对待挫折的学生,就可能产生各种消极情绪,从而产生内心的痛苦和不安,易出现情绪困扰,主要表现为:
1、抑郁。
任何事都感到悲观失望、郁闷、寡欢、意志消沉、自卑内疚、失眠等,它出现的原因大多是客观性的,如考试失败、情场失意、交往困惑、亲人病故、奖学金未评上、入党没批准等等,这种抑郁情绪在经过一段时间后,轻度的会逐渐减弱甚至消失,但严重的往往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心理咨询及治疗,就会形成心理疾病,造成严重后果。
2、焦虑。
通常包括自信心、自尊心的丧失,失败感、罪恶感的增加等,是由几种情绪混合而成的情绪体验。大学生入校后,有些同学发现大学并非是自己理想中的“伊甸园”,现实并非如他们憧憬的那么美好,开始感到失望,过分担心将来,紧张和焦虑过度,严重者还会导致身心疾病,如忧虑症、神经衰弱、恐惧症、疑病症、强迫症等,影响正常生活和学习。
3、自卑。
一些学生常常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总感到别人瞧不起自己;做事瞻前顾后、畏首畏尾;不敢与人交往,不敢实践,因而抑制了自己的才华和进取的时机。自卑感的产生大致是由于缺乏社交能力、事业及恋爱屡遭挫折、家境条件不好等造成的。
4、冷漠。
一般表现为对外界的任何刺激都无动于衷,漠不关心,既不与人交流思想感情,也不多管闲事,一副冷若冰霜的样子,对学习成绩满不在乎,对集体活动不热心等等。
第4个回答  2022-06-22
现在的大学生有大多部分因为家庭原因和自身的原因,然后产生的差距心里。相对而言: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尚为最后形成,心理还未完全成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难免会出现心理失衡,产生心理困惑。因此,加强心理品质锻炼,学会自我心理调适,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不仅可以有效地化解心理困惑和消除心理障碍,而且是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效地学习和工作。

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自我的态度,确立合理的自我评价体系,找准自我评价的标准,客观地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缺陷,不以自己之长而骄傲,也不因自己之短而自卑;培养健康的人格品质,自信而不自负,谦虚而不自卑,乐观而不盲目,克己而不过分;勇于承认错误,善于自我批评;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抱负水准,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

意志是一个人支配自己行为的心理过程。意志品质在人的行为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犹如汽车上的方向盘,主导着人的行为,又如制动器在遇到问题时要及时刹车或减速。在生活的道路上人们会遇到各种不如意的事情,遭遇各种挫折,能否始终不愉地坚持目标,战胜困难和挫折,最后成就事业,关键在于有没有坚强的意志品质。所以养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对大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没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就不可能构建完美的个性。只有果断坚毅、坚定不移、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才能促进心理健康和人格完美。

心理健康素质的培养对大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大学生有计划有目的的学习一些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阅读有关的心里书籍,加上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认知!每个人都是没有病,心理的病只是没有想明白,想通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