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读书的认识与理解

如题所述

读书是一种吸纳,读书可以让我们拥有自己的精神世界,可以促进我们的精神发育,可以涵养我们的人文情怀,可以让我们变得与众不同,可以遇到一个更美好的自己。

读书是一种信仰,在阅读中可以促使我们不断思考、不断反省、不断成长,而且在是非的研判上让我们更加明白事理,更加坚定信念。

读书是一种改变,读书能美容,读书能养颜,读书是最好的化妆品,是最有效的护肤霜。曾国藩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一个人的精神境界、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一个人的品位完全取决于他读不读书,读了多少书,都读了什么书,读书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气质和面貌。

曹文轩谈到他去绍兴一小学做讲座,他对孩子们说你们这个地方曾出过一个伟大的文学家,那些小孩都得意的说是鲁迅。然后他说鲁迅这个人长得太一般的小老头,他如果不是一个读书人,他走在绍兴的大街上,你们也许不会拿眼睛看他一眼。可就是这个老头,在他的身上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和气势,这是哪里来的?那就是书本给他的。他说书本不仅仅能改变我们的内心世界,还能改变我们的外部形象。一群人坐在那儿,谁是读书人,谁不是读书的人,是不用介绍的,一看便知。

读书是一种眼光。三个人在砌一堵墙,一个人问:你们在干什么?第一个人无奈的说:没看见吗?我在砌墙。第二个人高兴的说:我们在盖一座高楼。第三个人自豪的说我在建造一座美丽的城市。十年后,第一个人还是农民工,第二个人当了工程师,第三个人成了这座城市的市长。这就是眼光。而读书能给我们一种很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做人、做事的眼光。

读书是一种人道主义行为,有研究表明爱读书的人常有判断能力和自控能力,语言丰富,思维缜密,不阅读的人往往想法简单,语言贫乏,甚至细胞的分裂都比前者要少。曹文轩有次讲座讲了一件真实的事情,他说一个瑞典作家告诉他有一对兄弟小的时候家里穷,没有读书,长大之后个个做生意不读书,弟弟边做生意边读书,科学家对他们的大脑进行了测试,发生了读书行为的弟弟,他的大脑发育是正常的,而他的哥哥因为没有读书,大脑发育不健全。

读书永远都是自己的事,读书是为了自己的提高,不是为了应付学校或完成领导的任务。读书不需要强制,不需要管理,不需要考勤,不需要考核,也不需要下任务,让人强迫读书是很没有庄严的事情,我们应该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的方式,一种职业的需要,一种生存的必需,一种生命的状态。

读书永远都是快乐的事,读书就是一座桥梁,它可以把我们与过去现在未来连接起来,把我们与今人周边的人乃至古人连接起来,把我们与外部的世界连接起来,把我们身体与我们的灵魂连接起来,把我们的生活物质世界与我们存在的精神世界连接起来,读书是一种高雅的精神生活,能够启迪心智,净化灵魂,陶冶情操,愉悦身心,除了读书,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事情如此廉价而又如此美好的事呢,因而读书是快乐的事也是幸福的事,我们应该以读书为乐,而不能认为读书是一件痛苦的事,很多人认为读书苦把读书当成一件苦差事,实际上他还没有开启真正的读书。或者说,还没有没有进入读书的最佳状态和境界。

读书永远都不会晚。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永远不会晚,一是恋爱。精准扶贫,我联系的贫困户中有一个六十好几的老头打了一辈子光棍,我去看望他,他给我讲他有吃有穿有余粮有存款,在物质方面不缺,缺的是没有老婆,如果能够帮她讨一个老婆就好了,即使到了他这个年龄阶段仍期盼着恋爱,看来恋爱永远都不会晚。二是读书,只要你认识到读书重要,不管你过去读没读书,读了多少书,不管你有多大年龄,哪怕你是一个七八十岁的老人,只要你拿起书开始读就不会晚。曾经看过一句话:”除了爱情没有事情像阅读这样让我们觉得,迟来的开始也可以如此美好。“

读书永远都有时间。我以为只要有书就有时间,只要有读书欲望就有时间,只要有好的读书习惯就有时间,只要把一件事情当成生命中重要的事情,就一定会有时间。

读书贵在坚持。一个人不管再忙,每天利用一刻钟绝对没问题,要么早起15分钟,要么晚睡15分钟,要么挤15分钟。一刻钟,不过一顿饭功夫,也不过闲聊几句。我曾经写过打油诗:“每天阅读一刻钟,即便无师自相通,气质魅力会无穷,人生从此不相同。”

没有写作就没有真正的读书。一个人读书的最高境界就是动笔写作,你只有拿起笔来就真正开启了思考之门,就真正开启了阅读之旅,就真正进入了读书的最高境界。我坚持以读促写,踏着白纸黑字的阶梯,把读的、思考的记下来,把读人家的书的结果化作了属于自己的教育思考和人生感悟。写出了一本本属于自己的书。朱永新老师讲,图书的生命是读者赋予的,书籍能够不断的被重印,他的生命就在延续,就在生长。

不读书,我真走不到今天。

先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几则读书小故事,两个大脚印和两个大坑,我是2世纪80年代初的师范生,师范毕业被分配在农村一所偏远学校,交通不便,条件简陋,学校安排的一间房子,地面铺的水泥,薄薄的,质量很差,这间房子既是我的寝室,又是我的办公室,还是我的书房。我在学校读书时,喜欢无线电,节约生活费便买了三极管,二极管,电阻电容等电子元件,装收音机,扩音器,电子琴……到学校报到后,我给校长提出教物理课,校长说物理老师已经有了,叫我教初中语文。虽然没有遂愿,但是教语文却成全了我后来的一切,包括成就了我的今天。为了提升我的语文素养,我不断地读书,不分白天黑夜,不分寒来暑往,坚持不懈,勤读不辍,是读书让我爱上了语文和写作,也学会了积累和思考。由于长期坐在办公桌前读书写作,经年累月,藤椅下面的水泥地面竟被磨出了两个大坑,双脚所及之处竟被蹬出了两个大脚印。当时阆中市委组织部评拔尖人才,我报了相关材料,他们从材料当中发现了我,想调我去,然后派了考察组来学校考察,他们到我的寝室看到了这两个大坑和两个脚印,便没有再问其他情况,回去作了汇报。隔几天调令就来了,当时我还不知道组织部是干什么的,我以为组织部就是“主要是织布”去了之后才知道组织部是管党员管干部的,时至今日阆中干部中还在流传我的两个脚印与两个大坑的读书故事。

第二则读书误了航班,应该是前年去北京,法元兄送了他们刚出的书,书的品质很好,很适合一线教育者阅读,在候机的时候我拿出来一个劲儿的读,越看越投入,越看越专注,以至于达到了忘我的境界,忘记了登机时间,机场播音也没有听见,最后竟误了航班。

第三则,“在书店一定会找到我。”我有一个习惯,到外地出差,其他地方都不会去,但是大小书店必须逛个够。有一年我在中学校长到西南大学选教师,我把一切事情安排好之后就去逛重庆书城,校长们在选教师的时候遇到政策上的一些瓶颈需要找我请示,打电话,我手机恰巧没有电,当时有同志讲你到书城里面去找,一定能够找到。果真校长们来到重庆书城找到了我。

第四则,高傲的背后。我在阆中迎来送往,一般性的应酬接待我基本不参加,能避开的就尽量避开,也不愿意把时间浪费在酒桌上,每当有一些应酬,我常常让其他同志去当挡箭牌,现在会很多,上海长荣生局长说他是“常开会”,而我恰恰是“常不开会”,一般性的会议我一般不参加,常常是安排其他同志去顶替。挤出来的时间无疑花在了对教育的思考上,当然也包括用在读书与写作上。一开始一些人不理解,都说我这个人清高傲慢,自高自大,目中无人,后来时间长了,同事相关同志和一些领导都知道我的这种秉性,慢慢的也就习惯了,理解了,我想说的是很多东西用不着去解释,完全可以靠时间去沉淀,人要做点事就要学会做一做一只“聋耳青蛙”,坚持自己的秉性,做自己喜欢的事,由他人去说吧,成功路上往往并不拥堵,只是坚守下去的人太少了,很多人常常败在流言蜚语风言风语中。

坚持不懈的阅读,让我有了不少的收获,一方面读书让我的人生有了转变。我生长在大山,父辈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识不了多少字,也没有什么背景和人脉关系,是不断的读书不断的写作,让我从一个普通的乡村教师走上行政部门,走向管理岗位,再一步步的走到今天,。另一方面读书让我有了书生气息和教育情怀,教育人就应该少些世俗气,少些烟酒味,就应该有一种书生气息和书香味。受书香的长期浸润,在我的身上,渐渐的弥漫着的是一种书生气息,自己也感觉到我就是一个读书人的样子。朱永新老师在为我的小册子《做一个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写的序言中称赞道,局长:“局长仍是一书生。“,在我的影响下,身边更多的人有了书生气息和书香味。有了一个读书人的样子,自然也就有了一个教育者应有的样子。

在读书中,也让我对教育有了相关的应然与本然的思考,有了深刻的理解和一些自己的见解,更让我澎湃着一份对教育的那种萦绕于心,永远挥之不去的情怀,有了一颗为教育永远而跳动的教育心,感觉到教育就是我生命的归宿,人生的全部。

这些年教育让我感到踏实而充实,快乐而幸福,让我收获了一种不悔的教育人生。读书让我的每一个平凡而普通的日子都变得鲜亮而有意义,我以为有阅读的生活不一定是物质丰富的生活,却是能够让自己的精神及内心变得十分丰盈;有阅读的时刻不一定是令人羡慕的时刻,却是能够让自己每一片时光都变得特别诗意温馨;有阅读的人生不一定是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人生,却是能够让自己感受到人生的多彩与美好、幸福完整而富有意义。读书让我享受到了每一片时光,每一个人瞬间的快乐与美好!除此之外,读书让我不管是做教育做管理都特别自信有底气。庄子曰:“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广泛阅读充分涉猎,帮助我不断的审视着自己的教育行为和管理认知,使得自己在反思与批判中重新梳理着对教育的认识,对教育管理的,突围与重建,让我能够在一片喧嚣与功利中遵循教育规律,回归教育常识,坚守教育本真,潜心地做真教育和有温度的教育,能够在众多矛盾与困惑的交织中镇定自如的应对环境的变化,得心应手,顺风顺水,拿捏有度,游刃有余的做着管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