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汉寿有哪些名人

如题所述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名平,祖籍常德汉寿县。其祖先屈瑕被封为“武王之督”,封地在汉寿县,近为“武王之督”铜戈原物的发现所证实;《橘颂》是屈原早年的作品,就是以沅澧流域尤其以汉寿盛产柑橘为背景而创作的。屈原是我国最早的伟大爱国主义诗人,他首创“楚辞”这种崭新的文体,在发展民族文化上做出了卓越贡献。李衡,三国孙吴太守,品德高尚,为官清廉,没有家产,担心辞世后儿子的生计,但又不利用自己的地位和权力谋利,为儿子求官袭职,而在家乡汜洲(今常德汉寿县新兴乡桔林村)载桔千株,遗子务农。临死前,他对儿子说:父亲没有家产遗存,但在老家汜洲有木奴(桔树)千头,只要你精心培育,每年可给你彩绢千匹,够你使用。儿子牢记父训,偕家人回到家乡,精心培育桔树,过着丰衣足食的日子。他构成的廉政文化,为湖湘文化添上新的一笔,美誉青史,至今流芳。清朝诗人张之杜有诗云:“种桔非为欲自存,愿遗清白示儿孙。木奴千树寒霜色,赢得汜洲香满村”。周德元,宋孝宗淳煕年间(1174-1189)土绅周德元在梅溪(今常德汉寿县丰家铺乡)建《龙津书馆》。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年)其五世孙周麟举进士,书馆名声大振。武陵郡守袁伸儒亲临其馆,拨官银扩建重修,并亲自书写了《龙津书馆》匾额和《龙津书馆记》,刻字立碑,使书馆延续几百年之久,至直清代尚有其遗留的产业,创造了传承发展湖湘文化的历史辉煌。宋代杨幺(1128-1135),建寅四年(1130)从钟相起义。钟相牺牲后,杨继举义旗,继续执行“等贵贱、均贫富”的政治纲领,并采用“陆耕水战”、“兵农相兼”的政策,豁免义区钱粮赋税,发展生产,使境内人民安乐,物产丰盛,俨然一幅“田蚕兴旺、生理丰富”的理想农耕文化的世外桃源,深受百姓拥戴,势力席卷洞庭湖区七洲十九县,拥众二十万。后虽在绍兴五年(1135)兵败就义,但他创造的“陆耕水战”、“兵农相兼”的军恳文化和农耕文化为湖湘文化增添了光辉。丁易东,宋咸淳戊辰(1268)进士,朝仪大史、枢密院编修、理学大师丁易东在石潭坪(今常德汉寿县岩咀乡)创石潭精舍东西两厢共四斋,并捐田一千二百亩用其租谷供应生徒的开支,亲自授课讲学,远近学子慕名而至,名声振动朝廷。元世祖初年,朝廷为其所办的石潭精舍赐额“沅阳书院”,培养了大批湖湘学子。时任郡守的哈珊钦佩丁的行为,亲自主持在沅阳书院栽松万株,以倡其德。丁易东的遗著有《梅花诗》百余种、《周易象义》十六卷、《大衍索引》三卷,其学德博采诸家之长,为湖湘文化留下了一份宝贵财富。明人罗时升咏“沅阳书院”诗云:“石潭精舍龙岗东,曾见残碑我尚童。不意乱离成废址,忍教碣版付磨砻。何人绰楔此山长,补地经营半方宫。盛迹久湮须学后,那禁凭吊记丁公”。 明朝初年,承袭元代的笴政、田赋极重,县城西南高峻,易遭干旱;东北低洼,连年洪患,许多垸障田废赋存,总额多达三万七千石(担),百姓如牛负重,郡县长官仍加紧勒索百姓无力交税,有的被关进监狱,有的逃走他乡,老弱病残者活活饿死,当时的龙阳典史青文胜痛心疾首,甘冒越级呈诉的罪名,向明太祖朱元璋连上三疏,大声疾呼“地本弹丸,赋同大邑……民难堪命,天鉴为聪”,但石沉大海。他不忍坐视民困,决定赴京面圣,又因官职卑小,被拒于金銮殿外,在百般无奈的情况下,他决心舍身为民,于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五月初一,青文胜将奏章藏于自己的发髻之中,自缢于朝廷登闻鼓下,惊动了朝廷。明太祖感悯于青文胜的为民献身精神,诏谕减免龙阳税赋三分之二,由三万七千石减至一万三千石,并永为定额。他的言行充分显示了湖湘人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的高尚品德和自我献身精神。他的一生正如明朝进士、诗人朱庭声的诗句:“不为身家只为民,誓将一死感吾君。寸诚真切弥天地,散作龙阳百里春”。黎学锦,清代嘉庆年间(1776-1838)选入国子监,官至河南粮运储道兼署按察史的黎学锦勤政爱民,乐善好施,好为义举。嘉庆三年(1798)遵父遗志,捐银万余两,在县城东门外创办龙池书院,总建筑面积达三千多平方米,居常德府各县之首。书院开馆时又捐田六百亩作为书院师生常年膏火费用。湖广总督姜晟、湖南学正吴省益合疏嘉庆皇帝,请旨建坊,御赐“乐善好施”匾额,浩封黎学锦为中议大夫,追封其父为中宪大夫。龙池书院从嘉庆三年到光绪三十三年的100多年时间里,为龙阳大地造就了三名进士和一大批湖湘学子。光绪三十三年(1907)废科举后,龙池学院更名为龙阳官立高等小学堂。1944年,汉寿县立中学迁入龙池书院,建国后改名为汉寿一中,两百多年来,一直是汉寿人才和湖湘学子的培育基地和摇篮。易顺鼎,清代光绪年间(1858-1920),官至三省河图局总办加按察史、二品顶戴的易顺鼎,不仅才华绮绝,而且心怀天下,爱国为民,勇于献身。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时,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他投笔从戎,出任广东、广西道台,反对李鸿章割让辽东、台湾,曾两次上书朝廷,要求罢和抗战,在未被采纳的情况之下,毅然赴台抗日。他在《寓台咏怀》诗中写道:“宝刀未斩郅支头,惭愧炎荒此系舟。泛海零丁文信国,渡泸兵甲武乡侯。偶因射虎随飞将,曾对盘鸢忆少游。马革倘能归故里,招魂应向日南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体现了他决心要像文天祥、诸葛亮、李广等爱国英豪那样,甘愿马革裹尸,献身沙场,真不愧为湖湘人的骄傲和湖湘文化之骄子。易君左,被誉为龙阳才子(1898-1972),系易顺鼎之子,从小才华过人,在北京大学毕业后,又获日本早稻田大学硕士学位。曾与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等组织文学社发表作品,猛烈抨击中国封建社会专制制度,宣传抗日,写出了大量歌颂前方将士抗日的文章,共有著作60多部。由他家几代人组成的“易氏作家群”,不但在传承发展湖湘文化方面做了贡献,而且在中华文学史上也有一定地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