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冲如果联合武松和鲁智深拒绝诏安,能带走多少好汉?

如题所述


林冲确实拒绝过招安,但却不是联合武松和鲁智深,而是在晁盖死后“联合”了公孙胜、吴用,坚定的支持宋江造反。从这个意义上讲,林冲不是“能带走多少好汉”,而是带走了一百单八将。


这就很有意思了,所有人都“公认”宋江要招安,武松、鲁智深是坚决反对的,难道所有人都把《水浒传》读反了吗?





梁山真正要招安的人是晁盖


智取生辰纲的故事中说,吴用以说三阮撞筹为名,到石碣村考察梁山情况,暗中鼓动阮氏兄弟上梁山。得到三阮的支持后,吴用便设计让晁盖暴露在了安乐村酒店。


白胜被捕遭到严刑拷打,不得不供出了黄泥冈的案子,但是,白胜只知道晁盖一人的名字,吴用等六人则根本就没有跟白胜见过面。原来,在“七星聚义”时,晁盖提出先去白胜家躲起来,然后悄悄的上黄泥冈。这个提议当即被吴用否决,吴学究只能暴露晁盖一人。


宋江前来报信,吴用早就准备好了跑路计划,但晁盖却蒙在鼓里。吴用这时才告诉晁盖,咱们从石碣村上梁山做强盗去吧。






晁盖无奈的上了梁山,做了寨主,但却不愿意“杀生”。晁盖提醒弟兄们:只可善取财物,不可伤害一人。


这些细节表明,晁盖是不愿意造反的。但晁盖又要为弟兄们谋一套富贵,如此,便只有招安一途了。因而,当梁山俘获了呼延灼副将彭玘之后,晁盖就借彭玘之口,说出了自己的招安主张:晁、宋二头领替天行道,招纳豪杰,专等招安,与国家出力


这是彭玘劝说凌振时说的话,是晁盖教他这样讲的。因而,在晁盖出兵攻打曾头市之前,晁盖在梁山极力主张招安。


那么,晁盖为何要招安呢?假如按照现在的“水浒传”读法,林冲是晁盖的人,是不是林冲也积极主张招安投降呢?





林冲绝不可能叛教支持招安


晁盖不是梁山一百单八将,他是佛教的四大护法天王之一。托塔天王也就是北方多闻天王,出自印度佛教的毗沙门天王。这个形象的蓝本来源,就是龚开《宋江三十六人画赞》的“铁天王晁盖”:毗沙天人,澄紫金躯。顽铁铸汝,亦出烘炉


梁山好汉是道家玄武大帝降服的妖魔,镇锁在龙虎山的伏魔大殿之中,由道家张天师负责看管。因而,林冲与晁盖是佛道两个教派的梁山好汉,林冲绝对不可能背叛教门,反对一同出自龙虎山的宋江。


宋江是道家上界紫府北斗七星群中的天魁星,奉了霹雳大仙之令,前来“哄动宋国乾坤,闹遍赵家社稷”,必定要让一朝皇帝“夜眠不稳,昼食忘餐”。所以,宋江不断出兵攻打朝廷堡寨州府,斩杀了很多朝廷将官,棒杀了宋徽宗的国舅。






宋江坚定的高举“替天行道”义旗,率领梁山好汉造反。因而,晁盖死后,林冲非常积极的联络公孙胜、吴用,串联所有的梁山好汉支持宋江做寨主。


在林冲的积极倡议下,宋江答应做了临时寨主。于是,山寨之中“尽皆大喜”、“拱听号令”,水泊梁山从此越来越强大,终于完成了一百单八将聚义大业。


林冲绝对是宋江的铁杆追随者,同是道家紫府的星煞,必定是在“天魁星”的率领下,“替天行道,保境安民”。宋江不会做投降派,林冲又怎么会联合鲁智深、武松反对招安呢?梁山除了晁盖要招安外,没有一人愿意投降。


晁盖不死,林冲可以联合所有要造反的人反对晁盖,晁天王归位,林冲反对谁去?





武松、鲁智深会反对招安吗


题主假定林冲联合武松、鲁智深反对招安,大概出自续书“菊花之会”这个故事。


“菊花之会”上,宋江填了一首《满江红》词,高唱“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乐和刚一唱完,武松就跳出来反对,说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冷了兄弟们的心。


随后,李逵大闹了起了,鲁智深则说,若是要招安,明日大家便散伙了吧(各自寻趁)。


既然是要散伙,此时林冲若是“勇敢”的站出来,联合武松、鲁智深反对招安,必定会带领很多梁山好汉下山造反,或者就地再来一次火并,干脆把宋江干掉了事。


这段故事编得实在是太低级庸俗了,据我从相关旁证考察,“菊花之会”根本就不是原《征四寇》中的故事,而是1940年之后因为某种特别的需要而伪造的。


这段故事与前后故事一点都没有关系,而且,特别的打脸,污蔑了武松、鲁智深等梁山好汉。






上文讲到,晁盖是佛家的护法天王,与一百单八将不是一个教派的,所以,道家要造反,佛家却慈悲为怀,不愿意杀生而谋求招安。武松回归本尊,入了佛门,因而,《水浒传》中第一个提出招安的人就是武松。武松提出招安,正是晁盖要招安的前情铺垫。


鲁智深说“各自寻趁”,他去“寻趁”了吗?续书后来的故事表明,花和尚不仅与一百单八将一道招了安,而且,为朝廷屡立大功,活捉了方腊。


“菊花之会”粗俗无比,顶天立地、侠肝义胆的武松、鲁智深竟然成了自我啪啪打脸的无耻之徒。


如此,林冲还有可能联合武松、鲁智深反对一心要造反的宋江吗?





佛道合一,梁山好汉殊途同归


晁盖要招安,武松要招安,但是,最终谁都不会招安,梁山所有的好汉,包括此前的王伦在内,都是不会乞求招安的。梁山原本就是“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聚义之地,不达此目的,梁山好汉是绝对不会善罢甘休的。


晁盖是佛家的护法天王,不以杀戮为本性,这是佛家的“替天行道”。宋江等一百单八将原本就是“妖魔”,闹事造反,则是道家的“替天行道”。佛道两家在梁山上共同“替天行道”,只是所持的方式不同而已。而从攻打曾头市起,佛道两家便殊途同归,“佛道合一”了。






梁山对外作战,一直是宋江率队出征,这样的情节被解读为“架空晁盖”。其实,晁盖本来就是“空”的,宋江没有必要去架空于他。“哄动宋国乾坤,闹遍赵家社稷”本来就是霹雳大仙赋予道家星煞的使命,与佛教没有关系。所以,晁盖是不需要出征的。


但是,晁盖却必须带兵去打曾头市,因为,这里已经被金兵占领。晁盖打曾头市不是为了造朝廷的反,而是“替天行道,保境安民”。


梁山完成了大聚义,提出了最终的口号主张:替天行道,保境安民。至此,梁山佛道合一,“晁宋二头领”殊途同归。


武松、鲁智深既是佛门弟子,更是道家星煞,他们同样将在“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忠义大旗之下,与林冲一道追随宋江杀敌立功,成为抗金保境的大英雄。


于是,这个题目便可以反转理解:晁盖若是一直做寨主,林冲便极有可能点醒武松、林冲的“前世”身份,联合起来反对晁盖招安。林冲将武松、鲁智深带回道家队伍,与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一同上应天星,是不是意味着林冲带走了一百单八将呢?




当然,《水浒传》也不能这样读,这部书所隐藏的宗教思想就是“佛道合一”,而且,有“佛比道高”的倾向。宋江救晁盖,晁盖救宋江,晁盖开启梁山大聚义,率先攻打金兵,便是施耐庵宗教思想及宗教倾向的大写真。


因而,归结一点,以“水浒阴谋论”解读梁山好汉,肯定是把《水浒传》读反了,甚至是读歪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04

我觉得应该不会超过10个人,这些人中应该有最初跟曹盖劫生辰纲的那几个,其中公孙胜、刘唐、三阮、白胜,再有就是张顺、张横、李俊、孙二娘、菜园子张清等少数人,判断这个不能用他们之间的兄弟感情来做标准,应该从出身和阶级立场看。

阶级立场决定态度

大多数是统治阶级出身:

首先,梁山上的大多数人过去都是有功名的,别管大小,他们都不是社会底层人士,在他们的人生观中,赢得一个出身,封妻荫子才是人生最大的追求,而且还会为了这个目的委曲求全,比如宋江、卢俊义、杨雄、柴进、杨志、林冲、花荣等人,都曾这样过,他们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落草为寇,从心理上来说,他们是鄙视落草这帮人的。

林冲的委曲求全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最初林冲对高衙内的忍让,对差役的包容,误入白虎堂等不公待遇时,他都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而不是选择报复高俅和高衙内,直到最后把高俅抓上梁山,他居然还能让宋江把人放走,从这一点看,林冲一直在做着当官的梦。

杨志的三番五次:

杨志和卢俊义一样,最开始的时候,来到梁山附近,抱着升官发财的梦,尤其是杨志,他第一次路过梁山,作者没有交代目的,其实他知道梁山有强人(王伦、朱贵等人),也知道他们的能耐,因此路过这里,就是等着他们来打劫,好借机把他们抓住,然后去换取功名,没想到下来的是林冲,如果当时没有林冲的话,朱贵他们来打劫杨志,就是去送死,肯定会被活捉,成为杨志请赏换取功名的筹码。

再有卢俊义也是如此,他第一次路过梁山的时候,如果可以的话,也是不会放过立功的机会的,梁山上这样的人非常多。

杨志为了谋取功名,甚至委身到梁中书手下,为蔡京送生辰纲,其实这些都能看出他对功名有多迫切。

鲁智深和武松无意功名

其实鲁智深和武松也都曾经短暂当过一些小官,但是两个人确实不眷恋仕途,尤其是鲁智深,为了金翠莲仗义出手,让自己的官丢掉,后来又为了救林冲,连和尚也当不成,才去了二龙山落草,是真的好汉。

武松自始至终也都是为了别人,一个是自己的哥哥,另一个是自己的小弟曹正,但是武松是梁山上最智勇双全之人,他对于朝廷的体制非常清楚,对于仕途丝毫不眷恋,因此他不想招安是真的。

社会底层出身:

在梁山好汉中,真正社会底层出身的只有少数几个,就是那几个打家劫舍的,三阮、张横、张顺、李俊、刘唐、白胜、时迁等少数人,他们不懂仕途规则,也没有体验过其中的好处,因此他们是不喜欢招安的。

虽然有这些人不喜欢招安,但是要是让他们跟着林冲、武松、鲁智深等人自立山头,则又是另一个问题,因为无论是林冲还是武松、鲁智深都不具备这样的魅力,他们缺少晁盖那样的本领,因此他们能带走的人不超过10个。


第2个回答  2021-03-06

首先我们先人脉分析

林冲的人脉

三阮、刘唐,都是晁盖的原班心腹,而林冲对晁盖有拥戴之功,因此这几人肯定会加入林冲阵营。

武松的人脉

其实,武松的人脉也就孙二娘、张清、施恩。

鲁智深的人脉

鲁智深的人脉主要是少华山和桃花山,史进、朱武、陈达、杨春、李忠、周通。

假如林冲、鲁智深、武松因为反对宋江而离开梁山的话,将会有一大批好汉追随他们而去,梁山元气必然大伤。我们多次说过梁山一百单八将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表面上一团和气,称兄道弟,实际上派系林立,山头主义特别明显。

鲁智深、杨志、武松当时作为二龙山的寨主是率领着三山系的人马约三千余人一起投奔了梁山。 所谓三山系是指鲁智深、杨志、武松为寨主的二龙山;以李忠、周通为首的桃花山;以孔明、孔亮两兄弟为首的白虎山。

当时共有十一位头领入伙梁山,他们分别是:鲁智深、杨志、武松、张青、孙二娘、曹正、施恩、孔明、孔亮、李忠、周通。 这十一人中孔明、孔亮是宋江的徒弟,杨志是个官迷,剩余的那些人都是鲁智深和武松的心腹。

也就是说假如鲁智深、武松要领着三山人马离开梁山的话,孔明孔亮和杨志大概率不会离开,剩余的那些好汉都会义无反顾追随鲁智深和武松而去。

另外少华山的九纹龙史进、神机军师朱武、跳涧虎陈达、白花蛇杨春,四个在那里聚义约有两千余人马,这几个人都是鲁智深的旧相识,是鲁智深亲自到少华山历经波折把他们带到梁山,因此少华山的好汉都可以看作是鲁智深的嫡系。

再说说林冲,林冲是梁山三朝元老,历经三任寨主,其中托塔天王晁盖就是林冲火并王伦后亲手将晁盖推向寨主之位的。林冲在梁山可以说是非常有威望,他可以看作是晁盖阵营的骨干。假如他要离开梁山的话,晁盖那些当年的旧部大多也会追随林冲而去。比如阮氏三雄、刘唐、白胜等人,这些都是坚决反对宋江招安的好汉。

如此算来,如果鲁智深、武松、林冲离开梁山的话,凭借他们的声望和号召力起码能带走梁山三十位好汉外加上万人马。他们离开的话梁山实力将大大受损,元气大伤是必然的。更主要的是他们的离开代表着梁山分裂和内讧的开始,后果非常严重。梁山剩余的那些好汉也不是铁板一块,必然会引发派系争斗,最终梁山将分崩离析!

第3个回答  2021-03-04

或许会有人心动想要跟着他们三个一起走,但不管期间怎么折腾他们三个如何做,最终的结果都是一个都带不走,甚至他们三个人还会因为在梁山撺掇旁人而丢了性命。

一、一心想接受诏安的宋江,怎么可能让他们三个走?

诏安这事儿其实一共上演了三次,头两次宋江明显有点儿心动,但碍于自己啥也不是全靠别人支持才做了老大,所以只能不断的引导众兄弟接受诏安,最终在第三次诏安时大多数人选择了接受,要是这个时候有人站出来说“我不想诏安,谁想跟我走”,你说宋江会是啥表情?估计他的脸都会绿了。

不接受诏安就等于是在梁山公然和他对抗,这时候别说是林冲、鲁智深和武松联合起来,就算是再多几个人,宋江也不会轻易的放过,要是人数比较多宋江的态度应该会好一些,因为他要是脸太臭语气过于僵硬导致走的人更多,那诏安就形同虚设他还有啥资格和朝廷谈判,所以人数多就得想计谋留下更多的人。

估计宋江会用上管用的离间计,然后再找这些人逐个谈一谈,按照每个人的情况不同进行处理,胆儿小的就恐吓,胆儿大的就威逼利诱,总之别让人走了就行,要是只有这三个人要走,那就更好处理了,直接让手下的人将他们三个拿下,是罚是杀都由他宋江说了算。

二、别总是骂宋江,他接受诏安也是没办法的事儿。

我算是断断续续的看了《水浒传》,不过我觉得宋江接受诏安是大势所趋,也就是咱们说的不得不做的事儿,梁山上的人说好听了是因为某些事儿聚在一起的异性兄弟,但说难听了,这就是一帮在逃犯的聚集地,而且这帮人还身怀武功每个人还都有自己的拿手绝活,这对于朝廷来说可是个不小的威胁。

就拿李逵来说,他可是最听宋江的话,宋江让他杀一个人他一定没二话也不问缘由直接去杀,而这种人在梁山上可是有很多,这些人聚在一起万一哪天反了朝廷该如何处理?宋江估计也是想到了这一点,希望能够通过诏安给各位兄弟洗白,好有一个正当的身份在这世间行走,可惜他忘了,他们都是违反了朝廷的要犯,朝廷怎会真心诏安。

要是将他们诏安回来那是不是在告诉所有人,以后犯了事儿不要紧,就占个山头聚一起朝廷不仅会原谅之前所有犯下的罪行,还会给一个体面的工作甚至每个月还给发月银,那整个国家岂不是乱了套了,所以只能假意招安然后杀了这帮人才能够永绝后患,而宋江也是到了后期被赏酒才明白这其中的缘由,可惜已经晚了。

最后:

《水浒传》就是一个悲剧,甭管如何假设都无法改变是悲剧的结局。

第4个回答  2021-03-06

在那个风雪纷乱之夜,林冲就已经彻底放下了仕途,怀着对贤妻的万千悔恨和对高俅的无限仇恨,毅然踏上了奔往梁山的崎岖之路。林冲天下闻名,呼声极高,且是梁山三朝元老,功劳最大,在一定程度上,林冲的一举一动,都能左右梁山的发展大局。

武松虽然最早提出了招安这个概念,但是自从血洗鸳鸯楼、半路出家后,他就彻底不再对招安心存幻想了。在听到乐和吟唱《满江红》中的“望天王降诏早招安”时,武松第一个站起来表达了心声,“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

鲁智深是二龙山大头领,三山派系总瓢把子,其江湖影响力极其深远。鲁智深是活佛罗汉,与武行者心有灵犀,对待招安的态度也很明确,“只今满朝文武,多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

以林冲、武松、鲁智深为首的林武鲁派系,有着盘根错节的势力和深远的人际关系,如果这三人带头抵制招安,能带走哪些好汉呢?哪些好汉有积极响应的倾向呢?哪些好汉又绝对不会追随呢?我们分别来看。

林冲、武松、鲁智深的人脉都有哪些?

1.林冲的人脉

三阮、刘唐,都是晁盖的原班心腹,而林冲对晁盖有拥戴之功,因此这几人肯定会加入林冲阵营。此外,还有白胜,虽然出卖过晁盖等人,但他毕竟不是宋江阵营的,被打压严重,他还是跟着这班老弟兄比较踏实。朱贵、杜千、宋万,严重不受宋江的待见,虽然最初可能会怨恨林冲火并了王伦,但多年共处后应该对林冲的武艺和为人钦佩不已,因此有理由相信,这三人也会加入林冲。

林冲的徒弟曹正,也是二龙山的头领,坚决追随林冲。


2.武松的人脉

其实,武松的人脉也就孙二娘、张清、施恩。

3.鲁智深的人脉

鲁智深的人脉主要是少华山和桃花山。鲁智深将史进视为生死兄弟,曾经为了他身陷囹圄;而史进作为鲁智深的铁杆兄弟,也是个热血男儿,必定会坚决拥护鲁智深。李忠与鲁智深渊源不浅,虽然以前有误会,但鲁智深毕竟在三山聚义时出手相救,因此,桃花山也会加入鲁智深。因此,鲁智深的主要人脉就是史进、朱武、陈达、杨春、李忠、周通。

哪些好汉有积极响应的倾向呢?

在原著中,反对招安的人不在少数,但是都不敢跳出来反对;武松、鲁智深虽然跳了出来,但最后被宋江吴用的怀柔政策安抚下来。如果一旦武松、鲁智深拉着林冲闹散伙,这个导火线一引爆,绝对还有很多人会跳出来。

这些可能会积极响应的好汉,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虽然不属于林武鲁派系,但是同样被宋江严重打压,心存不满甚至怨恨;2.对仕途从来没有概念,满脑子就是大块分金银大块吃肉大碗喝酒;3.对招安很大程度上不感兴趣;4.被坑蒙拐骗上了梁山;5.看清了宋江的虚情假意和仕途野心,不愿充当他的马前卒;6.其他复杂关系,比如有各类仇恨。

根据上述几类特点,我们大致筛选如下:1.时迁,绝对像跳蚤一样跳出来积极响应;2.几个小山头,比如枯树山的鲍旭;芒砀山的樊瑞、项充、李衮;饮马川的裴宣、邓飞、孟康;黄门山的马麟、欧鹏、蒋敬、陶宗旺;还有个金钱豹子汤隆,等等,他们只是想到更大的梁山吃更多的肉喝更多的酒;3.家大业大的柴进、李应(杜兴)、4.萧让、金大坚、安道全等少数几个;5.公孙胜,李俊、童威、童猛等;6.恨透了李逵的朱仝;被灭门的扈三娘终于等到了机会,并绝对能够带走王英;被吴用害的家破人亡的卢俊义(燕青),顺便带走被宋江严重打压的蔡福蔡庆。

哪些好汉绝对不会追随呢?

主要是三类,1.宋江的心腹班子和忠实粉丝,比如吴用、花荣、秦明、黄信、戴宗、孔明、孔亮、吕方、郭盛、穆弘、穆春、张横、张顺、燕顺、薛永、李立、石勇、侯健、王定六、郁保四等等;2.原朝廷官员,这是一个比较庞大的体系,包括关胜、呼延灼、董平、张清、徐宁、索超、宣赞、郝思文、韩韬彭玘、魏定国单廷圭、凌振、丁得孙、龚旺等人;3.其他特殊情况,李逵虽然反对招安,但他是宋江的死忠粉;杨雄石秀被宋江救过性命,必当拥戴宋江;二龙山的杨志,虽然与宋江不是一路人,但他深恨三阮刘唐等人,又坚决拥护招安。

最后,青州派系以孙立为首,被打压严重,但是孙提辖的立场未必坚定,因此青州派系不好说。

结语:如果林武鲁强强联合抵制招安,至少能直接带走将近二十位好汉,在强大的带动效应下,将近有三十多人跟着闹散伙,再加上摇摆不定的青州派系,宋江的招安真的只剩下画饼充饥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