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秧不壮不怎么长了,这是不是黄瓜黄点病呢?

如题所述

黄瓜棒状杆菌叶斑病又称褐斑病和靶斑病,俗称“小黄斑”,多发生在黄瓜。发病初期斑点呈多边形,易与黄瓜角斑、霜霉病混淆,发病后期与炭疽病有许多相似之处,给准确鉴定和防治带来困难。该病主要危害叶片,从中下部叶片向上发育,在幼叶中发病较轻。在严重的情况下,它会扩散到叶柄、茎和藤蔓以及水果上,这会导致水果流胶。叶片症状多样,田间可分为小斑、大斑、角斑三种类型。

1.小斑点:低温低湿易出现。病灶直径0.1~0.5 cm,呈黄褐色斑点。病斑扩散后,叶前斑略凹陷,斑近圆形或稍不规则,病生交界明显,黄褐色,周边颜色略暗,中部略浅浅黄,叶背病部略凸起黄白色。

2.大斑点:高温高湿下容易产生。病灶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2~5 cm。整个病灶呈褐色,中心灰白色,半透明。叶子正面的病灶粗糙不平,有隐约的年轮。当湿度较高时,叶片前后会产生大量灰黑色絮状物。

3.角斑:多混有小斑、大斑、霜霉病。病灶黄白色,多角形,病生交界明显,直径0.5~1.0 cm。

以上三种症状都能持续扩散发展。后期,大量的病斑在叶面上分散或连成碎片,导致叶片穿孔、死亡和脱落。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病菌可侵染黄瓜果实,引起果实裂果、胶流、黄色黏稠物质。

1.黄瓜棒状杆菌叶斑病症状易与霜霉病混淆,被菜农称为“假霜霉病菌”和“小霜霉病菌”。不同的是,叶片前后两侧的病斑大小相同,会产生灰黑色的霉层,病与健康交界处明显,病斑粗糙不平;而霜霉病病斑的叶锋是绿黄色的,病与健康的结合点不清楚,病斑常被分割成碎片。由于静脉的限制,病斑呈扁平多边形。湿度大的时候,叶子背面有灰色的霉层。

2.黄瓜棒孢霉叶斑病症状易与细菌性角斑病混淆,叶斑病两侧颜色相近,湿度大时可产生灰黑色霉菌;而细菌性角斑病的叶片两侧没有霉层。湿度大的时候,叶子背面会产生白色的菌脓,干燥后会形成白色的痕迹。

3.黄瓜棒孢霉叶斑病的大斑症状很容易与炭疽病混淆,区别在于炭疽病的斑上会产生粉红色的黏性物质。

黄瓜棒状杆菌叶斑病是一种气传病害,主要以带残体和杂草的土壤或其他寄主植物越冬。病原体可以通过种子表皮或种皮中的休眠菌丝传播。该病寄主范围广,可侵染葫芦科、茄科、十字花科、豆科等作物。病菌通过分生孢子萌发产生芽管,从气孔、伤口或直接通过表皮侵入,潜伏期为5~7天。病原菌可在10℃~35℃生长,最适温度为30℃左右。田间发病后,在适宜的条件下,患病部位会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通过风、雨和耕作作业传播。该病的最适温度为20℃~30℃,相对湿度大于90%。水滴中孢子的萌发率最高。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叶片上的露水、光线不足和昼夜温差会加重病害的发生。此外,过量施用氮肥会导致过度生长或连作多年,对疾病有利。

预防和控制措施

1.减少原发传染源:选择抗病品种,或播种前消毒种子。

2.加强栽培管理:合理使用新土育苗、种植和浇水,膜下滴灌,加强通风,调节好温湿度;平衡施肥,适量施用有机肥;及时转移病人和残疾人。

3.及时进行药物防治:在发病初期,可以选择药物喷雾进行防治,以喷洒中下部叶片为主,前后叶喷洒彻底,注意交替用药。

随着温度的升高,温室温度迅速升高,黄瓜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容易发生炭疽病和白叶枯病。针对黄瓜炭疽病和白叶枯病早期症状相似,难以鉴别的问题,整理出“黄瓜炭疽病和白叶枯病症状鉴别”的技术资料,供各区蔬菜预报员学习,指导农业技术人员和农业生产者进行快速、快速鉴别

它可以发生在整个生长期,会损害叶片、叶柄、茎和藤蔓及果实。叶片染病,起初是水浸斑,逐渐变成不受叶脉限制,近圆形至不规则的褐色斑点。有时候,有光环或光环。小斑点可以合并成严重的斑点,黑点可以在斑点上旋转。干燥时,斑点容易破裂和穿孔,空气潮湿时,斑点表面会产生粉红色的黏性物质。瓜果染病,表面形成近圆形、淡绿色或褐色的凹点,斑点上可产生黑斑,凹陷处常开裂,后期斑点中部产生粉红色黏性物质。严重时多点相连,病瓜腐烂。茎和叶柄被感染,有椭圆形到长方形或不规则的斑点,稍凹陷,黄褐色,开裂和粉红色黏性。

它可以发生在整个生长期,对叶、叶柄、茎蔓、瓜果都有损伤,主要是损伤叶、茎蔓。叶斑呈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或由叶缘向内发育成V形或半圆形,淡褐色或黄褐色,可逐渐发育成大斑,环纹不明显,斑上有明显的小黑点。斑在后期容易破碎,斑蔓延到整片叶子,使叶子变黑死亡。茎蔓多发生在茎基部和茎节附近,病斑呈油浸或水浸、纺锤形或椭圆形、白色或绿色,后期变为黄棕色。有时会冒出琥珀色或乳白色至红棕色的果冻,患病部位会产生许多黑点。病茎干缩,纵裂凌乱,造成全株死亡,但维管束不变色,对根无伤害。瓜果染病,随水浸最初形成无定形的褐色坏死斑,随水浸发展成近圆形的灰褐色坏死斑。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瓜腐烂,病斑表面产生黑点。

炭疽病和枯萎病的区别

1.炭疽病叶片受到攻击时,往往会在非叶片边缘产生近圆形的斑点,这些斑点相对较小,周围有黄色光晕。当空气潮湿时,斑点表面会出现粉红色的黏性物质。然而,茎枯病的叶片中几乎没有近圆形的病变,通常从叶片边缘向内发展为V形或半圆形。病灶比较大,周边无黄色晕圈,表面无粉红色黏性物质。

2.炭疽严重时,从患病部位断茎;茎枯病严重时,病茎缩茎、纵裂凌乱,造成全株死亡。

3.茎枯病发病部位产生的黑点比炭疽病更明显。

黄瓜霜霉病,俗称“干马”和“干叶”,在各生长期均可发生,主要危害叶和茎,对卷须和花梗的危害较小,在低温高湿环境下易造成危害。高温高湿容易导致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农业作业会加速疾病的传播。霜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的早期症状相似,难以鉴别。

黄瓜霜霉病前期,叶背产生受叶脉限制的水浸多边形斑,早晨露珠时明显。露珠消失后消退,叶片正面出现淡黄色斑点,逐渐扩大为多边形水浸斑,然后叶片背面出现霜霉病的黑色霉层。据田间观察,黄瓜幼苗子叶发病严重,病叶背面凹陷,病叶正面出现绿点,然后逐渐变为灰棕色至黄棕色坏死斑,呈多边形。随着病情的发展,许多病斑相互连接,形成不规则的大斑,最终导致叶片死亡。抗病品种的病斑扩散缓慢,病斑小,多边形或圆形,背面稀疏或无霉变层。有些叶子从叶缘开始出现膨大的斑点,不受叶脉限制。病情控制后,病斑淡褐色,干燥。

近年来,设施生产中出现了一种新的霜霉病症状,其特征是前叶绿色,有许多小的圆形气泡状突起,后叶涝渍,边界清晰,有些连成碎片,类似于细菌性角斑病的症状。会出现幼子叶和老叶,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导致作物减产。这与传统的黄瓜霜霉病症状有些不同,可能与环境和品种有关。这种症状也见于甜瓜和丝瓜。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主要为害叶片,斑因叶脉限制呈多角形,症状类似霜霉病,常因误用农药而延误防治时机。疾病与凝结或下雨密切相关。空气湿度高,夜间结露,或阴雨天气都有利于发病。地势低洼,浇水过多,排水不畅,多年复种,基肥和磷钾肥不足的地块,通风不良造成了严重的疾病。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在苗期和成虫期均可发生,主要危害叶片。斑发生在叶脉之间,是发病初期的水浸褪绿斑。随着疾病的发展,斑点呈多边形,呈黄褐色。叶背斑溢出白色细菌,后期干燥时斑常穿孔或破碎。严重时还可损伤叶柄、卷须、果实和茎,病斑沿茎沟纵向延伸形成条痕,严重时病茎纵向开裂。瓜条有臭味。

两种疾病的区别

前者病灶大,颜色深,黄棕色,无穿孔;后者病斑较小,颜色较浅,浅褐色或灰白色,易碎,易破裂穿孔。前者潮湿时,叶背病斑上产生黑紫色或灰黑色的霉层;后者潮湿时,白色菌液(细菌浓度)溢出在叶背病斑上,干燥后留下白色痕迹。前者不害瓜;后者可损伤瓜条,产生水浸、近圆形的病斑,膨胀后可连成不规则形状。裂纹往往出现在病斑的中间。潮湿时,病斑产生细菌浓度,病斑转向瓜条内部扩展。维管束附近的果肉变色,病瓜后期腐烂发臭。症状未适当采取时,可采用简单的方法,即取下病叶,在干净的塑料袋中撒些水,在15℃~20℃过夜。第二天,如果患病部位背部没有黑色霉菌,则为细菌性角斑病,如果有黑色霉菌,则为霜霉病。如果是无菌致密无黑霉,可能是生理充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16
黄瓜靶斑病,这是一种高温高湿性的真菌类病害。发病初期时,黄瓜受害叶片上会出现很多大小不等的水浸状黄色病斑,这些病斑会随着病情的加重不断的扩大,直到叶片黄枯而死。
第2个回答  2021-04-16
不是。可能是因为施肥不到位。可以对其根部冲施氮磷钾水溶肥以及腐植酸活性液肥,以促进植株的根部的生长。
第3个回答  2021-04-16
品种原因,黄瓜光长秧不长瓜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品种问题,这跟我国各个地区环境不同有关。棚内温度高,黄瓜性喜温暖,不耐寒冷也不耐高温,生长期需一定的昼夜温差低于10℃高于38℃均不发芽或发芽率降低,高于30摄氏度会生理失调,结瓜停止。氮肥使用过多,如果在前期过多的施氮肥会造成黄瓜植株疯长而导致不能很好的开花结瓜,偏施氮肥也会造成黄瓜光长秧不长瓜。土壤水分,黄瓜是对土壤湿度要求也比较高,需要定期的浇水,如果缺水严重正常的生理活动必然受到干扰,结瓜自然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