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土家族有哪些风俗

如题所述

1.居住

土家人“所居必择高岭”,往往同姓数十户或上百户集聚而成为一寨。土家人多聚居山内,客家人多居山外。土司时,只有土司、舍把、族长等土官以木架屋,雕梁画柱,而一般土民,多编竹为墙,茅草盖屋,若盖瓦房,则犯僭越之罪。

堂屋正面设有祖先神位,两旁侧室住人。

侧房内靠前处设火坑,置三脚架,用来架锅做饭。

侧房近屋顶处,编竹为楼;楼底悬一木架。

竹楼及木架利用火坑中烧火的热气,烘粮食、肉、木柴等。

土家房舍,多建“吊脚楼”式木板瓦房,楼上住人,楼下养牲畜或堆放肥料柴草等。


苗家喜合族聚居,一姓一寨,或数姓一寨,居室形制有两种,一种是极为简陋的所谓三根柱子通天,“八”字木,上盖茅草的居室,另种是较好的即为吊脚楼。

楼下养牲畜,楼上住人。

堂屋一侧为火屋,置有火坑,坑内置三脚架用以煮饭或炒菜,火坑后方供奉的家神。火坑屋的套间即为该家长者居住。

2.衣着

土家人“男女垂鬓,短衣跣足,以布勒额,喜斑烂服色”。

过去,“男女服饰,以贫富分,贫者仅足蔽体,富者夏葛冬裘。

”土家人穿的衣料,一般为自织、自染的土布,史书上称为“溪布”、“洞布”,多为青、蓝二色。

服装式样:青年男子多穿对襟短衣。也有穿“琵琶襟”的。

女装全是大衣大袖,裤管也特别大;袖口与裤腿口都镶上五寸来宽的花边,与袖口裤脚口同一花色。妇女一般不缠足。男女喜包头,缠黑、白长帕,四季不离。

头帕长达一丈多,缠成“人字路”式。对襟短衣,外套黑布单挂,称为“鸦鹊褂”。

以布缠腿,不常穿鞋。

苗人服饰多种多样,女装一般为上装无领斜襟、袖大而短、衣长至膝,即所为“前遮羞、后遮沟”、有颜色布作外托肩,袖口、襟边均为花边,下装有裤和裙两种,裤脚大而短,镶有花边,裙带子多为甚密的折裙,裙长至踝,内着长裤。

男装,老人无领,右斜襟,喜扎腰带,青年则多穿对襟,7扣或9扣,袖长而口小,男女多包头,老人喜青色,青年人喜白色。头巾较长,常包成大盘。男女均扎绑腿。女性更多戴金银手饰,项圈等。

3.饮食

恩施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所以当地餐饮既有蜀地麻辣特色又具潇湘咸辣风格。特别是当地颇具土家族和苗族特色的风味小吃更是吸引了不少的游人,比如有合渣、腊肉、土豆干等。

土家人吃食主要为杂粮,如苞谷、小米、荞麦、红苕等,吃大米较少。喜腥膻,好饮酒。以大块大砣肉待客为至诚,若切剁太细,就会被讥为小气、吝啬。

喝酒用土碗豪饮。对于五味,尤喜辛辣、每餐不离辣椒,另有喝油茶的习惯。

即“土家人以油炸黄豆、苞谷、米花、豆乳、芝麻、绿豆诸物,取水和油,贡茶叶作汤泡之,饷客致敬。

”旧时还有咂酒习俗。


苗家饮食,多以苞谷,洋芋为主、较少大米。

喜食酸辣,好饮酒,红白喜事或亲友客人,常以酒款待。

扩展资料: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简称恩施州),是湖北省的自治州、地级行政区,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鄂、湘、渝三省(市)交汇处,位于东经108°23′12″-110°38′08″、北纬29°07′10″-31°24′13″。恩施州于1983年8月19日建州,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有土家族、苗族、侗族、汉族、回族、蒙古族、彝族、纳西族、壮族等29个民族。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10
哭嫁——特殊的婚俗土家族哭嫁的传统由来以久,土家姑娘的结婚喜庆之日,是用哭声迎来的。新娘在结婚前半个多月就哭起,有的要哭一月有余。土家人还把能否唱哭嫁歌,作为衡量女子才智和贤德的标志。新娘对家中每位亲人要唱一首,来一位亲朋又唱一首;遇上陌生人来要唱,每做一件事也要唱。哭嫁歌有"哭父母"、"哭哥嫂"、"哭伯叔"、"哭姐妹"、"骂媒人"、"哭梳头"、"哭戴花"、"哭辞爹离娘"、"哭辞祖宗"、"哭上轿"等等。 过赶年恩施土家团年一般都是在腊月24到腊月29之间,而不是像汉族一定要大年三十儿才团年。相传当年土家族的将士们就是提前过年夜,然后在大年三十那天突袭敌人取得了大的胜利。所以以后土家人为了纪念自己的英雄,就过赶年。 过社土家人到了春天,有一个吃社饭、祭祖等为主的过社习俗。届时,土家人会蒸上美味的社饭,带上祭祀的东西去祭祖。尤其是老人死了满三年的时候,称为大社,一定要浓重。 土家女儿会,会期为农历七月十二。 恩施市的“土家女儿会”与恩施州“州庆”、“摆手节”、“牛王节”并列恩施四大民族节,历史悠久,是恩施土家族女儿在华夏大地上独显女性文化特征的一朵艺术奇葩。
  早在明末青初,中国还相当封闭,恩施市海拔1800多米的高山,红土乡的石灰窑、板桥乡的大山顶更是地远山荒,由于外来户的入籍,该地出现了一种由青年男女自由谈婚论嫁的婚俗,由于这个活动是在每年农历7月12日,以赶集贸易、赶集途中对歌的形式来实施,整个过程是以青年女性为主来选择谈婚论嫁的对象,后来,当地老百姓便把这天称为“土家女儿会”。这一古老的婚俗被当地的土家人一直保留到今天。 过月半——独特的祭祀风俗农历的七月对于土家人来说是很重要的,除了热闹非凡的女儿会,还有一项极为重要的祭祀活动——过月半。土家规矩,月半一定要七月十五之前过,每家根据自己家每年的实际情况选择的日期也是不一样的。每到祭祀大典的时候,族长就会带领全寨的人对着祖先的祠堂虔诚地叩拜,以求得到祖先的庇佑。土家人对祖先的崇拜一直都是根深蒂固的,从巴氏务相化做英勇的白虎起,土家人就一直信仰祖先赐予的力量。
还有很多,你还想要可以追问。
第2个回答  2013-07-10
土家人“所居必择高岭”,往往同姓数十户或上百户集聚而成为一寨。土家人多聚居山内,客家人多居山外。土司时,只有土司、舍把、族长等土官以木架屋,雕梁画柱,而一般土民,多编竹为墙,茅草盖屋,若盖瓦房,则犯僭越之罪。堂屋正面设有祖先神位,两旁侧室住人。侧房内靠前处设火坑,置三脚架,用来架锅做饭。侧房近屋顶处,编竹为楼;楼底悬一木架。竹楼及木架利用火坑中烧火的热气,烘粮食、肉、木柴等。现土家房舍,多建“吊脚楼”式木板瓦房,楼上住人,楼下养牲畜或堆放肥料柴草等。
土家人吃食主要为杂粮,如苞谷、小米、荞麦、红苕等,吃大米较少。喜腥膻,好饮酒。以大块大砣肉待客为至诚,若切剁太细,就会被讥为小气、吝啬。喝酒用土碗豪饮。对于五味,尤喜辛辣、每餐不离辣椒,另有喝油茶的习惯。即“土家人以油炸黄豆、苞谷、米花、豆乳、芝麻、绿豆诸物,取水和油,贡茶叶作汤泡之,饷客致敬。”旧时还有咂酒习俗。
土家族除年节外,还以4月18和6月初六为大节。土家人过年比汉族提前一天,叫“过赶年”。六月初六晒龙袍。家家把好衣料拿出来晒。此日也要蒸糯米饭杀牛,到摆手堂敬土王菩萨,祭后全村聚而共食。相传这天为土司王遇难血染龙袍之日。
第3个回答  2021-03-19

第4个回答  2018-03-10
油香,洽渣 都是恩施土家族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