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的自称问题

某 是什么情况下用的?比如某乃谁谁谁。 还有孤是什么情况下用的?

皇帝自称:“朕“。另外,有时候也用“我”或者“吾”
  别人称呼皇帝:唐代时称呼皇帝多用“圣人”,至于像唐明皇这样的风流天子,则亲近者俱呼其为“三郎”
  皇后自称:皇太后下制令时,自称“予”,在便殿见群臣时,则称“吾”,很多时候也用“我”
  后妃自称:在正式场合用“妾某氏等”,(注意,并不是臣妾)平时则用“我”或者“吾”
  公主自称:对皇帝,她也是称“吾”或者“我”
  皇帝对儿子的称呼:亲昵一点可叫小名,平时可叫他的名或者称呼其排行,如九郎之类
  皇太子自称:平时还是多用“我”或者“吾”,另外对皇帝或者皇后或者时可用“儿臣”,对下人可用“小王”。
  太子则常被左右之人称为“郎君”;诸王则被称呼为“王爷”
普通人:
  戏文之中,夫妻之间,多有“相公”和“娘子”之类,事实上,这在唐宋两朝,是非常大的错误!
  基本上,男子和女子打招呼,不管是否相识,一律可以称为“娘子”,年轻一点的可以称呼为“小娘子”。这里“娘子”并非老婆含义,各位可以大胆使用。
  “相公”一词,严禁随便使用!在唐代,只有宰相才被称为“相公”。
  年长者也会叫少年人为“郎”或“郎君”,称呼熟悉的男子多以其姓加上行第或最后再加以“郎”呼之;而称呼女子则多以其姓加行第再加“娘”呼之。
  宋
  皇帝自称:“朕“。另外,有时候也用“我”或者“吾”
  别人称呼皇帝:宋代时称呼皇帝多用“官家”。
  皇后自称:皇太后下制令时,自称“予”,在便殿见群臣时,则称“吾”,很多时候也用“我”
后妃自称:在正式场合用“妾某氏等”,或者“臣妾”,平时则用“我”或者“吾”
  皇帝对太后、皇后和妃嫔的称呼:皇帝称呼太后(母后)为“娘娘”,皇帝称呼皇后为“圣人”(这个要和唐朝的“圣人”区分),皇帝称呼妃子为“娘子”
公主自称:对皇帝,她也是称“吾”或者“我”
  皇帝对儿子的称呼:亲昵一点可叫小名,平时可叫他的名字,加上什么儿之类:如桓儿,构儿等。
  皇帝对公主的称呼:亲昵一点可叫小名,平时可叫她的名字,或者称呼其封号。
  皇太子与诸王子自称:平时还是多用“我”或者“吾”,另外对皇帝或者皇后或者时可用“儿臣”,对下人可用“小王”。
  诸王则被称呼为“王爷”。皇帝对自己的兄弟的称呼一般是按排行来叫,如“大哥”、“九哥”之类。皇子和公主之间,或者皇帝兄妹之间,也是如此。如高宗赵构就称呼柔福帝姬为“二十姐”,而柔福称呼赵构为“九哥”,其时赵构已经登基。
  太监对皇帝以及皇后等人的称呼是:“小的“,或者“小人”都行,并非满清的“奴才”。
  普通人:
  戏文之中,夫妻之间,多有“相公”和“娘子”之类,事实上,这在唐宋两朝,是非常大的错误!
  基本上,男子和女子打招呼,不管是否相识,一律可以称为“娘子”,年轻一点的可以称呼为“小娘子”。这里“娘子”并非老婆含义,各位可以大胆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也不能随便用“小姐”这个称呼,非常不幸,早在宋代,“小姐”的含义就是“妓女”的意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20
某是普通人用的谦称,一般是没有官职的人用的,和文化不文化没关系,很多读书人也自称某。张飞也是读过书的。
孤是有爵位的人用的,秦朝以前朕、孤这些词都可以随便用,但秦朝统一后规范了这些词语,此后历朝历代都如此。皇帝自称朕,王爵自称寡人,公爵、侯爵、伯爵自称孤。比如三国孙权,在做吴侯的时候自称孤,当了吴王自称寡人,称帝后就自称朕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7-09
江湖人 想洒家 某家 皇帝自称朕 寡人 王自称孤 本王 皇后公主一类的一般自称本宫 官员一般自称本官 和和尚自称 小僧 贫僧 老和尚一般自称老僧 老衲 尼姑一般自称贫尼
第3个回答  2013-07-09
商周时期,还有春秋战国的皇帝自称孤。没有某乃谁谁谁,应该是在下乃李某人也之类才对
第4个回答  2013-07-09
某 是 没什么文化的江湖人常用的自称,有时也称某家,洒家。水浒传中常见。
孤是古代有王爵的人的自称,最早是在商周时朝,天下有八百镇诸侯,,个个都自称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