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讲的重灸是什么意思?

艾灸讲的重灸是指用的时间长壮数多壮大吗?

重灸就是灸量大一些,灸的时间长一些,但艾灸不是时间越长越好,要根据具体的病症去选择施灸的时间,一般一个穴位灸15分钟左右就可以,像是局部有疼痛的病症,局部施灸可以在半个小时以上,具体内的灸量大小要根据具体的病症表容现去施灸。

什么才算得上是重灸?

艾条粗?艾炷大?还是艾灸时间长?

现在很多人用多孔灸盒,艾灸床,还有所谓的整背灸,以为此才是重灸,长期的大量的作用督脉对于本来就阴虚的人来说,犹如:竭泽而渔!

“小火补,壮火泻”,太过随意,伤人于无形之中!

不同灸法适用于不同人群,也有各自好处,各人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不要盲目!

大面积灸就像“散弹”,面积大,反而相对威力小;取穴精准就像是狙击手,各有优点,但精准点灸才是灸之精要所在,才是根本上的重灸之需。

大面积灸适合虚寒水湿很重的阶段使用,会很好,但长期用会灼伤津液,从而损伤阴气。阴气损伤,阳气也没法补上的。

所以,艾灸到一段时间后,需要减小火力或精准点灸才好继续深入调理脏腑,比如舌苔的白腻变淡,甚至是变红了,这说明湿气已经散除些,阳虚症状缓解,这时火力就不能那么大了,不然会伤阴而上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7
《灵枢经》开篇就说明创立“经络学说”的目的,是黄帝因为怜悯广大穷苦百姓,为了给他们治疗疾病而创立的一种疗效好、费用低的理论和方法。经文上说:我爱护万民,亲养百官,并征收他们的租税。但我又很怜悯百姓在生活上不能自给,往往还会发生疾病,没有钱买药治病。所以,我不想采用峻猛的药物和损耗元气的治法,打算用微妙细无为的诊治方法,疏通经血之脉,使阴阳调和,谋求使虚逆的元气变为顺实,汇聚较为充足的真阳能够汇聚裹携邪气,循经脉的通道枢纽一起外出,从而消除病邪,以治疗他们的疾病、解除他们的痛苦。

为了流传后世,必须建立明确的法则,以使它永远流传,永不泯灭,容易使用而难以忘记,就必须使其条理分明,建立理论体系。并进一步分出不同的篇章,区别开表里层次,确定人身气血终而复始地循环于脏腑经脉和阴阳内外的规律。为此首先创立一部针经。

圣贤慈悲之心,使后世百姓蒙受无穷恩惠,实在是百姓之再造父母,业医者之恩师楷模。

经文中所谓的“微针”并不是特指针刺疗法,而是指具有“调理经气、疏通经脉”作用的治疗方法的代名词。其中,灸法是“经络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针灸”两个字经常同时出现。由于施灸所用的艾草,来源非常广泛,价格极为便宜;治疗时,取穴简单,理论便于记忆,方法易于掌握,并且,疗效甚佳,具有防病、治病的双重功效。

经文中对于灸法的治疗范围和原则有着明确的记载:“针所不为,灸之所宜;阴阳具虚,火自当之;经陷下者,火则当之;经络坚紧,火所治之,陷下则灸之;络满经虚,灸阴刺阳,经满络虚,刺阴灸阳。”

战国时的孟子曾说:“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说明“灸法”在春秋战国以前就已经在民间广泛应用了。

《千金方》云:“艾火可以灸百病,杀鬼邪。”并说:“凡人吴蜀地游宦,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着人,故吴蜀多行灸法。”

在《枕上记》中也有“艾火漫烧身(艾火可以使全身的经脉畅通)”的说法。

俗语云:“若要丹田安,三里常不干。”所谓“三里常不干”,就是经常对“足三里穴”施以化脓灸,使穴位经常流脓(常不干),也就是“勿令疮暂瘥”的意思。传统中医的“灸疮流脓”与西医的“感染发炎”是两回事,“感染发炎”必须做伤口消毒处理,否则会有生命危险;而“灸疮流脓”只需贴块纱布吸脓即可,以免弄脏内衣,而且,可以下水游泳或泡澡,生活起居都不妨碍,因为所灸的都是强壮穴,灸后局部气血充盛,免疫力极强,所以,绝不会转变为西医的“感染发炎”。

这是因为“灸疮流脓”是局部元气充足的情况,不会出现红肿热痛的症状;而“感染发炎”是局部元气虚弱的情况,就会有“红肿热痛”的症状。比如:糖尿病患者的皮肤受伤是很难愈合的,而为其施以足够的化脓灸后,伤口愈合是十分迅速的。西医如果没有亲眼看到,是绝对不会相信的。在传统中医理论中,脾的功能之一就是“主肌肉”和“主统血”,重灸中脘穴,可以很快恢复脾的功能,所以,流血不止或伤口难以愈合的情况也就不会发生了。但是,必须一次灸透,倘若只灸一两百壮就停止的话,各种功能还没有完全恢复,伤口就会化脓两三个月而对生活产生一定影响。

然而,如果灸后两三天伤口不化脓,就属于元气极度虚弱者,应慎灸。

古贤云:“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平常人通常将“针法”与“灸法”通称为“针灸”。比如人们常说:“有病可以去扎扎针灸。”其实针与灸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第2个回答  2020-12-19
1.寒 感:灸后感觉冒凉风,表明体内寒气非常重或因近期疲劳气血虚弱,需要加大灸量。

2.热 感:灸后感觉被灸部位发烫按下有痛感或结节,表明经络有堵或平时就不舒服疼痛的部位,需要用手揉、提高高度、疏通经络。

想倾诉聊聊天?来soul遇见有趣温暖的TA!
广告

3.局部皮肤凉:灸后感觉皮肤局部发凉,表明相应经络不通,阳气到达不了,需要通络、继续艾灸。

4.粘 汗:灸后出粘汗,表明湿气重,多有脾脏问题、需要继续艾灸。

5.冷 汗:灸后出冷汗,表明寒气重,多有肾脏问题、需要继续艾灸。

6.穴位冒凉风:灸后手心、鱼际、百会、涌泉等穴位冒凉风,表明体内有淤有寒气,需要继续艾灸。

7.关节冒凉风:灸后关节冒凉风表明关节内有寒气,容易患关节炎,需要继续艾灸。

8.三阴交冒凉风:女士灸后三阴交冒凉风表明有妇科炎症,需要继续艾灸。

9.上 火:灸后出现上火表明体质虚热、虚火上炎、配穴不合理,需要灸涌泉、太溪、足三里等下焦穴位,引火归元。

10.百会冒热风:灸后百会穴冒热风,表明虚火旺,需要上焦部位少灸或不灸, 疏通后灸涌泉穴、太溪穴及下焦为主。
第3个回答  2020-05-01
重灸专指一次灸的时间长、火力深透于穴位经络臓腑的艾久方法。
约可分为:
1、直接灸(又叫明灸、疤痕灸、化脓灸),每次每穴根据需要艾灸100壮以上(约需要6小时),连灸3天以上。
2、热敏灸,长时间灸多个穴位,每个穴位时间不定,总共灸2小时以上,连灸3天以上。
3、艾盒重灸,长时间同时温灸一到几个穴位,每次灸2小时以上,甚至一次灸8小时,一天不停的灸,连灸3天以上。无论哪种方法,重灸的特点都是一次灸的时间长,将艾草的能量深透体内,以达到短时间内高能量注入人体,从而改变人体能量结构,阴平阳秘,提升体质,起到治病养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