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为何多次出现外戚专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如题所述

古代朝廷出现外戚专权的原因不外乎是君主皇权统治不够集中,依赖外戚。还有就是当时的君主上位年纪太小,必须依靠太后家族等外戚扶持。

大家都知道汉代创立者为汉高祖刘邦,他曾经就是个无名小卒,放过亭长。但被吕雉父亲看中了并把女儿嫁给了她,吕家的条件在当时可比起刘邦好太多了,给予刘邦挺多帮助。最后在刘邦上位后,吕雉顺理成章成为了皇后,吕雉家族也从此顺风顺水,水涨船高。后来刘邦去世穿位于吕雉之子,吕雉成为了皇太后。吕雉之子性格懦弱,使得吕雉家族掌握了极大权力,逐渐发展成为当时朝廷里不可忽视而且能左右君主决定的势力,这就是汉代最开始的外戚专权。后面几个皇帝也出现过很有名的外戚,比如汉武帝皇后的弟弟就是有名的卫青将军,但并没有再出现类似外戚专权的事情。

外戚的形成原因大部分来自于君主的伴侣也就是后宫,君主需求娶有权势的大臣之女为后为妃,加强君臣关系,使得臣子更加忠心,也因此让后宫嫔妃的家族因此更加得势。更由于普遍女性寿命高于男性,因此在君主去世后,下一任君主继位时更加依赖后宫嫔妃家族,如此循环,外戚专权集团不断的增强增大并形成系统。西汉后期经历了窦家、霍家外戚手握大权,到了汉成帝期间,他昏庸无能,贪图酒色,全国各地相继爆发农民起义。可这时候大权已经不在他手里,而在他母亲王太后家族里,这也为后面王莽篡汉埋下了伏笔。

到了东汉期间,光武帝刘秀为了阻止外戚专权,引进了宦官集团,但天不遂人愿,东汉的情况并没有比西汉好多少。东汉自汉章帝以后,上位的基本上都是年纪小的君主,这直接导致了当时的太后、太皇太后家族可以把持朝政,重用自家人,形成了外戚专权集团,最后的结果就是东汉后期皇帝不断被杀害,朝廷动荡不安,最终民不聊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8-21

汉朝的外戚势力比较强大,经常可以掌控朝廷,这都是有历史渊源的,汉朝初年就有着外戚专权的先例,以后历代也都没有改变,此外,由于家族势力的干扰,外戚也就有了得以立足的机会。在汉高祖去世以后,高祖以托孤大臣的形式来安排朝政,但由于当时吕后的势力比较强大,很多大臣都惧于吕后的威严,加上吕后对权力的觊觎之心,很多大臣归附到了吕后之下,吕后名正言顺地掌控了朝廷大权。

一、吕雉开创外戚干政的先例

吕雉本就是大户人家的姑娘,后来能嫁给刘邦也是刘邦的一种福分,这也曾经让刘邦名气大增,后来,在刘邦转战南北之时,吕雉及刘邦的家人被项羽俘获,在楚汉停战之后他们才回到刘邦身边,但吕雉回去之后,她很快就融入了汉朝的决策中心。高祖去世以后,吕雉以各种手段清除异己,逐渐取代了太子的地位,开始了她的临朝听政生涯,吕雉借机扩大家族势力,安排吕氏一族入朝为官,在吕雉的安排下,他们逐渐控制了整个汉朝的决策圈子。

二、汉朝很难清除外戚的联盟势力

吕雉利用自己家族的势力干扰着君权,这也就为太后听政、决断留下了惯例,再加上当权者为家族谋利,其家族基本可以担任一切关键职位,这就使得外戚势力很难清除。在景帝、武帝时期的窦太后就完全可以成为外戚集团的代表,窦氏家族在武帝前期基本控制着整个朝廷的重要职位,武帝在当时很难自行任免官员,一切决断都得听从窦太后,即便在窦太后去世之后,手段强硬的武帝依然无法彻底排除外戚势力,也有迹象表明他是无心于此。

在汉朝,祖宗的惯例不是轻易就能被废除的,外戚势力的存在有着相当的历史基础,这也就使得君主无力也无心解决这一问题。

第2个回答  2020-08-29
汉朝多次外戚专权是由汉朝的制度造成的,汉朝承袭秦朝制度,但却学的不彻底,依然保留了分封制,为了避免国家权力集中到诸侯手中,帝王会重用其妻子的家人而不是自己的兄弟、氏族,当权利过度集中到外戚手中,汉朝便会经历一次次动乱。
第3个回答  2020-08-25
汉朝皇帝继位时多为年龄小或者性格懦弱,不能自己理政,要依靠母亲,母亲要维护皇权又要不断提拔自己娘家人,以打压宗室和重臣,外戚逐渐掌握实权。
第4个回答  2020-08-28
汉朝维持自己统治的时候采用郡国并行制,皇帝会把一些重要权力交于外戚,用来打压宗室和重臣,所以会出现其他危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