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隋唐到明清,科举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如题所述

  从隋唐到明清,科举制度的变化:
  1、隋朝: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2、唐朝 :唐太宗时,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科目;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的考试内容。 唐高宗以后进士科尤为时人所重。唐朝许多宰相大多是进士出身。常科的考生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生徒,一个是乡贡。
  3、宋朝:宋代的科举,大体同唐代一样,有常科、制科和武举。宋代“重文轻武”,所以也很重视科举考试,但后期导致选官过冗过滥。相比之下,宋代常科的科目比唐代大为减少,其中进士科仍然最受重视,进士一等多数可官至宰相,所以宋人以进士科为宰相科。
  4、元代:元代的科举基本沿袭宋代,用“经义”、“经疑”为题述文。科举分为地方的乡试,和在京师进行的会试及殿试。元代科举只考一科,但分成左右榜。右榜供蒙古人、色目人应考;乡试时只考两场,要求相对较简单。
  5、明朝:明代对科举高度重视,科举方法之严密也超过了以往历代。明代以前,学院只是为科举培养人才的方法之一。到了明代,进学院却成为了科举的必由之路。明朝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实行八股取士,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
  6、清朝末年: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11
  从隋唐到明清,科举制度发生了如下变化:
  隋唐科举考试只是当时选拔制度的一部分,隋唐的人才举荐制度依然实行.而明清时代,实行八股取士,科举已经完全变成了国家选拔人才的主要手段.
  
  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具有分科考试,取士权归于中央所有,允许自由报考(即"怀牒谱自荐于州县",与察举制的"他荐"相区别)和主要以成绩定取舍三个显著的特点。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1300年。
  隋设科举,以明经、进士两科取士。唐朝沿袭,并有进一步的发展。由于国家制度的健全,经济的发展,庶族地主的兴起,要求提高社会地位,获得参政机会;唐朝用科举考试作为选拔官吏的主要办法,以此选拔合格人才,提高官员素质和笼络士人等。
考试内容,有经义、帖经、财务策、诗赋等,考生的来源有从国子监来的“生徒”和经州、县选送的“乡贡”。先由礼部考试录取,再经吏部考以身、言、书、判,合格后始能授官。当时明经科,不为社会重视,因有“杂色”之称。而进士科最为士人所趋,一经录取,被视为“登龙门”。唐朝的主要官员如太宗以后的宰相多由进士科出身,对社会影响极大。许多士人幻想“十载寒窗,一举成名”,把毕生精力都消耗在儒家的经书和文选等典籍方面,因此,科举制度对巩固封建统治起着很大作用。
  而明清时代,实行八股取士,科举已经完全变成了国家选拔人才的主要手段.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24
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

1、科举制度的开始:
(1)背景:魏晋以来选官注重门第,不利于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为改变此弊端,隋朝创立了一种新的选官制度。
(2)创立: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2、科举制的完善:唐朝
完善措施:唐太宗时,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科目;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的考试内容。

3、科举制度的演变: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

4、科举制度的废除:清朝末年,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5-07-06
隋朝置明经、进士二科,这才是科举制度真正的雏形。当时的明经、进士两科考试的内容主要是策问。唐代初年沿袭隋制,太宗后唐代的科举分常举、制举两种。所谓常举是指每年分科举行的科举;制举是指由皇帝临时下诏举行的科举。由于常举和制举选拔人才的目的不同,因此在考试内容、考生来源、考试方法上有很大区别,而常举以其长期性、固定性的优点成为了科举中最重要的部分。常举的主要科目是: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一史、三史、开元礼、道举、童子等。 各科的内容有所不同,而唐代进士也必须到吏部考试合格后才能授予官职,武则天时期开始了武举,宋代后创立了三级科考体制,并且经过殿试后不需要到吏部进行考试即可任职,糊名和誉录也是这时出现的,那时考试内容仍然有时考诗赋,有时考经义,有时兼而有之,变换不定,元代的科举制曾经停止,后来又重新开始,并且程朱理学开始规定为考试取士的标准,这一时代科举不是当官的主要途径。明代对科举进行了进一步改革,首先就是八股取士,八股文以四书、五经中的文句做题目,只能依照题义阐述其中的义理。考试内容方式死板,限制了人的思维,这一时期开始,科举成为了当官的主要途径,非科举出身不得担任内阁大学士成为常例,清代科举大体和明代差不多,特别之处在于乡试除按照省作为考区外八旗也作为了考区,清末曾对此做出了改革,新政后科举取消。
第4个回答  2016-01-26
  科举意在选才,它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经隋、唐、宋、元、明、清。从隋朝大业元年(605)的进士科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正式废除。
  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一千三百多年。到明清,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上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
  隋文帝 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诞生阶段) 隋炀帝 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唐太宗 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的人数(完善阶段) 武则天 增设殿试、武举
  唐玄宗 丰富考试的内容: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
  1、科举制度诞生的背景:魏晋以来的选官制度严重阻碍了社会对人才的选拔和任用。 2、科举制度发展的概况
  (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1)诞生于隋朝:
  ①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②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2)完善于唐朝:
  ①唐太宗扩大国学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②武则天开设殿试,增设武举。
  ③唐玄宗把诗赋作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 (3)明朝时发展到鼎峰:明朝时期,采用八股取士,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准根据指定观点答题,不准发挥个人见解。
  (4)鼎盛于明清:1905年,清政府拟定《奏定学堂章程》建立起新式教育体制,科举制度被正式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