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斑的区别图片

如题所述

  每种斑产生原因不同,形状也各有不同:

    斑点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雀斑:多半是遗传性的,出生时没有,直到青春期,bai才慢慢出现并明显,分布于du脸上,身体各部有如小米粒状,颜zhi色为浅褐色、深褐色,先天体质,传统治疗上较困难,只能不使其增加或色泽变得更深。

  黄褐斑:黄褐斑也称肝斑,为面部的黄褐色色素沉着。多对称蝶形分布于颊部。多见于女性,血中雌激素水平高是主要原因,其发病与妊娠、长期口服避孕药、月经紊乱有关。

  妊娠斑:为颜面部对称而局限性淡褐色至深褐色斑片(通常对称分布于前额、颞部和颧部)。多见于中青年女性。

  老年斑:为老年人的一种皮肤退行性变。表现为散在的色素斑片,大小不等,扁平或稍高于皮面,表面光滑,呈棕褐色。多见于暴露部位,如面部、额部、手背等。

  日晒斑:晒太阳过度,大部分为面状或块状,颜色为黄褐色或褐色,晒斑在治疗上较简单,常作营养保湿敷面,就会慢慢恢复。

  辐射斑:是指长期面对电脑,电脑辐射导致脸上色素沉积而形成的色斑·也叫电脑辐射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0
斑的种类比较多,有的比较表浅容易祛除,有的比较深,治疗起来比较困难。不管任何一种斑,防晒很重要;
黄褐斑:主要发生于中年女性,,特别是妊娠后,表现为面颊部对称性片状浅褐色的色素沉着斑。目前研究表明,日晒、性激素水平是主要因素,皮肤屏障功能、某些药物、睡眠、某些慢性疾病、遗传、微生态失衡及少数含量重金属化妆品等也可能与本病有关;往往需要综合治疗,生活中防晒,忌口服避孕药、光敏性药物及不正规化妆品;内服药物:维生素C、维生素E有抗氧化作用,止血环酸可竞争性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减少黑素生成。激光、果酸治疗,外用壬二酸或氢醌;
雀斑:是发生在面、颈等暴露部位的棕色点状色素沉着斑,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在黄种人、白种人中发生率较高。日晒与雀斑的关系显著,一般日晒越多,雀斑越多。治疗上调整内分泌,调整作息,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防晒、果酸或激光治疗;
颧部褐青色痣:为颧部或者颞部对称性分布的黑灰色斑点状色素沉着。其发病可能与遗传有关。后天发病,发病高峰见于30岁以下青年女性。首选激光治疗。目前Q1064、Q755、Q694是常用的激光治疗仪器,需要3-5次,每次治疗间隔3-6个月,治疗后基本不会复发,常用的化学剥脱、美白产品对这个几乎没有作用。所以不要盲目选择治疗方法。
咖啡牛奶斑:多是出生时即可发现的棕色斑片,斑片色泽自淡棕至深棕色不等,颜色相同且相对均匀,大小不等,边界清晰,表面皮肤质地完全正常。多属于遗传性皮肤病,与日晒无关,可单独发生,亦可为多系统疾病的一种标志,如神经纤维瘤病、Albright综合征、多发性黑子综合征及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等。激光治疗比较有好的疗效。
黑变病:是一种多发于颜面、颈部、四肢等暴露部位的弥漫性色素沉着为特征的皮肤病,严重影响患者的颜值!多认为黑变病主要是由劣质化妆品(含铅汞)、日晒、接触焦油类化学品(沥青、柏油)、光敏食物、机械性摩擦等引起的。治疗主要是补充维生素c和e,药膏外涂,激光治疗等,效果有限,治标不治本。
黑子(雀斑样痣):遗传性色素性皮肤病,日晒后开始发病,但也可到7岁才发病。皮损好发于面部、颈部、肩部和手背。临床以散在的浅褐色或深褐色斑点为特征。可伴有其他系统疾病,成为某些遗传性综合征的一部分。临床多不需要治疗,冷冻或激光治疗效果较好。
太田痣:女性多见,一般出生即有,皮疹常累及三叉神经第1、2支所支配的皮肤和结合膜、巩膜、眼肌、颊黏膜等,表现为眼眶围、额、颢、颧和鼻部皮肤上的灰蓝色、黑蓝色、褐青色的无浸润的斑片,形态不规则。可能与遗传有关,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激光治疗,目前被认为是治疗太田痣的首选方法。波长为1064nm、755nm、694nm的多种Q开关激光;
伊藤痣:多发生于躯干及四肢部位。常见于肩胛部、锁骨上方及三角肌区,故又称为肩峰三角肌青褐色斑。位于锁骨上后支和皮肤臂神经侧支分布区域内,如肩部、颈侧、锁骨上区和上臂,激光或冷冻对部分人有效;
蒙古斑:是一种常见的蓝色胎记,多发生于黄色人种新生儿的骶骨部。病灶为圆形或卵圆形的青蓝色斑片,大小不一,界限不清,多为单个。通常在3-4岁内自行消退,不留痕迹。以腰骶部及臀部多见。随婴儿生长,蒙古斑色泽逐渐转淡,或消失,对机体亦无任何危害,可不作特殊治疗。
面部的色素斑大部分与日晒有关,防晒很重要,对于小孩子也应该适当晒太阳;正规治疗,尽量不要相信偏方。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