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出现过哪些名人较详细的介绍其中的一位

如题所述

陈嵘  (1888—1971),原名正嵘,字宗一。安吉晓墅镇三社(今石龙)村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留学日本,入东京弘文书院大学预科。宣统元年(1909),考入北海帝国大学森林科。其间,参加中国同盟会。武昌起义前,曾受同盟会派遣,与黄炎培等5人潜入天津,从事革命活动。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复返帝大攻读。 吴均   (469_520),南朝梁文学家。字叔庠,故鄣(安吉)县人。他出生在贫寒家庭,性格耿直,仕途上很不得意。他勤奋好学,很有才艺。梁武帝天监初,柳恽任吴兴郡太守时,召他为郡方簿,主管文书簿籍,常一起赋诗、酬唱。萧伟为建安郡王驻扬州(今南京)时,任命吴均为王府记室,负责文翰书札。萧伟迁督江州后,吴均被任命为国侍郎、兼府城局。不久,升任朝奉请吴昌硕   (1844——1927),名俊、俊卿,初字香补,中年更字昌硕、仓石,1919年起以字行,别号缶庐、苦铁等,敬慕者以“缶翁”称之。他成功最早的是篆刻,雄浑苍老,创为一派;功力最深的是书法,尤擅长石鼓文;影响最大的是国画,以篆书、狂草入画,喜作大写意花卉。他的艺术达到熔诗、书、画、印“四绝”于一炉,为近代书画艺术大师。   清道光二十四年八月初一(公元1844年9月12日),出生于孝丰县(今安吉县)鄣吴村。6岁就跟着父亲念书,14岁学习刻印,没有石章,就用砖刻印,反复不已。他父亲见他那么喜欢刻印,便加以引导,从此“与印不一日离”。咸丰年(1860),为避兵灾,先后两次远走他乡,历尽艰辛。同治三年(1864)返回鄣吴村,与父亲相依为命。第二年,随父亲迁移至安吉城(今安城镇址),买地建宅,宅名“芜园”。这一年,昌硕考中秀才,并跟同里施浴升学诗,兼学各家书法、篆刻。吴昌硕在鄣吴村和芜园生活期间,曾参与农业生产,为日后作画积累了素材。   吴昌硕在他父亲逝世的第二年,开始四出游学,寻访师友,刻苦学艺。在杭州,跟经学大师俞曲学文辞章。在嘉兴结识画家蒲作英,切磋画艺,得益良多。在湖州,跟“潜园六才子”之一的施补华学诗词。在苏州,有机会尽览文物收藏家吴平斋所藏书画篆刻彝器,艺术视野大开;与画家任伯年结交,请教画艺;又得潘瘦弟所赠石鼓精本,从此对石鼓文的研习无一日中断。在上海,识金石学家吴大徵,于金石学颇有进益。这些经历,为他后来的艺术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光绪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吴大徵师北上,他参与戎幕随行。当得悉北洋舰队倾覆,悲愤填膺,赋诗痛悼阵亡将士。光绪二十四年,回到鄣吴村重修《吴氏宗谱》10卷。第二年,出任安东(今江苏省涟水)县令,因不善官场逢迎,只一月即挂冠南归。宣统元年(1909),与蒲作英等发起创设上海书画同善会,规定入会者合作之书画作品须陈列会中待沽,所售金额之一半用作慈善赈灾事宜。   1913年重阳节,许多著名篆刻家聚会杭州,创立“西泠印社”,公推吴昌硕为社长。印社成立后,每当春秋佳日,举行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活动,吴昌硕必往参与,并先后作《西泠社图》、《西泠印社记》、《隐间楼记》等。印社所藏珍贵文物之一《汉三老讳字忌日碑》,为浙江省现存的两种汉代以前石刻之一,被誉为“浙东第一石”。20世纪初,此碑曾被辗转盗卖,1921年运到上海,一个旅沪日侨准备以重价购买此碑,以运往日本。旅沪浙人闻知此事,就与吴昌硕商议,吴昌硕毅然以抢救这一珍贵文物为已以任,邀集同志,撰发文启,奔走呼吁,不辞劳。经努力终于募集8000元巨款,将这块碑赎回,由西泠印社建造石室永久保存。   1916年,吴昌硕校刊由诸宗元所赠《元盖副草》孤本20卷,使明代后期诗人吴稼澄(吴维岳之子、鄣吴村人)的诗集得以传世,自己则以书画义卖赈灾。   吴昌硕不仅学而不厌,且也诲人不倦,先后投其门下执弟子礼的有:诸闻韵、诸乐三、刘玉庵、王一亭、   杨植之、荀慧生、沙孟海、潘天寿等,后来大多成为书画界名家。   吴昌硕声誉不名满神州,而且誉扬海外,在日本尤为隆高。日本汉学家中与他交谊最厚的是日下部鸣鹤与长尾雨山。鸣鹤逝世 ,他亲书篆文墓碑,至今屹立在鸣鹤故土,与鸣鹤于杭州紫云洞名刻石隔海遥望。来华执弟子礼求教的以河井仙郎和水野疏梅最著名,后来均为日本书画篆刻名家。他的成就随日本友人和弟子的推崇,在日本的声誉日隆,而其作品大量远播日本,虽渠道不一,然与“六三园”尤为有关。“六三园”是日本人白石六三郎在沪经营的日本式餐馆,日本人常聚饮于此。园主爱重吴昌硕的艺术,不仅数数请他宴饮,且盛张其作品于席间,还在园内专为他举办个人书画篆刻展览。由于“六三园”的媒介,其作品遂大量流向日本。日本人临仿习研者日多,刊专辑、办展览、制铜像,珍惜爱重,俨如国宝。   吴昌硕成名后,生活上仍然保持艰苦朴素的习惯,反对奢靡 ,衣、食、住名方面都十分简单。然而,他待人却一点也不吝啬,乐于助人。如遇亲友有病,他就出钱帮助医疗;对身后萧条的,他毅然以料理丧葬和抚育遗孤为已任。   吴昌硕于1927年11月29日因病在上海寓所逝世,享年84岁。其传世著作有<缶庐集>、<缶庐印存>等多种。   按吴昌硕生前遗愿,其墓建在余杭超山。鄣吴村有他的衣冠冢。西泠印社辟有吴昌硕纪念室。1984年,在递铺镇建吴昌硕纪念馆;1987年,修复其在鄣吴村的故居;县里成立了“吴昌硕书画会”和“昌硕印社”。 诸乐三   (1902-1984),原名文萱,字乐三,号希斋。男,汉族,浙江安吉人(同胡宗南同乡同村)。少时酷爱金石书画,十九岁时师从吴昌硕为入弟子。1923年始先后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上海昌明艺术专科学校及上海中华艺术大学任教授。期间,曾与其仲兄诸闻韵及姜丹书、潘天寿、朱屺瞻、张书旗、吴弗之等人组织“白社画会”,共磋艺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1-28
吴昌硕是大器晚成之人
第2个回答  2015-11-28
吴昌硕的画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