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主要含盐,为什么叫碱地。

如题所述

因为中国碱土和碱化土壤的形成,大部分与土壤中碳酸盐的累计有关,所以叫盐碱地

影响盐碱土形成的主要因素如下:

1、气候条件

东北、西北、华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溶于水的盐易在土壤表面积累。夏季雨水充沛、集中,大量可溶盐渗入下层或随水流失,为“淡化”季节。

春季地表水蒸发强烈,地下水中的盐分随毛细水的上升而聚集在土壤表层,这是主要的“盐回归”季节。东北、华北和半干旱地区的盐碱土具有明显的“淡化”和“盐回归”季节,而西北地区由于降水量少,土壤盐分的季节变化不明显。

2、地理条件

地形位置对盐碱土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地形位置直接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运动,与盐的运动和积累密切相关。从大地形来看,水溶性盐由高到低,在低洼地区聚集。

盐碱土主要分布在松辽平原等内陆盆地、山间洼地、平原等排水不良地区。从小地形(局部范围)来看,土壤中的盐分积累与大地形相反。盐常聚集在小的凸起区域。

3、土壤质地和地下水

粗质结构会影响土壤毛细水运动的速度和高度。一般来说,壤土中的毛细水上升得越来越快,砂和粘土中的盐分积累也越来越慢。地下水影响土壤含盐量的关键问题是地下水位和地下水含盐量。地下水位高,盐度高,易积盐。

4、河流和海水的影响

河流和运河两岸的土地由于河流的渗漏而增加了地下水位,促进了盐的积累。沿海地区海水浸泡可形成滨海盐碱土。

5、耕作管理的不当

在有些地方,当洪水泛滥或低洼地区,只有灌溉不排水,使地下水位迅速上升,盐分积聚,使原来的好盐碱地,这种过程称为次生盐碱化。为防止次生盐碱化,应配套排灌设施,严禁漫灌,灌溉结束后应及时翻耕、锄地。


扩展资料:

盐碱地的改良措施:

1、水利改良

建立完善的排灌体系,分开排灌,加强水的管理,严格控制地下水位,通过灌溉灌溉、分洪、淤塞,不断地淋滤和清除土壤中的盐分。

2、农业技术改良

通过深耕、平整土地、填客土、覆草、翻淤、覆沙、增施有机肥等措施,改善土壤组成和结构,提高土壤渗透性,加快盐分淋失。

3、生物改良

种植和翻压绿肥牧草、秸秆还田、施用菌肥、种植耐盐植物、植树造林等,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结构,并改善农田小气候,减少地表水分蒸发,抑制返盐。

4、化学改良

对碱土、碱化土、苏打盐土施加石膏、黑矾等改良剂,降低或消除土壤碱分,改良土壤理化性质。各种措施既要注意综合使用,更要因地制宜,才能取得预期效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盐碱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盐碱地改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09

第2个回答  2013-06-25
一、目的
在我国的东北、华北、西北地区的碱化、沙化、退化的土地总面积达到2600多万公顷,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30%以上。尤其是近些年来盐碱地,砂碱地的面积在逐年增加,而且地力越来越差,不可耕种的面积在迅速扩大,严重阻碍着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的发展。为此,我们有目的的培育出高抗盐碱,沙碱和抗风沙干旱的香谷系列品种。旨在真正解决我国土地沙化、碱化、退化问题。使我国的有效土地面积得到有效的控制。使土地退化得到有效的遏制。是我国的农业真正实现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为验证香谷的抗盐碱、风沙、干旱的能力。2002年至2006年我们在东北、华北、西北和内蒙古等地区进行了大面积的示范,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为实现盐碱地的改造、固沙防风和草原生态修复和干旱风沙、粮食低产田区的改造。为国家提供优质的粮食储备品种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香谷特性
香谷是采用的北方荒沙地、盐碱地中生长十分旺盛的禾本科粟米的野生植物。同北方的一种小粒黄谷嫁接培育而成。为此香谷具有以下特性 :
1、适应性强:该品种经过近七年的适应性试验示范,它适合于我国的多种土壤环境和气候条件。只要有植物生长,香谷就可生长。而且长势旺盛。无论是缺雨少水的干旱风沙地、沙碱地、盐碱地、山坡地、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等祁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耐遮荫。在各种防风林的树空中种植照常生长。
2、强分蘖:该品种由于采用野生植物嫁接而成,不但有较强的适应性。而且有较强的分蘖能力。最高分蘖达20多个。平均分蘖在6个以上,而且都是有效分蘖。因此而稳产、高产,常规种植平均亩产在1500市斤以上。在同等环境条件下,其产量超过玉米、水稻和小麦。见2006吉林省前郭县的示范报告。
3、根系发达:香谷的根系十分发达。是传统谷子根系的5-10倍。根深而粗壮。吸收养分面积大。根长可达50-80cm,由于吸收养分充分。植株粗壮整齐,植株的底部直径平均在1.2cm以上。最粗达2.5cm。因此具有较强的抗倒伏能力。2006年在吉林省的蛟河市,玉米已经抽穗,谷子正在孕穗期。一场十级大风,玉米100%倒伏,而谷子一棵未倒。同时在新疆塔城地区的老风口种植,其它作物却有不同程度的倒伏,而谷子挺拔而健壮。
4、抗性好:香谷的抗盐碱、抗风沙干旱是其它任何农作物都无法比拟的。自2004年在三北地区的风沙干旱区、盐碱地、沙碱地进行大面积示范都获得成功。2006年总面积达30多万亩,90%种植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新疆的盐碱地和风沙干旱区。其长势和产量却超过其它作物。(详见示范报告)
5、品质优:按照常规,凡是生育期短,产量高的农作物品质均不好,而香谷不但生育期短。(在北方一季产区全生育期为95-105天)产量高于任何农作物,而且品质极佳。其表现是:色泽金黄,清香适口,煮粥时粘稠度高,且不回生,而出饭率高。常规小米一般煮粥时,米与水的比例为1:8,而香小米的米与水的比例为1:14以上,而且煮的时间要比常规小米缩短10分钟左右。同时还可以磨成米粉制作多种食品。如包饺子,做面条,面饼等。
三、香谷抗盐碱示范区域及效果
为验证香谷的抗盐碱能力,2006年有针对性,有目的的进行标准化大面积示范。
1、 新疆示范情况:2006年在新疆的乌苏市,阿克苏市进行高抗盐碱的示范。示范积1000亩,种植前测定:土壤的PH值为8.54,盐碱度为5.7,秋季收割后测定:土壤PH值为8.0,盐碱度降为0.47。(见示范测试报告)
2、吉林省前郭县示范情况(见测试报告),示范总面积为20000亩。
3、山东省东营市海滩地和河北省白洋淀盐碱区试验情况:2006年在山东省东营市进行了海滩盐碱地的试验,土壤PH值在8.2-8.5之间。盐度在4.7以上。试验面积100亩,长势良好,亩产达到750斤。而当地的小麦、玉米产量不足500斤)。(见试验记录)
在河北省保定市白洋淀湖区盐碱地中示范面积为180亩,盐碱度在4.0以上,土壤 PH值在8.2以上,秋季实际产量为亩产420kg,而当地的小麦、玉米产量在200kg左右。(见试验记录)
四、香谷抗盐碱的机理
香谷除自身具有抗盐碱的功能以外,另一个主要因素是科学种植:
1、 配施专用有机肥料:盐碱地的普通特点是有机质含量低,透气性差,为保证香谷在盐碱地上正常生长。根据土壤的结构和作物的生长要求,而配制专用有机肥料。实行全层施肥,在肥料的配制中以酸性物质为主。肥料的酸度控制在4.5-6.0之间,使其施入盐碱地之后,最大限度的与土壤起综合反应,不但降低盐碱度,而且通过置换反应后,使盐碱土中的一些特殊成分转化为肥料供作物吸收,因此效果十分明显。
2、配施专用叶面肥:在盐碱地中种植香谷,为保证后期的生长正常。更多地发挥其叶面的光合作用功能。(香谷的叶片宽厚,吸收面积大,平均叶宽在4cm以上),在全生育期喷施两次偏酸性生物质叶面肥。提高光合速率,使叶片的透气性增强,吸收空气中的大量碳氢氧,增加其干物质的积累,使其健康生长。
五、结论
经过四年的实际试验和大面积示范,香谷的抗盐碱,抗风沙干旱的特性及能力已经得到充分的验证。为此拟计划五年内在三北地区进行千万亩的盐碱地改造工程示范,并按国家的相关政策规定。确认新疆、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及华北的中部地区为示范重点。预报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项目确定计划。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8-07
一般的的盐碱地都是一些以NaCO3为主。而碳酸钠这种强碱弱酸盐在湿湿的情况下,会水解,产生氢氧化钠,土地性质为碱性,所以也称作碱地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3-06-25
盐碱土的形成原因:各种盐碱土都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其形成的实质主要是各种易溶性盐类在地面作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的重新分配,从而使盐分在集盐地区的土壤表层逐渐积聚起来。影响盐碱土形成的主要因素有:
气候条件:在我国东北、西北、华北的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溶解在水中的盐分容易在土壤表层积聚。夏季雨水多而集中,大量可溶性盐随水渗到下层或流走,这就是“脱盐”季节;春季地表水分蒸发强烈,地下水中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而聚集在土壤表层,这是主要的“返盐”季节。东北、华北、半干旱地区的盐碱土有明显的“脱盐”“返盐”季节,而西北地区,由于早降水量很少,土壤盐分的季节性变化不明显。
地理条件:地形部位高低对盐碱土的形成影响很大,地形高低直接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运动,也就与盐分的移动和积聚有密切关系,从大地形看,水溶性盐随水从高处向低处移动,在低洼地带积聚。盐碱土主要分布在内陆盆地、山间洼地和平坦排水不畅的平原区,如松辽平原。从小地形(局部范围内)来看,土壤积盐情况与大地形正相反,盐分往往积聚在局部的小凸处。
土壤质地和地下水:质地粗细可影响土壤毛管水运动的速度与高度,一般来说,壤质土毛管水上升速度较快,高度也高,砂土和粘土积盐均慢些。地下水影响土壤盐碱的关键问题是地下水位的高低及地下水矿化度的大小,地下水位高,矿化度大,容易积盐。
河流和海水的影响:河流及渠道两旁的土地,因河水侧渗而使地下水位抬高,促使积盐。沿海地区因海水浸渍,可形成滨海盐碱土。
耕作管理的影响:有些地方浇水时大水漫灌,或低洼地区只灌不排,以致地下水位很快上升而积盐,使原来的好地变成了盐碱地,这个过程叫次生盐渍化。为防止次生盐渍化,水利设施要排灌配套,严禁大水漫灌,灌水后要及时耕锄。
盐碱土的改良和利用:盐碱土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水分状况不良,所以在改良初期,重点应放在改善土壤的水分状况上面。一般分几步进行,首先排盐、洗盐、降低土壤盐分含量;再种植耐盐碱的植物,培肥土壤;最后种植作物。具体的改良措施是:排水,灌溉洗盐,放淤改良,种植水稻,培肥改良,平整土地和化学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