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的历史来历简介

如题所述

一、夏、商、春秋、战国时期
九江境地在夏、商时期分属荆州、扬州。春秋时期,属吴国和楚国,有“吴头楚尾”之称。战国时期,九江境地历经多次变更:周元王三年(前473年),越国灭吴后,九江隶属越国;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年),楚国击败越国,九江隶属楚国。商代设有艾侯国,都城位于修河上游,涵盖修水、铜鼓、武宁、永修等地。武王克商后,设立艾监。春秋后期至战国期间,出现了县邑,江西境内有番、艾两邑,艾邑辖区大致与艾侯国、艾监相等。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时期,九江属于孙吴,柴桑隶属武昌郡,寻阳隶属庐江郡。各县分属武昌(柴桑)、豫章(艾、海昏、建昌、永修、新吴、西安、彭泽)、鄱阳(鄡阳、历陵)、庐江(寻阳)四郡。西晋太康元年(280年),将西安县改为豫章县。元康元年(291年),分扬州之豫章、鄱阳、庐陵、临川、南康、建安、晋安,荆州之武昌、桂阳、安成十郡为江州,治所位于豫章(今南昌)。永兴元年(304年),分庐江郡寻阳县、武昌郡柴桑县合设寻阳郡,治所位于寻阳县(江北),属江州。东晋咸和年间(326-334年),先后将寻阳郡治、寻阳县治由江北迁至柴桑;咸康六年(340年),江州州治由豫章移驻寻阳。至此,州、郡、县三级政权同治寻阳。义熙八年(412年),寻阳郡改名为江州郡;省去寻阳县,并入柴桑。南朝宋永初二年(421年),废去鄡阳,并入彭泽县。元嘉元年(424年),废去历陵,并入柴桑县;二年(425年),废去海昏,并入建昌县。
三、明、清朝
明朝洪武初三年(1370年),降建昌州、宁州为县;九年(1376年),改江西行省为江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全省分为五道、十三府,其中九江道辖九雀瞎迟江、南康、饶州三府;九江府辖德化、德安、瑞昌、湖口、彭泽五县。清代,九江境内各县隶属仍承袭明制。嘉庆六年(1801年),改宁州为义宁州。咸丰四年(1854年),太平军改湖口为九江郡,以九江府为江西省;太平天国失利后,清复原制。
四、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后,废除府制。1912年改义宁州为义宁县。1914年,全省设四道,辖81县,其中浔阳道辖20县。同年,为避免道、县同名,改德化为九江县、义宁为修水县、建昌为永修县。1926年废道,各县均直属省政府。1927年设九江市政厅,次年改称市政府,1930年撤销,并入九江县。1932年以后,江西省设行政督察区,其区划变更频繁,数量时有增减。以1935年全省设八个行政督察区,今九江境内各县隶属关系为:武宁、修水、永修属第一行政督察区;都昌、彭泽、湖口、九江、星子、德安、瑞昌属第五行政督察区。九江在民国以前,商业发达,几度繁华,曾为富庶之地。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5月7日九江解放,7月19日设九江专员公署,析九江县城厢设九江市。1968年4月,成立九江专区革命委员会。1971年2月,改为九江地区革命委员会,1979年改为九江地区行政公署。1980年九江市从九江地区划出,升为省辖市,辖浔阳区、庐山区、郊区三区。1983年7月27日地市合并,同时实行市管县体制,辖浔阳区、庐山区、九江县、武宁县、修水县、都昌县、彭泽县、湖口县、星子县、德安县、永修县、瑞昌县。1989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瑞昌县撤县设市,设立县级瑞昌市,由九江市代管。2010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设立县级共青城市,由九江市代管。201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星子县,设立县级庐山市,由九江市代管。同时将庐山区牯岭镇划归庐山市管辖。以原星子县和庐山区牯岭镇的行政区域为庐山市的行政区域。原来的庐山区更名为濂溪区。将驻濂溪区赛阳镇的庐山云雾茶场(含剪刀峡景区入口)、庐山茶科所,驻莲花镇的莲花林场,驻海会镇庐山茶场管理范围划入庐山市牯岭镇管辖。2017年8月21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函〔2017〕104号文件已同意撤销九江县,设立九江市柴桑区,以原九江县的行政区域为柴桑区的行政区域,柴桑区人民政府驻沙河街镇庐山北路168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