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特点不包括

如题所述

从总的来看,理性是西方管理思想的核心。西方管理思维方式,具有分析性、客观性、系统性、超越性四个特点。管理思想史的演变,正是这几个特点交互作用的结果。

西方管理思维的第一个特点是分析性。分析就是带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问题,不断发问、追根穷底的过程。分析就是解剖研究对象,深入研究其机理,即解构穷理。古人提出了“道(或罗各斯)”,究竟是什么呢?

通过长期分析探索,紧密而完整的逻辑学诞生了,这可不仅仅是“因果”两个字所能简单概括的。中国的“天人合一”人生目标,若放到西方,一定会被问“天指什么?人指什么?合一指什么?为什么要合一?如何合一?”等等问题。

人们孜孜不倦地分析有疑问的事物,只有确认对错,才会心服口服;只有内心相信,才有行动动力;只有展现细节,才有实践可能。

世界无非分为自然、人-组织-社会两个方面,对自然的探究产生了自然科学,管理学与自然科学结合产生了科学管理(泰勒);对人-组织-社会的探究产生了社会科学,产生了西方民主制度,而管理学与人性结合,则产生了组织管理(法约尔)、行政管理(韦伯)等。

西方管理思维的第二个特点是客观性。真理问题一直是西方思想界争论的核心问题。真理就是符合(或逼近)客观事实的观念和规律。实证主义正是这种思维方式的最高展现。当泰勒的科学管理遇到困难时,梅奥通过著名的霍桑实验,证明了人的自身对管理生产的重要性。

于是西方管理开始转向,在原有自然科学理论基础上,引入人的情感因素,形成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注重客观性势必引发实践性。凡所提出的理论或假设,必须通过行动予以验证,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上。既然大家觉得“格物致知”挺有道理,那就分头去格物、格完再回来讨论吧。

管理学恰恰就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在科学管理、系统论、行为科学投入应用的过程中,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学派,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这就是管理学丛林阶段。

西方管理思维的第三个特点是系统性。经过了细节分析,确认了所有零件的功能,再进一步整合,才能有效地串联起来,成为真正的、起作用的系统。

缺乏根基的概括,只能是空中楼阁。从早期的物、财,到后来的人,再到现代的社会伦理、环境因素,经过不断梳理,巴纳德提出系统组织理论,以及后来的系统学派和决策学派,再到战略管理和知识管理时期,都是系统思想演变的必然结果。

从系统内部的均衡和优化,到适应外部环境的理论,都体现了西方思维系统性的应用。

西方管理思维的第四个特点是超越性。西方发展史中,有一个重要内容是基督教信仰,人是上帝的子孙,具有局限性、屈从性。

但是在西方人的内心,根深蒂固的终极目标是超越,超越神超越上帝,有把人性无限放大的意欲。从尼采宣称“上帝死了”,到存在主义抗争,到后现代主义对理性的嘲弄嬉戏,无不体现着人企图超越上帝的顽强态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