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早的文字出现在哪个朝代

如题所述

我国最早的文字出现在商朝,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殷商时期,统治者迷信,常用这些物品进行卜筮活动, 并将结果记录在上面。

19世纪末期,甲骨文被大量发现,迄今为止已发现的甲骨大约有15万片,4500多个单字,其中已经被识别的有1500多个。

甲骨文大量记录了殷商时期的天文、气象、历法、地理、方国、征伐、
刑狱、农业、畜牧等方面的资料。就其特点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异体字较多,特别是一些会意字,古人只求偏旁搭配起来表意明确。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文字演变过程

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甲骨文 → 金文小篆 → 隶书 → 草书→ 楷书 → 行书。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 “汉字七体” 。

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甲骨文大部分符合象形、会意的造字原则,形声字只占20%。

金文(钟鼎文):殷代图像金文,先秦称铜为金,故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又叫钟鼎文、彝器款识。与甲骨文相比,金文象形程度更高,显示了更古的文字面貌。

篆书:篆书分为大篆和小篆。

大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史籀是周宣王的史官,他别创新体,以趋简便。大篆又有籀文、籀篆、籀书、史书之称。因其为史籀所作,故世称"籀文"。

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小篆:小篆又名秦篆,为秦朝丞相李斯等人所整理出的标准字体。由大篆简化而成。又名玉筋篆,因其具有笔力遒劲之意。小篆之形体结构规正协调,笔势匀圆整齐,偏旁也作了改换归并。

隶书:从小篆向隶书演变的第一步,最显着的变化是从婉曲的钱条变为平直的笔画,从无角变成有角。汉代,隶书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汉字的易读性和书写速度都大大提高。

草书:隶书之后又演变为章草,而后今草,至唐朝有了抒发书者胸臆,寄情于笔端表现的狂草。草书本于章草,而章草又带有比较浓厚的隶书味道,因其多用于奏章而得名。章草进一步发展而成为“今草”,即通常人们习称的“一笔书”。

楷书:糅和了隶书和草书而自成一体的楷书在唐朝开始盛行。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是行书,它书写流畅,用笔灵活,据传是汉代刘德升所制,传至今日,仍是我们日常书写所习惯使用的字体。

行书: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文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5

  一、我国文字的发生远在3600年以前。良渚原始文字是迄今为止在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原始文字。

  分析:由于甲骨文字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体系,可以推断汉字的发生一定远在3600年以前。汉字的发展可以划分成两个大阶段。从甲骨文字到小篆是一个阶段;从秦汉时代的隶书到如今是一个阶段。

  2013年7月6日,来自全国的古文字研究专家们齐聚平湖,现场对这些符号进行论证。专家们认为庄桥坟遗址出土的确为良渚原始文字,是迄今为止在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原始文字。

  二、文字的属性:

  1、视觉

  文字是简单的视觉图案再现 口语的声音,因而更加清晰,可以反复阅读,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2、约定

  文字是人类约定创造的视觉形式。必要的时候可以重新约定,形成文字改革。

  3、系统

  无论是语素文字、音节文字还是音素文字都有自己严密的系统,因此不能望文生义,改革也会牵一发动全身。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3-14
中国发现最早的文字,陶文约八千年左右,发现几十个。在6000年前时开始出现文字,开始用文字形式记事,也是人们常说的伏羲氏时代。五六千年前这样多地区出现比较多的文字,已经出土几百个,神农氏炎帝时代。骨刻文4600年左右,夏水族文四千多年,这两种已经很成熟了,已经上千个。骨刻文可能就是轩辕黄帝蚩尤大战后苍吉融合众多部落再创造的文字。基本上甲骨文前两千年就有比较多的文字出现了。
第3个回答  2018-09-18
大禹留下天书石碑,4000年来无人能解,如今终于被破译了!
说起大禹,想必大家最耳熟能详的故事就是“大禹治水”的故事了吧。而据说他在平定水患之后,在现今湖南省衡山的岣嵝山峰上立下了77个字的天书石碑,4000多年来,无数文人墨客路过此处,却都无法破译上面所刻画的这些文字。如今,一位叫做马贺山的古文字研究学者经过几十年的潜心研究,终于破译了这块天书石碑上的内容,那么大禹到底写了什么东西呢?
现今矗立在佝偻山峰的这块禹王碑,上面每个字的形状特别像蝌蚪文,但是根据现在学者的一些研究,这篇长达77个字的碑文既不是甲骨文,也不是更古老的一些文字,因此辨认起来十分费劲,就是郭沫若这样的考古大师研究了3年也只分辨出了上面的3个字。
对此,著名文字研究专家马贺山以持之以恒的精神,几十年如一日的对大禹石碑的77个天书文字进废寝忘食的研究,终于翻译出了禹王碑上的全部77个字,原文如下:“承帝冢然,翼辅雝卫。灾洚矢发,沮洹往行,三河飞涌。北过冀而奠,姒若忘鸟。宿岳麓庭,昶溢酉祈,水庐弗长,往求永定。华岳泰衡。崇楚事裒,劳余神禋,鬯曼吉徙。南渎衍昌。衣则食备,万邦皆宁,疆无漾漭。”
那么,这些字的具体含义又是什么呢?实际上,禹王碑的文字内容大意大概是:大禹从受到舜帝的命令开始写起,为了治水,几十年都没有回到过自己的故乡,就连故乡的亲人和鸟类都忘记了。而由于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之中举贤任能,从而导致了治水的巨大成功,从此南方的渠道全部畅通,百姓们也丰衣足食,从此数百年间,再也没有洪水泛滥了。
不过,为何千百年来只有马贺山可以破译上面的文字呢?对此他这样解释道:“禹王碑所录为何,为什么数千年来大家都一个个望而却步呢?或许它默默地等待着自己的伯乐前来破译,应该说,只有在对的时候遇上对的人,他才可能与大禹心有灵犀,一点即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