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直右手手臂,竖起拇指放在右眼正前方位置。先闭左眼,对右眼沿拇指看到第一个点事物(测量目标)做出记录,右手大拇指不动,然后闭上右眼,用左眼沿大拇指记录第二个点事物,然后根据经验估算两点事物间目视的大致距离乘以10倍,便是目标距离。
如一个士兵正常每步75厘米,普通成年人身宽五十厘米左右,楼房层高三米以内、三扇的窗户宽在两米左右,两电线杆之间的距离,一般为50米。用目视测距范围内可利用的地物估算出两眼间目视的大致目标区域距离。
人的瞳孔间距约6cm,单臂长约60cm,二者之比为10倍。相似三角形原理。因此:两点事物间距的10倍便是目标距离。
扩展资料
用指北针测距离:指北针不但能给东西南北方向,还能测目标的距离。
工厂在设计制造指北针时,就已经考虑到用它测量距离的问题了。打开指北针,你马上就能发现有准星、照门。准星座两侧尖端的宽度恰好是准星座到照门距离的十分之一。准星座就是估计判定距离的,所以叫“距离估定器”。
测量距离时,将指北针放平,用右眼通过照门、准星观察目标,记住距离估定器照准现地的宽度,然后目测现地的宽度,并将该宽度乘以10,就是到目标的距离。若目标太窄也可以用估定器的一半照准,则应乘以20。
例如,测得敌坦克约为估定器的一半,已知敌坦克长约7米,则可以算出到坦克的距离为:7米×20=140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目测距离法
你说的是跳眼法测距。跳眼法是我国军队常用的一种估测距离的方法。通过估判被测物的尺寸大小,结合相似性三角形原理和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可以计算出被测物离我方的大致距离。这种方法是根据两瞳孔的间隔约为自己臂长的十分之一,将测得实地物体的宽度乘以10,就得出了站立点至目标的距离。
使用方法
第一步:水平举起右臂,大拇指竖直向上,大臂与身体垂直
第二步:闭上左眼,通过旋转腰部,用大拇指瞄准(遮挡住)被测物体。此时,右眼,拇指,被测物在一条线上。
第三步:闭上右眼,睁开左眼。此时,看到被测物出现在拇指左侧,有一段横向距离。估测被测物的大小。根据被测物的大小,判断被测物到大拇指所指位置的横向距离。
第四步:将这段横向距离乘以10,得到的就是被测物离我方的距离。
注意:要使用跳眼法,必须能够估测出被测物体的大小(高度或宽度等),从而才能估测出被测物体到大拇指所指位置的横向距离(ΔL)。如果被测物的大小无法判断(如:远处不知道海拔高度的山丘等等),那么也就无法估测出被测物离我方的距离了。另外,即使被测物的大小可以估测,跳眼法的误差也较大,只能估算出大致的距离。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