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原理:把购货成本记成销货成本违反了会计的什么原则

就是某企业为了方便,在购进一批货物时,直接把购货成本在帐上记成了销货成本,这时货物还未出售。违反了什么原则?我知道销货成本=期初存货+购货成本-期末存货,销货和购货成本不一定相等,但这也不像违反了权责发生制原则或者谨慎性原则(因为存货有可能丢失),到底是什么原则,请高手解惑!
参照的是国际的会计准则,不以中国的条例为准

货物还未出售,违反了2、原则。如果货物已出售,就多违反了9、11原则

会计核算主要有13个基本原则归纳:
1、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首要原则。因为人的心理现象是受外界条件制约的,是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所以,我们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根据人们的所作所为,才能对他们的心理状态作出正确的判断。由于人的行为和心理现象是复杂多样的,因此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往往不像自然科学那样直观,容易运用数量分析处理,但不能否认它的客观性。近代心理学研究中运用统计学、电子技术仪器和电脑等,对社会心理现象的客观分析找出了一条科学的客观研究的途径。管理心理学也须采取相应的手段,保持研究的客观性。

2、可比性原则
可比性原则《企业会计制度》总则第十一条第(五)项规定:“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这就是会计核算基本原则中的可比性原则。

3、明晰性原则
明晰性原则是指会计记录和会计信息必须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使用。如果会计信息的表达含糊不清,就容易使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产生歧义,从而降低会计信息的质量。根据明晰性原则的要求,会计记录应当准确、清晰,在凭证处理和账簿登记时,应当确有依据;账户的对应关系要清楚,文字摘要应完整;在编制会计报表时,项目勾稽关系要清楚,内容要完整,数字要准确。

4、历史成本原则
历史成本原则亦称原始成本或实际成本原则,指对会计要素的记录,应以经济业务发生时的取得成本为标准进行计量计价。按照会计要素的这一计量要求,资产的取得、耗费和转换都应按照取得资产时的实际支出进行计量计价和记录;负债的取得和偿还都按取得负债的实际支出进行计量计价和记录。资产减负债诉所有者权益自然也是历史成本计价的,有别于报表日的重置价值、变现价值和市价。
采用历史成本原则的初衷是认为资产负债表的目的不在于以市场价格表示企业资产的现状,而在于通过资本投入与资产形成的对比来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这种对比需以历史成本为基础。

5、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在实际工作中,交易或事项的外在形式或人为形式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其实质内容。所以会计信息拟反映的交易或事项,必须根据交易或事项的实质和经济现实,而非根据它们的法律形式进行核算。

6、权责发生制原则
权责发生制亦称应计基础,是指取得收到现金的权利或支付现金的责任权责的发生为标志来确认本期收入和费用及债权和债务。

7、及时性原则
及时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滞后。
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竞争日趋激烈,各方面对会计信息的及时性要求越来越高,这一原则越发显得重要。会计核算工作如果不及时,就很难准确地反映企业在一定时点上的财务状况和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个别企业甚至会通过提前或延后确认收入、费用来任为地调节利润,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因此,根据及时性原则的要求,企业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企业要及时取得有关会计凭证;
2.及时进行记账、算账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3.将会计信息按规定的时限及时提供有关各方。

8、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划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严格区分收益性支出、资本性支出的界限,以正确计算各期损益。凡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会计期间(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期间(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只有正确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正确计算企业当期的经营成果。
收益性支出指受益期不超过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的支出,即发生该项支出是仅仅为了取得本期收益;
收益性支出是指该项支出是仅仅为了取得本期收益;资本性支出是指受益期超过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的支出,即发生该项支出不仅是为了取得本期收益,而且也是为了取得以后各期收益。
划分资本性支出与效益性支出原则要求在会计核算中首先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加以区分,然后将收益性支出计入费用账户,作为当期损益列入损益表;将资本性支出计入资产账户,作为资产列入资产负债表。前者称为支出费用化;后者叫做支出资本化。资本化的支出随着每期对资产的耗费,按照受益原则和耗费比例通过转移、折旧和摊销等方法,逐渐转化为费用。
由此看来,与取得本期收益有关的支出,即本期的成本和费用,一是直接计入费用账户的收益性支出;二是本期从资产账户转入费用账户的资本性支出。可见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目的是按照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的要求,合理确定现金支出性质,正确计算当期利润。这一原则是权责发生制在现金支出中的具体运用。

9、配比性原则
配比性原则是指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是指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配比。这一原则是以会计分期为前提的。当确定某一会计期间已经实现收入之后,就必须确定与该收入有关的已经发生了的费用,这样才能完整的反映特定时期的经营成果,从而有助于正确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
配比原则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因果配比,即将收入与对应的成本相配比;二是时间配比,即将一定时期的收入与同时期的费用相配比。

10、相关性原则
相关性原则是财务会计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指会计信息要同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相关联,即人们可以利用会计信息做出有关的经济决策。如果会计信息通过帮助使用者评估过去、现在或将来的事件,或者通过确正或纠使用者过去的评价,而影响到使用者的决策,信息就具有相关性。在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相关性被视为会计信息的一项重要的质量特征。

11、一惯性原则
一贯性原则,是要求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在前后各期保持一致,不得随意改变。如果确有必要变更,应当将变更的原因和变化的情况及其对会计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在财务报告中加以说明。在会计核算中,会计处理方法的变更,往往会导致不同会计期间成本、收入等指标口径的不一致,影响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最终影响到会计信息的价值。坚持一贯性原则,不仅能够提高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而且可以制约和防止企业通过变更会计方法人为地操纵成本、费用和利润等会计指标的行为。

12、谨慎性原则
谨慎性原则即稳健性原则,是指某些经济业务有几种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时,在不影响合理选择的前提下,应当尽可能选用对所有者权益产生影响最小的方法和程序进行会计处理,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即所谓“宁可预计可能的损失,不可预计可能的收益”。
会计谨慎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中一项重要原则,运用广泛,可防止抬高资产和收益,压低负债和费用,并起到预警风险和化解风险的作用。但实际运用中存在利用谨慎性原则操纵利润的现象,因此要采取必要措施趋利弊害,使会计信息更具客观性。

13、重要性原则
重要性原则简单的方法和程序进行核算;反之,当经济业务的发生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损益影响很大时,就应当严格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核算。又比如,一笔经济业务的性质比较特殊,不单独反映就有可能遗漏一个重要事实,不利于所有者以及其他方面全面掌握这个企业的情况时,就应当严格核算,单独反映,提请注意;反之,就没有必要单独反映,重点提示。

这就是国际会计准则的财务会计框架,包括会计核算的4个假设、会计核算的13个基本原则、会计的六大要素核算、财务报表的列报基本要求等等。即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4-06
不是,应该是违反了配比原则,是指某个会计期间或某个会计对象所取得的收入应与为取得该收入所发生的费用、成本相匹配,以正确计算在该会计期间、该会计主体所获得的净损益。
你的货物还没有销售出去就结转了成本,就是违反了配比原则追问

可它本来就是购货成本啊,那借方贷方应当怎么写

追答

购入货物的时候
借:原材料或库存商品——属于存货,资产
增值税进项
贷:应付账款等
销售货物,按照实际销售的情况,结转销售部分的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转入损益类科目
贷:库存商品
这个成本的结转,是应该对应你销售这边货物取得的收入的
借:应收账款等
贷:主营业务收入
增值税销项
这就叫收入和成本配比原则
你直接把购货成本当成销售成本确认了,也就是没有按照实际销售确认的收入,结转对应的成本,所以违反了配比原则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4-06
违反了可靠性原则,可靠性原则的要求是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而把购货成本在帐上记成了销货成本,就是没有以客观的事实为依据进行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