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片 《读书,也是一种幸福》的600字作文

如题所述

1、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令我着迷于陶醉。所以,读书有时也是一种幸福。  
  记得小的时候,我特别爱看故事书。如:《白雪公主》、《小红帽》、《灰姑娘》等。而每当我拿起书都会津津有味的读着。书里面有彩色的图画,使我感到很新奇。那天早上,我高兴地去逛书店。我走进书店,那里各种各样的书使我着迷。我如饥似渴的读着,外面不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也就更有理由在这里继续读下去了。当然,老板也不可能赶我走。雨停了,我读完了书并把书搁回原处。你会问我为什么不买书呢?因为我喜欢这种窃读的滋味。每当我读完书后都很满足,因此我总是像闻到路旁饭店的菜香就饥肠辘辘地去读书一样。  
  在长大一点的时候,我刚从书店买完书,一边走路一边看书。而正当我看到高潮部分的时候,自己却撞到了电线杆上。我发誓以后再也不走路看书了。回到家里,我又仔细的读起书来。不一会儿,妈妈又叫我吃饭了。“妈妈,您先吃吧,我在看会儿啊!”就这样,我又继续地读了下去……    
    现在,上中学了。我家有各种各样的书:《西游记》、《爱的教育》、《伊索寓言》等等。像《伊索寓言》吧,它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史上最广的寓言故事之一。在每个故事的最后都会揭示一些深刻的道理。     
  读书使我从中享受了教益和启迪,是我拥有了一片蓝天、一方乐土。让我感悟到了读书也是一种幸福。

2、
一本好书就像是一个人生中的伴侣,在我们难过,伤心时,它是我们的安慰;在我们年少时,它是提高我们知识的老师;在我们青春,不成熟时,它是我们的避风港;在我们中年时,它是我们内心快乐的“加油站”,在我们年老时,它是我们心中的慰籍。
读书也是一种幸福,我们可以在喜爱的书籍中学习作者的思想理念,从而丰富人生中的阅历。它,就像是雨过天晴后的一道彩虹,变幻出五颜六色的缤纷,在彩虹的深处珍藏着作家在人生中如同乐曲一般悠扬的思想和良言。让我们把这些精髓的东西好好地保存在脑海中,让它深深扎根,在我们的人生中遇到困难时,他可以帮助我们。
读书是一种幸福,一本书可以让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产生根本性的变化,可以让我们对人生又有了新的目标与看法,读书不仅仅是对时间流逝的一种消遣方法,而且是一种享受与幸福。
读书是一种幸福,时间会一分一秒的流失,唯一不会改变的就是书中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感情与精神,它会永世长存。读一本好书,你不会觉得自己正置身于痛苦之中,仿佛自己正在和作者一同所思,所想,所感。如宋人翁森的诗句“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读书,是我们尽情舞蹈的平台,让我们沉静在幸福之中细细品味。
人的思想最好的寄托方法就是书,科技印刷形成书籍,与读者一同分享,书是值得我们认真倾听的聪慧之音,让我们永远铭记于心底,永远保留作者的思想财富,让它经久不衰,永远充满智慧的活力!
读书是一种幸福,从书中我认识了自我,从书中我体会多变的人生,我爱聆听思想之声,我愿品析智慧之心。

3、
夏日里,灼热的阳光照射大地,“蒸笼”岁月令人出门望而却步。这样的季节不免使人心躁气浮,此刻,读书是使人平心静气、修心养性的最好方法。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怡情,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博彩,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长才,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读书可以陶怡人的情操,可以不断完善自己。读史书可以使人明智,读诗书可以使人灵秀;读数字使人思考周密,读科学使人注重实际,所以,只要能读书,皆能有所受益。
读书的方法有粗细之分,有些书需要广读、粗读,有些书需要细读、要咀嚼消化;有些靠坐下来慢慢的细细品味,有些须上学校接受专业教育。就像如今社会上有些专业技术类的培训,应该说也是需要细读的,只有通过自己努力,真正掌握技术知识,根据所掌握的相关知识才能取得相应的职称,这也许是生活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年代所必须要有的一技之长吧。有了这样的压力,也就有了一部分人读书的动力,这应该说也是件好事,不管是何种读书方式。读书的幸福感有的是来自于掌握了技术知识后的喜悦,有的是因书中的智慧火花点亮了你的心灯而豁然开朗。我更喜欢的是看那些对生活有所启发的书,喜欢在双休日泡一杯香茗,静静地倚窗而坐,拿一本心仪的书,轻轻翻动,随卢梭漫步遐想,浸染“幸福就是心情”的思想。看他的书,你仿佛置身于美丽的伊甸园,感觉万虑尽释、宠辱皆忘。看他的书,你才懂得真正的幸福其实就是内心宁静的境界,要达到这种境界,只有通过自我的努力:放弃患得患失的焦虑心态。
人的一生如匆匆过客,如果只为度日而消磨时光,还不如多看点书吧!生命是大自然的厚赐,有无与伦比的优越性,惟其如此,我们更应珍惜生命,不能虚度年华。让岁月在读书中得到充实,让心灵在读书中得以涤荡。如果说艺术是人类提炼过的自然,那么,心灵是通过读书净化的真善美。在物欲横流、光怪陆离、追求时尚的今天,说读书也许会被人嗤之以鼻,然却又总有人抱怨生活,总觉得这样或那样不足。“读书可以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可以补读书之不足,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能知修剪移接。”那些值得在清晨诵读的句子总能振奋人心,岁月不是为了蒙上灰尘,而是映衬得他更显光彩。读书,尤其是读那些与自己心灵碰出火花的书,增加你对世界、对生命的感知,使你对生活有一种重新的认识,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3-09
记得高尔基说过的一句话:“书籍是人类的阶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就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书,是一种神奇的东西,也是我最亲密的伙伴。读书,顾名思义就是和书打交道。当我还是一个光着上身蹦蹦跳跳而又不知羞耻的孩童时,一到夏日纳凉,我最喜欢靠在奶奶的肩膀上听她讲故事。讲了一个又一个,讲得故事中的人物栩栩如生,我听的常常忘记肚子饥饿。小时候觉得奶奶是个故事大王,真不知道她为什么会知道那么多故事。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我至今还没有忘记。例如她讲的夸父逐日,传说夸父是大地之神的孙子,他为了赶上太阳,就在湖边喝水,后来还是没赶到,就在半路渴死了。又如奶奶讲到了愚公移山,说得是一位将近九十岁的老愚公要移动两座大山,乡亲们笑他愚蠢,但最终成功了。奶奶书房堆满了书,每次我缠着她给我讲故事的候,她总是一叠小本子的书来翻阅一会儿。因此,在我幼小的心灵里,便已懂的奶奶讲的故事一定都在这些小本子里。所以对这些小本子,我从小就生了神秘的感觉。最初接触的书本是在我八、九岁的时候。一本叫做《安徒生童话》的书,在《丑小鸭》中,一个经历太多困苦和灾难的丑小鸭,在好心人的爱护帮助下,终于变成了美丽的天鹅的故事。一篇《皇帝的新装》,让我小小的心灵对统治阶级的愚蠢和丑恶的无情嘲弄而憎恨。在奶奶的影响下,我越来越喜欢看书、读书。我那时候最爱看童话书。上了中学,我结识的第一位朋友是《西游记》,它也是我第一次接触的古代文学作品。我还钟情于外国文学,如《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童年》……记得初次读后使我流泪的书是高尔基的《童年》,写的是高尔基亲身经历的一段童年往事,真叫人潸然泪下。正如此,我更加倍感自己童年的幸福。的确,书给我带来了苦与乐、忧与愁,在书中能发现更广阔的世界和更精彩的人生。对于我来说,失去书籍,人生会失去不止一种乐趣;人不读书是生命价值的折损。因此,只有认真读书,才能品味到书中流淌的知识里蕴含的哲理。书中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有脍炙人口的文章,还有丰富生动的文字。因此,我们更要品味书籍。书简直可以说是至高无尚的每到星期六或星期天,我都会抽空到图书馆去“啃”书,时常忘记吃饭。每当看到精彩部分,我都会随着主人公身临其境。我看书最夸张的是,会捧腹大笑,也会放声大哭,更会极度无奈。我是那种爱书如命的人。有一次,一只小狗叼着我心爱的小说到处乱“扔”,我立即火冒三丈,恨不得把这只动物踹到太平洋去喂鱼。随时随地都在看书也是我的习惯,甚至有人在吵架或打麻将,我也可以看书。中国不是有一句老话?“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确实给我太多、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