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说富贵不回家炫耀就是锦衣夜行,被评价为沐猴而冠,为什么呢?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7-01
楚霸王项羽是个盖世英雄,能够举起山,打败天下无敌手。然而,项羽性格中存在显著的缺陷,他刚愎自用,不愿意听取别人的建议,也不擅长识别和使用人才。因此,他手下的杰出人才如张良、韩信、陈平和英布等人,最终都转而投奔了他的对手刘邦,导致他失去了江山的统治,最终在乌江自刎,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沐猴而冠”和“锦衣夜行”这两个成语都与项羽有关,它们都源自《史记》中关于项羽从长安迁都彭城的记载。
项羽在灭掉秦朝之后,听从谋士范增的建议,按照楚怀王的指示,分封了功臣。他将实力最强的汉王刘邦封在了偏远的巴蜀地区。刘邦虽然有反叛之心,但出川的路线成为了他扩张势力的首要障碍。而项羽则亲自率领楚军精锐,驻守在长安,控制了三秦地区的重要战略位置,切断了刘邦北进中原的道路。刘邦和他的部下在灭秦之战中功不可没,却被封在荒远的巴蜀,这使得他们上下都怀有异心,暗中策划反叛。
在巴蜀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之后,刘邦在韩信的辅佐下,军事实力大增,决定出兵,试图突破项羽在关中的防线,以争夺天下。但刘邦对项羽在关中的强大防御感到无计可施,于是听从韩信的建议,挑拨项羽离开关中,返回故乡楚地。
刘邦派人去三秦地区散布了一首童谣:“隔门听见人摇铃,只闻声音不见形。得了富贵不还乡,如穿锦衣夜里行。”这首童谣让项羽误以为故乡的百姓在抱怨他,觉得自己作为霸王,虽然取得了富贵,却没有照顾到家乡的父老,于是决定迁都至楚地的徐州,这就是“锦衣夜行”成语的由来。
然而,项羽的手下并非没有军事人才,他的谋士范增、韩生等人强烈反对迁都的决定,纷纷劝阻。韩生甚至用“沐猴而冠”来形容楚人,暗示他们喜欢炫耀。这激怒了项羽,他将韩生投入油锅处死。范增虽多次劝谏,但项羽固执己见,最终还是带着楚怀王和精锐部队迁都至徐州。
项羽迁都后,刘邦和韩信再无后顾之忧。韩信采用暗度陈仓的策略,偷袭关中,击败了三个守将,夺取了三秦地区,从而揭开了楚汉争霸的历史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