籇怎么读

如题所述

籇怎么读:háo

籇介绍如下:

籇,háo,汉字。同“篙”。撑船的竹竿或木杆。

竹竿舞介绍如下:

竹竿舞又称“跳竹竿”,是人在两竹竿滑动相撞的空隙中跳动的一种游戏娱乐活动,每年在哈尼族的十月年、“耶苦扎”、祭寨神等传统节目或重大祭典的时候,哈尼人民会跳起竹竿舞,祈求消灾避邪、五谷丰收。

竹竿舞一般是在地坪上平行摆开碗口粗的竹竿做垫架,垫架上横放若干根手腕粗细的长竹竿,持竿者坐或蹲在垫架两旁,双手各执一根竹竿端,来回滑动,使竹竿有节奏地合击与分开,在分合的瞬间跳竿者要在竹竿之间敏捷地进退跳跃。

有时还会潇洒、自然地做各种优美的动作。竹竿舞具有较好的强身健体和娱乐身心的功能,民间还有一种说法,年轻人跳过竹竿舞,人就长高一节。

竹竿舞的起源介绍如下:

竹竿舞起源于中国盛产竹子的南方,深受黎族、京族、瑶族、壮族、苗族、奋族等群众的喜爱。竹竿舞原是黎族的一种古老的祭祀方式,黎家经过辛勤耕作,换得新谷归仓时,村里男女老少喜气洋洋,身穿节日盛装,家家户户炊制新米饭、酿造糯米酒、宰杀家养禽畜。

跳起竹竿舞,祭祀祖宗和神灵。宋朝时,大文学家苏轼在结束流放生活离开海南时,黎族的父老乡亲以黎歌变舞的方式欢送,苏轼因此写下了“蛮舞与黎歌,余音犹查查”的与竹竿舞有关的诗句。京族的竹竿舞也因娱神而产生。

每逢瑶族传统的重大节日,村人就自发地组织一些传统的“拜王”“要歌堂”的活动,其中就有竹竿舞。佩族一般在寨中有威望、有影响的老人死后,以确杆击打竹竿而舞为老人祈福。

竹竿舞也是苗族群众在生产生活中自创的一种自娱性舞蹈,主要表现苗族青年男女对爱情的追求与理想,一般在重大节庆日与迎接贵客时演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