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少年的雅称有哪些

如题所述

古代少年的雅称丰富多样,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青少年时期的重视和美好期许。以下为各个雅称的详细解释:
1. **舞勺之年**:指男子13至15岁之间。古代有勺舞这种文雅的舞蹈,是未成年的男孩学习的。如《礼记·内则》所述:“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
2. **舞象之年**:原本指的是古代一种武舞的名称。出自《礼记·内则》:“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后来用它来指代15至20岁的青少年时期。
3. **志学之年**:约指15岁左右的少年。此称谓来源于《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因此,人们习惯将十五岁称为“志学之年”。
4. **碧玉之年**:出自唐代李群玉的《醉后赠冯姬》:“桂影浅拂梁家熏,瓜字初分碧玉年。”这里的“碧玉”用以形容13、14岁至15、16岁的少年,如碧玉般清新可人。
5. **弱冠**:古代汉族男子20岁称为弱冠,此时他们会举行加冠礼,表示成年的开始。但由于此时男子身体尚显弱小,故称为“弱冠”。
6. **总角**:指8、9岁至13、14岁的少年。语出《诗经·卫风·氓》:“总角之宴。”总角也象征着少年时期的天真无邪。
7. **豆蔻**:特指13、14岁至15、16岁的少年。此称谓出自杜牧的《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形容少女的娇媚,后来也用于形容这个年龄段的少年。
8. **束发**:15岁的少年称为束发。在古代,15岁是少年学习技艺的重要时期。《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而大焉,履大节焉。”
除了上述雅称,古代还有其他对青少年的称呼,如“少年”、“总角”、“童子”等,这些称谓不仅反映了年龄特征,也蕴含了社会对不同年龄段少年的期望与尊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