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营筑宁远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6-03

天启二年(1622年)三月,王在晋任辽东经略,面临湖广士兵北山溃逃的危机,袁崇焕果断杀了几人以稳定局势。随后,王在晋命令袁崇焕移防中前所,他带领将士经历艰难,深夜行进于荆棘和猛兽中,于四鼓时分抵达前屯,显示了非凡的勇气(《三朝辽事实录》)。王在晋对袁崇焕的信任加深,奏请朝廷提升他为宁前兵备佥事。


王在晋曾提议在八里铺筑造山海重关,但袁崇焕对此提出异议,他向朝廷上书力争。最终,朝廷派遣大学士孙承宗实地考察,孙承宗否决了重关之议。经过公议,阎鸣泰主张守觉华,袁崇焕则坚持宁远。孙承宗考察后认同袁崇焕,认为宁远天然具备重要战略地位。


八月,孙承宗自请督师辽东,王在晋调整职务。阎鸣泰升任巡抚,袁崇焕调任永平道。在九月孙承宗抵达后,他命令袁崇焕核查兵员,袁崇焕因私自杀了一名小校,引发军营动荡。孙承宗对袁崇焕擅自监军杀人表示愤怒,袁崇焕为此请罪。


天启三年春季,孙承宗命袁崇焕安抚哈刺慎部落,要求他们从八里铺迁至宁远,此举收复了二百七十里土地。起初,孙承宗让祖大寿负责宁远城的建设,随后又让袁崇焕和满桂参与,袁崇焕参与城池规划,监督施工。天启四年,宁远城完工,成为关外的重要军事要塞。


同年春季,孙承宗在奏疏中强调宁远的攻守能力,表达了对袁崇焕的全力支持,而非依赖无能之人。皇帝听取了他的建议。九月,袁崇焕因巡边广宁有功,晋升为兵备副使,随后升至右参政。袁崇焕的父亲去世,他两次上疏请求辞职,但未获准。


天启五年,孙承宗部署兵力驻守锦州、松山、杏山等城。柳河之战后,孙承宗因遭受多次弹劾,主动请辞。十月,兵部尚书高第接掌辽东经略之职。




扩展资料

袁崇焕字元素,号(或字)自如,广东承宣布政使司广州府东莞县石碣镇水南乡(今广东省东莞市)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明末著名政治人物、文官将领。入兵部,守卫山海关及辽东;指挥宁远之战、宁锦之战。但不救朝鲜,擅杀大将仍触兵家大忌。后被崇祯帝以诛杀毛文龙、己巳之变护卫不力以及擅自与后金议和等罪名正法。清乾隆大兴“文字狱”,清政府为贬损明朝君臣在百年后杜撰了皇太极以“反间计”构陷袁崇焕的故事,史学界至今争议颇大。袁崇焕曾为魏忠贤建祠,大学士韩爌云:“袁崇焕…,亦俱建祠,但与诸奸宜减等论。”

    官方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