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教作文?

如题所述

如何教小学生写作文
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但很多学生却怕写作文。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不留心生活、不善于观察、不会构思、不善表达所致。
  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只有通过观察生活,学生的作文才能“言之有物”,内容才能充实。在实践中笔者认为,最好的训练方法就是用“问题”导向目标,即:根据作文训练的过程,确定观察的范围、对象,再按照一定的顺序和重点,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意识地在观察中寻根溯源,边观察边思考,边记录,直到逐个弄清问题为止。有了这些问题作引导,学生会不知不觉地逐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掌握观察要领,从而积累大量作文素材。这样,写起文章来就会下笔自有言,写出来的文章就自然言之有物了。这就是教学的第一步观察。
  构思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发展能力的过程,是学习谋篇布局的重要一步。有了观察得来的资料,还不等于能写出好文章,还必须通过巧妙的构思,精心的裁剪,才能写出好文章。但是,这对小学生来说实在不容易,因为这不仅是个“言之有序”的问题,而且还是个“言之有理”的问题,而古今中外,虽“文有规循”却“文无定法”。不过,若根据小学生模仿性强的心理特征,借用写人、写事和写物的典型文章,将抽象难懂的作文知识化难为易,还是有办法把学生引上构思之“路”的。比如,在训练写景时,可用《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作为范文,这篇文章结构总分总,先总写小兴安岭,再分别叙述小兴安岭春、夏、秋、冬的不同景色,文章结构分明,便于学生掌握。若训练写人,则引《爱迪生》一文先简介典型事例塑造人,外表内心是性格,最后赞美品质点中心。
  有了上述典型文章引路,待学生入门后,再适当进行灵活布局的巧妙构思训练。这一步训练的指导思想是“先规矩而后巧妙”,具体步骤是写提纲或打腹稿。经过反复的训练,使学生逐步把握构思的一般规律,从而完成作文的构思。
  同时,还要根据儿童思维发展的年龄特征确定各年段不同的习作训练形式。具体地说,教师可在低年级学生中以创造型的现象作文和童话体作文,来培养学生想象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中年级学生以观察作文为主。教师可着重安排对动物、自然景物、建筑物以及人物的动作、对话、外貌等方面的素描训练,让学生获得丰富而鲜明的感性表象,帮助他们从五光十色的感性表象中“筛选”出典型的表象,借此培养观察的目的性、条理性、精确性。从高年级开始,要以学生的抽象思维为培养重点。其习作训练应该从观察作文转向有名确表达需要的实用型作文。教师可根据社会、家庭中人际交往的需要确定各种有趣的主题,让学生写目的明确的记叙文和说明文、各种应用文和读书笔记,以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的技能和发散思维能力,培养思维的针对性、逻辑性、灵活性和独创性。
  对小学生来说,教师还要重视口头和文字表达的训练。它也是作文训练的重点。要把话说明白,意思表达清楚,就要鼓励学生,话该怎么说就怎么写;要指导学生把话说通,把意思写清楚。训练的步骤是:先说再写,写后就读,边读边改。通过反复训练,学生定能把话说通,把意思表达清楚,把对象写准。总之,在表达训练中,将说写结合,读改结合,采用“说、写、读、改”的模式,训练学生表达由通顺明白到准确形象到生动,在反复的锤炼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能使学生初步达到“言之有文”。至此,通过作文教学的观察、构思和表达的训练,学生写出的作文也就有“序”、有“物”、有“理”、有“文”了。
在教育孩子我摸索出了以下几个行之有效的教孩子写作文的教育方法。
我们的现行写作教育存在着不少误区:
(1)是在教学方法上人为的为写作设置条条框框,本来孩子把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情,完整、顺利、清晰地写下来就是一篇好作文,但老师在孩子写作文前却先说立意、选材、详略、开头、结尾等等一大套写作理论,还没写作文就把孩子的写作念头吓回去了,孩子放不开手脚去写;
(2)是不注重孩子思维方法的教育,写作文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写思想和想法,大人写大人的思想,小孩写小孩的思想,而我们的教育以填鸭式为主,制约了孩子思维的展开;
(3)是错误的估计小学生的写作能力,给小学生写作人为地限定字数。如规定孩子写的作文应该在多少字以内,作文选上也写明300百字作文,400字作文等,其实有话多写,没话少写不要限制孩子的写作字数,报纸上报道的八九岁的孩子写小说的例子不是有的是么?我女儿在四年级的时候用三天时间写了5000多字的小说,并且写得头头是道。
(4)是在孩子小时候不注重教他们写作,等到了初中高中再给孩子“恶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误区写作和语言一样年龄越小学的越快;
(5)教育孩子写作文要从孩子低龄时入手,因为这时的孩子一派天真,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你想让他怎么写他就会怎么写。

一是采用例证的教育方法,培育孩子的因果逻辑思维方式。有因就有果,每一个观点都要有例证和说明来支撑是事物发展和存在的规律,培养孩子的因果逻辑分析能力,对孩子写作大有好处。举几个例子:如果说这个山多美呀,就包括树美、水美、人文景观美等等各个方面。说小明学习好,就包括小明语文好、数学好、平时考试成绩好、课堂上回答问题好等各个方面。每一个小的方面又可以是一个分观点,可以用更小的实例来支撑,例如说树美可以再从树的疏密、高矮、形状、姿态等各个方面来写,依次类推。如果注意到了这些,孩子写起作文来就会言之有物,写出来的作文内容也会丰富充实。

二是自然的教育方法,消除孩子写作状态进入的障碍。在刚开始教孩子接触作文时不要给孩子设置条条框框,不要给孩子讲立意、选材、详略等大道理。我初中时怕跑题想了好多内容不敢写出来的情景到现在还记忆犹新,我想有这种经历的不会只有我一个,因此要让孩子放手去写,尽量写得长一些、细一些、多一些。尤其是记叙文只有写得长一些、多一些,才能写得详细细致,另外也便于修改。每次写作文都是写一些概括性的句子的孩子要想使作文快速提高难度很大。 

三是运用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本质,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联系是事物的本质,培养孩子联系的思维方法对孩子的一生都有好处。例如说让孩子写山就要使孩子联想到树、水、花、鸟、登山的人、有关山的传说等等一系列事物。如果写上学路上不光要让孩子想到上学路上发生的具体事件,还要让孩子看到上学路上的建筑变化,四季风景、人间万象等等方面,开阔孩子的思维。

运用以上方法,经过一两月的集中培训学习,一般的孩子都能够消除写作的畏惧感,写出和自己的年龄和经历相适应,语言比较流畅,内容较为丰富的作文来。但这只是写作的初步,这时的孩子只是能够运用比较平白的语言熟练表达自己的行动和观念,三四年级的学生只要方法得当很容易做到这一步,到了五六年级,就应该在孩子无意识当中让他们接除记叙文、说明文以外的散文、议论纹、诗歌等其他文体(个别的孩子三四年级也能掌握),同时还要注意训练孩子的概括归纳能力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孩子的思想深度和语言功夫。我的做法就是:
一是培养孩子形象化的语言表达方法和类比比喻的语言表达方法,引导孩子学习诗化语言。例如看到路边的树木,就可以说:树是大地的儿女,树是人类的伙伴,树是小鸟的家,树是阳光下舞蹈着的精灵等等,这样在训练孩子书面语言的同时,也增进了孩子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是以“命题”和“看法”的方式引导孩子其他文体的写作。例如出《我对生命(生活、学习、金钱、同学、邻居等)的看法》这样的作文题,引导孩子写议论文,同时也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
三是加强孩子逻辑归纳和概念能力的训练,培养孩子的思想深度。填鸭式教育培养的孩子一个明显特征就是不会独立思考,没有自己的独立观点(这种教育模式下造成了很多成年人人云亦云,头脑简单)。例如看到树叶黄了又落到地上,就可引导孩子树立“春夏秋冬四季交替是自然规律”的观念;每天送孩子上学就要引导孩子树立“没有积累的过程就没有以后的成功的观念”等等,并让孩子尝试着用语言表达出来。
以上是我对小学生写作教育的一点看法,不一定全对,但确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愿对为孩子写作文不好而发愁的家长们有一些借鉴意义。

一,写作文的基本程序
1.审题。先看看题目的意思是什么?搞清楚写这篇作文题的相关要求。
2.弄清楚文体。作文有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要你写的作文问题是什么?小学生一般写的是记叙文文体。中学生已经会写三种文体了。所以弄清楚作文文体也很重要。
3.根据题目和问题要求,开始在头脑中搜寻和其有关的素材,对作文进行设计,确定立意,设计结构,内容,开头和结尾。
4.设计好了就列提纲,把层次设计一下。
5,开始写作文。尽可能一气呵成。
6.修改作文。查找文章中的薄弱环节,然后进行修改。
二。如何写好作文
1.高的立意很重要。立意就是作文的主旨,中心思想。站得高才看得远就是这个意思。
2.好的开头和结尾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3.精巧的结构设计给作文增彩,是骨络。
4.优美的语言,真诚的感情流露很重要,是血肉
三、如何才能写好作文
1.多阅读经典书籍,积累沉淀语感和文化内涵
2.多背诵优秀篇章段落,从模仿到创造
3.多写。有了特别的感受就记下来,练习自己的表达。
4.多思考。不仅要欣赏而且要思考,看看别人是如何表达的,学习好的方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3-15
白度“文学风 作文技巧“有原创作文和作文素材、作文技巧,很多原创都可以套写
第2个回答  2020-09-28

作文这样写妈妈,妈妈一定会很高兴 ,不信你就看看!

第3个回答  2020-05-28

重点在词语和句子训练。

第4个回答  2013-03-15
谈谈如何教写作文
2009-09-26 23:37
写作文的基本方法主要是:一要多读,不光要读课内的文章,而且要读课外的文章,这是作文的基础;二是小练笔,不惜烂笔头,才能恰如其分的表达;三是多写。最好养成每天写日记的习惯,这样既能练脑又能练手;四是经常评改自已写的文章。
一、多读
不能只读“优秀作文”以内的书,所谓“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学别人的总免不了要比别人再差一截,只有自已站得高了,看得多了,退而求其次也能写出像样的东西。鲁迅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样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这是他的经验之谈,所以要鼓励学生有选择地读些文学精品,读些大家名著,如鲁迅、朱自清、闻一多的。虽然开始会有一些难度,但提高阅读兴趣,培养文学素养是可以从小抓起的,循序而渐进,如中低年级侧重提高幻想能力,可提高童话寓言、民间故事、古诗和通俗的小文章。从高年级起主要培养文学想象能力,内容则以文学为主。通过读书让学生感受现实生活中少有的默契、少有的感动、少有的又一个活生生的自己,通过读书,让自己一次次地和书中人物共甘苦、同奋斗,一回回地随作者去领略山川风物,这样,人的精神会不知不觉地被陶冶、被净化。
二、练笔
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在日常习作中,同学们常常会提笔忘字或写错加字,结果言不达意,读者不知所云,不明所指。如何才能恰如其分地表达呢?可采用以下几步走:
1、 多积累
滴水汇成河,知识是靠点点滴滴和积累,同学们平时可以坚持做一些读书笔记,每天摘抄一些优美语段并分门别类制作词汇卡,日积月累,知识面会不断得以拓展,运用起来游刃有余。
2、 多记忆
有了一定的积累便打下了语言表达的基础,但知识容易回生,需要适时予以识记,并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与同学们广泛交流,这样既锻炼了口才,又丰富了语言,以说促写,说写结合,不亦乐乎?否则一记了之,渐渐淡忘,还给了书本,还给了老师。
3、 多运用
“学以致用”其涵义就是要把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的写作中去,这才是我们学习的初衷。
因此,在每次习作中要潜意识地在遣词造句上下功夫,用好、用活、用准词汇, 做到一语多用。如:有一小同学在一次习作中这样描述到:“面对同学们真诚的笑脸,手捧那一份份精美的礼物,重返校园的我,千言万语涌上心头,从嘴角边吐出几个字:‘谢谢大家!’”再如:“看到被我打碎的花瓶,我吞吞吐吐地说:‘我……我不是故意的!’”前者,朴实的话折射几缕感激,一个“吐”字,恰如其分地把真情实感自如地表达出来;后者却表达内心的不安和内疚。如果没有很好的理解词语的含义,怎么能掌握他的不同感情色彩呢?
三、多写
要天天坚持写,常年不懈。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就说:“写作最好的窍门就是‘每天必写,天天拿笔,哪怕几十个字也好……’第一步就是学会‘记’,每天记一件事。比如,昨天下了一场大雪,你就把它记下来。”只有持之以恒,才会熟能生巧,笔下生辉。“生活是写作的惟一源泉”,要使学生作文质量高,写得真实具体、生动、形象和富有感染力,应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实地观察、体验生活,才能从生活中选取素材,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如“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组织学生春游、秋游,欣赏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开设社会调查实践活动等,并要求学生人手一本笔记本,随时把观察到的、听到的及其自己的感悟记下来,写成日记,积累有声有色的写作素材。”有了这些写作的“柴米油盐”,作文这“碗”饭自然也就不难做了。著名的漫画家华君武先生曾这样说:“我有花不尽,用不完的储蓄所,这就是我的日记,它储蓄着我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各种各样的创作素材。”
四、自评
叶圣陶先生说:“文章要自已改。学生只有学会了改的本领,才能把作文写好,”因此,在习作训练中,同学们应积极主动地参与习作评改实践,培养自改作文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修改文章的实践,做学习的主人,自我表现,自我完善,自我创新。
1、 读改
同学们在完成初稿拟定后,教师应提倡学生进行“读改”。一般可采用以下几种形式:(1)自读自改。独自反复通读全文。在本环节主要是学生利用已形成的语感,针对在写作过程中和“过失性语病”,如:“漏字、语句不通顺等问题进行修改。”(2)互读互改。读给同桌或要好的同学听,旨要在使学生克服内在的语言储备的心理定势,针对标点错误、行文格式有误等进行修改。
2、 共评
教师在阅读完全班学生的习作后,找出主要的问题罗列出来,形成本次作文评改的标准。再选一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的“病文”或选取几个学生的作文,把他们的习作加以整合,组一个典型“病文”,抄写在黑板上,放手让学生依据“标准”进行评改。摆优点,评不足,提出修改意见,补充内容。对评改得不准确、不恰当的地方,老师进行补充、点拨、引导。这样给学生们提供了评改的“范本”,让学生有法可依,有本可循,培养了学生“自改”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3、 组评
要保证“共评”的效率,还必须借助集体的力量,进行因人而异、有的放矢的评改。在有范本、有标准的基础上依托小组成员间的互读互评,以优带差,促进习作评改能力的发展。教师在巡回指导时要从有无新鲜感的语句,是否详略得当,选材是否典型等方面进行点拨、引导。还应让学生勾画出自己最满意的句子或片断读给小组内的成员听,旨在小组间相互发现,赏析和学习他人的长处,进一步增强每个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实现“课标”中的习作目标——“愿意将自已的习作读给他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 自改
当学生进入“自改”环节,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明确“同学的修改建议仅供参考”,以使学生逐渐形成自主筛选他人建议的习惯和能力。同时教师要区别对待学生的“自改”。对于运用语言能力较差的学生允许他们借鉴模仿同组优生的语言,允许仿写。只要这部份学生能感悟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并努力朝着“标准”靠近,就实现了自我完善的发展目标。对于中等发展学生,要注意引导他们克服从众思想,鼓励他们真实地表达自已的思想。对于语言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要让他们写出自己习作的评语,一方面是为了让他们明确自已的问题所在,另一方面是开始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
作为一名从事基础教育的语文教师,如果我们的努力可以使孩子们抓起笔便能直抒胸臆,用文字来展示一个立体的我,这将会为我们的教学生涯带来一生的慰藉。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